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news/516639/即時新聞/中央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2017/11/21 21:51
意大利專家早前宣布在中國完成人類首宗換頭手術,引來醫學和道德上的種種質疑。而手術亦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手術後首次現身說法,回應種種質疑。
是否名叫「換頭術」,只是字眼問題。不過這個如此大爭議的手術,選擇在黑龍江進行,相信都顯示兩位醫生,認為中國可以接受到這個手術。
官媒《人民日報》就在微博發文,指今次試驗距離活體試驗,與臨床應用還有距離,仍有很多難題要攻克,活體移植才有意義。又指這次展現醫療技術的進步,理應得到認可,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空間。如此看來,官方對這種存在爭議的科技,都抱有支持態度。
其實近年內地科技發展迅速,不少在發達國家有爭議的科技應用,都是內地大大發展,而且背後還有國家大力支持。不論你同意不同意,在內地,高科技已成為安檢的環節。在廣州南站坐高鐵,乘客除了要把車票和身分證放在一起檢測,系統還會用臉部辨識技術核實乘客身分。看著鏡頭,甚至連鏡頭也不用看,就可以完成檢測。
在內地研發高科技,資金是一大難題。一間廣州人臉識別公司雲從科技,近日宣布完成二十五億元融資,其中八成資金來自廣州市政府。官方網頁顯示,國有銀行和政府部門也有採用它的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國務院在八月出台《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集舉國之力搶佔 2030 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先的國家。規劃明確指出要由多間企業分工研發。百度研發無人駕駛汽車,阿里巴巴研發智能城市,騰訊研發智能醫療,科大迅飛公司就研究語音識別系統。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大數據的教授曾劍秋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其他國家對人工智能發展仍有爭議,這次內地明確由國家主導分工,並由企業負責研發,曾劍秋認為正正反映出中國的優勢。至於全球各界對發展人工智能提出的憂慮,例如人工智能會否取代勞動力,造成大量人類失業,或超越人類等。教授認為這些問題可能會出現,但目前來說發展人工智能,仍然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