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勞工 labour employment related
外賣平台車手罷工並開記招 警員稱違反限聚令要求散去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6.htm
Reply
獵頭公司跟人才遷星 港流失加劇 工作簽證少疫前六成 入境撤限仍難招攬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8D...00118.html

[Image: a3fa8400-4da5-11ed-b789-249e350f1b85]

獵頭公司跟人才遷星 港流失加劇 工作簽證少疫前六成 入境撤限仍難招攬
環球經濟轉型以至各地防疫措施的差異,令亞洲區內的人才流動出現變化,新加坡與香港在人才方面之爭再度甚囂塵上。新加坡人才需求大增,連人力資源公司亦「跟住人才走」,有本地人力資源公司正開拓新加坡業務,並且招攬港人前往當地工作;亦有區域獵頭公司高層搬往新加坡,直言外地人才不願來港,未來增員擴充核心也會遷到星洲,反映香港正面對「海外人才不願來」、「本地人才被吸走」的雙重打擊。

金融服務獵頭公司Wellesley聯席行政總裁Christian Brun今年3月由香港移居新加坡。他指人才離港趨勢於疫情前開始出現,2019年發生社會事件及翌年實施《港區國安法》,改變人們對香港的想法,加上嚴格的防疫措施促使他們採取實際行動,尤其是外籍人士,當中不少人選擇遷往新加坡,甚至回到美國、澳洲及英國

獅城外來勞動力止跌回升
Brun提到,近期有外籍人士開始重返亞洲,惟絕大多數傾向前往新加坡而非香港。今年上半年,新加坡外來人士的勞動人口已止跌回升,持有高級工作簽證(EP)的人數較去年底增加7100人,達到16.88萬人,已回復疫情前、即2019年底約87%水平。

香港入境處未有披露現時有效工作簽證數字,在一般就業政策下,8月批出1385宗外地人才工作簽證,較2019年月平均仍跌近六成。Brun認為,人才重返香港意欲減低,即使入境防疫限制逐步解除,有關趨勢亦不會大幅扭轉;因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因素,兼且在中美角力之下,西方將增加東南亞投資,由於內地科技、教育及房地產等行業監管環境未明朗,私募股權公司愈來愈擔心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影響人才對職業前景的考慮。

另一方面,Brun留意到國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私募股權及資產管理,積極在北京和上海拓展中國在岸市場業務。他預料,5年後,普遍投行的高級領導職位或會在上海及新加坡各派駐一名聯席主管,而非一向所選的香港;而駐港投行招聘高管時,都要求優先考慮中國人或須懂得普通話,令外藉人士的機會減少。Brun說,Wellesley仍會保留香港業務,惟主要在新加坡及上海增聘人手。

預料投行主管轉駐京滬
至於流失領域方面,他解釋,很多外資大行把其數據防火牆轉離香港,連帶導致營運、風險、合規和技術等專業人士決定遷離,區塊鏈和加密等領域的企業和人才也見流失現象。

外地人才不願來港之際,本地人才同樣被新加坡搶走。本地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rgon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關竣傑透露,近幾年有大量企業進駐新加坡發展,包括其從事科技、物流、電商等行業的客戶,人才需求旺盛,故此公司近月已在當地開設辦事處。現時Ergon海外業務佔四成,主要為新加坡企業。他坦言,不時有轉介香港人到當地工作,「很多是公司內部轉職,職位由香港調到新加坡。」他認為,港人樂意赴星工作,因生活上較易適應,教育及居住環境不俗。

不過,新加坡與香港均面臨「人才荒」困境,前者主因是需求大增。關竣傑指當地渴求各類型的創新及科技人才,公司早前接到新加坡政府的查詢,希望了解如何吸引香港人才到當地,目標為科技企業的中高層,正是香港主要流失的階層,或令香港的中高層缺口擴大。

相反,在香港招聘海外人才相對較難。關竣傑解說,香港在醫護、網絡保安及區塊鏈等領域,大多須從海外引入人才,「但問10個,有7個不想來。」近年較少跨國企業以香港作為全球或地區總部,故海外人才感覺來港工作無助其職涯發展,「即使全面撤銷免檢疫入境,對人才回流可能有些幫助,但不是絕對。」關竣傑補充,公司在香港員工約有30人,新加坡辦事處規模則約10多人,因部分客戶已在當地,有信心公司的新加坡生意可快速增長至與香港各佔一半。

