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只問(黨派)立場,不講是非」的思維方式,真是誤盡蒼生。
#1
毓民新報專欄


[2007-01-14]

[新報][毓民星期天]

物相反者相成,見相左者相益!
--敬答民主黨、公民黨諸君子

「同一陣營的人,應該團結一致,槍口對外,不要互相攻伐,令到親者痛仇者快……。」類似的話,毓民這半輩子聽得也夠多的了。「只問(黨派)立場,不講是非」的思維方式,真是誤盡蒼生。

「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文革時期,毛澤東一句「要團結不要搞分裂」,千萬人頭落地;八九年春夏之交,在「穩定壓倒一切」的前提下,鄧小平下令軍隊進入北京城,「旗幟鮮明制止動亂」……。列寧式威權政黨,為了鞏固權力,不許人民亂說亂動,對付異議(包括黨內),動輒祭出「安定團結」,「大局為重」的大旗。特區專權政府近年不是也鸚鵡學舌,經常說甚麼「建構和諧社會最重要」嗎?所謂「安定團結」、「社會和諧」,都要按照權者的標準,反對政府,「影響民心士氣」,那就是「製造動亂」了!

原來除了專權政府,此間泛民主派的「大老」及頭面人物,一樣動輒罵人破壞團結!

改絃更張沒有交代

泛民主派的「主流」黨派民主黨、公民黨,「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高調參加小圈子選舉,模糊了港人爭取民主的目標,也扭曲了民主運動的本質,遭遇到批評,本來是物理的必然,可是他們不但沒有痛切反省,或就其「改絃更張」向支持者交代,反而因為在選委會八百個席位中,取得逾百個席位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以為有鴻鵠之將至,完全忘記了○三、○四年「七·一」都有超過五十萬人上街爭取○七、○八普選的訴求。毓民與社會民主連線同人,對於民主黨、公民黨的「假作真時真亦假」,侈言所謂「引入有競爭的選舉」,自毀立場,表示「只會為相同而團結,絕不為團結而相同」的嚴肅態度,本來就是應有之義,結果遭「大老」教訓,頭面人物揶揄,而一眾文痞、文妓更是對社民連搖鼓而攻之。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公民黨湯家驊議員一月六日在《明報》的專欄,題為《同而不和》的文章如是說:「…更有民主派人士高叫在建制內爭民主是『偽民主』。對我來說,是痛心的打擊。任何人對我謾罵、誹謗,甚至抹黑,都可以忍受,但被同在民主路上的戰友視為『偽民主』,實在令我心碎。放下優厚酬勞的事業,悠悠自在的生活,差點連家庭也賠上了,走進建制內,為的是『偽民主』?在街頭喊喊口號,搞搞活動,始終比在建制內爭取民主來得瀟灑自在。在建制內,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為民主出力,所付出的、所承受的,外人能體會多少?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本是同根生,民主路上的同志,是時候醒一醒了。」

借善改善匿惡濟惡

湯家驊是「君子」,毓民是「小人」。湯家驊犧牲很多,毓民及社民連喊喊口號,搞搞活動,瀟灑自在(長毛、阿牛的公民抗命行動,隨時坐牢)?湯家驊用孔子的話(出自《子路篇》)來教訓我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真是敬謝不敏!

為相同而團結,不是為團結而相同」。這是毓民與泛民主派朋友相處之道。既然是為「相同而團結」,又怎麼會「同而不和」呢?我們「不為團結而相同」,你們參與選委會界別分組、特首選舉,我們堅決反對小圈子選舉,這就是我們之間的最大不同。

湯家驊寫文章很喜歡引經據典,毓民也一樣,既然湯家驊用孔子其中一段君子與小人之辨的話來教訓毓民,那就要奉陪一下。明儒呂坤《呻吟語》,是毓民最愛讀的一本書(毓民手頭上的書是民初雲南都督府重印的線裝版本),其中《論品藻》有一段話十分精采:「……為小人所薦者辱也,為君子所棄者恥也。小人有恁一副邪心腸,便有一段邪見識;有一段邪見識,便有一段邪議論;有一段邪議論,便引一項邪朋黨,做出一番邪舉動。其議論也,援引附會成一家之言,攻之則圓轉遷就而不破。其舉動也,借善攻善,匿惡濟惡,善為倚牆之計,擊之則疑似牽纏不斷,此小人之尤而借君子之跡也,此藉君子之名而濟小人之私也。」由於本欄篇幅所限,不作白話句解,湯大狀如不懂其中深意,可請教國文老師。還有,呂坤(新吾)的《呻吟語》《倫理篇》有一段講朋友之道的,毓民也要用來回答湯大狀的「同而不和」「訓示」。呂坤說:「無論事之善惡,以順我為者為厚交;無論人之姦賢,以敬我者為君子。躡足附耳,自謂知心,接膝拍肩,濫許刎頸,大家同陷小人而不知,可哀也已。是故物相反者相成,見相左者相益。」「物相反者相成,見相左者相益。」你們懂嗎?

後記

寫到這裏,不禁想起徐佛觀先生在一九五四年四月在台灣的《民主評論》雜誌一篇文章──《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及其歷史的命運》,其中一段說:「……概觀二十多年來(按:即大陸陷共前後)知識分子的性格,其形態可略舉其三:一是以個人小利小害為中心的便宜主義。在便宜主義之下,決不擔當一點天下的公是公非。昨日之所非,不妨為今日之所是;私下裏的痛恨,立刻變而為公開時的揄揚;口頭上的批評,立刻變而為文字上的歌頌。一是貌為恭順,刻意揣摩。百說百從,百呼百諾。但實則一事不辦,一事無成;當面的色笑承歡,決不代表背後的盡心竭力。一是捕捉機會,肆行敲詐,獲取報酬。此時的群眾可奮起敲詐其平日所奉事的領袖,在野黨可奮起敲詐其平日受御用的在朝黨。力之所及,真是『殺百萬生靈,亡數百年社稷』亦所不惜,更何有於禮義廉恥。為了表現恭順,則集權口號當行,為了實行敲詐,則民主理論應手。恭順與敲詐,互為因果循環,迫得在政治上既不能集權,更不能民主,真是走投無路。……」

講的是六十多年前中國知識分子的性格與命運,當下香港、大陸、台灣的知識分子,可以「對號入座」的真不知有多少!

>>>>>>>>>>>

上文的徐佛觀應是徐復觀才對,新報為何有如此嚴重的錯誤?

http://liberal-forum.hk/viewthread.php?t...a=page%3D1

[ 本帖最後由 行運超人 於 2007-1-24 02:53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