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新聞時評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2)
+--- Thread: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wthread.php?tid=14617810)



- 6SL7 - 05-06-2021

美軍頭警告中國崛起 世界陷潛在動盪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6/bkn-20210506091108414-0506_00992_001.html

美議員讚國務院 人權報告刪認西藏屬華措詞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6/bkn-20210506130335662-0506_00992_001.html

美高官談對台政策 反對明確表態協防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5/bkn-20210505191529463-0505_00992_001.html

布林肯否認中美新冷戰 斥北京日益咄咄逼人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5/bkn-20210505110628422-0505_00992_001.html

美前國防部官員促改變策略 兩岸若開戰即承認台灣獨立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505/bkn-20210505091439459-0505_00952_001.html

美國軍事智庫及英媒近日分別指出,美國多年來針對台灣議題採取的模糊策略現在已失效,台海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事務前主任博思科(Joseph Bosco)周二(4日)在《國會山報》網站撰文,提出一旦大陸對台出兵,美國便應承認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

博思科指出,美方於過去26年採取的對台模糊策略,未令北京當局停止為未來攻台作計劃和準備。包括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其繼任人阿奎利諾和退役海軍上將斯坦夫里迪斯等高級將領近日均表示,台海衝突發生的可能性很大,指美國政府的模糊政策導致大陸準備對台發動攻擊,這過程中將嚴重改變印太地區的軍事平衡。

博思科引述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於5月1日重申,拜登政府堅持過去數十年的台海政策,反對陸方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舉措。但博思科認為拜登本人應向北京當局,傳達堅決而清晰的訊息,以結束台海問題的模糊性。

美擬修改投資禁令 或准具軍方背景華企上市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5/bkn-20210505102626691-0505_00992_001.html

外媒報道,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考慮修改前總統特朗普主政時期所執行「禁止與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進行股票交易的相關規定,可能再次容許相關公司在美國上市。
據報道,上述談話是美國司法部的律師博爾松(Joseph Borson)在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中提到,該法院正在審理去年美國國防部禁止跟所謂「與中國政府和軍方有關聯」的中國公司進行證券投資交易案。
過去有兩家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上市公司向美國法院提出訴訟,當中小米以美國國防部缺乏足夠理由,證明該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已取得豁免。博爾松表示,另一家中國企業在未來幾天也可能取得豁免,而這類訴訟已變成美國司法部逐漸升溫的問題。他稱,拜登政府正重新考慮是否修改給中國公司貼上「有軍方背景企業」標籤的標準。
目前,有逾30家中國企業遭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包括中國晶片大商中芯國際及中海油控股股東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等。

日曾要求改變釣島主權中立政策 華府拒絕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03/bkn-20210503133424915-0503_00992_001.html

布林肯:願意與有嚴重分歧國家合作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33993

[ 本帖最後由 6SL7 於 2021-5-7 17:02 編輯 ]


- 6SL7 - 05-08-2021

他們絕不能通過:美軍阻止中國海權反超的「五步戰略殺」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5230770

布林肯籲恢復台灣世衞大會適當地位 指無合理理由排除台灣與會
https://news.tvb.com/world/6095bf7e34b031641aceeb08/%E5%B8%83%E6%9E%97%E8%82%AF%E7%B1%B2%E6%81%A2%E5%BE%A9%E5%8F%B0%E7%81%A3%E4%B8%96%E8%A1%9E%E5%A4%A7%E6%9C%83%E9%81%A9%E7%95%B6%E5%9C%B0%E4%BD%8D-%E6%8C%87%E7%84%A1%E5%90%88%E7%90%86%E7%90%86%E7%94%B1%E6%8E%92%E9%99%A4%E5%8F%B0%E7%81%A3%E8%88%87%E6%9C%83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呼籲恢復台灣在世界衞生大會的適當地位,認為沒有排除台灣與會的合理理由。

布林肯周五發表聲明,呼籲世衞總幹事譚德塞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本月24日舉行的世界衞生大會,表示台灣在解決全球衞生安全等議題能提供寶貴貢獻與經驗;又認為世衞領導層與所有負責任國家都應意識到,將2,400萬人利益排除在外,只會危害全球衞生目標,不利國際控制疫情大流行的努力與預防未來衞生危機。

七大工業國外長日前在發表的公報中,已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衞論壇及世界衞生大會。

在北京,外交部批評公報嚴重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予以強烈譴責,又強調台灣地區參與主權國家組成的世衞活動,須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

布林肯呼籲恢復台灣世界衛生大會適當地位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22411/%E5%B8%83%E6%9E%97%E8%82%AF%E5%91%BC%E7%B1%B2%E6%81%A2%E5%BE%A9%E5%8F%B0%E7%81%A3%E4%B8%96%E7%95%8C%E8%A1%9B%E7%94%9F%E5%A4%A7%E6%9C%83%E9%81%A9%E7%95%B6%E5%9C%B0%E4%BD%8D

G7外長會|日媒:聯合聲明料提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21151/g7%E5%A4%96%E9%95%B7%E6%9C%83-%E6%97%A5%E5%AA%92-%E8%81%AF%E5%90%88%E8%81%B2%E6%98%8E%E6%96%99%E6%8F%90%E5%8F%8A%E6%94%AF%E6%8C%81%E5%8F%B0%E7%81%A3%E5%8F%83%E8%88%87%E5%9C%8B%E9%9A%9B%E7%B5%84%E7%B9%94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華盛頓正在打一場必輸的對華比賽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22887/%E7%BE%8E%E5%9C%8B%E5%89%8D%E8%B3%87%E6%B7%B1%E5%A4%96%E4%BA%A4%E5%AE%98-%E8%8F%AF%E7%9B%9B%E9%A0%93%E6%AD%A3%E5%9C%A8%E6%89%93%E4%B8%80%E5%A0%B4%E5%BF%85%E8%BC%B8%E7%9A%84%E5%B0%8D%E8%8F%AF%E6%AF%94%E8%B3%BD

美國參議院委員會起草法案 提升科研水平應對中國挑戰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22399/%E7%BE%8E%E5%9C%8B%E5%8F%83%E8%AD%B0%E9%99%A2%E5%A7%94%E5%93%A1%E6%9C%83%E8%B5%B7%E8%8D%89%E6%B3%95%E6%A1%88-%E6%8F%90%E5%8D%87%E7%A7%91%E7%A0%94%E6%B0%B4%E5%B9%B3%E6%87%89%E5%B0%8D%E4%B8%AD%E5%9C%8B%E6%8C%91%E6%88%B0

[ 本帖最後由 6SL7 於 2021-5-10 09:38 編輯 ]


- 6SN7 - 05-11-2021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強烈提醒」 指當前美國安全形勢極為嚴峻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4%B8%AD%E5%9C%8B/575409/%E4%B8%AD%E5%9C%8B%E9%A7%90%E7%BE%8E%E5%9C%8B%E5%A4%A7%E4%BD%BF%E9%A4%A8%E7%99%BC-%E5%BC%B7%E7%83%88%E6%8F%90%E9%86%92-%E6%8C%87%E7%95%B6%E5%89%8D%E7%BE%8E%E5%9C%8B%E5%AE%89%E5%85%A8%E5%BD%A2%E5%8B%A2%E6%A5%B5%E7%82%BA%E5%9A%B4%E5%B3%BB

【產經評論】美故意放生通脹 企圖削赤兼制華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10510/bkn-20210510235320897-0510_00842_001.html

全球萬物齊漲之勢愈演愈烈,鐵礦石、鋼、煤、銅、鋁及農產品等,說得出的主流大宗商品,近期紛紛「失控式」漲價。究其原因,除了恰巧印度、巴西、智利等主要生產國疫情肆虐外,美國濫發貨幣,至今仍意猶未盡才是禍首。誠然,美國經濟已呈現V形反彈,聯儲局着實可釋放收水信號,惟久久未見行動,乃因全球水浸對其更有利,既可激化中國債務危機和房地產泡沫,亦可透過美元貶值來減緩自身的債務壓力,一箭雙雕。總之,美國繼續印鈔,遲早全球埋單!

