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Printable Version

+- www.forum4hk.com 一個香港只得一個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一個多元化眾合論壇, 支持言論自由香港論壇討論區-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新聞時評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2)
+--- Thread: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showthread.php?tid=14617810)



- 大黃蜂 - 07-23-2023

美國務院:應對中國挑戰最佳方法是專注建立集體能力
https://www.stheadline.com/world-live/3256163/%E7%BE%8E%E5%9C%8B%E5%8B%99%E9%99%A2%E6%87%89%E5%B0%8D%E4%B8%AD%E5%9C%8B%E6%8C%91%E6%88%B0%E6%9C%80%E4%BD%B3%E6%96%B9%E6%B3%95%E6%98%AF%E5%B0%88%E6%B3%A8%E5%BB%BA%E7%AB%8B%E9%9B%86%E9%AB%94%E8%83%BD%E5%8A%9B
美國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中國構成的挑戰對美國與所有合作夥伴而言都是巨大的,因應這一挑戰的最佳方法是專注於建立集體能力

康達在華府出席一個智庫活動時表示,應對中國挑戰是美國與印太地區國家接觸的議題之一,但並非主要關注點,美國致力於投資印太區域的盟友、夥伴與集體能力,以強化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並共同努力因應可能出現的挑戰。美國的中國政策不變,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美國向北京傳達的訊息是不要挑戰這一現狀。他警告北京停止在台海與針對台灣的挑釁與行動。

他又指,美國沒有向其他國家施壓必須在美中之間選邊站,美國在印太的戰略亦不是一刀切,而是滿足不同盟友和夥伴的需求,並與區內國家合作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

美國為鞏固與印太地區國家的聯繫,抗衡中國對區域的影響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即將出發訪問紐西蘭、澳洲及湯加,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也將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與澳洲訪問。

美國官員: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 警告中國勿挑戰海峽現狀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2000

美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7月21日表示,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防止危機或衝突,應是區域與全球所有夥伴關心的議題,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警告北京不要挑戰這一現狀。

根據俄衛網,康達21日與負責印太地區安全事務的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出席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討會,討論美國在印太同盟與夥伴關係。

康達表示,美國致力於投資印太區域的盟友、夥伴與集體能力,以加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共同努力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中國構成的挑戰對美國與所有合作夥伴而言都巨大,因應這一挑戰的最佳方法是專注於建立集體能力。

他也說,應對中國挑戰是美國與印太地區國家接觸的其中一個議題,但不是主要關注點。

康達: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

談及台灣議題時,康達強調,台海和平穩定必須成為全球社會關注議題,以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全球安全與繁榮的重要性,全球50%貨櫃運輸行經台灣海峽,90%尖端晶片是台灣製造,台灣是全球經濟中心,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防止台海發生危機或衝突,應成為區域乃至全世界所有夥伴共同關心的議題

康達也重申美國立場指,美國的中國政策不變,美國致力於維持現狀與和平穩定,美國向北京傳達的訊息是不要挑戰這一現狀。他警告北京停止在台海與針對台灣的挑釁與行動。

美參謀首長稱「中國威脅」為長期挑戰 要在日本部署更多軍隊及導彈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40680/%E5%8D%B3%E6%99%82-%E4%B8%AD%E5%9C%8B-%E7%BE%8E%E5%8F%83%E8%AC%80%E9%A6%96%E9%95%B7%E7%A8%B1-%E4%B8%AD%E5%9C%8B%E5%A8%81%E8%84%85-%E7%82%BA%E9%95%B7%E6%9C%9F%E6%8C%91%E6%88%B0-%E8%A6%81%E5%9C%A8%E6%97%A5%E6%9C%AC%E9%83%A8%E7%BD%B2%E6%9B%B4%E5%A4%9A%E8%BB%8D%E9%9A%8A%E5%8F%8A%E5%B0%8E%E5%BD%88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接受日本產經新聞等媒體採訪表示,美國將中國的「威脅」視為「長期性的挑戰」,認為日本所扮演角色相當重要

米利表示,「有關中國如何因應台灣有事(台海危機)及東海、南海被片面改變現狀是一大課題」,在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部署多領域特遣隊(MDTF)是因應方式之一。

他指出,中國力圖強化「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以利在台海危機時阻止美軍的作戰行動。中國軍方期待在連結九州、台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內側,擋住美軍的「自由行動」;在連結小笠原群島、關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第2島鏈內側阻止美軍接近第一島鏈,如果中國能建立這樣的能力,美軍若要在中國周邊作戰,將遭遇困難。

因此美國決定改編駐留在日本沖繩的陸戰隊,創立「陸戰隊濱海作戰團」(MLR),將MLR的裝備從榴彈砲等改為反艦導彈,以提升在前方因應中國的嚇阻力及緊急狀況時的應對能力。

報導說,美國認為如果能在亞洲部署多領域特遣隊,可運用長程精密火力在第一島鏈附近的東海、南海攻擊中國艦艇。美國陸軍部長沃梅斯(Christine Wormuth)曾指出,多領域特遣隊可補足「陸戰隊濱海作戰團」的能力,並表示:「理論上,在日本或澳洲部署是非常有用的。」

米利認為,中國目標於2049年之前成為與美國對等的世界大國,因此在海、陸、空、太空、網路等各領域正加強軍力。

米利強調,對於中國的「威脅」有必要做長期因應,美國期待與日本加深合作關係,因為台灣有事或太平洋有事,日本所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


- 大黃蜂 - 07-26-2023

美參院通過修正案 要求美企對華技術投資通報政府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726/bkn-20230726100314946-0726_00992_001.html

美國參議院周二(25日)以壓倒性的大多數,通過2024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一項修正案,將要求美國企業向聯邦機構通報其對中國技術領域的投資情況,包括半導體和人工智能等。國防授權法案料於今年內表決通過,成為法律。

報道指,修正案是《對外投資透明法案》的一個版本,該法案由民主黨參議員凱西(Bob Casey)和共和黨參議員科爾尼恩(John Cornyn)提出,目的是解決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等外國對手的風險。美國參議員前年曾推出類似修正案,但未能通過。參議院以91票贊成對6票反對通過今次修正案,不同之處在於要求通報某些境外投資,而非審查或禁止某些交易,針對的行業亦較少。

凱西在表決前表示,他們需要這種類型的對外投資通報,了解美國通過這些資本流動向對手轉移了多少關鍵技術,得以控制自身的經濟未來。參議院另以91票贊成對7票反對通過另一《國防授權法案》修正案,加強對外國購買美國農田的聯邦審查,在某些情況下禁止中國、俄羅斯、伊朗或北韓購買美國農田。

黑莉促美企視中國為敵人 制訂「B計劃」應對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725/bkn-20230725085415655-0725_00952_001.html

爭取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黑莉周一(24日)在美媒節目中表示,美國企業應準備停止將中國當作競爭對手,而應開始將其視為敵人;並在中國一旦決定背離美國時,制訂替代方案應對。

黑莉明言,她認為中國是敵人,美方必須認真看待,問題是關注金錢利益抑或對美國的威脅。她指出,很多人或企業說了很久明天就處理中國問題,但中國現已在處理美國,他們必須制訂「B計劃」應對。

