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移民 immigration
#51
擴大移民及訪客背景審查
美修訂簽證申請
須交社交網資料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3/20694022

美國國務院修訂簽證申請表,要求幾乎所有、無論移民簽證或非移民簽證申請者,提交他們在各大社交網站的用戶名稱、電郵地址及電話號碼,反映美國總統特朗普進一步兌現移民政策改革承諾,擴大對移民及訪客的背景審查。

新簽證申請表現已生效,要求填表人申報他們過去五年在各個社交網站的用戶名稱,有指簽證申請網頁羅列了20個社交網站,包括facebook、Twitter和中國網民常用的豆瓣、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等。申請人亦可自願提供未列在表格上的其他社交網站用戶名稱,或報稱不使用社交網絡。

填寫過去五年電郵紀錄

新表格亦要求申請者填寫過去五年的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旅遊及驅逐出境紀錄,以及家庭成員有否參與過恐怖主義活動。《國會山莊報》引述官員指,若申請人虛報資料,可面臨「嚴重的移民後果」。

國務院承認已更新移民及非移民簽證申請表,要求幾乎所有申請者提供比以前更多的資料,包括「社交網絡識別號」,只有幾種外交及公務類型簽證的申請者獲豁免。當局強調,「國家安全是我們審批簽證申請時最優先考慮的因素,所有美國潛在遊客及移民都要接受經歷廣泛的安全審查」,又指他們一直致力研究可改善審查過程以保護美國公民的機制,但同時支持合法入境美國者。

每年1,500萬人受影響

《國會山莊報》引述的官員又指,社交網絡近年成為全球恐怖主義情緒及活動的主要陣地,而新簽證申請表將成防止恐怖分子及其他威脅公眾安全者,借移民政策之便在美國國土植根的重要工具。

改革移民政策是特朗普2016年競選總統時的主要政綱,他前年上台後更下令對簽證申請者實行「極端審查」,其政府於去年3月提出修定申請表,國務院當時已預計此舉將影響每年近1,500萬申請簽證入美的外國人,包括71萬移民簽證申請者,以及1,400萬非移民簽證申請者,如入美工作、通商、留學等人士。而以往只有被當局斷定須接受額外審查的簽證申請人,例如曾前往恐怖組織控制地區者,才須提交社交網絡、電郵、電話號碼歷史,而這類申請者每年只有6.5萬。

分享反美內容 隨時被拒申請簽證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3/20694023

美國宣佈擴大至要求幾乎所有簽證者交出社交媒體賬戶用戶名供審查後,關注簽證問題的網媒「AM22 Tech」忠告簽證申請者,要提防他們在社交網分享反美國政府內容,會成為申請被拒理由,並指申請者刻意隱瞞網上活動史會被視為發假誓,同樣會損害成功申請機會。

該網站又指H1B工作簽證申請者如有用LinkedIn,應確保其履歷表跟簽證申請表脗合,因美國使館會用來核實。

隱瞞網上活動當發假誓

該網站指美國關口人員有權查入境人士的電子器材,他們聽到很多B1經商簽證和B2旅遊簽證持有人,因被查出在WhatsApp訊息流露有意在美國打工,遭拒絕入境美國。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在國務院去年提及這審查政策時,批評會製造「寒蟬效應」,因各地民眾不知道他們的網上言論,會否被美國政府官員誤解或扭曲而損害自己的入境權。

ACLU指很多人因為保障私隱和個人安全等理由,在網上使用多個身份,美國國務院要求簽證申請者全要申報,有可能用來追蹤他們的言論和人際網絡,並可能交給其他部門,嚴重侵犯私隱。