【職場熱話】 Google Hong Kong 研究:金融科技公司在未來一至兩年會招聘擁有以下技能的人才
https://businessdigest.io/%E5%95%86%E6%A...A%E6%89%8D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1024&q=75]

香港作為全球頂尖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達到23%。隨著金融服務業逐漸數碼化,香港已成為亞太地區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從長遠來看,這是鞏固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和雲端解決方案有助推動金融科技公司和整個生態圈向前邁進。然而,其執行難度高和產品創新方面的人才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窒礙了行業的發展。

Google在網誌上發布了一篇名為《如何保持香港作為金融科技樞紐的地位?》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智慧數碼城市 - 引領金融科技新生態》研究報告,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未來一至兩年會招聘擁有以下技能的人才:產品創新,數碼營銷以及業務管理和營運。

[ 本帖最後由 QEpark 於 2022-10-18 09:11 編輯 ]
Reply
孫玉菡:職安健修例最高罰款加至一千萬元合適合理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8.htm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政府提出修定《職安健條例》將最高罰款提高至1000萬元,是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這個罰款水平是合適、合理。

孫玉菡又說,秀茂坪安達臣道天秤倒塌事故的調查工作,當局一定會按法例處理,如有需要提出檢控,會按法例要求在6個月內採取法律行動。

至於MIRROR 紅館演唱會事故的調查工作,孫玉菡說已經進入最尾聲階段,完成調查後會盡快公布。


【職場熱話】 Google Hong Kong 研究:金融科技公司在未來一至兩年會招聘擁有以下技能的人才
https://businessdigest.io/%E5%95%86%E6%A...A%E6%89%8D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1024&q=75]
香港作為全球頂尖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達到23%。隨著金融服務業逐漸數碼化,香港已成為亞太地區領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從長遠來看,這是鞏固香港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和雲端解決方案有助推動金融科技公司和整個生態圈向前邁進。然而,其執行難度高和產品創新方面的人才短缺等問題仍然存在,窒礙了行業的發展。

Google在網誌上發布了一篇名為《如何保持香港作為金融科技樞紐的地位?》的文章,文中引用了《智慧數碼城市 - 引領金融科技新生態》研究報告,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未來一至兩年會招聘擁有以下技能的人才:產品創新,數碼營銷以及業務管理和營運。
Reply
【足本重溫】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
https://hk.news.yahoo.com/yahoo%E7%9B%B4...46281.html

《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論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政策,重點包括招商引資搶人才,每年吸納至少3萬5千名人才;提高治理水平,為不同政策項目訂立約110個績效指標(KPIs),強化公務員賞罰制度;加快造地建屋,興建「簡約公屋」,亦為輪候公屋時間封頂。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出席本台節目《施政報告論壇》表示,不僅新加坡,英國及加拿大等地也推出搶人才計劃,特區政府提出的人才政策屬於大改革,沒有要求企業要聘請若干數量本地人,相對新加坡來說是放寬要求。被問到如何挽留本地人才,葉劉淑儀說現時流失的部分是中層,當中有人是為子女的教育而離開,她認為毋須擔心,最重要是培育到人才接班。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會向住滿7年的外來人才退還兩項置業印花稅,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年薪高的頂尖人才,其公司可能已提供住所等福利,真正要置業的人未必太多。至於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莊太量認為對招商有吸引力,因為企業毋須太多資金便可投資。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今年內將成立「特首政策組」,並引入「紅隊概念」,有批判和反對,檢視執行計劃的效果。葉劉淑儀表示,行政會議向來不是一言堂,有不同意見,今次最重要是改革公務員管治,賞罰分明。她又相信,政策局的管理層與下屬會經過討論而得出績效指標(KPIs),並預計當局會突顯做得好的公務員。

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重點吸納人才企業 加快造地建屋等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Image: mfile_1671716_1_L_20221019161939.jpg]
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重點包括吸納人才企業;加快造地建屋;推出紓困措施等。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重點包括吸納人才企業;加快造地建屋;推出紓困措施等。