她聲言,中國是自日軍二戰偷襲珍珠港以來,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她又批評早前訪華的美國財長耶倫,對方曾稱中美關係不應是贏者通吃,黑莉認為此言代表對方不了解中國。她呼籲美企與印度、日本、南韓等美國盟友加強聯繫,減少對華依賴。

前美駐聯合國大使黑莉:美商界該視中國企業為敵人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41239/%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5%89%8D%E7%BE%8E%E9%A7%90%E8%81%AF%E5%90%88%E5%9C%8B%E5%A4%A7%E4%BD%BF%E9%BB%91%E8%8E%89-%E7%BE%8E%E5%95%86%E7%95%8C%E8%A9%B2%E8%A6%96%E4%B8%AD%E5%9C%8B%E4%BC%81%E6%A5%AD%E7%82%BA%E6%95%B5%E4%BA%BA

正在爭取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黑莉(Nikki Haley)表示,美國企業不應該再視中國企業為經貿競爭對手,應開始視其為敵人,以及制定替代方案。

黑莉接受CNBC訪問時稱,一旦中國對美國產生國家安全威脅,美國企業應該要有後備方案有策略性地應對。她促請企業要與印度、日本及南韓等國家建立更緊密聯繫,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黑莉指她個人認為,中國是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的敵人,因為中國已經實際上這樣做,希望所有美國企業也抱有這種態度。黑莉又批評美國財長耶倫早前訪華表示,美中關係不應是「贏者通吃」,認為有關言論顯示耶倫不了解中國。

黑莉早於上個月在報章發表署名文章,提及同類對華觀點。

中國駐美大使館未有回應黑莉的言論。

Former U.S. Air Force intelligence specialist charged with spying for Ir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sIbjqwvlw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7-26 13:38 編輯 ]


- UncleFat - 07-30-2023

據報拜登下月簽署行政命令 限制對華技術投資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c4374272ade662baca8ee9/%E5%85%A9%E5%B2%B8-%E6%93%9A%E5%A0%B1%E6%8B%9C%E7%99%BB%E4%B8%8B%E6%9C%88%E7%B0%BD%E7%BD%B2%E8%A1%8C%E6%94%BF%E5%91%BD%E4%BB%A4%E9%99%90%E5%88%B6%E5%B0%8D%E8%8F%AF%E6%8A%80%E8%A1%93%E6%8A%95%E8%B3%87

美國總統拜登據報下月將簽署行政命令,限制對華的技術投資。

《彭博》引述消息報道,有關行政命令集中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及量子計算,將於明年生效,不會影響任何已有的投資,只會禁止某些交易,其他交易則必須向當局披露。

該行政命令可能在下月第二個星期簽署,但不排除會再延遲,而內部討論已從具體措施轉到如何推出行政命令及配套法規。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拒絕評論有關報道。


- 大黃蜂 - 08-02-2023

德桑蒂斯:若當選美總統將阻大陸攻台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801/bkn-20230801150043934-0801_00992_001.html

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周一(7月31日)稱,如果贏得2024年總統選舉,他將阻止中國大陸進攻台灣,並將取消大陸的最惠國待遇。此外,他批評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處理兩岸問題的表現。

德桑蒂斯受訪時被問及若大陸攻台,會如何回應時,他說:「我的政策是阻止這一切發生。大陸尊重硬實力。他們如果認為攻台成本將高於任何潛在利益,他們將不會這麼做。」他指出,美國可在軍事和經濟層面上牽動大陸。德桑蒂斯話鋒一轉,指美國在拜登領導下,大陸或將在未來5至10年內拿下台灣,「但若果我們改變路線,我們能防止這一切的發生」。

他同日在新罕布什爾州演講時,宣稱他當選後的首要任務,是從大陸手中奪回經濟控制權,具體做法除終止大陸最惠國待遇外,還會阻止美國公司與大陸共享關鍵技術。分析指,上述政策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深遠影響。

德桑蒂斯在另一訪問中指若然當選美國總統,會以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為由,考慮全面禁止大陸短片社交平台抖音國際版TikTok在美國使用。對華持鷹派看法的德桑蒂斯,認為大陸是美國地緣政治的頭號威脅。美媒周一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54%的潛在共和黨選民支持前總統特朗普,遠高於德桑蒂斯的17%。

貝萊德及MSCI明晟涉促進投資中企 遭美眾院委員會調查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0802/bkn-20230802091808539-0802_00842_001.html

外媒報道,美國眾議院美中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正調查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以及指數公司MSCI明晟,原因是該公司為美國對中國公司的投資提供便利,美國政府並指摘該公司支持中國軍事力量等。

報道指,當局致函貝萊德和MSCI明晟,並對他們一小部分活動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兩家公司涉嫌推動美國資本投資於超過60多家中國公司,這些中國公司之前已被美國當局以安全或人權為由發出警示。

該委員會主席Mike Gallagher簽署的信件指,透過將大量美國資本流向此類中國實體,這些美國公司正加劇本已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並破壞美國的價值觀。委員會的初步調查發現,這些公司允許對數十家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進行投資,當中貝萊德透過5隻基金向此類中國公司投資超過4.29億美元。

貝萊德表示,已直接與該委員會接觸,以更好地了解其擔憂。「我們大部分客戶在中國的投資都是透過指數基金進行,我們目前是16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提供投資中國公司的美國指數基金。」

MSCI表示,正在審視委員會的調查。該公司此前曾表示,其所有指數決策都是在與一系列全球市場參與者協商後做出。

兩美企涉助美資流入黑名單華企 美國國會調查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802/bkn-20230802091433692-0802_00992_001.html

美媒周二(8月1日)報道,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正調查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和國際指數公司MSCI,指兩間公司涉嫌引導美國資金流入被華府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批評此舉加劇本已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破壞美國的價值觀。

報道引述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周一(7月31日)發出的信函顯示,委員會通知貝萊德及MSCI就這兩間公司的活動開展調查。信中提到,兩間公司的投資項目令美國人無意中,向逾60間涉及違反美國利益、與解放軍合作和侵犯人權的華企提供資金,其中貝萊德旗下5個基金向相關公司投資逾4.29億美元(約33億港元),MSCI則涉將黑名單公司納入旗下指數中。

貝萊德回應時否認有不當行為,強調遵循美國法律,會就相關問題與委員會接觸。MSCI表示,正審視委員會的調查。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則批評,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濟、貿易和投資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

美國去年審查286項外國投資交易 創紀錄新高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0801/bkn-20230801102839324-0801_00842_001.html

美國財政部公布,美國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CFIUS)2022年審查的交易數量創紀錄高位。

CFIUS的年度報告顯示,該委員會去年審查286項尋求交易獲批的審查申報,高於2021年最高紀錄的272項,也比2019年的187項為高。

在2022年,中國投資者提交36份審查申報,尋求交易獲批,2021年為44份,2020年則為17份。CFIUS指,包括技術投資在內,該委員會審查的交易愈來愈複雜,導致達成更多國家安全協議,來應對所發現的風險。

在2022年,CFIUS啟動162項調查,2021年為130項。此外,有88項交易通知被撤回,68項在修改後重新提交以緩解相關擔憂。

去年9月,美國總統拜登指示CFIUS更加關注敏感數據、網絡安全,以及微電子和人工智能(AI)等領域所面臨的國家安全風險,並且更嚴格審查可能影響美國在生物科技及量子計算領域領先地位的交易。