AM22 Tech/ACLU官網
Reply
#52
【民意被漠視】港人被逼移民撤資 專家助籌謀行少好多冤枉路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4/20703271
[Image: 1560433155_3416.jpg]
[Image: 1560433156_8718.jpg]
[Image: 1560433174_abae.jpg]
[Image: 1560433175_6093.jpg]
[Image: 1560433177_22ac.jpg]
[Image: 1560433188_3d69.jpg]
Reply
#53
美國移民新例審查19個社交平台:微博、優酷、FB、Twitter有份
https://www.hk01.com/數碼生活/373097/美國移民新例審...-twitter有份
[Image: ioJz5m010L_-yLSiRnZoJBDCGcrZyiriejWv4Ho1r-A]
Reply
#54
無悔拒絕移民美國 梁智鴻:不願到彼邦做二等公民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C%E6%B0%91
有「金刀梁」之稱的前醫管局主席梁智鴻接受由馬會《駿步人生》的專訪,分享自己的童年,以及由行醫到成為公職王,他又透露自己在1970年代初曾拒絕移民,又認為任何環境下,理性都好重要,「人與人之間如無互諒互讓,不肯求大同存小異,是行不通的。」

梁智鴻在訪問中提及自己行醫是受父親影響,當年父親梁金齡在香港仔行醫,那時的香港仔仍是偏遠的漁村,父親是那裡唯一的醫生,也是唯一諳英文、可與政府官員溝通的人,所以大家有甚麼,都會找他幫忙。那些年的人情味,還有行醫可幫人的記憶,深植自己的腦海裡。「那時在香港仔行醫,因為無人會去那裡賣藥,爸爸和媽媽要用大藤籃,每日帶藥物過去;我最記得媽媽大肚時,都要坐那些改裝貨車,挽住幾個籃入去。父母都很忙碌,沒有在我讀書的時候教我甚麼,但好多身教,最記得有次八號風球,有位水上人要生仔,他二話不說就跳上舢板,幫人執仔。」他又提到,當年求醫很多時不是付錢,而是封利是,10元左右,加一斤魚和蝦乾,最特別的感受是,做醫生真的可以幫到人。

他又說,行醫多年,終身學習,「每見一個病人又學到新事物……要知道永遠無完美,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而醫德亦比醫術重要,「醫生非單醫病,更是醫人,好多人説醫生是否搵好多錢,我相信好多我們私人執業的行家,十個裏有一兩個病人,是不收錢或者減價應診。」

梁智鴻透露,自己在1970年代初,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修,芝加哥及佛羅里達州等多間大學向他招手,提供教席邀他留下服務,他將因此有機會取得美國公民資格。不過思前想後,最終還是婉拒,原因是心底裡他服務香港的心仍然熾熱,也不願到彼邦做二等公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決定是對的。」

提到退休生活,除了在電台開咪,又寫書回顧人生歷程,對應今日社會,作為社會領袖,他說:「任何環境理性都好重要,人與人之間如無互諒互讓,不肯求大同存小異,是行不通的。」
Reply
#55
修例風波:社會撕裂42%人想移民 香港宜居評分急跌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9101...2_001.html
[Image: bkn-20191010154723349-1010_00822_001_01p...1010231349]

持續4個月的反修例示威浪潮令社會變得不穩定,移民潮重現。中文大學最新調查發現,42%受訪市民有移民或移居外地打算,比去年底同類調查上升8個百分點;近1成受訪者更付諸行動,近期已為移民做準備,反觀去年底僅得5.5%有移民準備。政治爭拗太多、社會撕裂嚴重是最多人提及的增加移民意欲因素,而最多受訪者提及的移居目的地是加拿大、澳洲和台灣。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9月20至26日,訪問了707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調查發現,前4位最多人提及的想移民因素為「香港政治爭拗太多/太煩/社會撕裂嚴重」,佔近28%;「香港政治不民主」佔22%;「不滿中央政府」佔約20%;「香港居住環境擠迫」則佔19%。

前4位最多人提及的移民目的地因素為「該處居住環境較寬敞」,佔近29%;「該處自由/人權狀況較好」佔21%;「該處空氣好/較少污染/寧靜」佔15%和「該地政制較民主」佔14%。

