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林鄭:愛國不等於愛黨
#11
人大及政協外國籍參與管治中國!

陳馮富珍:從無見過一個國家允許不愛國的人參與管治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304.htm

全國政協常委、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接受内地傳媒專訪時說,完全同意「愛國者治港」原則,她在國際機構工作多年,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國家允許不愛國的人來參與管治。「愛國者治港」不是新要求,但在宣講方面,尤其在回歸初期,講得較多的是「一國兩制」。

陳馮富珍表示,「一國兩制」是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的基石,國家說得很清楚不會改變方針。要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肯定要堅持「愛國者治港」。她形容,是天經地義和理所當然,根本不該成為一個問題。

她又說,在國外生活並在國際機構工作多年,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政黨引導老百姓、為百姓做事,很難有所成就。有賴中央和中國人民的勤勞和韌性,在艱難時刻迎難而上,國家得以不斷進步,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樣子,雖然發展中都有困難,但所走的是前進而並非後退的路。


梁振英專訪:沿用現時選舉制度或有外國傀儡入治港班子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304.htm

正在北京準備出席全國兩會的梁振英,以視像訪問方式接受本台專訪,他強調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和目標完全是天經地義。

他批評香港有立法會議員跑到外國,要求對方制裁自己國家和香港,形容此行為聳人聽聞,不愛國家,亦危害國家利益。雖然香港已落實《香港國安法》,但梁振英認為,若果香港沿用現時的選舉制度及方式,這批人可能在下一屆仍會當選,出現外國的傀儡進入治港班子,這是絕不能接受,因此需要完善選舉制度,堵塞漏洞,確保最後的選舉結果做到愛國者治港。

至於參選者要愛國是否亦要愛黨,梁振英認為提出討論這些問題的人是轉移視線,形容是「攞嘢嚟講」。他質疑為何要劃分愛國與愛黨的界線,反問是否如果不愛黨,就可說成不愛國。

另外,近日有政務官被批評未符合愛國者治港標準,梁振英說,不評論個別情況,至於特首應具備甚麼條件才可以應付現時的社會狀況,他重申要求是要愛國、愛港。

對於如何看有建議取消超級區議會議席,但會否予人民主倒退的感覺,梁振英表示,超級區議會的歷史好短,強調世界很多地方都會因應實際情況,改變選舉制度,因此不用對改變選舉制度而感驚訝。


人大將審議完善香港選舉制度 劉兆佳:貫徹愛國者治港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304.htm

全國人大會議明日開幕,議程將審議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由全國人大通過的決定,改革香港的選舉制度,徹底貫徹愛國者治港的體制,亦表明中央整治香港政治亂局的決心和意志。
Reply
#12
曾國衞:中央容許接納不同政治意見人士但前提須愛國
https://news.rthk.hk/rthk/ch/video-galle...id=1582706

立法會就人大決定完善本港選舉制度成立的小組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民建聯張國鈞表示,不少市民關注「愛國者治港」是否等同「建制派治港」或完全排斥「反對派」,期望當局釐清三者在完善選舉制度下的關係。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中央完全容許接納不同政治意見的人,但必須以愛國為前提,認為毋須再區分反對派或建制派。他又強調,有關決定是針對非愛國愛港的人,將他們排除於政治體制外,而並非要排除任何派系和政黨。

另外,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鄧忍光說,期望今次完善選舉制度,可包括選舉實務的改善措施,包括票站外的排隊安排,避免有到場投票市民被滋擾,當局亦正與私隱專員就處理起底刑事化問題進行立法修訂。
Reply
#13
田飛龍:愛國不等於要愛黨 惟港人須尊重共產黨
https://www.am730.com.hk/news/%E6%96%B0%...%A8-258016

繼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愛國者治港」後,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在《明報》以題為《愛國者治港:香港民主的新生》撰文,並引述夏寶龍表示,各國民主皆以愛國為榮,但香港民主以不愛國為炫耀資本。田飛龍又指,「愛國主義」(Patriotism)是人類政治思想和政治秩序的基礎性原則,但愛國不等於要求愛黨,因為愛黨是黨員的義務,香港人作為中國公民承擔的是愛國義務,對共產黨是尊重。

