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華裔」不一定是「中國人」, ethnic Chinese =/= Chinese citizen
#1
「華裔」不一定是「中國人」
ethnic Chinese, Chinese ancestry =/= Chinese citizen

【萬國時空 066 SG】「華裔」不是「中國人」,不應到中國「落葉歸根」:新加坡李光耀、李顯龍智慧解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lr54UiZwA

[youtube]phlr54UiZwA[/youtube]

新加坡華裔,你是中國人還是華人?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50213/c13aw/zh-hant/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市中心,建於19世紀的天福宮門口掛起了紅紅的燈籠和吉祥的標語,看起來比往常更加華麗。這座寺院正準備迎接一年中最繁忙的時段:未來幾個星期,將有成千上萬的進香者前來捐款,並為農曆新年祈福。在這個時候,即使是像我這樣最不經常去廟裡燒香拜佛的人,也會盡量保持這樣一個與自己的祖上有關的習俗。
在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文化場景下質疑一個人的傳統似乎很不合時宜,但如今,在新加坡生活就意味着要挑戰關於華人特性的傳統觀念。隨着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它正在向外輸出中國的文化和民族理念,這在海外的華人社區製造了新的緊張氣氛。在新加坡,華裔過去被稱做中國人或是華人,這兩種說法經常相互替代使用:它們的小小區別被認為意義不大,前者關聯的是擁有中國國籍或在中國出生的人;後者是任何在種族和文化上與中國存在關聯的人。但這種微妙的區分已經成了在這裡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內涵中的關鍵部分。
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是華人,他們大多是講閩南語的中國南方福建省移民的後代。這些移民是19世紀上半葉來到這座島嶼的,這裡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馬來人和印度裔長期以來在這裡形成了重要的社區,他們中既包括本土人,也包括19世紀抵達馬來西亞的移民。但華人在數量上的優勢則首先對新加坡的建立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65年,新加坡脫離了剛剛獨立的馬來西亞,直接原因是在這個新成立的由馬來人主導的國家裡,華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權利保護所引發的分歧。(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初都屬於一個鬆散的聯盟。)如今,新加坡這個由華人占多數的小國的人均GDP,是面積更大、資源更豐富的鄰國馬來西亞的五倍左右。
然而,正是經濟的發展引發了關於在現代新加坡作為華人意味着什麼的疑問。2013年,新加坡政府發表了一份白皮書,列出了保持經濟增長,以及在2030年之前將人口從530萬增至650萬到690萬的計劃。在這個人口密集、新建設空間有限的島嶼,該計劃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前所未有的公眾抗議:考慮到新加坡較低的出生率,這種增長將不得不由移民來驅動,而許多人推測,這其中主要得靠來自中國的移民來驅動。
表面上看,幾乎沒有哪種文化融合會更加天衣無縫。在新加坡的多語言教育系統中,普通話事實上被視作英語之後的第二大語言。差不多半個世紀之前,新加坡採用了中國大陸所使用的簡體中文書寫,而不是香港和台灣的繁體。上世紀70年代末,政府發起了一項說普通話的運動,限制各種漢語方言的使用。從食物上的相似性以及根植於儒釋道文化的共同習俗可以推斷,人們對中國文化十分熟悉。
然而,在新加坡華人和中國大陸人之間仍然存在着一條裂痕,當代社會價值觀和本應讓他們緊密相連的語言卻將他們分隔開。
在熱鬧的新加坡互聯網媒體和網絡論壇上,新加坡人對中國移民存在偏見的例子屢見不鮮。新加坡人經常抱怨大陸人粗魯、不文明:最近,在真實新加坡(The Real Singapore)和《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的「市民新聞網站」STOMP這樣的公眾門戶網站上,一則文章講述了一名「中國大陸女人」在地鐵站本來乾淨整潔的地板上小便的事情,引發了眾怒。而另一邊,中國移民又認為新加坡華人高傲冷漠,標準普通話說得不夠流利,覺得這證明了新加坡華人不是真正的華人,他們因此感到失望。
這種緊張關係的結果,就是一種令人不安的雙向排外,每一方都指責另一方是種族主義,儘管他們都是漢族華人。可以預見,這導致了文化身份的一種再主張。儘管新加坡電視和電台節目採用經典的大陸式的發音,但在商店、公共交通工具和島內著名的攤販集中點,新加坡漢語——帶有濃重口音的普通話,其中含有特別詞彙以及英語等外來語的變形詞——完全沒有標準化的跡象。地方方言依然相當流行,尤其是閩南語。雖然新加坡學校必須讓華人學生學習普通話,但有相當大比例的華人更習慣於使用英文,而非普通話,這些人主要來自富裕階層。
中國對新加坡人日常生活的影響力清晰可見,這激發了他們作為新加坡人的認同感,而不是中國內地人後裔的認同感。如果說新加坡的華人曾經把自己界定為華人,以對抗馬來西亞,那麼如今他們正在和中國保持距離。一個新加坡華人朋友去年秋天前往日本工作,當時中日之間的關係正因釣魚島/尖閣群島爭端變得高度緊張,他告訴我,「我只是需要確保他們知道我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國人就行了。」
但是在天福宮,當我與其他信徒一起準備傳統香火供品時,要把周圍的一切看做「與中國無關」是很困難的。我(用普通話)與大多數新加坡華人交談的時候,他們仍稱自己為「華人」,或者仍然遵循中國的風俗傳統。然而,通過把其悠久的傳統融合到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身份中,新加坡的中華僑民已經創建了一種混合式文化,它對單一的華人身份提出了質疑。
Reply
#2
紐時指港人欠中國身分認同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指港人欠中國身分認同