今次調查亦就香港是否適合居住與生活評分,受訪市民對香港「宜居」平均評分為54.4分,較2018年12月顯著下降,當時的評分是62.1分。

中大民調:42%受訪者欲移民首選加拿大 近一成有移民準備
https://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6%E5%82%99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一項調查發現,有42%的受訪市民有移民或移居外地的打算,近10%受訪市民近期已為移民做準備,相比去年12月的調查,比例顯著增加,相信因本地政治爭拗多及社會撕裂嚴重等因素,增加市民移民意欲。調查亦就香港是否適合居住與生活評分,受訪市民對香港「宜居」城市的平均評分為54.4分,較去年12月顯著下降。

是次調查成功訪問了707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42.3%受訪市民表示,如有機會會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而有48.4%受訪市民則表示沒有這個打算,另有9.4%受訪市民以「不知道/很難說」回應。是次受訪市民中,有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的比例42.3%較2018年12月的調查結果34.0%顯著增加,該比例也是近4年(2016-2019)以來之最高紀錄。

有移民或移居意欲的受訪市民中,23%近期有為移民或移居做準備,而77%則沒有。以所有受訪市民為基數,近一成(9.6%)受訪市民表示有作準備,而32.3%受訪市民則沒有做準備。相比去年12月的調查結果,無論以有意欲的受訪市民為基數或是以所有受訪市民為基數,為移民或移居做準備的受訪市民比例都顯著增加,屬近3年(2017-2019)來之最高紀錄。

有移民或移居意欲的受訪市民中,除22.6%不知道或未有決定移民或移居的目的地,最多受訪者提及的移居目的地是加拿大(17.5%)、澳洲(13.8%)和台灣(12.1%)。

對有移民或移居意欲的受訪市民的開放回答整理歸類後,以樣本人數為基數計,前3位最多人提及的本地因素為「香港政治爭拗太多/太煩/社會撕裂嚴重」(27.9%),「香港政治不民主」(21.5%),「不滿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獨裁/對中央政府沒信心」(19.5%)和「香港居住環境擠迫」(19.1%)(見附表四)。

而前四位最多人提及的移民或移居目的地因素則為「該處居住環境較寬敞」(28.8%),「該處自由/人權狀況較好」(21.0%),「該處空氣好/較少污染/寧靜」(15.3%)和「該地政制較民主」(13.5%)(見附表五)。相較前3年(2016-2018)的首三大本地因素,本次調查發現政治因素佔據前3大結果;目的地的政治因素則繼2016和2017年後再一次成為第二多人提及的目的地因素。

本次調查亦邀請受訪市民為香港適宜居住和生活程度作出評分,平均分數為54.4分,較2018年12月的分數(62.1)下降顯著,也是近3年(2017-2019)的最低分。受訪市民在受訪時已經擁有外國居留權的比例為6.6%,沒有的比例為93.4%。

是次調查於2019年9月20日至26日晚上進行,成功回應率為37.7%。以707個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變項誤差約在正或負3.69個百分點以內(可信度設於95%)。

中大民調四成港人想移民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_001.html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流血衝突持續,原本安定繁榮的香港社會風雲變色,看不到前景,港人愁眉不展人心惶惶,移民潮重現。中文大學最新調查發現,四成二受訪市民有移民或移居外地的打算,比去年底上升八個百分點,創近四年新高,近一成人更付諸行動,近期已為移民做準備;政治爭拗太多、社會撕裂嚴重是最多人提及的移民因素。有移民顧問指近月收到的移民查詢上升兩、三成,不但中產想移民,近日多了家境一般的市民查詢移民條件及程序,「走到嘅都想走!」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九月二十至廿六日訪問七百零七名十八歲或以上的市民,當中百分之六點六受訪者擁有外國居留權。調查發現,前四位最多人提及驅使他們想移民的本地因素為「香港政治爭拗太多/太煩/社會撕裂嚴重」,佔近兩成八,「香港政治不民主」佔兩成二,兩成人「不滿中央政府/對中央政府沒信心」,認為「香港居住環境擠迫」則佔一成九人。