自美國拜登政府上任,放水力度較前朝特朗普更瘋狂。繼通過1.9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後,還打算推出大規模基建投資等計劃,明顯未有重視通脹問題,派錢派到當地就業市場竟出現「勞工荒」。如是者,企業就需要加薪,一旦工資上升成為趨勢,通脹就更堅實了。

回看近期大宗商品雞犬皆升,已非純粹炒作那麼簡單,背後反映了全球貨運遇阻、半導體短缺,以至近日美國油管遭黑客入侵導致停擺等「黑天鵝」事件。再者,過去數十年,全球化大行其道,商品價廉物美,加上科技發展,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效率,配以小政府、減稅和去監管等政策風尚,整個收入分配系統是企業比勞工處於更有利位置,全球通脹得以維持在低水平。
可如今在全球經貿戰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成新趨勢,政府大舉反壟斷,收緊科技監管,並擬藉加稅和上調最低工資等手段改善貧富懸殊,工資趨升但企業利潤受壓,為過去數十年的低通脹時代畫上句號。迎面而來的非聯儲局所指的短暫通脹,而是中長期通脹周期的起始。

上述趨勢可謂路人皆知,問題是聯儲局為何視若無睹?答案就是因為美國需要通脹,而且要既急且高!首先是能營造溢出效應,因萬物齊漲會傳導至中國,原材料加價猶如「變相熱錢流入」,不但打擊官方對遏止樓價再升的部署,同時令嚴防實際熱錢大量流入的努力枉然,之後就看誰最先頂不住要加息!環顧其他新興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已上調利率,這既不利經濟復甦,亦危及債務問題及房地產泡沫,引發金融市場震盪,連鎖反應不容低估。

另一方面,這些年美國不斷舉債,債台高築是不爭事實。截至今年1月初,美國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超過130%。且別忘記,美國在二次大戰後,正正就是成功通過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配以較高通脹的綜合戰略,將國債佔GDP比例從當時高峰的120%驟降至35%。換言之,用美元貶值和通脹變相「隱性違約」,正是美國減債減赤的慣用伎倆,目前美元剛好創下4個月低位。惟此舉變相綁架了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溢出效應為全球投資者帶來極大風險。

如何應對?中國需盡力去除自身金融系統性隱患,疏導風險,着力保持內需,提升自給率及經濟質量,確保市場穩定,並加強地區協作,保持對外開放留住全球供應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去無比較的時候,美國可藉美元霸權,按劇本推演成為大贏家,可如今中美爭霸,中國得保持定力,努力為全球資金提供另一個相對可靠的選擇,祈望這一戰役將給出不一樣的結局!

拜登延長特朗普政府針對華為禁令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8B%9C%E7%99%BB%E5%BB%B6%E9%95%B7%E7%89%B9%E6%9C%97%E6%99%AE%E6%94%BF%E5%BA%9C%E9%87%9D%E5%B0%8D%E8%8F%AF%E7%82%BA%E7%A6%81%E4%BB%A4/

公安部子女申領美國簽證被拒 華春瑩斥人為破壞兩地人員交往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chi/2071983/%E5%8D%B3%E6%99%82-%E4%B8%AD%E5%9C%8B-%E5%85%AC%E5%AE%89%E9%83%A8%E5%AD%90%E5%A5%B3%E7%94%B3%E9%A0%98%E7%BE%8E%E5%9C%8B%E7%B0%BD%E8%AD%89%E8%A2%AB%E6%8B%92-%E8%8F%AF%E6%98%A5%E7%91%A9%E6%96%A5%E4%BA%BA%E7%82%BA%E7%A0%B4%E5%A3%9E%E5%85%A9%E5%9C%B0%E4%BA%BA%E5%93%A1%E4%BA%A4%E5%BE%80

消息指,一名中國本科新生到美國大使館簽證被拒簽,理由是其父親是公安部的工作人員,而美方簽證官員的便條中提到,這是鑒於美國國務卿的指示停止頒發對於中國的移民局、安全部、公安部等在職人員的配偶和子女的簽證。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此例證明美國出於政治原因,人為破壞中美兩國正常的人員交往。

華春瑩認為,這不利於中美兩國關係的健康正常發展。她反問,按照美方這樣的邏輯,中方是不是應該拒絕給美國情報執法部門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頒發來華簽證。

華春瑩說,希望美方能夠認識到他們的錯誤,為中美兩國正常的人員交往創造合適的條件。


美國傳停向公安部官員子女發放簽證 北京:破壞正常交往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956814/%E7%BE%8E%E5%9C%8B%E5%82%B3%E5%81%9C%E5%90%91%E5%85%AC%E5%AE%89%E9%83%A8%E5%AE%98%E5%93%A1%E5%AD%90%E5%A5%B3%E7%99%BC%E6%94%BE%E7%B0%BD%E8%AD%89%20%E5%8C%97%E4%BA%AC%EF%BC%9A%E7%A0%B4%E5%A3%9E%E6%AD%A3%E5%B8%B8%E4%BA%A4%E5%BE%80


佩洛西:美國應以外交形式 杯葛2022年北京冬奧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26885/%E4%BD%A9%E6%B4%9B%E8%A5%BF-%E7%BE%8E%E5%9C%8B%E6%87%89%E4%BB%A5%E5%A4%96%E4%BA%A4%E5%BD%A2%E5%BC%8F-%E6%9D%AF%E8%91%9B2022%E5%B9%B4%E5%8C%97%E4%BA%AC%E5%86%AC%E5%A5%A7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5月18日表示,中國的侵犯人權問題嚴重,因此華府應該以外交形式杯葛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

佩洛西18日出席國會一個聽證會時指,屆時出席北京冬奧的國家領袖並沒有道德權威就人權問題表態。

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4月21日通過針對中國的「戰略競爭法案」,並在審議時加入多項修訂內容,其中一項是針對北京冬奧。美國擬以外交方式,杯葛北京冬奧。

修正案由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及民主黨參議員凱恩(Tim Kaine)共同提出,現已成為戰略競爭法案的一部分。