「搶人才」方面,目標每年吸納至少3萬5千名人才,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高薪人才或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政府宣布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兩項印花稅,他們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搶企業」方面,政府設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為加快公屋輪候人士「上樓」,未來5年會興建3萬間全新「簡約公屋」;未來5年整體公屋供應增加50%,由10萬5千個增至15萬8千個單位。政府為公屋輪候時間「封頂」,4年內由6年降至4.5年。當局又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北部都會區」將全速造地建屋,明年制訂具體計劃,目標是5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10年內完成平整四成新發展土地和落成四成單位。區內住宅用地最高地積比率為 6.5倍,商業用地9.5倍。2024年會在紅花嶺一帶約500公頃指定為郊野公園。

為加快舊區重建,政府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至六成或七成業權。新一輪研究再識別約255公頃有發展房屋潛力的「綠化地帶」,可提供7萬個單位。

紓困措施方面,當局宣布延續公共交通費補貼計劃6個月,每月上限維持500元;專上學生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多一年,至2025年3月底。政府會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容許夫妻共用,並推出3年先導計劃,醫療券有條件增加至2500元。

政府讓合資格人才居港七年可退稅 盼年吸3.5萬人才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多項措施「搶企業」和「搶人才」,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並從「未來基金」撥出300億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另外,政府將成立「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策略,又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高薪人才或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合資格人才居港7年後,可申請獲退還兩項印花稅。政府希望新措施每年能吸納最少3萬5千名人才。

萊坊:放寬外來人才置業限制 住宅成交短期至少升一成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施政報告》提出,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繳付的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7年並成為永久性居民後,就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物業顧問萊坊預期,今次「減辣」措施對短期樓價影響有限,因為「先付稅、後退稅」的安排,對樓市影響遠不及「先免稅、後追稅」。不過,萊坊預期,《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搶人才、搶企業」細節,有望吸引海外人才回流香港,對住宅長短租需求均有支持,相信明年住宅租金走勢有望平穩向上。

成交量方面,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認為,今次「減辣」措施帶來的購買力需時釋放,預測住宅成交量短期只會上升10%至15%,全年一、二手成交量預計有5萬至5.3萬宗,按年仍下跌約30%,明年才有望回升至6萬宗水平。

他預期,放寬相關印花稅安排後,樓市成交量與沒有任何「辣招」時相比仍低40%至50%。他認為,政府有需要同時放寬額外印花稅,增加二手市場流轉,因為現行的額外印花稅已經與樓市完全脫節。

另外,萊坊認為,「北部都會區」綱要將有助新界樓市發展,預計新界與港島、九龍樓價差距,將由現時相差40%逐步收窄。

美聯料逾18萬外來人才居港近5年或以上 或加快入市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施政報告》提出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

美聯認為,等同宣布減辣,預料放寬置業限制將成為未來房策主流方向,又相信有助吸引現時在港工作而又未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人才加快入市,尤其國內來港人士。

美聯指,以「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6項入境計劃,於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獲批來港人士合共32.9萬人,意味著這批人才即時受惠,成為潛在置業需求。

當中,最大機會入市的潛在置業需求為,已來港居住近5年或以上的人士,估計達18.4萬人,為樓市帶來新的購買力。

美聯預計,減辣加上金管局之前宣布降低壓力測試要求,今季樓價跌幅將放緩甚至回穩,預計全年跌幅10%之內,一手及二手成交量有望回升。

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不應忽略中小企和培養本地人才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政府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不設限額為期兩年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19.htm
[Image: mfile_1671626_1_L_20221019113857.jpg]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除了積極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外,會更進取吸納外來人才。

政府會推出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1年,年薪達250萬港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這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至於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上限1萬人,計劃將於推出1年後檢討。

政府亦會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200萬港元或以上,毋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政府會盡快更新「人才清單」,目標在明年第一季完成。

政府又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1年延長至兩年,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1年後檢討。

政府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撤銷科技公司在計劃下輸入外來人才時,必須增聘本地僱員的規定,以加快輸入人才的步伐。而在現有和新增的輸入人才計劃下的人才,到港獲聘後可獲發最長3年的工作簽證。

另外,政府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7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政府亦會讓更多來港參與短期活動的訪客,毋須申請工作簽證,研究在現行科技專才、專業運動員等指定界別外,涵蓋更多類別。即將成立的「人才服務窗口」會提供一站式服務,統籌入境處處理輸入人才計劃的申請。