宜居評分 香港急跌
另一邊廂,最多人提及的移民目的地因素則為「該處居住環境較寬敞」,佔近兩成九,「該處自由/人權狀況較好」佔兩成一,一成半人指「該處空氣好/較少污染/寧靜」,一成四人則指「該地政制較民主」。而最多受訪者提及的移居目的地是加拿大、澳洲和台灣。是次調查亦就香港是否適合居住與生活評分,受訪市民對香港「宜居」城市的平均評分為五十四點四分,較二○一八年十二月顯著下降,當時的評分是六十二點一分。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分析,近日社會爭拗嚴重,調查反映多了市民想移民,特別是年齡介乎十八至廿九歲、高學歷的年輕一輩。不過,他指要成功移民並非簡單的事,近年歐美國家都面對許多經濟問題,市民作出移民決定前,需對移民國家有全面認知,並有心理準備面對新環境的挑戰。

加澳台馬 多人問津
提供移民服務的潤廣國際董事長吉安表示,近日收到的移民查詢上升兩、三成,包括加拿大、澳洲等傳統熱門國家,還多了市民查詢台灣、馬來西亞的移民資訊。他分析,對經濟狀況一般的市民來說,在他們能力範圍以內,亦希望帶子女移民,台灣、馬來西亞的移民門檻較低,成為新進的移民理想地點。吉安提醒市民,決定移民前須深思熟慮,為將來生活及工作做好準備,當中以從事生物科技、環保等新興行業者較為吃香,較容易在當地找到工作。

港人開心指數 創10年來新低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_002.html
[Image: 1011-00176-002b3.jpg?t=1570812969889]
修訂《逃犯條例》風波下社會對立撕裂,同時影響港人精神健康。有社企平台上月進行港人開心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整體開心指數平均為六點一五分,是十年來新低,而對政府的施政評分在十分滿分中,僅得二點七三分。有專家建議政府虛心聆聽各界意見,社會各界亦應回歸平靜。

對施政評分僅2.73
「和富社會企業香港開心D」於上月九日至廿三日在街頭訪問了一千多人,當中逾五成受訪者是學生,另有近五成人為在職人士、家庭主婦、待業者及退休人士。調查結果顯示,整體開心指數為六點一五分,對比過往數字,去年的開心指數是六點五四分,前年則為六點九三分,今年的開心指數是十年來新低。

受訪者中有四成八人的開心指數有七分或以上,一成七人只有四分或以下。若按年齡劃分,廿五至三十四歲受訪群組的開心指數最低,只有五點九二分,而十二至十四歲受訪群組開心指數最高,達六點六六分。

而在外在環境方面,受訪者給予政治及社會狀況的平均分僅得三點○六分,而對政府施政更只給予二點七三分,較去年下跌一點五九分。在治安方面,與一月一項城大調查比較,在九個月之間由六點六八分大跌至四點○六分。研究亦以PHQ-9憂鬱量表了解受訪者抑鬱情緒,結果發現一成八受訪者達十五分或以上,即中度抑鬱至重度抑鬱,百分之三點五受訪者更幾乎每日有自殺或傷害自己的念頭。

籲政府回應民意
有關研究的委員會主席、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林清表示,情況令人擔憂,建議個人應養成助長快樂活動的習慣,如加強與他人的關係、多做運動,長期可提升智慧、堅毅等心理資本,增加抗逆力。他亦建議政府虛心聆聽及切實回應市民所想,企業機構亦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