修正案針對中國打擊新疆維吾爾族及香港人權,修正案雖不會禁止美國運動員參加將於2022年2月舉行的北京冬奧,但會禁止官方派遣任何外交代表團參加。

羅姆尼在會上批評,國際奧委會讓一個「正在實行種族滅絕的國家」提供接待世界的平台,令人不快和無法容忍。但因不希望同時懲罰花了大量時間訓練和準備的運動員,所以仍會容許美國運動員參加。

有關修正案將連同戰略競爭法案在5月交予參議院全體審議,預料將很大機會獲得通過。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5-18 20:26 編輯 ]


- 6SN7 - 05-19-2021

預感台灣有事 美國正面臨攤牌的決擇
https://www.hk01.com/%E5%9C%8B%E9%9A%9B%E5%88%86%E6%9E%90/624487/%E9%A0%90%E6%84%9F%E5%8F%B0%E7%81%A3%E6%9C%89%E4%BA%8B-%E7%BE%8E%E5%9C%8B%E6%AD%A3%E9%9D%A2%E8%87%A8%E6%94%A4%E7%89%8C%E7%9A%84%E6%B1%BA%E6%93%87

從特朗普右翼執政到拜登新政府時期,台灣牌始終被美國抬得很高,説明美國國內對於如何應對台灣問題也到了一個決策的臨界點。美國國安、軍方及外交職能已明顯感覺到台海可能會生事。而美國內部的政治結構也會不斷放大台灣問題,逼迫美國自己先攤牌,並儘早做出決策。

美國右翼、左翼將台灣持續推向前台,甚至在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之間來回搖擺。這一方面和中國在台海的佈局與發力有關,美國新政府需要做點什麼、以示回應,助力所謂的亞太或印太戰略的制定;另一方面,美國主動加大同中國全面激烈競爭,必然會利用好台灣這張牌或者籌碼。只不過,兩黨或不同勢力對這張牌的理解和運用稍有不同。

比如,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這一派側重以交易的眼光看待台灣,而以庫什納這樣的温和派則注重務實手段處理美台關係,以蓬佩奧和柯頓為代表的極端保守派則更注重意識形態,將台灣視為開展對華新冷戰的前沿碉堡。民主黨政府方面則更注重價值觀外交,將台灣納入圍堵中國的民主同盟體系之中,甚至將其視為日韓那樣的戰略「支點」。

但無論什麼原因,決定美國對台行為與政策的關鍵因素還是美國國內的政治結構以及其在台海問題上的推波助瀾,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政治結構
即權力制衡,主要體現在國會和白宮的外交權力之爭。這是二戰以來就存在的老話題。國會掌控錢袋子的同時,也一直希望同掌控外交的行政機構爭奪外交話語權。拜登政府和當前國會的「兩權之爭」或「兩權制衡」當中,台灣只是兩權鬥爭的多個外部話題之一,並非實際的利益所在。而在華盛頓跨黨派對華強硬的共識當中,台灣佔據絕對大的比例。

有些議員為了積累個人在特定領域的外交資質,或者體現自己的權力存在,就會通過立法手段加大對白宮的制衡。白宮若淡化或忽視美台關係,他們就會站出來批評白宮對華示軟、拋棄民主價值觀原則。反之亦然。白宮若過於挺台,或者因為台灣犧牲美中關係,也會有議員站出來表達質疑或反對意見。

就當前而言,台灣仍是國會和白宮、驢象兩黨團結彼此的工具,國會共和黨人也在盯着拜登政府一舉一動,若白宮對中國稍有鬆懈,或者弱化美台關係,就會被共和黨抓住把柄。這也是布林肯延續蓬佩奧政策的主要原因。

政黨政治
兩黨政客爭相利用台灣這一籌碼,助力打中國牌。因為這樣做在國內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其中包括台灣對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的金錢遊説,以及個別政客出於選舉利益,挺台批中。前國務卿蓬佩奧和前聯合國大使黑利高調會見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並且醖釀訪問台灣,主要目的就是為各自2024年參加大選做準備。

這種性質的挺台是有一定政黨偏向性,或者説是選舉政治的一種延伸和體現,並非代表美國關心台灣,也非將台灣視為盟友。蔡英文政府對特朗普時期官員和拜登政府官員接待蕭美琴倍感鼓舞,但她們忽略了美國「挺台」背後的的另一層意思:抗中。挺台只是手段,抗中才是目的。

民意引導
無論是台灣,還是美國,都存在單方面的輿論誤導或意識形態宣傳。民進黨執政後,也存在對異己輿論的打壓。在美國,假新聞和虛假宣傳更為嚴重,不但激化黨爭、撕裂社會,而且影響了兩場大選,導致美國民主選舉的公正性持續受到質疑。而這種氛圍又不可避免地誤導了美國民意。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2021年2月1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台灣問題上,近年來支持美國軍事保護台灣的民眾支持率大幅上升,從2014年的26%上升至現在的41%。2021年3月4日,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首次將台灣納入有關中國話題的民意調查中。結果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中國大陸和香港及台灣的緊張關係屬於不太嚴重的問題。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地緣政治問題。

5月份中國軍方公布最新的針對台灣的登陸演習畫面:

根據皮尤民調和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民調結果,美國人並不是關心台灣,也不支持對台軍售。其中,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19年的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61%)反對向台灣出售武器。但是,兩種民調均發現,美國民眾更多對中國地緣野心感到擔憂。

也恰好是美國民眾對中國地緣政治意圖的擔憂促使美國政客繼續利用台灣,強調中國的地緣政治威脅。這就是美國政客誤導、影響民意的一種方式。

軍工利益
和中國堅持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堅持的「一中政策」包含了列根時期的對台六項承諾和美國國會通過的《與台灣關係法》。該法是當年卡特政府推動美中建交時,國會推動通過,當時年輕的拜登也曾投票支持,主要是出於台灣自我防衞。但這種軍售已經逐漸演變為一種軍工利益的擴張或經濟賬。台灣花大價錢從美國更新武器,有些反而買進的是過時的武器。

另外,美國軍方考慮到軍工商利益,或者為了施壓國會增加軍事預算,也會宣揚中國大陸對台威脅。也就是説,美國國安及軍方系統關注台灣,説到底還是是錢的問題,也就是軍事預算是否到位。正如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近日的一篇文章所説,美國即便對台戰略清晰,承諾防衞(defend)台灣,也不一定會兑現承諾,關鍵要看能否對中國形成一種全面經貿封鎖。還是一個經濟戰略的問題。

正是以上四個方面的利益抉擇逼迫美國更多地將視線轉向台灣,改變既有政策,醖釀新的對台政策。這種新的政策不光是國會施壓通過涉台法案,更多可能是行政機構出於和中國全面激烈競爭的需要,在制定亞洲戰略或對華戰略時,一次新的政策調整。

但也恰好是這四個內部因素的影響,導致美國立法者和決策者不可能真正意義上顧慮台灣自己的利益。它們不只讓台灣問題越來越成為中美衝突最有可能的導火線,也把台灣更加推向戰爭前夕的風口浪尖上。


- 6SN7 - 05-19-2021

美國再將投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企業的禁令推遲兩周生效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91612-20210519.htm

【產經評論】美故意放生通脹 企圖削赤兼制華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10510/bkn-20210510235320897-0510_00842_001.html

全球萬物齊漲之勢愈演愈烈,鐵礦石、鋼、煤、銅、鋁及農產品等,說得出的主流大宗商品,近期紛紛「失控式」漲價。究其原因,除了恰巧印度、巴西、智利等主要生產國疫情肆虐外,美國濫發貨幣,至今仍意猶未盡才是禍首。誠然,美國經濟已呈現V形反彈,聯儲局着實可釋放收水信號,惟久久未見行動,乃因全球水浸對其更有利,既可激化中國債務危機和房地產泡沫,亦可透過美元貶值來減緩自身的債務壓力,一箭雙雕。總之,美國繼續印鈔,遲早全球埋單!