美禁進口兩華企產品 中方斥破壞國際經貿規則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802/bkn-20230802042148675-0802_00992_001.html

美國政府周二(1日)以涉嫌違反新疆人權為由,將兩間中國企業列入《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實體清單中,周三(2日)起禁止它們的產品進入美國。中方周三(2日)批評美方以謊言為依據,肆意破壞國際經貿規則、損害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被制裁的包括電池製造商駱駝股份,以及天然色素及香料製造商晨光生物科技集團。美國國土安全部表示,今次決定是為了在美國供應鏈中消除強迫勞動,另外亦是為針對新疆維吾爾人、其他宗教及少數族裔持續發生的種族滅絕及反人類罪追究責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爾卡斯表示,將繼續與所有夥伴合作,在促進合法貿易流通的同時,將新疆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排除在美國貿易外。至今共有24間中國公司被列入《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實體清單。

中國外交部周三駁斥所謂新疆強迫勞動,原本就是反華勢力為抹黑中國炮製的世紀謊言,與,同新疆各族人民勞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的事實完全相反。美方將中國實體列入有關製裁清單,擴大對中國企業的打壓範圍,實質是破壞新疆繁榮穩定,遏制中國發展。

美加強反制華海軍 新核潛艇駐夏威夷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730/bkn-20230730232348794-0730_00992_001.html

攻擊核潛艇是美國對抗中國海軍艦隊的主要手段之一,美國海軍第一艘服役的維珍尼亞級第IV批次攻擊核潛艇佛蒙特號,上周四(27日)抵達位於夏威夷州的新母港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上址的維珍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總數增至7艘。

此前以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為母港的維珍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分別是夏威夷號、北卡羅萊納號、密蘇里號、密西西比號、明尼蘇達號、伊利諾伊號。佛蒙特號所屬的第IV批次總共有10艘,總建造合約為178億美元(約1,388億港元);與此前其他批次的最大分別,是每艘在服役期間的重大維修次數由4次減至3次,變相可以執行多一次部署任務,而艦上主要武器仍然是魚雷、魚叉反艦導彈、戰斧巡航導彈。

美國海軍形容,佛蒙特號將是太平洋地區最新型的潛艇,肯定加強美方戰鬥態勢及能力,有助推動一個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地區。佛蒙特號目前隸屬於太平洋艦隊旗下、負責東太平洋地區行動的第3艦隊,但多數在第7艦隊轄區、即西太平洋及印度洋部署。基於印太地區的戰略重要性,美國海軍潛艇部隊超過一半兵力部署該地區。

美拒透露對台軍援詳情 中方促停止武裝台灣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802/bkn-20230802142019791-0802_00952_001.html

美國拜登政府上周首度使用總統提用權,向台灣提供3.45億美元(約27億港元)提供軍事援助。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周二(1日)表示,基於行動安全與外交局勢敏感,沒法透露軍援具體內容。中方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借任何名義、以任何方式加強美台軍事聯繫和武裝台灣。

在美國國防部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及最新對台軍援包括哪些項目,以及是否有無人機。賴德回應指,此前公布的資訊已是能夠提供的相關資訊範圍,沒法詳細說明具體涉及甚麼能力。美國國防部另一位發言人邁納斯(Martin Meiners)曾透露,軍援包括關鍵防衞儲備、多領域感知與反裝甲和防空能力。

中國外交部周三(1日)批評美國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規定,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破壞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大黃蜂 - 08-03-2023

訪台一周年 佩洛西稱不能對北京犯台沉默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0803/bkn-20230803130353112-0803_00992_001.html
[Image: bkn-20230803130353112-0803_00992_001_01p...0803130353]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去年8月2至3日訪問台灣,激發大陸連日舉行圍台演訓,令局勢升溫。在訪台滿一周年之際,佩洛西周三(2日)發表聲明,強調在台灣保衞自身及其自由的同時,美國與台灣站在一起。

在聲明中,佩洛西提到一年前美國國會代表團抵達台灣,向全世界發出「美國與台灣同在」的明確訊息。她指出,他們訪台並不代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有變,但此行確實兌現了美國對台作出基於共同安全、共同價值觀和經濟成功的堅定承諾。

佩洛西表示,世界各地對其訪台的反應非常積極,此後一年美台有很多額外接觸,包括參眾兩院和兩黨國會議員的訪問,進一步加深雙邊關係。她指,當世界面臨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嚴峻選擇時,與台灣人民的團結一貫重要;又批評北京持續進犯台灣是懦弱行為,不能對此保持沉默。

英媒:中美擬成立工作組 解決雙方有爭議問題
https://www.stheadline.com/china-live/3260467/%E8%8B%B1%E5%AA%92%E4%B8%AD%E7%BE%8E%E6%93%AC%E6%88%90%E7%AB%8B%E5%B7%A5%E4%BD%9C%E7%B5%84-%E8%A7%A3%E6%B1%BA%E9%9B%99%E6%96%B9%E6%9C%89%E7%88%AD%E8%AD%B0%E5%95%8F%E9%A1%8C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及美國將成立兩個工作組,解決雙方有爭議的問題,包括亞太區議題,預期兩國官員將於幾個月內公布細節。

該消息指,中美將會成立兩個工作組,重點處理亞太區及海事問題,並可能就更廣泛的領域,成立第三個工作組,雙方仍未達成最終決定。

報道又指,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中)上月31日在華府,會晤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時,亦曾討論有關安排。美聯社資料圖片
報道認為,這是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六月訪華以來,中美在穩定關係方面取得進展的跡象。

該報道又指,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上月31日在華府,會晤美國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時,亦曾討論有關安排,中美雙方都有意透過一系列會談,解決棘手問題,以實現目標。

【投資禁令】美方嚴格限制美企與個人投資中國敏感科技 中方批屬經濟脅迫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d4a5a1c3d8c61742848a4f/%E5%85%A9%E5%B2%B8-%E3%80%90%E6%8A%95%E8%B3%87%E7%A6%81%E4%BB%A4%E3%80%91%E7%BE%8E%E6%96%B9%E5%9A%B4%E6%A0%BC%E9%99%90%E5%88%B6%E7%BE%8E%E4%BC%81%E8%88%87%E5%80%8B%E4%BA%BA%E6%8A%95%E8%B3%87%E4%B8%AD%E5%9C%8B%E6%95%8F%E6%84%9F%E7%A7%91%E6%8A%80%E4%B8%AD%E6%96%B9%E6%89%B9%E5%B1%AC%E7%B6%93%E6%BF%9F%E8%84%85%E8%BF%AB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嚴格限制美國企業與個人投資中國敏感科技,當中包括港澳地區涉及半導體及人工智能等領域。中方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又批評美方對華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

美國總統拜登為了保護關鍵技術及捍衛國家安全,在周三簽署行政命令,美方會限制「受關注國家」在三大科技領域的敏感投資。附件列明受影響對象,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

相關命令主要涉及三類科技範疇,分別是半導體、量子技術及人工智能。拜登指這三大科技範疇,對加速發展軍事、情報、監視和網絡能力發揮關鍵作用;又指相關國家及地區實施全面長期戰略,促進或支持敏感技術與產品,增加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能力

美方經過近兩年商討落實今次行政命令,據報明年起生效,目的之一是阻止美國資金及專業知識轉移到中國市場,屆時美方會限制當地風險投資及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投資中國技術企業,並要求在華經商的美國企業,向拜登政府報告投資狀況

