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香港進入一個「恨嫁」的時代
#1
香港進入一個「恨嫁」的時代

女性擇偶問題,在香港這個國際都會中似乎尤為突出。700萬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七八十萬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其中大多數人從未結過婚。據統計,香港單身女性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0歲,明顯高於內地及國際平均水準。

從「單身節」到情人節,從元宵節到婦女節,香港的婚介機構舉行的各種「相睇(相親)」活動,並不發愁報名者少,倒是要為男女比例失調苦惱——通常,青年女子會佔到六成甚至更高。有人不禁感嘆:香港進入一個「恨嫁」的時代了。

女多男少,比例失調

週末漫步香港銅鑼灣、中環、尖沙咀的繁華街道,不時可見沒有男伴同行的青年女子。她們或三五成群地結伴逛街,或在餐廳、咖啡館里聚會聊天。走進書店,書架上五花八門的愛情「攻略」中,教女子「抓住男人心」「嫁個金龜婿」之類的讀物佔據顯著位置,琳瑯滿目,銷售暢旺。

目前,香港女性人口比男性多40萬左右,男女比例失調狀況正在加劇。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人口性別比率由1981年的1087下降至2008年的896;自1996年起,香港20至39歲的人口一般女多男少;在1986年至2008年期間,從未結婚的女性數目上升56.6%。

在香港與內地日益融合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香港男性選擇與內地的女性結婚,這樣的聯姻數目由1986年的15776宗上升至2006年的28145宗,然後下降至2008年的19003宗。雖然香港女性與內地男性結婚也有上升趨勢,但數字仍然相對較少,在2008年有3948宗。在2006年,迎娶港女的港男人數減少了8.6%,當年新婚的港男約有四成是娶內地女士。因此一些港女驚呼:香港本來就稀缺的好男人資源,又被內地女性「搶」走了不少!

在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在1981年時為23.9歲,而在2008年時已達到28.4歲。港女30歲未出嫁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還沒「拍拖(戀愛)」過。

「公主病」?「女王病」?

「港女」一詞,一度披上了貶義色彩。一個19歲的香港男孩曾經創立了一個「港女災難應變中心」網頁,幾天之內就吸引了數百名港男加入成為會員,引發很多男性網民集體聲討「某些擁有典型現代嚴重心理缺點的香港年輕女性」的鬧劇。他們稱她們愛慕虛榮,逼迫男友買名牌手袋等奢侈品;頤指氣使,視男友的照顧為天經地義……他們認為,「港女」患上了「公主病」。

近日,一部電視連續劇《女王辦公室》的熱播,又引發新的港女話題。有人說,港女中的職業女性主要病症正如劇中女主角,不是「公主病」,而是「女王病」。她們不會時刻要求男人呵護備至,而是把「我們女性應該堅強獨立」「I am a Queen(我是女王)」這樣的話挂在嘴邊。

無論「公主病」還是「女王病」,用來概括港女的特徵、歸結港女愁嫁的原因,顯然過於偏頗。但是,港女對伴侶的要求越來越高,港男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大,的確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折射出近年來香港女性文化程度、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越來越高的現狀。香港的首長級公務員中,女性已經超過三成。職場上那些已過而立之年卻遲遲未嫁的單身女性,往往並非「沒人要」。她們雖戲言自己為「剩女」,但卻大都品貌出眾,才能出色,當中不乏知名學府講師教授,跨國公司的高級白領,叱吒官場的女中豪傑,億萬身家的商界精英。

為什么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寧願單身?香港兩性專家何式凝認為,這是因為大都市中的女性跑得太快了,而男人沒有及時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

很多專家指出,香港女性獨立能力強,不存在「嫁漢吃飯」的依賴思想;香港本身是個國際城市,加上許多女性都在歐美接受教育,現代人性意識對女性的衝擊比較大,「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相對薄弱,港女多認為結婚與否只是一種個人選擇。

此外,部分香港女性來自內地,她們大多學歷高、職業佳、相貌好,但來到香港後由於語言、文化、環境以及人際關係的局限,很難找到一個理想的夫婿,於是抱著寧缺毋濫的心態過上了單身生活。

享受單身,尋找緣分

跨入30歲的門檻時,江小姐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網絡徵婚。

生長在內地的她,在留學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香港一所大學任教。和許多被稱為「剩女」的未婚女性一樣,她有著自己的事業和追求、愛好和情趣。雖然愛情和婚姻仍是空白,但單身生活充實而精彩。

她說:「我不是獨身主義者,也並非以單身標榜時尚。我在等待婚姻,只是還沒遇到讓我心甘情願結束單身的另一半。我希望能通過網絡等渠道結識更多優秀的異性朋友。」

如今,網絡徵婚大行其道,已經成為單身男女結識異性、擴大交往圈子的重要途徑。而且,隨著內地經濟、科技、教育的突飛猛進,在港女眼中,內地男子魅力大增。她們開始跳出狹小的香港,放眼內地、北上擇偶已漸成新風。

據內地知名交友網站世紀佳緣交友網統計,2003年在該網站登記的香港女性僅80位,2008年猛增至5000多人。一些婚介機構在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組織的相親、交友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港女專程前往參加。

就職於香港一家媒體的章小姐說:「我在工作中接觸過一些內地男士。他們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大都知識廣博,談吐不凡,成熟穩重,很有事業心和家庭責任感。」

不過,港女對涉內地與香港的婚姻也並非全無顧慮。章小姐說:「除了文化背景的差異外,兩人還會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比如,香港某些行業目前還不承認內地學歷,內地男士來香港找到理想的工作並非易事。如果薪金較低,生活壓力不輕。但一同去內地發展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3/07/EP-1224558.htm
Reply
#2
嫁杏遙遙
港女「剩」況空前

本港 700萬人口中,有 70萬至 80萬名年屆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當中大多數從未結過婚。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單身女性的平均年齡已超過 40歲,明顯高於內地及國際平均水準。

目前,香港女性人口較男性多 40萬左右,男女比例失調狀況正在加劇。特區政府統計處的調查報告顯示,香港人口性別比率由 1981年的 1,087下降至 2008年的 896;自 1996年起,香港 20歲至 39歲的人口,一般女多男少;在 1986年至 2008年期間,從未結婚的女性數目上升 56.6%。

在香港,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在 1981年時為 23.9歲,但在 2008年已達到 28.4歲。港女 30歲未出嫁者大有人在,有人甚至未嘗過拍拖滋味。

據內地知名交友網站世紀佳緣交友網統計, 2003年在該網站登記的香港女性僅有 80人,但到了 2008年已經猛增至 5,000多人。一些婚介機構在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組織的相親、交友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港女專程前往參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a...d=13795483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