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慈禧的攝影師——絕世美男子
#1
[font=宋体]
[Image: 903030111121002.jpg] 
[size=16px]慈禧的攝影師——絕世美男子裕勳齡。[/size]
[size=18pt]慈禧的攝影師——絕世美男子[/size][size=16px]——老照片中的中國宮廷攝影歷史幕後故事[/size]
老照片熱持續不衰,尤其是山東畫報、一些攝影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系列出版物,成為出版領域的一大熱像。懷舊潮中的老照片以獨特的記錄性讓時光倒流,把人們帶入歷史的光影。歷史老照片的記載功能比文字更形象生動,能讓欣賞者一下子進入當時的歷史。可見必要的影像收藏是必須的。最近收藏一批傳世攝影專輯,首先翻閱到的就是慈禧的宮廷照片,這個愛美的皇后本來把攝影當成個人愛好,但是她的影像也同時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攝影術最早傳入中國是在1844年,由當時法國海關總檢查長於勒‧埃及爾為當時清政府兩廣總督耆英拍攝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現存法國巴黎攝影博物館中。1844年,耆英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亦曾提到英、法、美、葡四國使臣曾向他索取「小照」,他將4份「小照」分別贈給他們的事。耆英雖為清室貴族,但思想較開放,較早地接受當地被某些人稱為能「收魂攝魄之妖術」的攝影術,並將其應用到外交活動中。由於照相機有「收魂攝魄之妖術」的謠傳,加之女性形象被拍攝、複製、流傳在當時封建時代屬於極不名譽之事,所以攝影術傳入中國數十年一直未流入宮廷。直到晚清光緒年間,思想開通的珍妃將照相機帶進後宮,拍攝不少照片。珍妃入宮時間是光緒十四年(1888),但是珍妃失勢後,其所攝照片幾乎都被慈禧所毀,僅餘一張正面頭像。
裕勳齡是德齡公主的哥哥,他以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出身,優雅英俊的氣質被選入宮中成為慈禧的御用攝影師,慈禧的很多傳世照片都是出自他手。題圖的這張裕勳齡不多見傳世照片還是日本一位攝影師給他拍攝的,當時還沒有戴上眼鏡,其容貌和氣質絕對屬於當時的宮廷美男子,對於對容貌挑剔的慈禧來說,選中他為身邊的攝影師還是不排除有對裕勳齡氣質欣賞的原因。德齡、容齡、勳齡三人幼年留學法國,兩姐妹回國之後更是被慈禧封為御前女官,德齡後來嫁給一個美國人,旅居海外,寫了很多關於紫禁城生活的書,在當時轟動一時。裕德齡不僅姿容絕倫,而且還從國外帶來了許多洋玩意,啟迪了慈禧對「新生活」的想往,德齡、容齡在宮裡侍奉慈禧兩年中,做過慈禧御前英、法等文的翻譯,勳齡因為慈禧太后拍攝照片而名聲大噪。
慈禧太后直到進入20世紀之後才開始拍照。1900年「庚子國變」之後,慈禧太后為同洋人拉攏關係,開始引入一些西洋玩意兒,加之海外歸來的德齡、容齡姐妹亦加以慫恿,打消顧慮,遂留下了許多照片。慈禧太后的照片多由德齡之兄,懂得照相技術的勳齡為慈禧照相。慈禧對每次拍照都異常重視,在照相前要親翻曆書,選定良辰吉日。在1903~1906年之間,慈禧共拍了30多張裝飾、體態各異的照片,印刷放大成數百張,每張有25.4厘米長,個別得意之照還放大成76.2厘米的巨照,並讓如意館畫師把照片著色,托裱於硬紙板上,以供懸掛和賞賜之用。目前,除了北京故宮外,流落於民間的慈禧原照已是鳳毛麟角,因此收藏的價值很大。1990年,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用1.3萬英鎊從拍賣行購進一張。

[Image: 903030111131002.jpg]
[size=12px]宮廷照片。[/size]