據報違反規定的投資者可能面臨罰款,甚至被迫撤資,但命令不包括投資中國股票及債券。行政命令不設追溯期,只限制未來的投資,美國公司及個體可在45天內反映意見。

在北京,外交部指中方就美方執意推出對華投資限制措施,表達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中方指美方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真正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

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履行,拜登無意對華「脫鈎」的承諾,立即撤銷錯誤決定,取消對華投資限制,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及武器化。

商務部就強調,中方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又批評美方此舉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內地有輿論認為,拜登為了明年大選尋求連任,犧牲美國大企業的利益,此舉損人不利己。

美國《紐約時報》引述研究員指,中國本身不乏資金,相信其他國家繼續對華建立科技夥伴關係,除非中國的其他主要投資者採取類似限制措施,否則只是浪費時間,反而令美國經濟處於不利地位。

【投資禁令】美國對華投資設限 特區政府表達強烈反對及不滿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d4d2b8c3d8c6174285a912/%E6%B8%AF%E6%BE%B3-%E3%80%90%E6%8A%95%E8%B3%87%E7%A6%81%E4%BB%A4%E3%80%91%E7%BE%8E%E5%9C%8B%E5%B0%8D%E8%8F%AF%E6%8A%95%E8%B3%87%E8%A8%AD%E9%99%90%E7%89%B9%E5%8D%80%E6%94%BF%E5%BA%9C%E8%A1%A8%E9%81%94%E5%BC%B7%E7%83%88%E5%8F%8D%E5%B0%8D%E5%8F%8A%E4%B8%8D%E6%BB%BF

就美國對華投資設限制措施,特區政府發言人批評美國接連採取無理針對香港的措施,阻礙和破壞正常的投資貿易活動,特區政府強烈反對及不滿。
  
發言人表示:「在二○二二年,美國是內地最大貿易夥伴,亦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分別達59,484億港元(7,594億美元)及5,021億港元(641億美元)。同時,內地及香港分別是美國第三大及第29大貿易夥伴。截至二○二一年底,美國佔香港外來直接投資頭寸為3,558億港元(456億美元),排名第六位香港向美國直接投資頭寸為1,392億港元(178億美元),排名第九位。這些數字說明了香港和美國之間有着緊密的經濟互動,美國企業在香港有龐大的商業利益。」
  
發言人強調:「美國的無理限制投資措施,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亦損害美國企業及自身的經濟和商業利益,同時令世界的經濟復蘇和增長製造更多不確定因素。美方應撤銷相關無理措施。」
  
特區政府表示,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會堅決捍衞自身權益。

拜登:中國是計時炸彈 威脅世界其他地區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8788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8月10日形容中國是計時炸彈,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威脅

拜登10日在猶他州出席政治籌款活動時表示,中國遇到麻煩了,因為經濟增長放緩和退休年齡人數超越工作年齡人數。

他9日正式簽署限制美國企業未來在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敏感技術對華投資的行政命令,中方對此感到「非常失望」,稱中方保留採取措施權利。中國外交部10日表明反對並提出嚴正交涉。

USCC委员格拉斯:中国正采取行动使美投资者与中国市场交织在一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uG4BFK5SA
[youtube]ALuG4BFK5SA[/youtube]

美媒:美國多達33州有議員推動禁中國人買地 共81項法案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4189

美媒8月21日稱,美國33個州的議員在2023年已推動81項法案,以禁止中國政府、一些中國企業及中國公民購買軍事基地附近的農田或物業。

《華盛頓郵報》21日稱,他們分析倡議團體「亞太裔正義」(Asian Pacific American Justice,暫譯)的數據後,發現上述情況。

報道指其中一些法案已通過成法律,包括亞拉巴馬州(Alabama)、愛達荷州(Idaho)、維珍尼亞州(Virginia)的法案。大多數法案在共和黨主導的議會通過,但有些法案同時得到兩黨人的支持,他們指法案可應對國家安全威脅。

根據報道,法案支持者認為中國政府或會購買在軍事基地附近的土地,並展開「間諜活動」,他們認為如果不友好的外國實體獲得過多農業用地,國家的糧食供應可能會受到威脅。

亞裔團體憂加劇歧視

內文稱,亞裔美國人倡議團體及一些議員警告,一些新法案超出國家安全憂慮的範圍,它們可能會在仇恨犯罪增加之際加劇對華裔美國人的歧視。

美國佛州擬禁中國公民買地置業 華裔抗議:或違反《公平住屋法》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5506

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佛羅里達州一項禁止中國公民(除非他們也是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在該州擁有土地或財產的立法提案引發爭議。

俄衛網5月7日引述《新聞週刊》稱,這項名為「SB264:外國人權益」的法案本週在佛羅里達州眾議院以95票贊成、17票反對獲得通過,現在將提交給參議院。參議院一致通過了之前的版本。它還禁止俄羅斯、朝鮮、伊朗、古巴、委內瑞拉和敘利亞公民購買軍事基地或關鍵基礎設施一英里(約1.6公里)內的土地,不過只有中國公民面臨全州範圍的禁令。

這項法案得到了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以及共和黨和一些民主黨議員的支持,他們認為這是確保國家安全所必需的。

然而,佛羅里達州提出的這項法案也引發了強烈反對,反對者認為它可能違反1968年的《公平住屋法》(Fair Housing Act)。這是民權時代立法的關鍵部份,禁止在房屋銷售中基於種族、國籍、宗教或性別的歧視。

中國被指愈來愈多地擁有美國農業用地,包括2022年購買的北達科他州一個空軍基地的農田,這在美國國會引起了愈來愈多的擔憂。作為回應,國家和州兩級都出台了立法,限制被認為對美國懷有敵意的國家公民購買農田。

週六,數十名華裔美國人在佛羅里達州國會大廈外抗議該法案,他們舉著「人人平等」和「反對亞裔法案」的標語。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27 10:05 編輯 ]


- 大雪茄 - 09-07-2023

美國眾議員促商務部停止向華為和中芯國際出口所有技術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17074-20230907.htm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議員加拉格爾,要求美國商務部停止向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和中國最大半導體企業中芯國際出口所有技術。

華為上星期開始銷售新款Mate 60 Pro手機,拆解報告顯示,手機搭載的新款晶片是採用中芯國際最先進的7納米技術製造,有報道認為中國在突破美國的技術圍堵方面已有初步進展。

加拉格爾在聲明中表示,如果沒有美國技術,華為手機的晶片很可能無法生產,因此中芯國際可能違反了商務部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他又說,現在是時候結束美國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的所有技術出口,以明確任何藐視美國法律並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的企業都將被切斷與美國技術的聯繫。

華為5G新機突圍 白宮稱尋求更多資料 英媒:或引發美再收緊限制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8157

華為新手機暢銷 美制裁恐升級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8F%AF%E7%82%BA%E6%96%B0%E6%89%8B%E6%A9%9F%E6%9A%A2%E9%8A%B7-%E7%BE%8E%E5%88%B6%E8%A3%81%E6%81%90%E5%8D%87%E7%B4%9A-193600023.html

