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當年台灣 今日香港】鄭南榕自焚破台言論禁區
#1
【當年台灣 今日香港】鄭南榕自焚破台言論禁區 女兒讀遺作激勵港人:自己民主自己爭取

分享

建立時間 (HKT): 1211 00:02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自由民主很痛。
相關新聞:【當年台灣 今日香港】稱要向港青下跪 台民主媽媽:謝謝你們與黑勢力周旋

台灣從黑夜走向黎明的時代,行動思想家鄭南榕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極權政府發動專政機器圖謀出動惡法以死相逼。為了捍衞百份百言論自由,鄭南榕殘忍而溫柔地走上自焚道路,向國家暴力作出終極抵抗,為台灣自由民主抗爭寫下悲壯的一頁。
今年是鄭南榕自焚30周年,女兒鄭竹梅朗讀父親的遺作,殘忍而溫柔地寄語港人,自己的苦難自己擔當,自己的民主自己爭取。鄭南榕的戰友田媽媽表示,假如鄭南榕還活着,將為香港年輕人受到的不公待遇,大聲疾呼,動員台灣人支持香港。

相關新聞:【當年台灣 今日香港】記者手記:我在台北看到榮光 也得到榮光照耀

自由民主很痛,也很暖,如手足。

鄭南榕的辦公室燒成焦黑,寫字枱上鋪滿一層厚厚的灰。他疼愛的女兒鄭竹梅現已長大成人,她走近已變成鄭南榕紀念館展區的總編室,嘴唇緊閉,神情肅穆。鄭竹梅不常來這裏,她媽媽、行政院前副院長葉菊蘭也不常來,她說:「有時候,不去想就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也是在這邊生活,你想到還是會難過。」

1980年代是台灣最艱難時代也是最美好時代。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當局大舉搜捕黨外民主運動人士,先後發生林宅(林義雄)血案,社會陷入一片恐慌。不過,台灣傳媒破天荒公開報道美麗島大審判,社會逐步衝破國民黨加諸人民的種種枷鎖,普世價值及人文理念經過媒體穿透恐怖氣氛觸動人心。台灣中央研究院兼任研究員吳乃德指出,沒有美麗島事件,就沒有台灣民主。他表示,1977至1987年是台灣最美好的時刻,是全民覺醒的時代,黨外人士前仆後繼,醫生、律師、工人、小販等全民響應,為台灣自由民主作出無私奉獻,「我們現在看過去,這是最好的時刻,那時候你會發現很多台灣人有那個價值,為了public interest,為了民主,願意犧牲很多東西。」