[Image: 903030111141002.jpg]
[size=12px]慈禧照片。[/size]

[Image: 903030111161002.jpg]
[size=12px]慈禧照片。[/size]

[Image: 903030114421002--ss.jpg]


攝影在當時主要還是採用玻璃版底片或干片,它的成像程序複雜,全部照相材料均須進口,成本昂貴。如今故宮博物院內外珍藏著大量當年所攝的玻璃底片和照片,其中僅慈禧一人晚年所拍照的三十餘種裝束、神態各異的照片就有百餘張,大多系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其七旬壽辰前的留影,都是由清廷曾駐日、法公使三品卿銜裕庚的次子勳齡所攝。光緒二十九年,曾在西方研習過攝影術的勳齡奉旨進宮,攜帶剛運回國的全套照相器材,專門為慈禧太后拍照。勳齡的妹妹容齡曾任慈禧御前女官,她回憶說:「有一次,慈禧問我姊妹倆會不會照相,她想在畫像之前先照幾張相,從外邊找人來照相不很方便。我母親說:『她們兩人不會照相,奴才勳齡會照相。』慈禧說:『那很好,明天就讓他進來給我照相,照出相來好讓柯姑娘照著畫。』」 勳齡曾自述:「光緒年間,勳齡及兩妹追隨先母,同侍宮闈,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僕一人所攝。」
除那些留念式的肖像照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慈禧太后和侍從們坐在湖中平底船上,由她本人扮成「普陀山觀音大士」,大太監李蓮英扮成觀音身旁的護法神韋陀,公主們扮成龍女,營造西方極樂世界情境的那張照片了。這恐怕是中國人有史以來的第一張藝術攝影照片。除了攝影所必須的造型要素,如光線、構圖之類外,還必須要牽涉服裝、化妝、道具等戲劇要素。

[Image: 903030111151002.jpg]


[Image: 903030114411002--ss.jpg]

皇室檔案記載:「七月十六日海裡照相。乘平底船,不要蓮。四格格(指慶親王奕之女)扮善財,穿蓮花衣,著下屋繃。蓮英扮韋陀,想著帶韋陀盔、行頭。三姑娘、五姑娘(均指奕之女)扮撐船仙女,帶漁家罩,穿素白蛇衣服,想著帶行頭,紅綠亦可。船上槳要兩個,著花園預備。帶竹葉之竹竿十數根,著三順(內務府人員)預備。」此段記述,頗像現代影視導演的前期計劃,詳細而週全。
勳齡還拍照了許多慈禧的娛樂生活照和肖像照,並被慈禧太后在70大壽(1904年)前,令奴才們懸掛在紫禁城和頤和園等處,作為收藏和賞賜大臣們之用。也因此,這些照片後來流向民間,成為珍貴的歷史檔案,讓中國人終於看到了統治了自己兩千多年的皇家面孔和他們的生活。

[Image: 903030114431002.jpg]
[size=12px]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size]
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旅美作家,滿州漢軍正白旗人,1886年生於武昌,在荊州、沙市度過童年及青少年時代。1895年起,先後隨父親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國。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太后詔進宮中充作「御前女官」。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宮赴滬。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美國。 1911年德齡的第一部英文著作《紫禁城兩年》(即本書)出版,署名德齡公主,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辜鴻銘欣然為之撰寫英文書評,大為讚賞。
1927~1928年間,德齡回國逗留,並親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語清宮戲。同時找到小德張等人,進一步回憶收集清宮資料。此後,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作出版了《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台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反映晚清宮廷及社會政治生活的作品,一時間風靡海內外。德齡的清廷題材英文作品,是20世紀初中西文化交流肇興時期的特定產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以親歷親見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紹了中國高層統治者現實生活的實情,為後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提供了佐證和參考。正基於此,這些作品至今仍擁有廣大的讀者。 而容齡的經歷也不平凡、也很有才華(1882~1973年1月16日),她是最早將西洋舞蹈引進清宮的女性。後來在文革時受到衝擊,雙腿被打斷。是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也是唯一一個曾親自向現代舞蹈家鼻祖伊莎多拉‧鄧肯(Isadora Duncan)學習過舞蹈的中國人。