自美國拜登政府上任,放水力度較前朝特朗普更瘋狂。繼通過1.9萬億美元刺激經濟方案後,還打算推出大規模基建投資等計劃,明顯未有重視通脹問題,派錢派到當地就業市場竟出現「勞工荒」。如是者,企業就需要加薪,一旦工資上升成為趨勢,通脹就更堅實了。
回看近期大宗商品雞犬皆升,已非純粹炒作那麼簡單,背後反映了全球貨運遇阻、半導體短缺,以至近日美國油管遭黑客入侵導致停擺等「黑天鵝」事件。再者,過去數十年,全球化大行其道,商品價廉物美,加上科技發展,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效率,配以小政府、減稅和去監管等政策風尚,整個收入分配系統是企業比勞工處於更有利位置,全球通脹得以維持在低水平。
可如今在全球經貿戰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成新趨勢,政府大舉反壟斷,收緊科技監管,並擬藉加稅和上調最低工資等手段改善貧富懸殊,工資趨升但企業利潤受壓,為過去數十年的低通脹時代畫上句號。迎面而來的非聯儲局所指的短暫通脹,而是中長期通脹周期的起始。
上述趨勢可謂路人皆知,問題是聯儲局為何視若無睹?答案就是因為美國需要通脹,而且要既急且高!首先是能營造溢出效應,因萬物齊漲會傳導至中國,原材料加價猶如「變相熱錢流入」,不但打擊官方對遏止樓價再升的部署,同時令嚴防實際熱錢大量流入的努力枉然,之後就看誰最先頂不住要加息!環顧其他新興經濟體,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已上調利率,這既不利經濟復甦,亦危及債務問題及房地產泡沫,引發金融市場震盪,連鎖反應不容低估。
另一方面,這些年美國不斷舉債,債台高築是不爭事實。截至今年1月初,美國的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超過130%。且別忘記,美國在二次大戰後,正正就是成功通過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配以較高通脹的綜合戰略,將國債佔GDP比例從當時高峰的120%驟降至35%。換言之,用美元貶值和通脹變相「隱性違約」,正是美國減債減赤的慣用伎倆,目前美元剛好創下4個月低位。惟此舉變相綁架了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溢出效應為全球投資者帶來極大風險。
如何應對?中國需盡力去除自身金融系統性隱患,疏導風險,着力保持內需,提升自給率及經濟質量,確保市場穩定,並加強地區協作,保持對外開放留住全球供應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去無比較的時候,美國可藉美元霸權,按劇本推演成為大贏家,可如今中美爭霸,中國得保持定力,努力為全球資金提供另一個相對可靠的選擇,祈望這一戰役將給出不一樣的結局!

美眾議院提新法案 擬批1000萬美元推動香港民主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582540/%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7%BE%8E%E7%9C%BE%E8%AD%B0%E9%99%A2%E6%8F%90%E6%96%B0%E6%B3%95%E6%A1%88-%E6%93%AC%E6%89%B91000%E8%90%AC%E7%BE%8E%E5%85%83%E6%8E%A8%E5%8B%95%E9%A6%99%E6%B8%AF%E6%B0%91%E4%B8%BB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提出新法案,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當中包括增加美國對台灣及香港民主人士的援助。

米克斯提出內容長達470頁的《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和參與法案》,以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內容包括增加投資以促進美國製造業及貿易、與盟邦及夥伴合作、重新參與國際組織等。法案內容亦包括增加美國對台灣及香港民主人士的援助,並尋求批出1000萬美元予國務院民主人權勞工局,以推動香港民主,並要求允許國務卿設立工作小組,展開「香港互聯網自由計劃」,推動網絡開放和資訊流通。

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一名幕僚表示,米克斯有意與委員會內的共和黨人合作,希望委員會最快於6月通過該項法案,隨後再與眾院其他委員會的草案一併考慮,最終與參院提出的法案合併。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5-25 23:14 編輯 ]


- 6SN7 - 05-29-2021

【INSIGHT FORUM x Prof. Kishore Mahbubani】中美角力:亞洲能否引導拜登的對華政策? - 主題演講 (足本重溫 - 中英雙語字幕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usDCWWrG4
[youtube]GUusDCWWrG4[/youtube]


- 6SN7 - 05-30-2021

冷戰世界格局已定: 西方世界 (G7 歐盟 澳紐 南韓 印度) Vs 親中世界 (中國 北韓 非洲窮國).
西方世界團結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 情況就是強弱懸殊!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稱各國應團結反對中國的脅迫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93330-20210530.htm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表示,各國應團結起來,反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及地緣政治脅迫,否則可能會被北京挑出來單獨懲罰,西方國家亦不應該害怕在人權等問題上,挑戰中國。

陸克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節目訪問時候說,如果有國家與中國出現分歧,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立場會較單獨行事好,因為單獨行事會令中國更易利用雙邊關係施加影響力。

對於國際社會試圖以對話方式駕馭中國,陸克文認為,這樣意味與中國對戰,中方不會喜歡,但不代表不應該去做,不過亦並非等如每日都要與中國對戰。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呼籲各國團結對抗中國脅迫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36637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呼籲各國團結起來,對抗中國與日俱增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脅迫,否則可能會被中國孤立懲罰。

陸克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如果各國與中國出現分歧,最好是要聯合採取同一立場,而不是單方去表達異議,否則中國會利用其他雙邊關係,孤立和懲罰單一國家。

陸克文又指,對於國際社會透過對話等方式,試圖駕馭中國,意味與中國對戰,各國就新疆、香港及台灣等問題表達關注,中國不會喜歡,但不代表各國不應該做。

中國和澳洲近年關係惡化,澳洲取消維多利亞州與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協議,又要求就新冠病毒起源進行調查,中國則暫停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以及對澳洲牛肉、葡萄酒和龍蝦等出口商品實施制裁。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世界各國應團結對抗中國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50445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討論現任政府的對中政策時,直說世界各國應團結起來對抗中國,避免遭到一一擊破。

據《BBC》報導,澳洲與中國正陷入數十年來關係最惡化的階段,澳大利亞取消了一帶一路規劃,並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同時還呼籲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起源進行調查。