內地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Huawei)上周起推售的全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被指採用了7納米,甚至是5納米晶片,意味中國或已成功突破美國所施加的先進晶片制裁。富瑞指出,事件或會觸發美國調查Mate 60 Pro的零件來源,並加強對中國晶片相關的制裁力度。該行又估計,美國可能會質疑中芯國際(0981.HK)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向華為供應晶片,因而對中芯展開調查。中芯股價昨挫4.1%,收報20.95元。

對於Mate 60 Pro市場反應踴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該機款需求強勁,下半年出貨計劃已提升約20%,至550萬至600萬部,而發售12個月後累積出貨量預計更達1200萬部。總結今年全年,他推測華為手機出貨量將按年成長約65%,至3800萬部,明年可望至少達到6000萬部。

另邊廂,內地傳媒報道,華為明年將推出電腦版鴻蒙系統。報道提到,有「鴻蒙之父」之稱的王成錄在微博與網友互動時,被問到是否有PC端鴻蒙系統時回覆指「有」,報道稱明年市面上可看到鴻蒙個人電腦。王成錄是華為前高管,目前在華為有份持股、負責鴻蒙作業系統開源項目的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任職首席執行官。

葡萄牙子企提行政訴訟維權

此外,葡萄牙國家通訊社盧薩社引述一名中國科技公司官方人士稱,華為葡萄牙公司已就當地安全評估委員會對華為5G設備的審議,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其合法權益。葡萄牙安全評估委員今年5月指出,使用來自歐盟、北約或經合組織以外供應商的設備,對5G網絡和服務安全具有高風險,因這些供應商所在國的法律制度,允許政府對其在第三國開展的活動實施控制、干預或施壓。

此外,近日網傳美國邀請華為總裁任正非前往美國參加機器人工智能大會,華為官方回應指「純屬造謠」。

華為突圍 揭開7納米晶片「橫空出世」之謎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8049

華為(Huawei)8月29日奇襲上市新機Mate 60 Pro,不僅引起內地輿論一片振奮,也引起西方媒體一片譁然,眾人好奇華為如何在美國將近四年的圍堵和封鎖下,橫空出世一台效能等同5G的手機。要解開這個謎題,關鍵無疑在於Mate 60 Pro所搭載的晶片,及其背後的產製故事。

不是2020年庫存晶片

幾天以來,無數測評報告現身,Mate 60 Pro晶片(又稱芯片)的身世眾說紛紜。目前最為權威的解讀,當屬彭博社(Bloomberg)委託美國半導體研究公司TechInsights進行的拆解報告,顯示Mate 60 Pro晶片為中芯國際(SMIC)製造的「麒麟9000S」,乃由中芯最先進的7納米技術製造。該公司分析師、副董事長哈奇森(Dan Hutcheson)指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宣告。中芯的進展呈現加速趨勢,顯然已解決7納米良率的問題。」

在晶片拆解潮之初,不少人認為這批晶片是2020年9月華為被美國正式制裁之前,由海思(Hisilicon)設計、台積電(TSMC)製造出來的庫存。然而,Mate 60 Pro的GPU(圖形處理器)是全新設計的,便不可能存在着使用2020年麒麟9000存貨的可能性。內媒「虎嗅」則從Mate 60 Pro的CPU(中央處理器)架構研判,這是「一枚此前未曾公布的自研晶片。如果情況如此,這也意味着華為的這枚晶片一定基於國內芯圓廠的14納米或7納米製程工藝代工」。

當地時間2023年9月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華,中芯國際製造的麒麟9000S晶片,取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Mate 60 Pro智能手機。華為與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為其最新款智能手機製造了一款先進的7納米處理器。(VCG)

DUV也能做到7納米

既然庫存的可能性已被排除,那麼這顆TechInsights口中的7納米晶片又是從何而來?目前最普遍的看法是華為與中芯國際共同生產的。下一個問題隨之而來,2020年中芯國際被列入制裁的實體清單,荷蘭ASML掌握的EUV光刻機被禁止向中國出售,中國又是如何在只擁有DUV光刻機的情形下,生產出7納米晶片的呢?

事實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本堅曾表示過,在無法取得EUV的設備下,利用多重曝光技術,可以達到5納米,但受限於解析度,實際極限為7納米。可是如此做法最大的困境在於良率不佳,製造成本也會過高。

華為換道超車突破

另外一個華為「突圍」的可能性在於,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11月15日公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2021年5月13日申請了一項名為「反射鏡、光刻裝置及其控制方法」的專利。專利申請號為202110524685.X,專利申請公布號則為CN115343915A。從公布的內容來看,該項專利與EUV光刻機有關,可解決相干光無法勻光的問題。

台灣關注半導體產業的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曾解讀,雖然「難以判斷華為是否已具備生產整套EUV設備的能力」,但該專利「凸顯華為挑戰ASML EUV設備壟斷的決心」,「相當於中國半導體技術自給化向前邁進一步,也意謂華為未來可望持續投入更多能量在研發相關半導體製造設備上」。

除此之外,2023年3月24日《人民日報》報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硬、軟件工具誓師大會上表示,「華為晶片設計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團隊聯合國內EDA企業,共同打造了14納米以上工藝所需EDA工具,基本實現了14納米以上EDA工具國產化,2023年將完成對其全面驗證」。

從目前能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華為在半導體技術自給化,以及設計工具方面,都已取得了突破,再經由進一步改造,7納米的晶片實現自研產製,其可能性相當高。當然,由華為一家單獨自產的可能性也存在,《日本經濟新聞》等外媒曾多次報道華為已經跨足晶片生產領域,還收購了兩家工廠、新建一家工廠;要是如此,華為正在從一家通訊公司,「換道超車」邁向為一家整合了上下游產業的半導體科技公司。

曾任台灣「電子時報」總編輯的資深媒體人烏凌翔近日在網路節目表示,他從消息管道得知,中國大陸優化了晶片的成熟製程,打造出效能等同7納米的晶片;換言之,即透過不同但成熟且低成本的技術途徑,做出了同等功能的晶片。他也說,麒麟9000S晶片由華為自行產製是有可能的。

未到「遙遙領先」

外界對於麒麟9000S晶片還有一個小疑惑,7納米晶片的CPU要如何做到8核心的配置?根據內地自媒體「酷玩實驗室」的解析,麒麟9000S採行了4顆小核心(1.53Ghz)+3顆大核心(2.15Ghz)+1顆超大核心(2.62Ghz),並推測大核和超大核大概率都是華為自己重新設計過,用以適配7納米工藝的新核心。為了達到更高的性能,還「可能會採用把多顆小晶片堆疊在一起的封裝設計」,但發熱量並不是很高,「令人放心」。

總的來說,中國實現高端晶片自產化、去美化,一來對於晶片的需求壓力可能得到較大的緩解,二來一條新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路線正在逐漸顯現出其輪廓,三來還提振了總體的信心。據9月5日路透社(Reuters)消息,為振興半導體行業,加緊追趕美國等競爭對手的步伐,反制美國對中國晶片製造實施的一系列管制,中國將推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又稱「大基金」)三期,計劃融資規模為人民幣3,000億元。Mate 60 Pro及麒麟9000S正是一個縮影,象徵美國制裁中國科技發展,結果只會「愈壓愈強」。

話雖如此,中國的高端晶片產製之路,外有高牆林立,要追趕上ASML、台積電、三星(Samsung)、英特爾(Intel)等大廠,確實還有一段很艱辛的道路需要走過。如何做到良率高、產量大、低成本,同時實現技術與設備的全面國產化,依舊是中國在這場大國博弈科技戰中突圍而出,甚至是「遙遙領先」的重大課題。