黑暴橫行民怨沸騰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_005.html
[Image: 1011-00176-005b1.jpg?t=1570813041620]
反修例風波持續四個月,衝突不但未見緩和,甚至有升溫迹象,示威活動由過往只集中在周末,至今幾近演變成隨時隨地上演,遍地開花,全港多區持續爆發激烈衝突,癱瘓各區交通、各大商場紛紛落閘,普羅市民上班上學有如攀山涉水,各行業苦不堪言,縱然怨聲載道亦未必敢表達不滿,免因政見不同而遭儼如文化大革命般被示威者批鬥「私了」。眼見市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政府仍一籌莫展、束手無策,無能力保護升斗市民,令社會人心惶惶。

早前連日激烈示威活動過後,市面滿目瘡痍,港鐵多個車站設施持續遭嚴重破壞致多個車站關閉,甚至全日服務暫停;各區商場亦因應事態嚴重,多個周末要暫停營業;示威現場有持不同政見的市民被毆打,各階層市民生活亦大受影響。

議員批評港府處理方法不智
「地鐵站啲升降機、設施打爛晒,我隻腳又唔好,尋日要用支拐杖行兩層樓梯,好辛苦。」退休人士梁先生直言,政府施政與市民期望有落差,致民怨沸騰,結果全香港人要共同負責和承受。從事教育的蕭先生亦指,外出前要了解可能有示威的地點,避免前往。

「最大問題係林鄭依家用火水救火吖嘛!」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處理反修例示威方法不智,示威者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政府偏偏不行這一步。他指出,政府的政策處處與民為敵,無去解決事件源頭,「政治問題一定要政治解決嘛」,政府應該要回應市民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訴求,但現時卻「用啲旁門左道,又要封港鐵、又要封商場」,令街坊和小商戶苦不堪言,做法與戒嚴沒甚分別,只會更加激起民憤。

商場屢遭破壞 各界人心惶惶
另一立法會議員邵家輝則認為,現時暴力情況愈演愈烈,商場接連遭受破壞,市民及商界亦人心惶惶。示威至今「唔係一日半日,而係好長日子」,政府仍未能解決,而商界和社會都需要安寧及和平,認為當局應加強力度制止暴力,保障市民安全。
Reply
#56
台灣內政部:網傳「香港黑警」移民台灣 會嚴格把關 將不法犯罪阻絕境外
http://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E5%A4%96/
[Image: tw-03_m2i3u_1200x0.png]
台灣內政部移民署今(13)日指出,有網路消息稱,「香港黑警將攜家眷大舉移民臺灣」,並呼籲台灣政府慎防,強調會嚴格把關移民審核,將不法及犯罪阻絕於境外。

台灣 facebook 專頁「抓到了!這梗很綠」公開向台灣總統蔡英文發文,「如果您有留意香港的新聞,相信已透過傳媒得知香港警察近日的種種惡行。傳聞這些濫用暴力的黑警,他們害怕被共產黨清算,正大規模申請移民台灣」。

台灣內政部移民署表示,根據網路消息指稱,香港黑警將攜家眷大舉移民臺灣,呼籲政府慎防,根據現行香港澳門居民進入台灣地區及居留定居許可辦法第16規定,港澳居民有工作、投資、就學等16款事由可移居台灣,移民申請理由已屬多元。

據移民署數據指出,今年度1到9月份相較於去年同期,居留申請數增加24.16%,定居申請數增加25.17%,確實有增加的情況,但移民署表示,依同辦法第22條,「如申請人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為、有危害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從事恐怖活動之虞、參加或資助恐怖或暴力非法組織或其活動而隱瞞不報等情事,移民署得不予許可其申請」。

至網路傳言指出,600萬買房就可移民,移民署鄭重澄清,這不但是錯誤訊息,也不是核准條件。各類申請居留、定居案件,移民署都會透由各種管道進行安全查核,審視各項積極、消極條件,將不法及犯罪阻絕於境外。

回應網傳香港警員申請移民 台灣稱將查核審視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1013.htm
台灣的內政部回應網上有傳聞指,大批香港警員攜同家屬申請移民到台灣,強調所有各類居留及定居的申請個案,移民署都會透過各種管道,進行安全查核及審視,確保將不法及犯罪,阻絕於境外。