李家超說香港多個行業正面對人力短缺問題,當局會因應不同行業情況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勞工及福利局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前提下,在明年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的比例和精簡申請審批程序等。勞福局亦將展開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主要分析將於2024年完成。

人力顧問指減辣搶唔到人才 高端通行證抄橋兼條件差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01...2_001.html

上月逾20萬人領綜援 失業個案較疫情初多46.8%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02...2_001.html

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展望明年本港僱員平均加薪約3.6%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020.htm

[ 本帖最後由 QEpark 於 2022-10-20 12:49 編輯 ]
Reply
外國職場調查:逾9成打工仔不想再「朝9晚5」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A4...23128.html

疫後打工仔或者已經回到辦公室上班,跟WFH說再見,但外國最新一項調查顯示,雖然WFH不再,但打工仔一樣不想再以傳統作息時間「朝9晚5」般工作,想要彈性安排平衡生活,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arrangement)興起,傳統安排似乎已回不去了。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80%受訪者望工作地點彈性
即時通訊軟體公司Slack於5月時訪問了10646名來自美國、英國、澳洲、法國、德國、日本的「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當中多達94%受訪者表示想放棄朝9晚5模式,想要在工作時間上獲得更具彈性安排。另外有80%受訪者希望工作地點彈性(location flexibility),不一定要在辦公室埋頭苦幹。

回辦公室想見同事
事實上,Airbnb今年5月公布員工可以選擇工作地點後,其招聘專頁短時間內湧入80萬人次瀏覽量,已反映「在任何地點工作」(work anywhere)的安排相當受歡迎。Slack的調查也顯示,6成的在職母親與5成的在職父親,均希望公司可容許靈活安排工作地點,比例比2月調查時有所增加。

至於回辦公室目的略有改變,Slack調查問及甚麼原因想回到辦公室,74%受訪者表示,回去主要是希望能與同事協作,建立友誼和能夠面對面開會,只有16%人認為要集中精神所以回去工作;66%受訪者希望能有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arrangement),間中能夠自行選擇工作地點。

混合模式比例 日本較低
細看報告了解各國混合模式趨勢,就工作地點混合,暫時以澳洲實施比例最大,達到56%(調查平均比例49%),日本則比較低,只有40%;至於問及打工仔隔幾耐先想返公司,以日本人「經常想返公司」的比率最大,達到28%(調查平均比例20%),「甚少或完全唔想返公司」比率,最大是美國,達到33%(調查平均比例29%)。

那麼到底有多少打工仔,準備因為工作環境死板而想轉工?Slack調查顯示,不滿工作彈性的打工仔,已有7成人準備另謀高就。

[Image: 257a32b0-50ed-11ed-9fff-4c3e375a0314]
日本的混合工作模式比率只有40%(Summer 2022 Future Forum Pulse)

微軟:85%領袖面對信心挑戰
之不過,不同身分會有不同顧慮,微軟一項調查就顯示,85%領袖認為,對員工轉至混合模式後的生產力不太有信心,5成領袖更已計劃,來年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工作。

不過,微軟自己員工,就有達97%人表示,上司支持他們選擇自己的工作風格,反映「朝9晚5」的確已有所動搖,在辦公室與WFH之間,混合模式似乎會,慢慢在增加上司信心的情況下開展普及吧。
Reply
人才戰︱5組數字看本港人才流失 一個年齡群勞動人口急挫
https://www.hk01.com/article/815092
[Image: hgRSnr1-aBNTT82djQLddTmFUNh-L4ABVzZAcVc2...w1920r16_9]

「人才」二字近期成為社會焦點,香港經濟要長遠發展,離不開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在一些專業行業中。在上篇,筆者初步比較了香港與5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才吸引力。本文則以另一個角度切入,從數字讓讀者側面了解香港的人才流失情況,其中會特別針對一些重要行業的從業人數。
吸引人才系列三之二

1. 年輕勞動人口大減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其中相當一部份來自青年人,對勞動市場帶來一定衝擊。雖然政府沒有統計移居外地的具體人數,但有其他數據可以協助觀察情況。根據政府統計處「按年齡劃分的勞動人口」,在2022年第2季,本港勞動人口為375.02萬人,比去年同期下跌3.49%。其中在20至39歲的年齡組群,勞動人口全線下挫,當中20至24歲更加比起去年同期,人數減少14.98%,數字相當跨張。