中國對此祭出報復措施,對牛肉、葡萄酒、龍蝦等澳洲出口商品實施制裁,並暗示之後可能還會涉及更多商品,另一方面也停止了和澳洲的經濟對話,亦即關閉解決問題的窗口。

陸克文對此表示,面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脅迫,各國應團結起來對抗,「如果你要像世界上許多國家那樣對北京政府表達異議,那麼與各國共同站在同一立場要好得多,而不是單方面去做。」

事實上,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展開貿易戰後,不少國家都跟隨美國的步伐公開反對中國,北京一度希望在拜登接任後可改善關係,但到現在都沒有好轉。

陸克文還說,西方政府不應該害怕在人權等問題上挑戰中國,各界對於新疆、維吾爾族、香港、台灣的關切是中國不想看到的,「但中國不喜歡某件事並不代表著我們不應該這樣做。」

會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陸克文,透露自己任內就曾向中國關注人權問題,例如他首次訪問北京時在北京大學發表中文演講,就批評過中國的人權表現。

澳洲前總理霍華德:習近平領導下中國變得更專制 籲民主聯盟團結抗衡
https://beta.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BE%B3%E6%B4%B2%E5%89%8D%E7%B8%BD%E7%90%86%E9%9C%8D%E8%8F%AF%E5%BE%B7-%E7%BF%92%E8%BF%91%E5%B9%B3%E9%A0%98%E5%B0%8E%E4%B8%8B%E4%B8%AD%E5%9C%8B%E8%AE%8A%E5%BE%97%E6%9B%B4%E5%B0%88%E5%88%B6-%E7%B1%B2%E6%B0%91%E4%B8%BB%E8%81%AF%E7%9B%9F%E5%9C%98%E7%B5%90%E6%8A%97%E8%A1%A1

中澳關係近來日漸緊張,澳洲總理莫里遜昨日 (2/7) 認為香港當局以《國安法》鎮壓示威者的方法令人不安,指會為港人提供「避風港」。澳洲前總理霍華德 (John Howard) 認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變得更為專制。

前澳洲總理霍華德昨日接受 Sky News 訪問時指,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變得更為專制,更開始在亞太區內「耀武揚威 (throw its weight around)」。霍華德指,比起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及胡錦濤,習近平對於西方的取態極為不同。他形容江澤民及胡錦濤無疑為虔敬的共產主義、馬克斯、列寧主義者,但仍會對外尋求合作:「你仍可以見到兩國(澳洲及中國)與其他西方國家可務實建立到緊密關係。」

他指在習近平管治下,中國內部變得更為專制,且在亞太區內變得過分自信,到處耀武揚威,形容「由於中國的態度大幅改變,世界亦已改變」,但同時,中國是澳洲重要的貿易夥伴,所以澳洲不應放棄與中國的關係。

霍華德認為,中國在習近平領導下已走上另一條路,如果任由中國橫行無阻,其好鬥(aggressive)路線改變的機會不大,所以澳洲、美國、日本、印度等民主聯盟國家(democratic alliance)必須團結一致抗衡。

中澳關係近來日漸緊張,繼澳洲要求獨立調查武漢肺炎 (COVID-19) 爆發後,駐澳洲大使成敬業曾暗指一旦獨立調查事成,澳洲或面臨中國的經濟封鎖。澳洲莫里遜昨日提出為港人提供「避風港」計劃以及該國的新國防計劃,相信亦將令兩國關係惡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於例行記者會時間指,澳洲應「客觀地」看待《港區國安法》,並警告:「我們奉勸澳方⋯⋯立即停止借所謂香港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John Howard warns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uthoritarian’ under Xi Jinping
https://www.skynews.com.au/details/_6168717448001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世界各國應團結對抗中國
https://www.1688.com.au/australia/national/2021/05/29/1041019

陸克文:如與北京有分歧,不要單方面行動
https://www.rfi.fr/tw/%E6%94%BF%E6%B2%BB/20210529-%E9%99%B8%E5%85%8B%E6%96%87-%E5%A6%82%E8%88%87%E5%8C%97%E4%BA%AC%E6%9C%89%E5%88%86%E6%AD%A7%EF%BC%8C%E4%B8%8D%E8%A6%81%E5%96%AE%E6%96%B9%E9%9D%A2%E8%A1%8C%E5%8B%95

陸克文促聯手抗華 稱不應怕挑戰中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529/bkn-20210529220953260-0529_00992_001.html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籲聯手對付中國 被指對華態度出現轉變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31497/%E6%BE%B3%E6%B4%B2%E5%89%8D%E7%B8%BD%E7%90%86%E9%99%B8%E5%85%8B%E6%96%87%E7%B1%B2%E8%81%AF%E6%89%8B%E5%B0%8D%E4%BB%98%E4%B8%AD%E5%9C%8B-%E8%A2%AB%E6%8C%87%E5%B0%8D%E8%8F%AF%E6%85%8B%E5%BA%A6%E5%87%BA%E7%8F%BE%E8%BD%89%E8%AE%8A

準備開戰中國? 澳助理防長募「戰鬥基金」對抗極權國家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42001

澳洲國防部助理部長海斯迪(Andrew Hastie)19日向支持者募資「戰鬥基金」的郵件中表示,澳洲必須做好準備,對抗極權國家的威脅。海斯迪雖然沒有明指是哪個極權國家,但他一直是堅定的反中共主義者。

《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曾任「空降特勤隊」(SAS)軍官的海斯迪19日向支持者發出籌募競選資金的郵件,他提到澳洲在捍衛生活和繁榮面臨著許多挑戰,其中最重大的一個挑戰就是來自極權國家對澳洲主權和安全的威脅。

海斯迪表示,澳洲需要一個強大的經濟、產業和製造業,以及一支國防部隊,其核心任務是保護澳洲,因此在澳洲歷史上的這個關鍵時刻,在議會中發出正確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

海斯迪還說,他正在募資一筆13.5萬澳元(約新台幣291萬元)的「戰鬥基金」,幫助澳洲「準備好」應對來自極權國家的威脅。

報導提到,海斯迪雖然在信中沒有提到中國,但他一直是中共的批評者,海斯迪曾批評中共在南海軍事化、鎮壓香港的異議人士、迫害維吾爾人,以及對澳洲實施貿易懲罰等方面的做法。2019年,海斯迪在擔任澳洲國會情報和安全問題聯合常設委員會主席時,北京曾阻止他訪問中國。

中國經濟脅迫無效 澳洲分散市場奏功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47625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澳洲因為主張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引發中國不滿和報復,去年5月對澳洲進口大麥課徵80%的高額關稅,並陸續對澳洲葡萄酒、煤炭、龍蝦、棉花等多種產品課稅,但因澳洲出口商積極尋找亞洲和拉丁美洲替代市場,將中國的「經濟脅迫」化於無形。

報導說,賣至中國的產品佔澳洲出口的逾三分之一,使中國成為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雙邊的貿易金額達2520億澳元。由於澳中緊張關係難以解凍,出口商積極尋找其他替代市場,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些努力似乎獲得回報,去年澳洲對中國出口的商品金額僅比2019年減少2%至1450億澳元。