內政部說,根據現行規定,港澳居民可以因為工作、投資、就學等理由,申請移民台灣,但如果申請人曾經有犯罪行為、危害台灣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參加或資助恐怖或暴力非法組織等,移民署將不會批准有關申請。

內政部又澄清,網上有傳聞用600萬台幣在台灣買樓就可以移民,是錯誤訊息。

台灣移民署稱會就申請人是否涉不法進行審查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1013.htm

[ 本帖最後由 noChina! 於 2019-10-13 05:18 編輯 ]
Reply
#57
【維港會】台內政部fb以「黑警」稱呼香港警察 惹起爭議
https://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D%E8%AD%B0
[Image: _2019101315595213655.jpg]
台灣內政部稱香港警察為黑警。網圖
[Image: _2019101315595173880.jpg]
台灣內政部稱香港警察為黑警。fb

香港反修例風波造成社會撕裂,警民對峙、衝突不斷。台灣內政部移民署今早在社交網站發文時,就以「黑警」一詞,形容香港警察,引起討論。

台灣內政部移民署今在社交網站發文,指接到網上消息稱,「香港黑警將攜同家眷大批申請移民到台灣,呼籲台灣政府慎防」,內政部強調會嚴謹把關移民審核,將不法及犯罪阻絕於境外。

內政部表示,據現行規定,港澳居民可因工作、投資、就學等相關事由,申請在台灣居留。但若申請人有犯罪行為、有危害國家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從事恐怖活動或資助恐怖或暴力非法組織或其活動等,移民署將不會批准有關申請。另外,內政部澄清,就有關用600萬在台灣買房就可移民,屬錯誤訊息。再解釋,港澳居民來台投資的項目,不包含單純購置不動產自用。

網傳大批香港警員申請移民 台灣移民署指不特別審核職業
http://news.tvb.com/greaterchina/5da2da1...7%E6%A5%AD
針對近日網上流傳大批香港警員申請移民台灣,台灣移民署回應指,處理移民申請時不會特別審核申請人的職業,但強調將嚴格把關。

移民事務組代理組長黃齡玉表示:「如果這個申請當事人他有各項的犯罪行為,或是他有違反國家利益、妨害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者他曾經有參加或資助恐怖或者是暴力,或者是非法行為,或是有這些行為之虞的,我們一概都可不予許可。」

移民署指出,今年一月至九月,港澳居民申請到台灣居留人數較去年同期上升逾百分之25,申請原因主要是依親配偶、就學及投資移民。

台灣的內政部在社交網站的帖文引述網上消息時提及「香港黑警」的字眼,內政部表示將對港澳居民的移民申請嚴格把關。

點解要做黑警?|警察記招|謝振中|移民美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_P4_R1lX8
[youtube]p-_P4_R1lX8[/youtube]

https://www.facebook.com/yungfung.chen/v...567893020/
Reply
#58
移民公司需求大 5個月增36間
惡法激化 顧問:客戶諮詢升兩倍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WQA5RGJCM/
Reply
#59
有線:大馬以國安理由拒警察移民申請 有港警高層申請被拒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E6%8B%92/
[Image: 20191211-25_2UEOi_1200x0.png]

社會局勢動盪,有不少港人都考慮移民。有線新聞報道指,馬來西亞政府近日通知移民公司不會接受警察的移民申請,移民公司透露最少一名警察高層申請被拒。大馬當局表明去年9月已收緊審批,並非要針對香港警察。

有線新聞今日報道,有移民公司今年內已處理逾千宗港人移民申請,當中300多宗申請來自公務員,約30宗是警察家庭申請。移民公司近日收到馬來西亞政府指示,表明不會接受香港警察的申請。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交流中心負責人鄺文政稱,是在上周四接到馬來西亞政府通知,表明保安部隊、尤其是警察的申請不會被接受。馬來西亞旅遊局在一個會議上解釋,決定是基於「國家安全」考慮。他指已知道有一個警察高層的移民申請被拒絕。