根據統計報告定義,勞動人口指15歲及以上陸上非住院人口,就業人口及失業人口都計算在內,而不可隨時工作或沒有找尋工作的料理家務者、退休人士及所有15歲以下人士等被定義為非勞動人口。

[Image: ZqY4K70SKb2XwafBWFGmTnR1uLc_L2ih350199-dNfc?v=w960]
2. 金融、創科相關行業就業人數減少

在未來,金融與創科都是香港的重要發展方向。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在2020年第2季,從事金融行業的就業人數有21.42萬人,2021年同期為21.61萬人,數字相約。不過到2022年第二季,人數下降至20.45萬。

「資訊及通訊」行業方面,2020年第二季就業人數為13.78萬人,2021年第二季微跌至13.35萬人,2022年第二季進一步跌至12.7萬人。

「專業及商用服務」行業亦有相類似情況,2020年第二季就業人數為39.77萬人,2021年第二季稍升至41.44萬人,2022年第二季卻回落至38.79萬人。

▼三個重要行業之就業人數變化▼
[Image: A0lEOztb6TRvxA4nnem1eYl3Jd-y7Fy_dbGUbHWxlGw?v=w960](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3. 對人才吸引力落後新加坡 生活成本高成致命傷

根據《2021年IMD世界人才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吸引與留住人才」一項的排名由第18位跌至第26位(新加坡同期由第22位升至第15位)。主要失分項目有兩個:生活成本太高(包括住房價格),排61位;空氣懸浮粒子問題嚴重,排41位。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全球城市人才競爭力指數排名,香港排名20,在亞洲城市中屬第二高,但正好落後於競爭對手新加坡(第7位)。

4. 人才入境數目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香港主要有6個輸入境外人才計劃,包括「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及「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當中以前四者為最主要。

根據入境處數字,4個計劃總計申請來港獲批人數,在2020年疫情開始後大跌,至今日都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Image: vNfk1pIPQ8f-wuEJQFlmEU1H4hsYPDE7q__Hlqv_x5Y?v=w960]
(資料來源:入境處)

5. 公營醫療人手流失嚴重 盧寵茂:年輕醫生一取專科資格就離開

在政府統計處的報告中,難以得知醫生護士的人手流失情況,因為統計處行業相關分類為「人類保健及社會工作活動」,夾雜其他行業的從業員在內。不過根據政府今年4月回覆立法會的資料,在2021-22年度,衞生署及醫管局轄下醫生和護士的人數及離職率都明顯比往年嚴重。(見下圖)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上月接受港台訪問時曾指出,以往較多較為年長或具經驗的醫護人員,提早離開公營醫療系統,但近年情況有所變化,34至39歲員工的流失率較高,部份可能剛取得專科資格不久就離開,個別醫生可能因為移民。

[Image: Za72DwxQwt3g5L6GqI0b8Od6xlTWXEpGio6nVoqOp1Y?v=w1920]
[Image: ZRyNjo2GnzFbm8-TzWRuQ4fI0g3k6HewzpPnX86T518?v=w1920]
吳傑莊:青年勞動力跌幅明顯 為未來響警號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吳傑莊表示,非常關注本港青年及人才政策,認為青年勞動人口減少原因是綜合性的,其中相當一部份是離開香港,有可能是讀書升學,亦有一些是外闖就業,例如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不過他認同,本年青年勞動人口跌幅明顯,對香港總體而言是個警號,「要問的是,為何這些年輕知識分子不選擇留在香港?」

吳傑莊提到,政府至今沒有完整統計港人移居離開香港的數字,情況並不理想,要就人才問題對症下藥,第一步就要先了解問題的嚴重程度,掌握確切數字。其次,政府需要向青年展示,留在香港事業發展仍是機會處處,希望下月的《施政報告》有詳細論述。
Reply
兩年失8.8萬 高技術人才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201/

本港高技術人才減8.8萬有明顯缺口 經商人才專組或明年落實
https://www.hk01.com/article/827704

券商提價25% 鬥挖角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00202_030/

機構發布銀行業人才培訓及發展調查 人才管理及技能缺口較去年嚴重
https://news.tvb.com/tc/finance/635662e8...4%E9%87%8D