台灣從黑暗走向黎明,鄭南榕也展開他的時代任務。
本身是外省人第二代的鄭南榕,先後在台灣輔仁大學、台灣大學修讀哲學,閱讀胡適、殷海光、李敖等自由派思想家的作品,一度探望當時受到軟禁監視的殷海光。殷海光辭世,鄭南榕傷心痛哭。1984年,鄭創立《時代》系列黨外雜誌,主張百分百言論自由,挑戰當時政治四大禁區──蔣家神話、軍方弊端、二二八以及台灣獨立,深受部份知識分子的歡迎。有教授躲在旅館「狂煲」,但又不敢把雜誌帶回,只能和志友見面時才偷偷分享。
時值戒嚴時期,國民黨實施黨禁、報禁,限制言論自由,鄭南榕為突破言論封鎖,以「時代」為關鍵字申請18張雜誌執照,《自由時代》、《民主時代》、《台灣時代》、《先鋒時代》……一本雜誌被當局查封,他仍可用類似名稱繼續發行,經歷國民黨無數次查禁,時代系列雜誌不脫一期,成為存活最久的黨外雜誌,有評論相信和鄭南榕的意志力和堅定的韌性有關。
鄭南榕形容自己為行動思想家,他一面辦雜誌,一面搞運動,是台灣黨外運動的「鷹派」,在體制外用遊行、靜坐、集會衝破台灣政治禁區。1986年5月19日蔣經國就職紀念前夕,鄭參與發動五一九綠色行動,要求百分百解嚴,在台北第一古剎龍山寺受到警方重重包圍,鄭南榕等人在寺內靜坐抗議,台灣民主媽媽——田孟淑(尊稱:田媽媽)等抗爭民眾亦在寺外靜坐聲援,震撼朝野。
「打、打、打、打……」那是包圍與突圍的對峙與拉踞。鄭南榕等人號召遊行前往總統府抗議,台灣警方接報後封鎖台北艋舺龍山寺附近道路,遊行隊伍動彈不得,在龍山寺受到重重包圍,田媽媽等人伺機突圍,警察揮動警棍見人就打,田媽媽頭戴的斗笠也被打得快要爛掉,僅三、四人成功突圍,她索性在龍山寺對出的馬路靜坐,鄭南榕等人亦在寺內靜坐。田媽媽說:「鄭南榕坐在這裏就陪那些人靜靜地不說一句話,非常嚴肅的,讓你覺得肅然起敬,覺得他們是專心一志,就是為了今天不惜犧牲,就坐在這裏。」
田媽媽形容鄭南榕當時不是發號司令的人物,卻扮演精神領袖的角色:「在我的印象裏面,他是一個很沉默寡言,偶然是好像在想甚麼事情的人,那時候他還不是第一個上前。因為那時候他不是很會出風頭,很衝很打的一個人。」在警方重重包圍下,五一九綠色行動抗爭者未能按計劃前往總統府示威,田媽媽形容五一九綠色行動就像《聖經》中帶領以色列人出紅海的先知摩西一樣,發揮民主先驅作用:「這個信心讓台灣人有一種啟發性,我們要信心,我們要爭取,我們不要沒經過普選的總統。」
翌年7月14日,蔣經國宣佈解除戒嚴。
五一九綠色行動後,鄭南榕卻被台北市議員張德銘控告違反《選罷法》,未經審訊卻鋃鐺入獄,在台北看守所監禁,失去自由整整8個月。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的台北看守所,和民居僅一條馬路之隔,看似是低設防的監獄,但收容重犯及死刑犯人數卻是全台最多,涉貪罪成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亦曾在此監禁。台北看守所內設刑場,是台死囚伏法的主要刑場,陳進興、鄭捷等台灣要犯也在此被槍決。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台灣獨立是當年台灣政治及言論的禁區。1987年4月18日,鄭出獄後不久,他在台北市金華國中演講,公開主張台灣獨立。鄭隨後為蔡有全、許曹德的台獨案推動全島聲援,繼而發動「新國家運動」。田媽媽說:「那時候第一階段(營救行動)還有別的人參與,後來第二階段他們就退出、不敢,因為國民黨講你這已經不是營救,這個已經是台灣獨立運動,所以鄭說好,你要抓,抓我一個,他統統攬起來,用他一個人的名字去申請集會、遊行。」「我們在遊行的時候,我跟他同一架車,他拿咪高峯,口渴了。他把咪高峯交給我,幾個人輪流,他就坐下來抽一口煙,望着天上的月亮星星,不知道他想甚麼。他那個時候就有覺悟了。」
鄭南榕在解嚴翌年再攻台獨禁忌,刊登許世楷撰寫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台灣高等檢察署後來以涉嫌叛亂罪向他發出傳票,要求鄭到署應訊。《自由時代》周刊當時指出,國民黨或以《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之罪法辦鄭,令鄭面臨死刑判決。《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規定,凡觸犯刑法100條(內亂罪)至104條罪者,處以唯一死刑。
鄭南榕揚言:「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他之後開始自囚於雜誌社內。「他封起他的雜誌社,都不營運的時候,他就拿個床在辦公室,他都不離開那裏,因為他抱必死之心嘛,他說over my dead body。所以他老婆也陪他在那裏,過年吃年夜飯也在那裏。」
兩個半月後,時任台北中山分局刑事組組長侯友宜率領上百名鎮暴警察包圍雜誌社,準備拘捕鄭南榕。鄭自焚於雜誌社內,轟動海內外。
那時候,鄭竹梅9歲,當時亦在雜誌社內。
「我是從後面後窗出去的,所以前面發生事情,我不大知道。我是後來看紀錄片或者看紀錄才知道,前面中山國中那邊的圍牆(現在已經拆掉了)其實是站滿了鎮暴警察。」鄭竹梅丟進很深的沉思中,努力地尋找當時所有記憶。相片顯示,全副武裝的霹靂小組成員手持盾牌,戴上頭盔面罩,有的在雜誌社下面的街巷列陣,有的從天台準備強攻,氣氛異常緊張。
「我覺得他在那天過世的這件事情,然後像你剛剛所講的在國家權力機構下面,然後去對待一個媒體人,然後,他用媒體人所能做到最大抵抗的方式,他去表達他的反抗。」鄭竹梅說。