田飛龍稱,香港社會既往習慣於追隨西方拆解中國體制的完整性,將黨、國家、政府、人民對立和分離開來,其思想根源是西方的歷史終結論和顏色革命動員理論。至於如何適應新選舉法,田飛龍指香港建制派和非建制派都是重要考驗,就建制派而言,提出了服務香港與國家的更高能力要求,是一種更嚴格的問責機制;對非建制派而言,則是機遇和挑戰同在,可理直氣壯與激進派切割,回歸忠誠反對派理性範疇,同時要努力成為愛國者,並時刻保持底線忠誠,做建設性的民主派。
Reply
#14
中聯辦與青年座談會 稱愛國愛港是香港青年基本要求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428.htm

中聯辦昨日舉辦香港各界青年座談會,副主任仇鴻、譚鐵牛,創科局局長薛永恒和教育局有關官員,以及23名各界青年和學生參加。

座談會上談及,有需要深刻認識中央對香港青年的關心、關懷和殷切期望,偉大祖國始終是香港的堅強後盾,愛國是人類社會最普遍、最高尚的價值追求等。愛國愛港是香港青年最基本的要求,不僅要保持愛國愛港情懷,還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意志。

薛永恒表示,將全力推動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加快融入大灣區、加快創建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加快河套地區建設,為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平台。
Reply
#15
【區議員宣誓】逾百區議員傾向宣誓 已有 30 人表態不宣誓或辭職 民主派暫仍主導 17 區議會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E6%9C%83/
[Image: 3-0420copy_ZzuVg_1200x0.png]
民主派在 2019 年區議會大勝,贏得逾八成、389 個議席,取得 17 區區議會主導權,政府修例要求區議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被指控不真誠宣誓即會被 DQ,即使宣誓獲確認,律政司亦可以隨時興訟指控區謝員違誓,相關條例草案今日(12 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同日極速三讀通過,稍後刊憲生效。《立場新聞》上月初和近日,向所有民主派區議員了解他們的宣誓意向,截至 5 月 12 日,獲逾 230 名議員回覆,其中 110 人擬宣誓或傾向宣誓,佔原有民主派區議員近三成。

另外, 67 人指自己未有決定,有不願透露姓名的議員表示,希望在條文通過後,細閱條例、誓詞再作決定;亦有法庭案件在身的議員本來打算宣誓,但日前《香港 01》引消息稱,在條例通過時正被律政司起訴的區議員,將被列入 DQ 名單,議員會被暫停區議員職務至法庭有裁決,該議員指,因應新情況,要再重新考慮是否宣誓,所以未作決定。

[Image: 30E58D80E8ADB0E593A1-0120copy_gDrYj_1200x0.png]

但在條例通過前,民主派區議員已爆出離職潮,先後有 27 人在條例通過前辭任,或表明會在「最後一刻」辭職。其中 12 人因初選案正被還柙,包括西貢范國威、北區林卓廷、觀塘李嘉達、荃灣譚凱邦、中西區梁晃維、元朗王百羽、葵青尹兆堅、東區徐子見、西貢鍾錦麟、屯門張可森、元朗伍健偉和東區鄭達鴻。

2 名區議員就稱因健康理由辭職,包括觀塘畢東尼和東區黃宜;4 人未有表明辭職是否與宣誓有關,包括中西區吳兆康、梁水埗周琬雯、大埔胡耀昌和連桷璋;另有 9 人則表明因拒絕宣誓辭職,包括元朗杜嘉倫、西貢黎銘澤、北區袁浩倫、沙田黃文萱、黃大仙劉珈汶、大埔林名溢、北區林淑菁、屯門馬旗、葵青黃潤達。

亦有 3 名區議員,明確表示他們不會宣辭,但無明言是否會辭職,包括屯門李家偉、東區蔡志強、中西區何致宏。

[Image: 30E58D80E8ADB0E593A1-0220copy_FKuMh_1200x0.png]