華為新機約80間供應商曝光 新機晶片真係國產?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8F%AF%E7%82%BA%E6%96%B0%E6%A9%9F%E7%B4%8480%E9%96%93%E4%BE%9B%E6%87%89%E5%95%86%E6%9B%9D%E5%85%89-%E6%96%B0%E6%A9%9F%E6%99%B6%E7%89%87%E7%9C%9F%E4%BF%82%E5%9C%8B%E7%94%A2%EF%BC%9F-060513297.html

華為新機Mate 60 Pro再度引爆中美科技爭議,爭議重點在新機規格的國產化率相當之高,其中核心搭載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處理器,技術達到7納米的自研晶片,更獲多方專家拆解,認證屬中國供應鏈製造,然而美國有議員堅持需要調查,中芯是否違反協議。

之不過,目前已經有不少零件供應商名單,隨著拆解曝光,繼早前市傳Mate 60 Pro的內地本地供應商至少46間外,有媒體進一步整理了新機背後約70至80間供應商,發現本地化率一樣超過九成。

綜合官方資料參與的供應商名單如下:
Satellite:華力創通、隆盛科技、盟升電子

Chips:南芯科技、創耀科技、思特威、聚辰股份、唯捷創芯、卓勝微、韋爾股份、美芯晟、力芯微、麥捷科技、匯頂科技、宏和科技

Display & modules:京東方A、維信諾、長信科技、翰博高新、同興達、聯創光電、合力泰

Optics:歐菲光、中光學、昀塚科技、聯創電子、五方光電、東田微

Mechanics:藍思科技、傑美特、兆威機電、電連技術、蘇大維格、東睦股份、福蓉科技、捷榮技術、金龍機電、長盈精密、安利股份

OSAT:長電科技、偉測科技、通富微電、深科技、甬矽電子、晶方科技

Foundry:中芯國際

IC Equipment:芯源微、拓荊科技、中科飛測、中微公司、精測電子、勁拓股份、利和興、強瑞技術

IC Materials:德邦科技、華正新材、興森科技、方邦股份、華海誠科

Chiplet:芯原股份

Distribution:天音控股、愛施德、百邦科技

Charger and components:奧海科技

Acoustics:歌爾股份

Electronic components:微容科技、順絡電子、宇陽科技、三環集團

盤古AI model:創意信息、四川長虹、神州數碼、拓維信息、華塑科技

Agent:力源信息

Cooling:飛榮達科技、潤禾材料

[Image: 325796e0-4d44-11ee-b777-0fcffc1436bd]
海思自研的麒麟9000S處理器

部分在美國矽谷有分公司
名單所見,目前參與或涉及晶片組零件的公司都是中國背景。滙頂科技是一間跨國的中國企業,主業晶片設計和軟體開發,以及手機的指紋識別方案;宏和科技則是上海傳統科企,生產電子級玻璃纖維布;卓勝微則來自江蘇,主力專注射頻集成電路領域研究和開發;當中從事晶片設計的聚辰股份遍布韓國、日本、歐洲等地,在美國矽谷都有分公司等等。

反映背後供應鏈升級現況
此外,蘇州的創耀科技主力通信系核心晶片研發,上海南芯科技則本來就是一批來自歐美知名企業的工程師於2016年創辦,背後人脈難以估計,其早前連續獲4間內地券商唱好,指其電荷泵(charge pump)業務穩健發展,新產品線導入手機領域。由此可見,作為產品結果的Mate 60 Pro,是反映了背後的供應鏈升級現況。

若單純從上述名單出發比較,華為新機的確如海外專家拆解般,是真正的「國產」手機,難怪會有媒體形容Mate 60 Pro是「中美之間技術脫鉤的標誌」吧。

突破美國封鎖?華為5G新機晶片從何而來 外媒拆解:中芯7納米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7368

SK海力士:正調查晶片為何出現在華為Mate 60 Pro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sk%E6%B5%B7%E5%8A%9B%E5%A3%AB-%E6%AD%A3%E8%AA%BF%E6%9F%A5%E6%99%B6%E7%89%87%E7%82%BA%E4%BD%95%E5%87%BA%E7%8F%BE%E5%9C%A8%E8%8F%AF%E7%82%BAmate-60-pro-071511750.html

華為新手機突破技術封鎖 呢間美國巨企頓成大輸家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0907/bkn-20230907210656174-0907_00842_001.html

華為近日推出的旗艦手機Mate 60,因搭載了全新的麒麟9000S晶片,引起市場熱議,該晶片被指是採用中芯國際(00981)的7納米製程技術。專注分析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直言,美國無廠半導體公司、手機晶片巨頭高通(Qualcomm),將會是華為手機新突破後的「主要輸家」,料明年高通出貨的手機系統單晶片(SoC)將會因此而大減,最快或於今年第四季發動價格戰以力保內地市場佔有率。

高通是目前全球手機晶片的「一哥」,由其研發的驍龍(Snapdragon)系列處理器晶片,基本上是每一部Android旗艦手機的標準配置,而中低階機款亦有不少採用高通研發的SoC。根據郭明錤的估算,華為於2022年與2023年分別向高通採購2,300萬至2,500萬、4,000萬至4,200萬枚手機SoC。

他認為,華為預計自明年開始,新手機將全面採用自家設計的麒麟處理器晶片,故高通自明年開始不僅完全失去華為訂單,還要面臨非華為中國品牌客戶因華為手機市佔率提升而出貨量倒退的風險。他估計,高通明年對中國手機品牌的SoC出貨,將會按年減少5,000萬至6,000萬枚,而且「預期持續逐年減少」。

他續稱,高通為了維護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最快可能今年第四季開始價格戰」,此舉顯然不利其利潤表現。另外,高通還要面對另外兩大風險,包括是分別是三星手機可能會更大比例地採用自研晶片,以及蘋果公司(Apple Inc.)預期將自2025年開始採用自家數據機晶片。

美銀證券發表報告指,現時華為Mate 60能否在中國以外銷售仍屬未知數,但新手機支援衛星通話功能。該行相信,若然華為可以有規模地供應麒麟9000S處理器,Mate系列手機有機會推高華為的出貨量,讓華為重奪市場份額,對Apple的銷售造成潛在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亞太地區。

不過,外界最為關注的是華為及中芯未來能否聯手打造製程更先進的晶片。雖然中芯能夠造出7納米製程晶片證明了其技術能力有所突破,但市場似乎更擔心這會引發美國進一步的打壓及更嚴格的技術封鎖,中芯股價周四收跌7.59%。分析亦指出,7納米製程可能已經是未來數年國產晶片的「天花板」,要更進一步向5納米進發實在過於艱難。

在7納米之後,若手機晶片製程要推進到5納米和3納米,需要用到ASML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但這些極紫外光(EUV)光刻機早已被美國禁止出口至中國,意味着中芯要實現技術跨越難度將會更大。

華為被指建秘密晶片網避美制裁 並獲政府2340億金援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30823/bkn-20230823102644890-0823_00842_001.html

外媒報道,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示警,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目前正在中國各地構建一系列秘密半導體製造設施,並指至少收購了兩家現有工廠,且正興建至少3座工廠。