[Image: 1413035988883SL4_8F4C581B9A822FE2278900B3E7295437.JPG]

紐約時報》指出,在身分認同方面,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

《紐約時報》一篇題為《尋找身分,香港人選擇城市非國家》的文章,指香港雖有9成市民種族上是中國人,但問到他們怎樣看自己,大部分都說自己是香港人,甚至亞洲人或世界公民,而非中國人。

文章指出,從是次學生發起的佔領行動看到,中央政府自回歸後在港建立身分認同的工作事與願違,引述一名在旺角的中年人稱「我們不會將自己跟中共聯繫,因他們破壞了中國文化」。

文章又認為激發這場運動,除了香港市民對普選的訴求,更是建基在從中國分別出來的渴求,如在法律、言論出版自由、教育、廣東話等方面。而北京在港提出多項控制意識形態的政策,包括23條立法及國民教育科爭議,亦燃點了更大規模的示威。

《紐約時報》亦引述港大研究員在6月一項有關身分認同的調查,今年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受訪者增加,反而認為是中國人或中國公民的數字分別自1997年及2007年來最低。但文章指出,香港人不是要尋求獨立,與西藏人及維吾爾人不同。

【港人不准內進?】海南航天發射場列明禁港台民眾參觀 謝偉俊嘆「身分認同危機」
https://news.mingpao.com/ins/港聞/article/...俊嘆「身分認同危機」

[Image: 2f5be7dfc2c19091291d7fa5497ae93d.jpg]

回歸後港人身分認同問題一直備受關注,而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接獲投訴,指內地海南省「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把港人及台灣人定為「境外人士」,列明「 謝絕參觀」,謝偉俊亦在facebook感嘆「中港融合障礙」、「港人身分認同危機」。

謝偉俊昨於fb以<【港人與?不得進入】>為題發帖,指街坊投訴過年到海南省旅遊,本打算參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卻被禁止入內參觀,原來售票處旁懸掛了告示牌,把港人及台灣人列作「境外人士」,表明「謝絕參觀」,令街坊大惑不解。謝偉俊並標籤了「#中港融合障礙」、「#港人身分認同危機」及「#拒諸門外」等。

網民都對此大感不解,質疑做法不合理,「香港人為境外人士?」、「 唔合理,唔畀外國人參觀都理解,港澳同胞都唔得?有違統一嘅本意」。

謝偉俊就事件詢問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書面回覆指,「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接待設施和條件仍在「建設」和「完善」中,暫時無法承載大量訪客,故現階段未開放予港澳台及國際人士。

邱騰華又說,港府會繼續向內地反映港人意見,爭取更多便利港人到內地旅遊及發展政策,「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提升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
hippies
Reply
#3
美智庫調查台灣人身份認同:僅3%自認是中國人
https://www.hk01.com/article/982841

周二(16日),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發表了一項有關台灣人身份認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自認基本是中國人。⁣此外,民進黨連續三屆在總統大選中勝出,以台灣人自居的民眾中,有近三成是民進黨支持者,國民黨支持者則不足一成。

調查於去年6月2日至9月17日進行,訪問2277名台灣民眾,旨在了解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以及如何看待中國。結果發現,67%受訪者認為自己基本是台灣人,2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3%認為自己基本上是中國人,2%未有回應。⁣