另外,亦有 6 名民主派區議員,早前已因為其他原因喪失議席。觀塘洪駿軒、九龍城李軒朗因對手選舉呈請成功,由選舉呈請當日起計,分別在本月 4 日和三月時失去議席,即被 DQ。葵青梁耀忠、南區袁嘉蔚、荃灣岑敖暉、觀塘梁凱晴,則因不同案件被判監超過三個月,按區議會條例會失去議席。

民協表態宣誓留守

若以黨派考慮,民主黨、新同盟均已在上月表態,民主黨支持宣誓,但不會「捆綁式」,各區議員可自行決定。新同盟則發聲明指成員「大多數傾向宣誓」,而最終胡耀昌退黨兼辭任議員,林淑菁亦同樣辭職。

在區議會佔 19 席、大部分為深水埗區議員的民協,亦已於周日(9 日)表態,指諮詢所有會內區議員、地區主任、街坊和支持者後,整體意向是堅守社區陣線,決定「宣誓留守區議會」。民協署理主席楊彧指,因初選案被控國安法罪名,獲准保釋的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及黃大仙區議員施德來,都打算宣誓。

至於公民黨,則尚未就宣誓問題明確表態。有黨內中人指,公民黨至今未就宣誓議題有共識。

民主派暫仍主導 17 區區議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在區議員辭職潮後,建制派是否有機會翻盤,重掌部分區議會的主導權,計算 30 名不宣誓或辭職,以及 6 名在宣誓前喪失議席的區議員,民主派現階段仍握有 17 區區議會主導權,但在北區和九龍城區,民主派和建制派議員的數目差距拉近,隨條例實施,會有多少議員被 DQ,區議會形勢會否出現扭轉仍是未知之數。

[Image: 30E58D80E8ADB0E593A1-0320copy_9LD5l_1200x0.png]

條例草案通過後會發生甚麽事?

《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 (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很快刊憲實施,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曾多次明言,條例實施後,4 名去年參選原定立法會選舉,後被選舉主任「依法認定」不符合效忠特區和擁護基本法而被 DQ 的區議員鄭達鴻、袁嘉蔚、岑敖暉、梁晃維將會喪失議席。

梁晃維和鄭達鴻,因涉及初選 47 人案,已自行辭任;袁嘉蔚和岑敖暉,則因去年六四到維園,被控「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他們早前承認控罪,被判入獄四個月和六個月,亦已喪失議員資格。

據報區議員宣誓儀式擬在 5 或 6 月進行

之後區議員將要進行宣誓儀式,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最快可以在 5 月底舉行區議員宣誓儀式,或目標在 6 月內舉行,現階段傾向 18 區區議會在同日、同地點,分區集體宣誓,修例訂明,儀式上要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監誓人由行政長官指明,政府曾在法案委員會上提到,初步構思由民政事務局局長任區議員的監誓人。區議員要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誓言如下:

我謹此宣誓:本人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______區議會議員,定當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

宣誓當日,如果監誓人認為某議員並非真誠宣誓,可即場判定其宣誓無效,因為議員無完成宣誓,該議員即時被 DQ,而即使宣誓過關,日後律政司亦可以隨時指控已宣誓的區議員違誓,一旦開展法律程序,相關區議員就要停職停薪,日後一旦被法庭 DQ,是否會被追溯任期內所有薪津,至今政府無有明確說法。
Reply
#16
港推愛國主義教育 林鄭:應理直氣壯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3%E5%A3%AF

[Image: i_src_063335463.jpg]
■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舉行,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蔣建湘、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特首林鄭月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等出席。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昨日舉行,特首林鄭月娥表明,愛國是天經地義,惟香港的國民教育工作被別有用心的人污名化,破壞學生對國家的觀念和認同,社會應理直氣壯在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糾正青少年價值觀。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新學年推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有助學生認識「一國兩制」的內涵和實踐,以及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會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局方亦會加強教師培訓及為教科書把關。