[ 本帖最後由 QEpark 於 2022-10-24 08:15 編輯 ]
Reply
foodpanda外賣員今明兩日再罷工 傳過千人參與 全港14地區受影響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1%E9%9F%BF
[Image: _2022110318464966886.jpg]

兩人涉轉售外賣平台帳號予非法勞工被捕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104.htm

調查稱逾半僱員凍薪或減薪 勞聯倡明年加薪不少於6%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106.htm

刷單員騙局又呃18萬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246/

調查:97%打工仔曾工作過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00176_042/

新冠疫情肆虐本港3年,港人擔心健康之餘,有機構調查更發現,打工仔女身心健康指數連續3年位列亞太地區的榜末。機構訪談了約1,000名在職人士,有87%表示感到壓力過大,當中幾乎全部受訪者(97%)表示,曾出現工作過勞情況;亦有超過三分一(34%)表示在疫情下擔心個人及家庭的財務狀況,成為他們主要的壓力來源。

負責是次調查的機構建議,若僱主要挽留人才,需要在工作場所、甚至社區層面上,提供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援,如在醫療保險方面,投放更多資源在保障僱員精神健康。

適量安排在家工作增彈性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今年上半年疫情仍然嚴峻,不少企業均難以安排面試「揀蟀」,令市場上的職位空缺大減。惟她指出,隨着下半年疫情紓緩,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限制,料企業提供的職位空缺亦將有所增加,同時加大了打工仔的轉工誘因,預料在農曆新年過後本港或出現離職轉工潮。

為挽留人才及避免企業人手出現真空,周綺萍指出企業需要改善員工待遇,以增加留職誘因,如提升家庭友善政策,每兩星期至一個月為員工提供一天在家工作安排,增加上班的彈性;亦有企業在疫情期間為員工提供心理諮詢及輔導,目的是紓緩員工在疫情下工作的壓力,她相信不少企業已作好挽留人才的準備,以應對本港職場環境的轉變。

調查指近9成打工仔壓力大 人力顧問料新年後現離職潮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10...2_001.html

新冠疫情肆虐本港3年,港人擔心健康之餘,有機構調查更發現,打工仔女身心健康指數連續3年位列亞太地區的榜末。機構訪談約1,000名在職人士,有87%表示感到壓力過大,當中97%受訪者表示曾出現工作過勞情況;亦有34%人表示在疫情下擔心個人及家庭的財務狀況,成為他們主要的壓力來源。

負責調查的機構建議,若僱主要挽留人才,需要在工作場所、甚至社區層面上,提供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援,如在醫療保險方面,投放更多資源在保障僱員精神健康。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在疫情期間,本港企業的家庭友善政策已見改善,如不少企業每兩星期至一個月,為員工提供一天在家工作安排,增加上班的彈性;亦有企業為員工提供心理諮詢及輔導,目的是紓緩員工在疫情下工作的壓力。惟隨着疫情穩定,周綺萍預料在農曆新年過後或出現離職潮,建議企業作好挽留人才的準備。

詐騙團夥高薪誘騙求職者 3人遭虐致死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1...2_001.html

台灣新北市近日有詐騙團夥在網絡刊登高薪工作廣告,誆騙求職者前來然後囚禁他們。警方周二(1日)及周四(3日)共解救58名受害者,並拘捕16名疑犯。警員調查期間發現另有3人受虐後死亡,周五(4日)尋回其中兩人屍體。

警方先在周二破門闖入詐騙團夥設在淡水區的據點,拘捕多名疑犯並解救出26名受害者,到周四找出犯罪團夥另設在桃園市中壢區的據點,解救出另外32名受害者。警方審問疑犯得知有3人不堪虐待死亡,屍體被棄置山區。警方周五獲桃園市龜山區警員通知,在山區發現兩具屍體,目前仍待驗證其身份。

詐騙團夥上月1日將受害者囚禁於淡水,之後因人員眾多而轉運至桃園市。警方已將集團主嫌21歲張姓男子移送偵辦。事件中3名死者分別是38歲的黃姓男子、57歲的林姓男子和45歲的黃姓女子。林男和黃女有慢性病,因長期被拘禁沒有服藥,再遭虐待而死亡。黃男則疑似不堪受虐,從11層樓墜下而死,其屍體被詐騙團夥成員運離。