受訪者中的年輕一代,即是18至34歲的傾向最明顯,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佔83%,當中女性佔比較男性高,分別為72%對63%。⁣

調查結果指出,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者中,有29%是民進黨支持者;國民黨支持者僅佔9%,也有32%表明沒有黨派立場。相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受訪者當中,有44%是國民黨支持者,只有5%支持民進黨。

調查結果還進一步顯示,過半數受訪者表示完全不感到或不大感到自己對中國存在感情依附,在表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受訪者當中,則有73%表示感到有些或十分感到對中國存在感情依附。

民調:台民眾近7成自視為台灣人 3%自認中國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t...13658.html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周二(16日)發表最新民調,顯示近七成台灣民眾認為自己「主要是台灣人」,只有3%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有關調查於去年6月2日至9月17日進行,訪問了2277名台灣民眾,調查他們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以及對中國的看法。

當中發現,6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主要是台灣人,2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只有3%認為自己主要是中國人,2%沒有回應。

被問到對中國有多少情感連結時,有11%的受訪者說,他們對中國非常有感情。32%則表示沒有情感依附。

在身分認同方面,35歲以下受訪者中,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台灣人達83%,當中女性比例較男性高,分別為72%對63%。

皮尤的研究員表示,在台灣,身分認同與政治密不可分。認為自己主要是台灣人的受訪者,最有可能與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同時,認為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或認為自己主要是中國人的受訪者,更傾向支持國民黨。

今次民調在台灣大選前幾個月進行。上周末大選結果揭曉,台灣民進黨連續第3次贏得總統大選,但就失去立法院的最大黨地位。國民黨在立法院113席中拿下52席,民進黨則奪下51席。

調查中也發現,台灣很少人對今日的生活狀況感到滿意。只有24%的受訪者表示滿意,32%表示不滿意,37%既不滿意也沒有不滿意。而支持執政黨民進黨的受訪者,更可能對台灣的現況表達滿意,支持國民黨的受訪者中,只有10%感到滿意。

另外,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對台灣構成威脅,有66%的人認為中國是主要威脅,相較之下,分別有45%與2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或俄羅斯的實力與影響力構成威脅。

早前的研究發現,民進黨支持者親美勝過於中國,而國民黨支持者親中勝過於親美。

調查發現只有 3%台灣人自認「基本上中國人」 三分二視中國為主要威脅
https://hk.news.yahoo.com/%E8%AA%BF%E6%9...19137.html
[Image: 8403ce70-b68d-11ee-a3fd-917abd858019]

調查顯示,三分二台灣人認為自己基本上是台灣人,認同中國人身分的只佔少數。
美國研究組織 Pew Research Center 發表一項有關台灣人身分認同的調查,結果發現,三分二台灣人視自己為台灣人,只有 3%自認基本上是中國人。民進黨連續三屆在大選中勝出,調查顯示,以台灣人自居的民眾當中,有近三成是民進黨支持者,國民黨支持者不足一成。

調查在去年(2023 年)6 月2 日至 9 月 17 日進行,本周二公佈(16 日)。調查旨在瞭解台灣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以至如何看待中國。結果發現,67%受訪者認為自己基本上是台灣人,只有 3%認為自己基本上是中國人,其餘約三成認為自己具備台灣及中國人雙重身分。其中年輕一代,即 18 至 34 歲受訪者的傾向最明顯,以台灣人自居者佔 83%

過半台灣人對中國不存在感情依附

調查進一步顯示,在以台灣人自居的受訪者當中,有 29% 同時是民進黨支持者;國民黨支持者僅佔 9%,但也有 32% 表明沒有黨派立場。相反,認為自己兼備台灣人及中國人身分的受訪者當中,有 44%是國民黨支持者,只有 5%支持民進黨。

同一項調查亦觸及台灣人對中國的感情依附(emotionally attached to country of China),結果顯示,過半數(56%)表示完全不感到或不大感到自己對中國存在感情依附,其中 18 至 34 歲受訪者傾向最明顯,73%回應負面;在表示自己既是台灣人亦是中國人的受訪者當中,則有 73%表示感到有些或十分感到對中國存在感情依附。

此外,66%台灣人認為中國是台灣的主要威脅,其中以 18 至 34 歲組別最明顯,有 72%受訪者有此意見。即使認同自己對中國存在感情依附的受訪者,也有 58%同意中國是對台灣的主要威脅。
hippie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