  林鄭月娥在論壇致辭時表示,古今中外,愛自己的國家是天經地義的事,背叛國家則被視為非常嚴重的罪行,是天理不容。她說,香港在回歸前後並沒有有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反之在學校推動國民教育的工作被別有用心的人和傳媒大肆污名化,並藉此破壞學生對國家的觀念和認同,形容遺害甚深。

  她提到,近年一些別有用心者與外部勢力,利用香港複雜社會政治情況,刻意誤導青少年對國家的認識,模糊他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甚至激化了他們的思想,鼓吹他們進行極端的行為。」她認為,培育青少年的愛國情懷,是政府、教育界、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需共同承擔的責任,呼籲社會攜手合作,「理直氣壯地在香港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糾正青少年的價值觀。」她以自身經歷舉例,通過認識和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學和文化,去建立愛國主義的基礎,例如通過端午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唸《滿江紅》而被岳飛的愛國情懷感動等。她在大學時期,每年暑假更往內地跑,看到當時正在改革開放起點的內地,直到現今目睹中國的飛躍發展,自然產生強烈的國民自豪感。

  她又認同,愛國主義教育是可以更有系統地進行,政府已推動多項政策,包括將中國歷史科列為必修科、新學年起將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習等。她又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是愛國的,樂意到內地投資、扶貧、興學。

  同場的楊潤雄表示,政府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推行國民教育,而歷史及文化教育是當中重點工作,應從小培育,未來會重視推廣中華文化作為愛國教育的重點,從初小加強文學經典的學習、在課程內增加經典篇章。教育局又將高中通識教育科重新命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今年九月開始在中四級推行,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課題,對於學生認識「一國兩制」內涵和實踐,以及國家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明顯裨益。公民科亦提供內地考察機會,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培養國民身分認同。政府會加強教師培訓及教材支援,安排視學及課程探訪,並為教科書把關,協助學校管理層履行監察教學的責任,使新科目符合訂定的課程宗旨及目標。

  楊續指,教育局正與師資培訓大學商討如何加強職前師資培訓,包括加強教師品德和操守、歷史教育、《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內容,並會嚴肅跟進不稱職教師,取消嚴重失德教師的資格。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表示,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在於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如未能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感,無論國家發展多好,學生都不會感到光榮和驕傲。他認為,回歸後進行愛國教育是天經地義,認識國情的機會也增加許多,現時國家有很多成就可作為愛國教育素材。

譚鐵牛︰不能培養「長中國臉沒中國心」的人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4%E4%BA%BA

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昨日出席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時提出,愛國是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質,香港要理直氣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絕不能培養「長着中國臉、沒有中國心的人」。

  譚鐵牛認為,愛國主義教育近年被別有用心的人污名化、妖魔化,甚至發生青少年反對自己國家、污衊自己民族的怪事,例如在修例風波中一些懵懂的少年被捲入黑暴,在街頭迷失自我,讓人心痛。他強調,香港需要全面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絕不能培養「長着一張中國臉、卻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的人。而且,香港教育應當將愛國之理明透清晰、深入人心,讓愛國理直氣壯,並成為香港社會的普遍價值追求。

  他呼籲,教育界持份者通力合作,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並建立規章制度,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科、教學、教材和管理體系;辦學團體推動所屬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校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教師應堅持職業操守,以及社會需營造濃厚的愛國氛圍、講好愛國故事。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透過視頻表示,愛國主義教育要有「態度」,要堅定「一國兩制」制度自信,認同愛國是「一國兩制」的基礎和前提,全面準確理解「一國兩制」,理解中央和特區的憲制環境,加強《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教育;其次要有「深度」,培養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加強中國歷史和文化教育,樹立正確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又要有廣度,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爭取理解不同國家、民族和文化的共性與差異,發揮香港多元文化共存特點,以及最後要有溫度,注重情感、品格教育和理想教育,做到「寓教於心、寓教於情、寓教於行」。

  田表明,要堅定不移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國家意識在青少年心理紮根。
Reply
#17
環球時報:愛國和愛黨在中國是一致的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n/2014...31645.html