21歲男子墮「刷單員」陷阱 被騙14萬元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11...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10 18:31 編輯 ]
Reply
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 教育部發聲:千方百計促就業創業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400441/%...5%E6%A5%AD

[Image: syl_1024.png]

疫情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之際,內地失業率居高不下,10月份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9%。教育部發聲,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實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通知》指出,更大力度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深入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組織開展「校園招聘月」「就業促進周」等崗位開拓和供需對接系列活動。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高校要創造條件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鼓勵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聯合舉辦區域性、行業性專場招聘活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作用,舉辦「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等活動,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摩擦性失業」成熱詞 內地青年失業問題惹關注

內地靈活就業者已達2億人 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率連續2年超16%

《通知》強調,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優化政策性崗位招錄安排,盡早安排高校升學考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招考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辦好第四季「國聘行動」。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拓寬基層就業空間,深入挖掘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科研助理等就業機會,組織實施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擴大地方基層項目規模。積極配合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

《通知》還指出,建設高質量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全面加強就業指導;精准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包括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群體。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經濟數據,在就業方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與上月持平;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9%,亦與上月持平。另據早前報道,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76萬人,按年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但疫情之下,一些單位不得不暫緩招聘計劃,推遲的考試往往沒有確定日期。

內地10月青年人失業率達17.9%持平上月

港失業率3.8% 逾兩年半低 零售餐飲有起色 裝修保養仍高企
https://hk.news.yahoo.com/%E6%B8%AF%E5%A...00070.html

本港失業率連續6個月下降,錄得逾兩年半低位。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8月至10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8%,較7月至9月的3.9%,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由1.8%回落至1.7%。部分行業失業率有明顯改善,包括樓房裝飾、修葺與保養業、零售業,以及餐飲服務活動業。分析認為,隨着防疫措施放寬,本地經濟活動可望回暖,惟失業率下滑速度或轉趨平穩。

與7月至9月比較,8月至10月期間,總就業人數增加約1.97萬人,至364.86萬人;總勞動人口上升1.18萬人,至379.6萬人;失業人數有14.74萬人,減少7900人;就業不足人數則為6.34萬,少約5600人。

無業大軍14.7萬 少7900人

按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期內下跌0.6個百分點,錄得5.2%。其中,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下降0.8個百分點,最新為5.4%;零售業的失業率下滑0.5個百分點,至5.2%;住宿服務業的失業率則維持在4.5%。

其他失業率較高的行業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在8月至10月的失業率為8.2%,是失業率最高的行業,但比7月至9月時的9.1%已下降0.9個百分點,貨倉及運輸輔助活動,以及藝術、娛樂及康樂活動業的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最新失業率分別為6.2%及5.8%,下跌0.1個百分點及升0.1個百分點。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最新失業數字反映隨着本地經濟活動恢復,勞工市場繼續改善。他預期,勞工市場的短期前景將取決於本地經濟活動的表現;金融狀況收緊將繼續抑制需求,但只要疫情持續受控,防疫措施適度放寬,再加上消費券計劃的幫助,相信經濟活動應能逐漸回復正常。

孫玉菡:防疫放寬利經濟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最新失業率按月回落0.1個百分點,符合預期。該行認為,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包括最新減少抵港人士強制核酸檢測次數,及部分場所免掃針卡等,旅客入境數字或逐步回升,對就業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大新銀行預期,未來失業率下跌速度或轉趨平穩,惟須視乎旅客反彈情況及防疫措施放寬程度而定,預料失業率在年底前可回落至約3.5%。

內地高校千萬畢業生創新高 青年失業率19.9% 這城巿失業率最高
https://www.hk01.com/article/804992
[Image: aj0ewC-Ltrz06WgjsP2wU96KnkGfAo0P_QFwrf0B...w1920r16_9]

內地在畢業人數持續上升和疫情夾擊下,青年失業率持續攀升。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全國就業數據,今年7月份16至24歲人士失業率高達19.9%,創歷史新高。在疫情下,今年首7個月內地全國的新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跌4.7%,其中上海的失業率更高達12%,大幅超越其他城鎮。