武肺疫情、鐵礦石價格飆至新高、全球市場需求的改變,加上匯率波動,使得很難評估中國制裁的精確影響。但分析師指出,分散貿易正降低中國對澳洲經濟脅迫的能力,並倒打中國經濟一把。

雪梨智庫洛依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經濟學家拉賈(Roland Rajah)表示:「目前中國的行動雷聲大雨點小,在澳洲遭制裁的產業部門,對中國的出口確實崩跌,卻找到其他替代市場補回來。」

拉賈估計,在中國課徵關稅下,澳洲過去1年內對中國的出口金額約減少117億澳元,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增加134億澳元。拉賈以煤炭為例,自中國去年9月管制澳洲進口以來,澳洲對中國出口的煤炭金額減少65億澳元,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增加91億澳元。

根據船舶經紀公司 Braemar ACM追蹤的貨船資料,從去年10月1日至今年4月底,澳洲煤炭總出口量減少7.6%,但對印度、歐洲、拉丁美洲出口的強勁成長,彌補對中國市場出口的損失。

澳洲政客促取消西澳與中國合作協議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33785

中國和澳洲的緊張關係持續升溫,國家發改委宣布,即日起無限期暫停跟澳洲在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的活動。澳洲有政客呼籲總理莫里森,取消與中國的另一項合作協議。

國家發改委發表聲明,指近期澳洲政府某些人士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推出連串干擾破壞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舉措。基於澳洲政府當前對中澳合作所持態度,國家發改委決定,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跟澳洲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一切活動。

中國和澳洲的關係近年跌落谷底,對中國立場強硬的澳洲在野工黨參議員基欽牽頭,要求總理莫里森取消西澳州政府與中國簽訂的一項戰略合作協議。

英國《衛報》引述西澳州政府發言人表示,協議是時任西澳州總理巴尼特與中方在2011年簽訂,旨在促進雙方在基建、礦業及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合作。基欽認為,澳洲聯邦政府有責任向公眾解釋,這項與中國的交易是否合乎澳洲最大利益,莫里森暫未回應。

澳洲政府在上月根據對外關係法,宣布取消維多利亞州和中國在2018和19年簽訂的兩項「一帶一路」協議,認為不符合澳洲的外交政策。

澳洲國防部目前就正研究,是否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撤銷中國嵐橋集團租用澳洲北部重要港口達爾文港的協議。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批評是針對中國的又一無理挑釁,澳洲一旦毀約,或要向中國賠償約5億澳元,折合約30億港元。


- 6SN7 - 05-31-2021

美兩黨議員提法案 促為台代表處正名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529/bkn-20210529125056948-0529_00952_001.html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多名議員提出《台灣外交檢討法案》(Taiwan Diplomatic Review Act),要求將「台灣駐美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同時要求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任命須經參議院確認通過,並為台灣駐美官員創建專用簽證,強化雙邊關係。

台灣外交檢討法案由民主黨眾議員謝爾曼與共和黨眾議員查伯特共同提出,獲多名議員連署。謝爾曼、查伯特在新聞稿指出,美國政策將台灣稱為「台灣」,而非「台北」或「中華台北」,2019年時也將「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Affairs ,TCUSA)。

依據這一長期政策,他們提出法案,指示國務卿與台美事務委員會展開協商,為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法案亦要求創建一個僅適用於台灣官員的新簽證類別,解決以往台灣官員與外交人員無法取得外交簽證而需使用投資者簽證的難題。

台外交部周六(29日)回祇應,未來將持續關注法案的後續進展,並與美國國會友人及行政部門保持密切聯繫,穩健深化台美實質夥伴關係。

此外,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周五(28日)在Twitter分享她近期接受英國雜誌專訪,當中指台灣長期受中國大陸欺凌、邊緣化,若國際因此選擇孤立台灣,將是全世界的損失。


美擬增設對華防務熱線 華國防部斥言行不一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527/bkn-20210527161305465-0527_00952_001.html

中美近期頻頻在亞太地區軍事角力,有指美國有意增設更多對華防務熱線,防止擦槍走火。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周四(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斥責,美方一邊加強亞太軍力部署、刻意短兵相接,卻聲稱要增設熱線。中方敦促美方言行一致。
譚克非批評,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大搞「印太戰略」,刻意渲染印太地區衝突、突出軍事競爭,製造「新冷戰」,是謀求一己私利和美國單方面安全。中美兩軍已一直保持多渠道溝通,敦促美軍展現誠意,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兩軍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有指美國國防部擬向台灣出售M109A6自走炮等攻擊武器,是拜登政府上台後首次對台軍售。譚克非重申,陸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台售武,及與台發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美對台售武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了嚴重錯誤信號。民進黨當局勾結外部勢力、分裂國家的企圖必定失敗。
對於澳洲防長表示不應低估台海地區發生衝突的可能,譚克非批評,澳方近期採取一系列挑釁動作,在涉台問題上煽動對立、渲染戰爭威脅,做法極不負責任,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另就日本《防衞白皮書》草案首次寫入涉台內容,華國防部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日本近期指摘中方在釣魚島的海洋活動,中方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對日方指摘表示堅決反對,已提出嚴正交涉。
第18屆東盟地區論壇安全政策會議周四上午以視像形式舉行。譚克非交代,各方圍繞國際和地區問題、新興技術對防務安全的威脅與挑戰,以及在亞太地區建立互信、發展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中方強調,將繼續積極參與東盟有關防務安全合作機制,保障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繁榮。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5-31 08:12 編輯 ]


- 6SN7 - 06-04-2021

美禁投資涉解放軍華企 黑名單增至59間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604/bkn-20210604030004126-0604_00952_001.html

中美角力持續,美國總統拜登當地周四(3日)簽署行政命令,擴大前朝特朗普政府時期禁止投資與解放軍有關中國企業的名單,把制裁對象由此前的48間華企,增加至59間,涉及國防、通訊、航天、監控設備生產等領域,華為、中芯國際、海康威視等上榜。美國官員指,不排除之後會再擴大名單。

前總統特朗普於去年11月簽署行政命令,把被指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企業列入國防部黑名單,禁止美國人投資,名單後來經過兩次修訂,由最初的31間華企增至48間。今次的新名單則由財政部制定,會取代原有名單。白宮聲明指,禁令有60日寬限期,在美國東岸時間8月2日凌晨12時01分正式生效,屆時會禁止美國人與名單所列公司進行股票交易,已投資涉事公司的美國人,無論是直接或透過共同基金、指數基金或其他基金投資,都有一年時間撤資。

名單上的華企包括大型電信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國防企業中國航空工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中國船舶重工。今次新增公司則有陝西中天火箭技術、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長沙景嘉微電子、福建火炬電子科技、貴州航天電器、中國科斯塔集團、中航電測儀器、中航電子及江西洪都航空工業等。

特朗普時期的命令讓投資者疑惑是否涉及上榜企業的子公司,並遇到法律訴訟,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決定把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的美國存托憑證(ADR)除牌後又撤銷決定,然後又決定除牌。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早前亦打贏官司,推翻五角大樓將其列入投資黑名單的決定。華府官員指,擴大名單原因包括處理子公司問題及為禁令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