[Image: 903030114441002.jpg]
[size=12px]裕容齡是最早將西洋舞蹈引進清宮的女性,也是中國近現代舞蹈史上第一個學習歐美和日本舞蹈的中國人,後來在文革時受到衝擊,雙腿被打斷。[/size]
德齡寫《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對兄長的記述這些大臣都以為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在外邊人的面前,往往十分誇耀。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絕對負責地說,他們的位置,實在是絕不重要的!雖然我的二哥勳齡,也是其中之一,可是我終不能抹殺了事實說假話。論二哥的人品和相貌,的確可以說是很漂亮的,他的服式也不能不算華貴富麗,就是他的學識,如果委任他的人能夠用得其當,也不見得會輸給人家。無奈現在他們不但不能儘量的用其所長,並且連尋常的事情,也不讓他做,除掉他漂亮的相貌,華貴的服工之外,他所能替太后或朝廷效力的,可說是沒有了!
我二哥的相貌原是長得很俊雅的,再加上了他戴的那一副夾鼻眼鏡,這生相兒可就更夠瞧了!不過他戴這眼鏡的本意,實在不是為著好看的緣故,只因為他的眼睛有近視的毛病,不戴眼鏡,簡直一些東西都瞧不出來。提起他這副眼鏡,我又連帶的想起了一樁笑話。雖然眼鏡在中國,已有了百餘年的歷史,不能再說是一種新奇的東西;可是像勳齡戴的這副夾鼻眼鏡,卻還並不多見,至少限度,以朝廷上是沒有第二個人戴這種同樣的眼鏡,——外邊也許是有的。根本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戴這種夾鼻眼鏡非鼻樑較高的人不辦,所以在別處,戴的人也不多,而勳齡的鼻樑,卻是很高的,盡可極不費事的把他的眼鏡夾起來。當我們初進宮的時候,二哥第一次上朝,太后就讓他站在一個很優異的地位上,因此,別的朝臣對於他都是非常的注目,其中有一位最好奇的人,竟像看什麼西洋鏡似的盡把他的視線釘住二哥的眼鏡出神。最使他觸目驚心的,大概是那一根一端繫在眼鏡上,一端繫在鈕釦上的金鏈。因為他覺得這一根金鏈的一端,雖是在二哥的馬褂鈕釦上繫著,可是那鏈的本身是軟的,何以能夠托住那眼鏡,使他不掉下來呢。於是他就格外目不稍瞬地注視著了。二哥的脾氣原是很滑稽,很頑皮的,他瞧這官員老是向他的眼鏡瞧著,便存心和他開一次玩笑。他故意把自己的鼻樑一皺,那眼鏡便立刻掉了下來,慌得這官員來不及的搶上前去,伸出了手想替他接住;可是這眼鏡有金鏈繫著,掉到二哥的腰間,便不再掉下去了,只在那金鏈上轉動。這樣可就更使那官員著魔了。「啊!」這位大臣已忍不住叫喊起來了,他的眼睛是睜得比平常大了一倍。「再試一次讓我瞧吧?」二哥真的依著他又試了一次。這位大臣瞧了,便咧著嘴盡笑,並請求二哥把這副眼鏡借給他自己試試看。可是他鬧了好半晌,甚至把他的鼻子也擦紅了,還是夾不上去。理由很簡單,不過是我二哥的鼻樑很高,所以能用夾鼻眼鏡;而這位老先生的鼻樑卻是扁得像沒有一樣,自然夾不上去了。從此以後,勳齡的這一副夾鼻眼鏡,便成了他同僚們的好奇心的集中點了;一直到我們搭著這一輛特備的御用列車,從北平到奉天去的時候,這種好奇心還不曾完全消滅。
1944年德齡在加拿大因為車禍去世,終年63歲,勳齡卒年不詳。
[/font]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