有線記者之後以申請者身份致電馬來西亞相關部門,職員承認相關政策已實施,但強調並非針對香港警察。有關部門指去年9月已基於安全理由收緊審批,拒絕有保安部隊背景的人士申請。

【港警噩耗】大馬拒警察移民保國家安全 《蘋果》證實港警高層「食檸檬」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1/60367502
[Image: 1576063477_294e.png]
香港再爆移民潮,移民熱點之一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MM2H)深受港人歡迎,一直有傳當地政府拒絕本港紀律部隊的移民申請。有線新聞報道,馬來西亞政府正式通知移民公司,表明若申請者從事保安部隊,包括警察或軍隊,基於國家安全理由,馬來西亞政府不會接納有關移民申請。報道又引述,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交流中心負責人鄺文政稱,其中一宗移民申請個案來自警察高層,但已被當局拒絕。

《蘋果》向其中一間獲馬來西亞政府發出「第二家園計劃」牌照的移民公司查詢,負責人Angel回覆時證實,有香港警察高層被馬來西亞政府拒絕其移民申請。她指出,基於國家安全,馬來西亞政府會拒絕通過有官職的移民申請,有關政策適用於全球的移民申請。

報道指出,移民公司今年處理逾千宗港人申請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300多宗申請來自公務員,當中約30多宗是警察家庭的申請。馬來西亞第二家園交流中心負責人鄺文政稱,近日收到馬來西亞政府的正式通知,不接受警察申請,「我哋正式收到通知係上星期四,講明如果係保安部隊,尤其係警察或軍隊申請,我哋政府係唔鼓勵接受,最主要原因係國家安全,我哋知道有一個case就係警察高層,已被拒絕。」

記者其後以申請者的身份,致電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的相關部門,職員承認相關政策已實施,但強調政策不是針對香港警察。而當地部門也回覆其查詢,指基於安全理由,去年9月已收緊移民審批,拒絕有保安部隊背景的人士申請,即使他們再申請也好大機會被拒絕。

早前也有報道指,有在職港警曾申請「第二家園計劃」被拒,移民公司CASA集團執行董事張銘遠指,申請人若從事國家安全工作,不論在職警察、移民局官員、海關人員或政府高官等,基於涉及國家安全,當地政府會審慎查核其申請,通過機率不高。

翻查資料「第二家園計劃」入場門檻低,50歲及以上申請人需要提供財務證明,包括流動資產35萬元馬幣(約70萬港元)及每月收入1萬馬幣(約2萬港元);49歲及以下所提供財務證明為流動資產50萬馬幣(約100萬港元)及每月收入1萬馬幣(約2萬港元)。經過財務證明批准後,申請人需要體檢、購買醫療保險及銀行定期存款,50歲及以上要求定存15萬馬幣(約30萬港元);49歲及以下要求定存30萬馬幣(約60萬港元)。通過財務需求後,申請者可獲多次入境社交簽證,期限10年,簽證可無限期續簽。

申請者可攜帶配偶、年齡21歲以下的未婚孩子及60歲以上的父母。至於申請者獲批簽證1年後,可從要求定存當中提取15萬馬幣(約30萬港元)用作買樓、買車、子女教育及醫療開支,但其間定存必須保留至少15萬馬幣(約30萬港元)。

馬來西亞不接納警察移居申請 內地城市是另一選擇?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news/13073
【有線財經】香港警察是否不可以申請「第二家園計劃」移居到馬來西亞呢?一直都沒有官方證實,最新就有移民顧問承認,上星期收到政府明確指示,基於國家安全理由,他們拒絕保安隊伍申請。

以國安為由?馬來西亞拒香港警察移民申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006262

[ 本帖最後由 白玫瑰 於 2019-12-11 17:33 編輯 ]
Reply
#60
半年2.1萬人 申良民證激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_001.html
[Image: 1228-00174-001b4.jpg]