SIA稱,華為去年開始涉足晶片生產,並從政府及其發源地深圳獲得了約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的國家資金。若然SIA所言屬實,華為以其他公司的名義建設和購買設施,而不披露其參與情況,華為或許能夠繞過美國的制裁,間接購買美國晶片製造設備和其他被禁的產品。

對此,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表示,正在監控事態發展,並準備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美國商務部於2019年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命令未經批准的美國公司不得銷售產品和技術給華為。中方就單邊制裁表示堅決反對,並敦促美方停止錯誤做法。

中國正注入巨額資金支持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據SIA估計,該國至少有23個製造設施正在建設中,到2030年計劃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該組織料到2029年或2030年,中國有望擁有全球老一代半導體,即採用28納米或45納米技術製造的半導體一半以上產能


- 大雪茄 - 09-21-2023

國軒高科在美設電動車電池廠計劃受阻 議員促審查與中國政府關係
https://news.tvb.com/tc/world/650c3935ee0ec5234f46b7d1/%E5%9C%8B%E9%9A%9B-%E5%9C%8B%E8%BB%92%E9%AB%98%E7%A7%91%E5%9C%A8%E7%BE%8E%E8%A8%AD%E9%9B%BB%E5%8B%95%E8%BB%8A%E9%9B%BB%E6%B1%A0%E5%BB%A0%E8%A8%88%E5%8A%83%E5%8F%97%E9%98%BB-%E8%AD%B0%E5%93%A1%E4%BF%83%E5%AF%A9%E6%9F%A5%E8%88%87%E4%B8%AD%E5%9C%8B%E6%94%BF%E5%BA%9C%E9%97%9C%E4%BF%82

中國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在美國開設電動車電池廠的計劃可能受阻。有共和黨國會議員,要求審查企業與中國政府的關係。

中國電池製造商國軒高科,其美國子公司計劃在密歇根州及伊利諾伊州設立電動車電池廠,引起部分共和黨國會議員憂慮,他們去信美國財長耶倫要求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國軒高科與中國政府的關係。

信中又指如有必要應該要求國軒高科撤資,特別是在總統拜登將電動車及電池列為交通基建關鍵環節的環境下,讓中方控制生產電池的設施,並提供數億美元補貼,不符合美方利益。

密歇根州及伊利諾伊州兩地政府早前已批准相關計劃,預料能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不過有報道指,電池廠在密歇根州的選址敏感,鄰近美軍格雷林營,曾有台灣士兵在當地訓練。

另外,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史密斯要求電動車生產商Tesla,詳細說明與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的關係,包括是否已經與寧德時代簽訂合約,或正在考慮簽約,憂慮美國的電動車補貼,不恰當地流入外國實體。

國會共和黨人亦持續調查福特汽車計劃投資35億美元,在密歇根州設立採用寧德時代技術的電池廠。

中方早前曾經表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出於政治目的人為設限,不利於產業發展,更不符合任何國家的利益。

戴琪:望年底前完成對中國301關稅審查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4101

[ 本帖最後由 大雪茄 於 2023-9-24 15:41 編輯 ]


RE: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2A3 - 01-06-2024

中美難免一戰? 美國退伍上將:中國十年內還不行
https://hk.news.yahoo.com/%E4%B8%AD%E7%BE%8E%E9%9B%A3%E5%85%8D%E4%B8%80%E6%88%B0%EF%BC%9F-%E7%BE%8E%E5%9C%8B%E9%80%80%E4%BC%8D%E4%B8%8A%E5%B0%87%EF%BC%9A%E4%B8%AD%E5%9C%8B%E5%8D%81%E5%B9%B4%E5%85%A7%E9%82%84%E4%B8%8D%E8%A1%8C-061226195.html

《紐約時報》今年 7 月一篇專欄文章以「為何他們認為中美難免一戰」為題,引述哈佛大學政治學家格雷厄姆·艾里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 Jr.)指出,隨著中國不斷積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似乎越來越不可持續,美中軍隊互相廝殺的場面變為現實的可能大到了嚇人的地步。不過,《Business Insider》今日(29 日)一篇報道引述退役美國海軍上將 James Stavridis,認為中國在十年內都未能向美國開戰。

曾任北約最高盟軍司令的 Stavridis 指出,中國在十年內都沒有向美國開戰的能力。他在接受訪問時被問到中美兩國會否在 2034 年前爆發戰爭,他回答說,即使中國正在建造一支龐大艦隊,而且非常進取,但他們還未能具備可以應付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所有條件。

中國海軍擁有 355 艘船艦

報道指,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海軍,船艦多達 355 艘,而造船能力更是美國的 232 倍。但 Stavridis 認為,與美國盟友的實力相比,中國的軍備微不足道。「一旦我們(美國)與中國開戰,將不會單純是美中戰爭。我們有條約下的盟友,包括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和新西蘭,加起來是大量的軍火。」

Stavridis 在 2009 至 13 年間擔任北約最高職位,2006 至 09 年任職美軍南方司令部司令,掌管拉丁美洲軍事行動。他著有軍事分析書籍,名為《2034:A Novel of the Next World War》。


RE: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845 - 01-07-2024

為保霸權遏中國 美考量俄烏停戰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31224/bkn-20231224000418992-1224_00832_001.html

中美博弈是美國政府最關切的問題,但如今美國軍政及學術界鷹派內部中,當權的新保守主義勢力和現實主義勢力之間出現爭論:美國應如何有效對付不斷強大及必須遏制的中國?

美國政府內部的新保守主義當權派,相信並執行一種極為自信的「先易後難」策略,就是先扳倒俄羅斯這個世界第三大強國,使它在極度軍事消耗、經濟削弱及政治危機之下,無力和中國合作,共同對抗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這就是美國夥同其他北約成員國,透過不斷在歐洲向東擴展,以挑起俄烏戰爭的行動構想。可惜到目前階段,成果顯得事與願違,俄羅斯軍事力量更加強大,經濟未被重創,政府更加穩定,甚至更靠攏中國。

結果如今美國及歐洲均出現分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以及歐洲的鷹派,仍堅持要繼續甚至加碼,在俄烏戰爭中支持烏克蘭消耗俄羅斯;然而,美國民主黨的左翼反戰派、共和黨內部的特朗普勢力,以及歐洲左、右兩極的政黨,卻堅持推動議和。

美國鷹派中的現實主義勢力強調,美國要保持強大,就要集中及聯同更多更大的力量對抗中國,而俄羅斯是要拉攏而不是要先削弱及打壓的力量。這點不難理解,上世紀70年代美國成功拉攏中國圍堵蘇聯,而不是先削弱瓦解中國,最終令蘇聯瓦解並結束冷戰;當時若是先對付中國,肯定比今天對付俄羅斯更容易。那麼,今天美國為何不拉攏俄羅斯以對付中國,重複舊冷戰版本,這不是更為容易嗎?