有美國高官指,這是拜登政府採取的更廣泛行動之一,目的是增強美國與中國競爭的能力,反擊中國違背美方利益和價值觀的行動。美媒指稱,這是拜登政府至今採取的最堅定行動之一。
針對美方制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五(4日)批評,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批評有關行徑破壞市場規則和秩序,敦促美方尊重市場規律和原則,撤銷打壓中國企業的各種所謂清單。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海康威視發言人同日發聲明稱,美國政府之前毫無理由將公司納入黑名單,現在持續找各種方法攻擊公司只是單純因其總部位於中國。


- 6SN7 - 06-06-2021

美國軍機抵台運送小批量疫苗疑顯軍事大博弈 中國網絡有喊把它打下來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20210606-%E7%BE%8E%E5%9C%8B%E8%BB%8D%E6%A9%9F%E6%8A%B5%E5%8F%B0%E9%81%8B%E9%80%81%E5%B0%8F%E6%89%B9%E9%87%8F%E7%96%AB%E8%8B%97%E7%96%91%E9%A1%AF%E8%BB%8D%E4%BA%8B%E5%A4%A7%E5%8D%9A%E5%BC%88-%E4%B8%AD%E5%9C%8B%E7%B6%B2%E7%B5%A1%E6%9C%89%E5%96%8A%E6%8A%8A%E5%AE%83%E6%89%93%E4%B8%8B%E4%BE%86

美國3名跨黨派國會議員今天(6日)訪問台灣;3人已於上午7時19分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上述3人是搭乘美國軍機抵台,而該軍機C-17主要是部署在全球各主要美軍空軍基地,用於運送人員及裝備。這部運輸機載重77.5噸,足以運載美軍M1主力坦克,或102名全副裝備的兵,或54名傷者及醫護人員。美國軍機抵台引發關注,因中國官方媒體曾警告美國軍機在台起降時就是開戰之時。

據蘋果日報今天報道稱,兩岸局勢持續緊張,美國3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卻於周日(6日)訪問台灣;3人已於上午7時19分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由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機,預料這次行程停留約3小時,而總統蔡英文則在上午8時30分接見,雙方將就美台關係、區域安全、疫苗供應等各項重要議題交換意見。

蔡英文在台軍松山空指部接見3位國會議員,她表示這幾天來自美國和日本的支持,讓台灣有機會及時獲得更多疫苗,是台灣抗疫的一大助力,並感謝拜登政府伸出援手,將台灣列入第一波美國對外疫苗共享名單上;她同時感謝3位議員居間協調的努力,“疫苗對台灣是及時雨,各位的幫忙,我們會銘記在心”。

蔡英文說,這次訪問團特別在密集的韓國訪問行程後,專程來到台灣並短暫停留3小時,帶來美國國會跨黨派支持台灣的訊息,再次展現台美堅若磐石的情誼,強調期待之後透過與美、日等國的合作,令台灣能渡過眼前的挑戰。

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思 (Ladda Tammy Duckworth)、參議員軍委會成員沙利文 (Daniel Scott Sullivan)及參議員外委會成員庫恩斯 (Christopher Andrew Coons)於周日上午乘搭軍機C-17運輸機到訪台灣,並由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及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迎接,眾人特別在軍機前向鏡頭揮手。達克沃思表示,經過與白宮討論後,她宣布美國將向台灣送贈75萬劑疫苗。

達克沃思表示,今天他們以朋友身份來到台灣,因為他們知道台灣現正經歷充滿挑戰的時刻,並指拜登政府已宣布將向全世界分享至少8,000萬劑美國疫苗,而首批是分享2,500萬劑疫苗。她強調,經過他們3人與白宮官員數周討論後,很高興宣布台灣將收到75萬劑疫苗,作為首批疫苗的一部份;台灣被列入首批捐贈疫苗的名單中對美國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知道台灣的迫切需要,美國重視美台夥伴關係。

吳釗燮致辭時說,很榮幸到機場歡迎3位參議員,當前時期亞洲正面臨疫情的另一波反撲,為確保人民健康,目前政府正擴大疫苗接種及進口的計畫,亦很感謝3位參議員透過具體行動支持台灣,包括將台灣納入美國疫苗捐贈計畫,以及庫恩斯提到將把台灣納入美國參議院目前在推動的最新戰略競爭法案中。

吳釗燮又指,台灣了解任何國家都無法孤軍奮戰對抗疫情,現在台灣面對絕無僅有的抗疫挑戰,當全力爭取疫苗進口時,也必須確定醫療物資在運送過程中不受北京阻擾。

針對外界傳出美國送台的這批疫苗將以強生疫苗為主,陳時中表示,現在仍未證實這批疫苗是否包含強生疫苗,考慮到未來可能有其他廠牌陸續到台,下周會儘快完成多個廠牌疫苗的緊急授權,儘快召開專家委員會,依照技術資料予以准駁。

據該報道稱,今日降落台灣松山機場的美國C-17運輸機,上午5時自韓國烏山空軍基地起飛,於7時19分降落松山機場,短暫停留3小時,預計10時30分再度飛返韓國。運輸機全稱為“C-17 全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Globemaster III),是由波音公司生產,1995年開始服役,最大航程4,482公里。C-17主要是部署在全球各主要美軍空軍基地,用於運送人員及裝備。這部運輸機載重77.5噸,足以運載美軍M1主力坦克,或102名全副裝備的兵,或54名傷者及醫護人員。軍機外觀灰色,尾翼上印有美國國國旗。

對於有美國國會議員組團訪台,台灣外交部表示誠摯歡迎,並指訪團成員涵蓋民主、共和兩黨聯邦參議員,其中達克沃思及沙利文均為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曾多次在美國國會的投票中,力挺友台議案,或連署支持台灣。至於庫恩斯參議員是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也是紀律委員會主席及撥款委員會“國務院暨外交運作小組”主席,並為《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及《台北法》(TAIPEI Act)的共同提案人。訪團3位參議員雖黨派不同,但3位都是長年堅定支持台灣的“台灣好朋友”。

據悉,訪問團是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自去年疫情大爆發以來,首度規畫的國際訪問團,把台灣納入優先訪問地方,目的是要展現美國國會跨黨派對美台關係一致的堅定支持。

有涉及外交事務人士表示,美國網媒Politico曾揭露庫恩斯與美國總統拜登友好,曾一度是國務卿人選之一,後來拜登任命昔日幕僚布林肯任國務卿,並表達“需要庫恩斯留在參議院”,顯見庫恩斯的重要性,這也是繼前聯邦參議員多德(Chris Dodd)4月訪台後,短時間內第二次有“拜登超級好朋友”到台。

據蘋果日報稱,美國3名跨黨派國會議員今日乘坐美軍C-17全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旋風式訪問台灣,引起各方關注,特別是兩岸的網民。有網民找回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去年一篇聲稱“如果有美國軍機在台灣境內直接起降,台海戰爭將就此打響”的社論,網民質疑今日“左岸怎麼閉嘴了”;部份大陸鷹派網民相當激動,宣稱要“把飛機打下來”。

去年一架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行蹤詭異,疑似從台灣本島起飛,《環時》去年8月31日曾發表題為“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的社論,文中宣稱“美國軍機在台灣起降的安排,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已經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而且宣稱“如果大陸掌握了確鑿證據,就可以摧毀相關機場和降落在該機場的美國軍機,台海戰爭將就此打響”。

“想問一下怎麼都沒有飛彈(導彈)飛過來啊?”從美軍C-17運輸機降落,到議員乘飛機離開台灣,大陸官媒一片寂靜,有網民更聲稱,運輸機上明明寫着“US Air Force”,“證據確實”了嗎?更多台灣網民留言北京當局只是打嘴炮:“我覺得我們肯定會譴責!”“反美是工作,旅美是生活,OK?”“還是中國的飛彈(導彈)都壞了?”