疫情加上畢業人數新高 7月青年失業率升至近2成

16-24歲城鎮人口失業率創2018年有紀錄以來新高。事實上,每逢7月份畢業季,青年失業率均會上升,但根據今年數據,失業率已提前於4月份大幅上升。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規模比較大,畢業生進入到勞動力市場求職比往年提前;而企業生產經營受疫情衝擊,吸納就業能力下降。

他又指,青年人在求職過程中對就業的期待和巿場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差距,亦影響青年人就業。下階段將加強幫助大學生就業。

根據國家教育部統計,預計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1076萬,較去年909萬多約18.4%,同樣創歷史新高。

全國新增就業人數較去年跌 上海失業率高達12%

疫情衝擊亦令企業減少招聘,今年首7個月的全國新增就業人數為783萬,較去年跌39萬,跌幅達4.7%。按年比較,疫情爆發後新增就業人數急跌166萬,雖然2021年有回升,但仍未能恢復至2020年前水平。

按城鎮比較,受新冠疫情和封控措施影響,上海的失業率急升至全國第一,今年第二季度失業率達12.5%,較上半年平均失業率高3.6個百分點。其次,吉林、遼寧、內蒙古和河北的失業率相較高,均逾錄得超過6.1%失業率。

內地青年2022年7月份失業率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7月份數據,全國16-24歲城鎮人口失業率達19.9%,詳情看此... 內地2022年第2季哪個城鎮的失業率最高?

2022年第2季,上海的失業率高達12%,為全國最高 ,詳情看此..

【中國社會】過千萬中國大學畢業生投入人力市場 年青人失業率逾百份之十八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nemp...24342.html

保就業|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創新高 逾千萬新血添失業率壓力
https://hk.news.yahoo.com/%E4%BF%9D%E5%B...00860.html

求職詐騙案頻發 新北台中相繼偵破團夥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21...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18 11:35 編輯 ]
Reply
有圖有偈傾|學校沒告訴你的事 後悔揀錯科因錢作怪 新聞系學生成重災區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C...00791.html

[Image: 4aa609f621b3efd13a2c60ec21c1a5e6]

到底選擇大學科目時,應該優先考慮興趣還是行業前景?那一個18歲時作出的決定,令到美國有調查發現有近半人,在面對職場現實後感到後悔與不甘,更有高達87%新聞學畢業生希望可以重新揀過。

揀文科悔終身?

美國網上招聘平台ZipRecruiter以問卷調查訪問了1,500名持有學位的求職者,在了解到今時今日的就業環境下,「如果可以重頭揀過」,會否作同一選擇?結果發現整體有近44%人後悔當日的決定,其中以新聞系居首,其次是社會學,以及文學與通識。

[Image: 058a7b1f6d258752cfcc9eece994fb24]

另一方面,最無悔當初的決定,通常都是選擇專業學科,包括工程、醫療保健、商業和金融相關等。

當中原因明顯是「錢作怪」,根據2021年標普500指數內各公司所披露的薪酬水平顯示,五大最高薪公司均由科技及醫療相關行業包辦。其中以Google員工最高,年薪中位數達295,884美元,折合約230萬港元,為一般美國人年薪的五倍。

[Image: 591525eed28196620f68462210bdf6b8]

前五名之中,亦包括科網企業Facebook及半導體公司Broadcom,以及兩間生物科技公司Incyte及Vertex所包辦。

薪酬高等於無悔?

上述的調查結果彷彿警告高中畢業生如不想後悔的話,就要先考慮「錢途」,除非有決心成為行業中的少數。根據調查機構ZipRecruiter解讀當中結果,看見在每個領域中,薪酬最高的受訪者有較大可能對他們的大學選科感到滿意。

[Image: b4bc8aaa72b6fad1df782c902691e247]

例如最多人後悔選擇的新聞系,或許只要加入業界最高薪酬水平的《紐約時報》,以高於科技公司的年薪﹐即逾14萬美元水平,拆合約111萬港元,或足以令畢業生自覺無揀錯。

但當中只有少數,即使加入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擁有著名的《華爾街日報》及《泰晤士報》報紙,其集團薪酬中位數只有76,185美元,與20間頂級科技公司的117,055美元一比之下,就有「傷害」了。


速遞平台Zeek拖糧苦主近千 另被揭欠供近15萬強積金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12...2_001.html
[Image: bkn-20221123184829900-1123_00822_001_01p.jpg]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23 14:57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