  《環球時報》就“愛國要不要愛黨”的問題發表社評,表明中國媒體敢於直面重大尖銳的問題。“我愛國,但是不等於我愛共產黨!”這種體制派觀點以標榜愛國,制造愛國與愛黨的區別、矛盾與對立,在中國思想輿論界廣泛流行。可怕的是這種主張經過長期宣傳與鼓吹,已經在我們很多80后、90后中間流行。

  由於西方借我國改革開放之機而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加上我們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佳,像“愛國但不一定要愛黨愛政府”這樣的體制派觀點,早已在肆無忌憚地挖掘著共產黨的執政基礎。如果我們不敢直面這樣的問題,不去與這樣的思想觀點進行針鋒相對的思想意識形態斗爭,甚至自設禁區,隻能是自殺式的“意識形態不抵抗主義”。

  新中國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流話語之一,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體制派宣揚“愛國不一定愛黨”,主要論據有三:一是凸顯政黨及其政府與國家、人民的區別與矛盾,強調政黨利益並不等同於國家民族利益,有的甚至相矛盾、相沖突。二是以西方政黨制度模式為衡量和評價標准,認為政黨可以輪流執政,愛國者可以支持不同的政黨;三是直接就認為共產黨一黨領導就是專制集權,鼓吹為中國民主自由奮斗的人們,應該愛國不愛黨,要害就是反對共產黨。

  我們主張愛中國就要愛中國共產黨,愛中國的關鍵是要愛黨。

  第一,在當代中國,愛黨與愛國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從政黨理論上講,歐美政黨本質上明確代表資產階級內部不同的利益集團。中國共產黨主張本質上與歐美政黨理論不同,強調除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特殊利益,更不允許任何共產黨員維護代表任何一種特殊利益。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和杰出代表。這是愛國與愛黨完全一致的最為根本的理論基礎。還要順便指出的是,體制派“愛國不一定愛黨”,他們的“國”是什麼國?如果是新中國的話,共產黨就是新中國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西方多黨制不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進入21世紀后的西方多黨制,即使在歐美國家,也日益為資本利益集團所綁架從而逐漸喪失國家治理能力。很多實行多黨制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歐美花大力氣推行西方民主的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烏克蘭等國,卻一再陷入動亂、戰亂。而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無論在發展經濟、擴大民主、完善法治,還是在改善民生、應對危機的國家現代化治理方面,都顯示出優越性。

  第三,歷史和實踐証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一些人想以“在抗戰中崛起”來非議中國共產黨,殊不知這正是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利益最杰出代表的突出體現。中國人民正是在民族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認識和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另一方面,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又以其所開創的中國特色道路,引領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再次証明,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利益最為優秀的杰出代表。

  從過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到現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公民愛國就要愛黨,反共就是禍害中國;愛黨與否,是每個中國人是否真愛國的主要衡量標准。▲(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Reply
#18
「愛中國」就要愛中國共產黨!

曾國衞: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B%E3%80%8D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衞今日(23日)公布《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草案》。對於公職人員及區議員是否須「愛國愛黨」,他指出根據《憲法》第一條,中國奉行社會主義制度,並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任何人禁止組織和破壞該制度,認為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講唔過去」。17:15報道:政府倡區議員須宣誓 列正負面清單定義效忠特區、擁護《基本法》

曾國衞被問到「 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的提述中,在「正面清單」中包含擁護《憲法》及《基本法》確立的香港特區憲制秩序,是否意味須「愛國愛黨」。他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昨日(22日)就「愛國者治港」原則的演說,指出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

[ 本帖最後由 消失的老公 於 2021-10-14 08:41 編輯 ]
Reply
#19
余英時「最後訪問」下集:港青不愛中共 非不愛國
https://m.mingpao.com/pns/%e6%b8%af%e8%8...b%e5%9c%8b
[Image: d42f1fb6a475f87cd77c178a37ded296.jpg]