她批評當時警方行動漠視人權、違背良心:「到底人執行你自己的工作時,你可以做的決定是甚麼,但是我們必須知道,在普世人權價值下,我們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鄭竹梅說:「關於人的價值和我們人性的部份,我們要作出選擇,你知道選擇是甚麼,然後你要面對你心裏的恐懼,同時你要面對你自己的選擇,但我覺得對人權這件事情,其實可能可以選擇的空間並不多。」
田媽媽及丈夫田醫生得知鄭南榕自焚,立即趕往雜誌社:「警察不讓我進去,田醫師跟那個公職人員在那邊上去了。他們告訴我,田醫師彎腰下去跪下去,抱着Nylon(鄭南榕),他這裏(面頰)沒有黑,給他親了給他親,親他這兩個頰子,Nylon、Nylon,你不能再為我們為台灣說話。」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爸爸不做這個(自焚)的決定就好了,他不做這個決定,就可以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努力?」記者問。
「可能他已經做了這個決定。我跟我媽媽就是接受。我媽媽可能有這個經驗可能比較知道,她曾問過他那我們怎麼辦?那爸爸真的跟她說:『那剩下是你們的事。』然後,其實,你說是很殘忍,也是很溫柔。」
「為甚麼溫柔?為甚麼我沒有意識到?因為他自困那71天都是跟平常一樣,只是他沒有出門,沒有出雜誌社。他對待小孩也是跟平常一樣,那麼的平靜。然後,就連4月7號早上他只是像平常一樣,叫我起床。就孩子的意識來說,那是一個平常的一天。」
鄭南榕是溫柔的父親,太太葉菊蘭當時是廣告界響噹噹的人物,工作繁忙,鄭南榕辦雜誌社,工作時間較自由,他接女兒上學放學、和女兒一起看《叮噹》漫畫,他在台北看守所8個月的牢獄生涯,寫下一頁頁的獄中日記,寄託對女兒、家人的思念。
「Yeh及竹梅來會見,竹梅於9月2日開學,在一年一班,與巷口中一家之林姓小妹同班。竹梅問爸爸何時回家,答明年升二年時。」鄭竹梅打開紀念館展區模擬文件櫃,拿起一篇藝術家模擬重製的獄中日記,讀出爸爸溫柔的心事。
「他當然很愛他的家人,可是他也因為這樣子,他也許是想要給他的家人或女兒,有更好的一個空間、一個環境,所以他去做了他的選擇,那我也因為這樣子,在許多年以後,譬如說才能夠在這裏跟大家做分享,因為如果沒有他的努力或是沒有很多其他人的努力,這些不會發生。」
鎮暴警察列陣的街巷已經定名為「自由巷」,30年前站滿警察的圍牆已經拆掉,圍板掛上鄭南榕、劉曉波、馬丁路德金等人權鬥士的畫像及警世金句。鄭南榕的話是這樣的:「我們一直深信,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是一個民主社會的『充份且必要』條件,我們更深信,所有的自由裏,第一個應該爭取的是言論自由,有了言論自由,才有可能保住其他的自由。」
《蘋果》記者
鄭南榕小檔案
鄭南榕(1947年9月12日-1989年4月7日)
祖籍:福建福州
出生地:台北
家庭:父親鄭木森、母親謝惠琛;妻子葉菊蘭、女兒鄭竹梅
學歷
中學:宜蘭初中、建國中學
大學:台灣大學哲學系肄業
履歷
1981年:為《政治家》、《深耕》等雜誌寫評論,其間常到立法院旁聽
1984年3月12日:創立「時代」系列周刊,以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為己任
1986年5月19日:策動五一九綠色行動,要求百分百解嚴。在台警重重包圍下,在台北龍山寺靜坐抗議
1986年6月2日:被指違反《選罷法》,未經審訊入獄,在台北看守所監禁8個月
1987年2月4日:成立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推動平反二二八事件
1987年4月18日:在台北市金華國中演講,公開主張台灣獨立
1987年10月:推動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全島聲援
1988年11月26日:推動「新國家運動」
1988年12月10日:《自由時代》周刊第254期刊登《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
1989年1月21日:收到台灣高等檢察署傳票,以鄭涉嫌叛亂為由,要求他同月27日到署應訊。鄭堅拒,揚言「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到我的屍體。」
1989年1月26日:開始自囚於雜誌社內
1989年4月7日:時任台北中山分局刑事組組長侯友宜率領上百鎮暴警察,包圍雜誌社,準備拘捕鄭南榕,鄭雜誌社內自焚死亡
1999年12月10日:鄭南榕紀念館在《自由時代》雜誌社原址落成,保存鄭自焚的總編輯室
2002年4月7日:鄭南榕自由之翼紀念墓園落成,墓碑刻上「焚而不毁」
2016年12月22日:台灣總統蔡英文上台後七個月,將每年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紀念鄭南榕為追求言論自由的奉獻犧牲精神
資料來源: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蘋果》資料室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