反修例黑暴圍城持續超過半年,政府無力止暴制亂未見曙光,港人紛紛「逃難」移民避禍。移民前申請俗稱「良民證」的無犯罪紀錄證明書個案激增,由今年六月起計至本月十六日共有二萬一千六百四十一宗,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五成七,其中七月至十一月五個月內個案均突破三千大關,單計本月上半個月每日平均逾一百二十五宗申請,數字為全年單月之冠,更可能「再闖高峰」。

根據警方最新數字,今年一月截至本月十六日,警方已接獲共三萬一千六百八十五宗良民證申請,較去年全年的二萬三千五百廿四宗多出三成半。反修例風波自今年六月掀起,如計算今年一至五月,良民證申請數字只有一萬零四十四宗,較去年同期的九千七百四十二宗,只輕微增加百分之三點一,惟若由今年六月起計至本月十六日,申請數字合共有二萬一千六百四十一宗,較去年六月至十二月底的一萬三千七百八十二宗,大幅增加五成七之多,可見升幅與過去半年來的社會事件有明顯關係。

去年最多人申請良民證的月份是八月,惟申請不過是二千三百六十三宗,反觀今年七至十一月,每月的良民證申請數目都超過三千多宗,遠超去年水平,而各月的每日平均申請數字由九十八宗至接近一百二十宗不等,直到本月,首十六天就已有一千九百九十八宗良民證申請,接近平均每日一百二十五宗,為全年單月之冠。至於比較去年同期增幅最多的是九月,申請數字高達一點一七倍;其次是十月,增加九成一;而十一月則增加八成八,數字令人憂慮。

百業蕭條 經濟陷技術性衰退
反修例示威衝突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百業蕭條,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港人如欲移民外地,一般須先申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資料顯示,政府當局以往就港人移居外地數字作出估算時,亦指是根據向警方申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的數字和其他相關資料來作估算,不過就表明申請良民證的目的,除移民外亦包括海外升學及交換訪客等,又指並非所有獲發有關證明的人都能成功申請有關國家或地區的移民簽證,亦非所有取得移民簽證的人都會移居至有關地點。
保安組

申請及查詢較去年增一倍 美澳英加成港精英避風港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_002.html

港人移民數字自修例風波開始以來急升,有移民顧問公司指,今年查詢及申請移民的數字均較去年同期多一倍,港人熱門移民的國家及地區以台灣、澳洲、美國、加拿大及英國為主,其中台灣因入場門檻較低,今年移民申請個案亦增加三成,查詢個案亦增加一倍。
每月高達數百宗查詢個案
環凱移民顧問副經理譚守正指,今年上旬各界不斷就修例提出憂慮,一月至四月的單月查詢量已有明顯增長,六月後的單日查詢量更急升至卅個,部分月份單日平均查詢量更升至四十至五十個。中原移民顧問董事總經理許大偉亦指,今年查詢及申請移民的數字均較去年同期多一倍,去年一個月約有一百宗查詢,今年增至每月數百宗查詢,相信查詢量增加主要受外國部分國家移民政策收緊及社會氣氛影響。
許舉例,英國三月宣布修改企業家移民計劃,以及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七月宣布,於十一月開始將EB-5類移民簽證的投資金額提高八成,造成「尾班車效應」,令查詢移民相關國家的數字在近月上升。此外,有移民律師早前指繼美國後,澳洲、英國及加拿大亦成為本港精英階層的首選「避風港」。
首11月1310人准定居台灣
台灣移民政策近年逐漸收緊,有意移民台灣的人加快決定申請移民亦令數字增加。根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數字顯示,今年一月至十一月分別有四千九百六十一名港人獲台灣當局給予短期居留,以及一千三百一十人獲批定居許可,兩個數字均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三成。

[ 本帖最後由 大冬瓜 於 2019-12-27 22:47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