已故國學泰斗余英時在生前「最後訪問」反駁香港現今年輕人不再愛國之說。他認為香港年輕學生只是不愛中共政權,但仍愛中國,「為一個民主、自由、法制、人權的中國而奮鬥」,形容2014年佔領運動及2019年修例運動,均是港英時代「認中關社」再現。被問及香港獨特地位會否消失,他說香港在《港區國安法》後前景雖不樂觀,但香港開埠以來發展出自由的社會結構及生活方式,「決不是政治暴力所能輕易摧毁」,「相信中共在香港摧毁一國兩制的企圖決不容易得心應手」。

余英時前年中於國安法生效後,曾接受某香港傳媒訪問,當時訪問未刊出,輾轉收錄於余英時時評集,今日在台灣《自由時報》連載。

訪問中余被問及香港年輕人為何不再「愛國」,余稱斷定港青不再愛國一說「完全錯誤」。他提醒,香港當局倡導的「愛國」是「愛中共政權」,和歷史上相傳不斷的「中國」完全是不同對象。

前景不樂觀 惟「今國際形勢是爭民主良機」
至於香港獨特地位在中美格局及北京加強管治下會否消失,余英時重申,北京制訂國安法、直接干預香港管治,對香港原有獨立自主地位當然有重大負面影響,香港前景很不樂觀。但他不相信中共如意算盤能順利展開,一是香港開埠以來早就發展出一套自由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1949年後大批內地人在港尋求生存的自由,強化香港這一社會結構;二是香港居民和大陸人不同,一直生活在一種自由文化中,為保衛自由不惜進行激烈而長期的反抗。

余英時說香港爭取民主當然很困難,但並非不可能。他指出,香港民主運動引發大陸黨內外強烈民主要求,兩者互相刺激,包括現已移居美國的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批評中共強推國安法、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批評國家主席習近平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等。一向批評中共的余續說,中共處理疫情加上與其他極權或專制國家聯手等,引起國際社會重視,「國際形勢對今天香港爭民主也是最有利的時機」。

稱港英政府不干預歷史課本 只發指引
作為史學家,余英時被問及港英時代會如何處理歷史議題,對於歷史教育例如教學方法、教科書的編寫等會否主動干預,他說據他所知,港英時代的教育司署僅提供歷史教科書的指引,但決不干涉編寫內容,故像鴉片戰爭這樣敏感的題目,教育司署中人也完全不干預。

余英時去年8月1日於美國普林斯頓的家中逝世,享年91歲。他曾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本報曾向據報余英時逝世前最後接觸的中大前校長金耀基查詢余對國安法後香港局勢看法,金說不能揣測余的想法,余未有與他談及此問題。
Reply
#20
聶德權稱進入新時代 公僕須有愛國者治港精神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0516.htm

立法會一個委員會討論公務員高層職位選拔聘任機制及公務員表現管理,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本港進入新時代,公務員亦要有愛國者治港的精神,局方聽取意見及諮詢後,決定維持大部分首長級職位由內部晉升,至於著重專業能力或接班有困難的職位,亦容許公開招聘。

聶德權提到,公務員學院院長透過公開招聘暨內部聘任,盡可能擴闊招聘範圍;新聞處處長則需要豐富的政府經驗,因此會進行內部招聘;另外有4個首長級職位會在年底前出現空缺,亦適合以開放聘用的模式請人。

民建聯議員林琳關注新聞處處長一職懸空半年,招聘困難何在,當中要求相關職位的入職條件包括「運籌帷幄」,感覺抽象,是否以致無人夠膽出任。聶德權說,新聞處處長是重要崗位,處理訊息發放,今次開放予整個公務員隊伍的員工投考是正確,到最後能否表現到出來,要透過實證才知道,但他相信並不止「運籌帷幄」這四個字,其他高層職位的責任要求都很高。

另一名民建聯議員何俊賢關注過往部分公務員怠工,但最多只會被要求退休,他以「雞都唔殺一隻,就話拜到神」為比喻,質疑如何處理表現不合格的公務員。聶德權回應指,試用期表現不合格的公務員會被要求離開團隊,強調評核有指標,包括根據事實評核,到考慮晉升時會有委員會檢視,除了了解其工作性質,亦會有相關佐證做判斷。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