美國鷹派現實主義者就兩方面批評政府內部的新保守主義當權派,一是新保守主義政府仍然相信自己是單極世界霸權,站在自由、民主、人權的道德高地,擁有無堅不摧的軍事及經濟實力,消耗及打壓俄羅斯不難完成。

二是錯誤認為利用烏克蘭作為代理人,就可以完成削弱甚至政治上顛覆普京政府的任務。可惜戰爭經歷22個月,反而推動萌生了一個多極世界,質疑美國霸權民主、自由、人權的雙重標準,更敢於處處挑戰西方軍事佔領據點及加快去美元化。

故此,現實主義的軍政勢力正宣揚俄烏戰爭應停火議和,以免加快美國衰敗,更不利圍堵中國。

美媒:美軍砍樹鋪路 準備重啓二戰天寧島機場「對抗中國」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3302192/%E7%BE%8E%E5%AA%92%E7%BE%8E%E8%BB%8D%E7%A0%8D%E6%A8%B9%E9%8B%AA%E8%B7%AF-%E6%BA%96%E5%82%99%E9%87%8D%E5%95%93%E4%BA%8C%E6%88%B0%E5%A4%A9%E5%AF%A7%E5%B3%B6%E6%A9%9F%E5%A0%B4%E5%B0%8D%E6%8A%97%E4%B8%AD%E5%9C%8B

比利時首相回應議員被收買時形容中國為有時非常敵對的國家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33166-20231221.htm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中國雖然與俄羅斯不同,沒有攻擊歐洲大陸,但中國仍然是一個有時非常敵對的國家,不應該被忽視。

德克羅在回應有關極右翼前參議員克里爾曼被收買,與中國間諜合作至少三年的報道時又說,比利時的民主正在被出賣,指中方正試圖收買影響力,以破壞他們民主的穩定。

克里爾曼上星期被所屬的弗拉芒利益黨開除黨籍。德克羅認為,弗拉芒利益黨亦應將克雷爾曼的兄弟開除黨籍、並免去他在議會國防採購委員會的主席職務,因為這個委員會極為敏感,應該防患於未然,但他亦承認這不是他可作出的決定。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發言人日前指,相關的報道純屬無中生有,強調中國恪守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准則,堅決反對對華污蔑抹黑的行為。中方又敦促有關媒體停止反華的政治操弄和惡意詆毀。

國安警通緝|美議員籲制裁中港官員 卡梅倫指不容許中國恐嚇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hk-reax-12142023232952.html

美國會國防授權法案 中港澳被視為「海外敵對勢力」北韓伊朗同級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2786

哥大華裔教授艾明如:排華法律正增加 彷彿歷史重演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6/7635472


RE: 美國針對中國的政策方向 US Policy Against China - 中國好呻吟 - 01-07-2024

美國會報告:美國必須為與中俄同時打仗做好準備
https://www.hk01.com/article/950844

美國國會任命的一個跨黨派委員會10月12日發表報告稱,美國必須擴大軍力,加強與盟國的關係,並加速推進核武現代化項目,為可能與俄羅斯和中國同時發生的戰爭做好準備。該份長達145頁的報告指出,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將在2027年至2035年期間變得更加嚴重,因此「現在需要做出決定,以便讓國家做好準備」,以同時威懾和擊敗兩個對手。

路透社報道,「戰略態勢委員會」(Strategic Posture Commission)這份報告發表之際,中美關係因台灣和其他問題變得緊張,且美俄關係因侵烏戰爭愈趨惡化。

參與撰寫報告的人員拒絕透露,該小組是否已掌握情報,顯示中俄在核武器方面有任何合作,但表示:「我們擔心…他們之間可能會以某種方式進行最終協調,這會讓我們 陷入兩場戰爭的局面。」

民主黨籍委員會主席、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前副局長克里登(Madelyn Creedon),以及共和黨籍的委員會副主席、前參議員凱爾(Jon Kyl)在報告的序言中稱,雖然意識到財政的現實,但認為國家必須加大投資,以應對可能的危機。

該小組接受了五角大廈的預測,即中國核武庫的快速擴張,可能在2035年之前擁有 1,500 枚核彈頭。

報告指出,為期30年的美國核武現代化計劃於2010年開始,預計到2046年將耗資約4,000億美元,必須獲得充足資金,以如期升級所有彈頭、運載系統和基礎設施。

其他建議包括在亞洲和歐洲部署更多戰術核武器、制定部署部份或全部美國儲備核彈頭的計劃,以及生產超出目前計劃數量的更多 B-21 隱形轟炸機,以及新型哥倫比亞級(Columbia class)核潛艇。 報告還呼籲,需加強盟國常規部隊的規模及類型。

俄羅斯6日表示,國會將很快開會就撤回對《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的批准進行討論。 軍事觀察家認為,俄羅斯一旦撤回相關承諾,可能導緻美、中、俄三個核武大國恢復核子試爆,引發新一輪核武競賽。

「戰略態勢委員會」是美國國會於2022年成立的,由6名民主黨人和6名共和黨人組成,工作是評估美國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並對美國常規力量和核武力量的變化提出建議。

拜登據報要求國會增撥千億支持以色列、烏克蘭和台灣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723635-20231018.htm

戰略從反恐轉為抗中 美縮編特戰部隊擴軍常規部隊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56005/%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6%88%B0%E7%95%A5%E5%BE%9E%E5%8F%8D%E6%81%90%E8%BD%89%E7%82%BA%E6%8A%97%E4%B8%AD-%E7%BE%8E%E7%B8%AE%E7%B7%A8%E7%89%B9%E6%88%B0%E9%83%A8%E9%9A%8A%E6%93%B4%E8%BB%8D%E5%B8%B8%E8%A6%8F%E9%83%A8%E9%9A%8A

美國當前兵員招募不易,加上戰略將從中東反恐作戰轉型為應對「中國威脅」,五角大廈計劃裁減陸軍特戰部隊規模,把更多資源投入常規部隊。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美軍準備從特戰單位裁減約3000人、相當於10%的特戰部隊,其中包括專為美國執行各地最危險與機密任務的綠扁帽突擊部隊。

裁減特戰單位有助美國陸軍重新平衡,轉為發展大規模傳統地面部隊以因應日後可能在亞洲作戰,以外也能減少陸軍在就業市場活絡期間募兵不易的壓力。

五角大廈計劃在周內向國會簡報裁員措施。軍方官員表示,陸軍將裁減的特戰單位主要是心理戰、民政、情報、通訊、後勤和其他支援角色範疇;美軍去年已先把陸軍和其他軍種共700多名特種官兵重新分派。總體而言,美軍的特戰司令部自去年以來,兵力已削減約3700人。

《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次調整標誌五角大廈又將邁入新的一頁。美國過去這段時間長年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衝突地區執行反恐作戰,這類反恐任務高度仰賴特戰部隊。

但官員表示,隨美國將目光更聚焦與中國的所謂大國競爭,一些決策者認為高度專精的特戰部隊需求性降低,偏向把更多資源投入到可能與匹敵對手發生衝突時所需的常規部隊。

在美國當前經濟強勁的背景下,就業市場活絡讓美國陸軍苦於應付經年累月的人員招募困難。美國陸軍原本今年的募兵目標為6萬5000人,最後卻短少1萬5000人,美國陸軍整體兵力預計將從現在約45萬3000人,降至2025年時的44萬人。陸軍官員表示,目前特戰部隊的規模造成失衡,以致陸軍基層一些單位無法滿編、空缺過多。

舒默訪華晤陳吉寧 稱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鈎 冀美企獲公平待遇
https://www.hk01.com/article/948994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31007/787437468197588992618473.jpeg/sLyDvmd8FQYLgESb-wgqAvEoizxg0H5mc780IHO_NCA?v=w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