該報道說,大陸部份網民的情緒,受到這次美軍軍機降落台灣而受影響,有網民留言:“這不是踐踏了我們的底線嗎?”“底線改了又改?加大惠台力度!”“哪裡還有底線?底褲都被人撕了!”有鷹派網民更聲言要反擊:“把飛機打下來!”“直接上彈打下來!”

當初發表“宣戰”社評的《環時》,已不提要開戰,轉而集中攻擊疫苗及美國議員。下午發表題為“台當局將美參議員來訪當救命稻草”的社評,聲稱“美國參議員的訪台秀是來挺民進黨當局的”,“心思不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而是靠這樣的政治操弄往下混”。

蘋果日報說,《環時》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上,借一張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議員會面的照片大造文章:“蔡英文當時站着致辭,三名美國參議員全都坐着,‘蔡省長’站着‘彙報工作’,美國參議員坐着聽,這個場景真是滑稽透頂,讓2,300萬台灣民眾的顏面何以安放?”


撐台抗疫|《環時》曾稱美軍機在台起降就開戰 台網民:左岸怎麼閉嘴了?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10606/3PQGRJZMIBDCZDEIUR5HG7CCDQ/

(更新:內容)美國3名跨黨派國會議員今日乘坐美軍C-17全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旋風式訪問台灣,引起各方關注,特別是兩岸的網民。有網民找回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去年一篇聲稱「如果有美國軍機在台灣境內直接起降,台海戰爭將就此打響」的社論,網民質疑今日「左岸怎麼閉嘴了」;部份大陸鷹派網民相當激動,宣稱要「把飛機打下來」。《環時》的社論更聲稱,台美舉動是「危險博奕」,「他們是要讓大陸在此時做出一個強烈反應,形成台海地區的一個重大危機嗎?」

去年一架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行蹤詭異,疑似從台灣本島起飛,《環時》去年8月31日曾發表題為「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的社論,文中宣稱「美國軍機在台灣起降的安排,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已經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而且宣稱「如果大陸掌握了確鑿證據,就可以摧毀相關機場和降落在該機場的美國軍機,台海戰爭將就此打響」。

「想問一下怎麼都沒有飛彈(導彈)飛過來啊?」從美軍C-17運輸機降落,到議員乘飛機離開台灣,大陸官媒一片寂靜,有網民更聲稱,運輸機上明明寫着「US Air Force」,「證據確實」了嗎?更多台灣網民留言北京當局只是打嘴炮:「我覺得我們肯定會譴責!」「反美是工作,旅美是生活,OK?」「還是中國的飛彈(導彈)都壞了?」

大陸部份網民的情緒,受到這次美軍軍機降落台灣而受影響,有網民留言:「這不是踐踏了我們的底線嗎?」「底線改了又改?加大惠台力度!」「哪裏還有底線?底褲都被人撕了!」有鷹派網民更聲言要反擊:「把飛機打下來!」「直接上彈打下來!」

當初發表「宣戰」社評的《環時》,已不提要開戰,轉而集中攻擊疫苗及美國議員。下午發表題為「台當局將美參議員來訪當救命稻草」的社評,聲稱「美國參議員的訪台秀是來挺民進黨當局的」,「心思不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而是靠這樣的政治操弄往下混」。

社論更指出,台美當局「還有心情做這樣的陰險博弈」,「他們是要讓大陸在此時做出一個強烈反應,形成台海地區的一個重大危機嗎?他們政治算計到了不顧防疫不顧人命的地步,真是讓人不齒」。

《環時》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上,借一張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議員會面的照片大造文章:「蔡英文當時站着致辭,三名美國參議員全都坐着,『蔡省長』站着『匯報工作』,美國參議員坐着聽,這個場景真是滑稽透頂,讓2,300萬台灣民眾的顏面何以安放?」

撐台抗疫|訪台美議員曾遭中共逼害「美國不會讓你們孤軍奮戰」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10606/AUDKDROJ5FBHBETVVA47KLZVJA/

撐台抗疫|美跨黨派3參議員搭軍機抵台 捐贈75萬劑疫苗 圓山飯店點燈USA致謝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10606/HUKSY2KJTFBMNEFY4Q2QVYA5DM/
[Image: RJQCLPG525HVHEUWCEJFC5QOSI.jpg]

撐台抗疫|美參議員佩戴「Love from Taiwan」口罩 指送贈疫苗是報恩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10606/PVJFY7TTZJHANPDGIMECLV2SXE/
[Image: F7OZAVQM4BDAHHV5ZW3WW5SJTQ.jpeg]

美國3名跨黨派國會議員,包括參議員達克沃思 (Ladda Tammy Duckworth)、參議員軍委會成員沙利文 (Daniel Scott Sullivan)及參議員外委會成員庫恩斯 (Christopher Andrew Coons)於周日(6日)訪問台灣,預料這次行程停留約3小時;達克沃思其後宣佈美國將向台灣送贈75萬劑疫苗,而沙利文則展示其所戴的口罩印有「Love from Taiwan」字眼。

3位參議員於當日早上7時19分抵台,並由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親自接機;其後3人致辭時,都特別提及台灣去年在疫情初期捐贈美國1,000萬口罩。其中沙利文表示,美國正以開放和合作的精神與盟友一起緩解這場疫情,提供數以百萬計的有效疫苗,並在致辭尾聲時指着自己的口罩,稱這次他特意戴上印有「Love from Taiwan」的口罩,而現在向台灣送贈疫苗則是「Love from America」(來自美國的愛)。

至於達克沃思當日除宣佈美國將向台灣送贈75萬劑疫苗外,又表示將與總統蔡英文會面,以了解台灣的需求,並將這些訊息帶回華府,強調台灣在疫情初期向美國提供醫療物資和捐款,如今他們代表美國人民感謝台灣,形容這是民主國家互助的另一個例子。

庫恩斯則說,他們於明天返回美國參議院後,下周將投票通過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項重要立法《戰略競爭法案》,其中包括再次明確強化美台關係的重要,他希望藉由採取強而有力的兩黨投票,強化美台關係的戰略重要性,讓台美關係更加緊密。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6 10:3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