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不媚強梁 不阿群眾 作者黃毓民
#1
不媚強梁 不阿群眾 作者黃毓民

[size=15px]2007.1.21
新報.毓民星期天

  反對小圈子選舉,爭取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毓民是一以貫之,從無貳志。湯家驊之流的「偽民主派」(或曰「扮民主派」)可以不同意毓民的「偏執」,甚至可以批評毓民不識時務,但卻不可以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甚至抹黑矢志抗爭的人是「在建制外喊喊口號,搞搞活動,瀟灑自在」!

  有多瀟灑自在?你們沒有看到長毛、阿牛經常為了公民抗命而被拘控嗎?你們不是也抗議特區警察在天星碼頭「高效率清場」,拘捕和平示威者嗎?你們這些大狀,不是也曾在建制外「喊喊口號,搞搞活動」(如反釋法遊行、反廿三條遊行、反政府政改方案遊行)嗎?

  怎麼一朝得志(憑選舉進入建制),便語無倫次?

  尤其可惡的是,對於反對你們參加所謂有競爭特首選舉的人,不但沒有絲毫寬容之心,還要裝模作樣,自儗為「君子」,而罵異議者為「小人」。毓民上個禮拜在本欄以《物相反者相成,見相左者相益》為題的文字,回應湯家驊的「小人同而不和」批評,已經是很客氣的了!

諳於自見謂己為賢

  上個月底(○六年除夕),毓民出席「台港兩岸民主政治發展的新挑戰」視像會議,批評民主黨、公民黨參加小圈子選舉,是向政治現實妥協,結果惹來泛民主派「大老」司徒華的「訓斥」,叫毓民不要「打擊同路人」。公民黨的「喉舌」揶揄說:「華叔寸爆毓民」,自詡「公信第一」的報紙更形容毓民「被嚇到口窒窒」,而一位「甚麼都要,就是不要臉」的文妓,更在上述「喉舌」的專欄中,尖酸刻薄,抹黑毓民及社民連同人。膚淺、無知的媒體記者,報道政治新聞,不談微言大義,只會製造「是非八卦」,倒也罷了,所謂「大老」,所謂「精英」,不講道理,只管罵人,真是可悲!毓民常常批評此間部分權者「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當不致有殺伐之氣,但是遇到批評,反唇相譏,諉過、避禍,抹黑別人還自己清白,顯然就是識見不足和缺乏寬容之心。想不到民主、自由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民主鬥士」,並沒有比曾蔭權之流高明了多少!

  「諳於自見,謂己為賢,斯不自見之患也」!

闢徑自行可見出路

  一生服膺自由主義的殷海光先生,教導年輕人分辨是非,不能訴諸權威,也不應訴諸群眾:「當人的思想不通時,需依靠固執或依靠權威來維持自己的中心觀念。當人的思想不透徹時,容易受到市面流行的浮詞泛語的搖惑。當人的思想嚴密而且靈動時,他既不需要固執或依靠權威,亦不會受到一時意見的搖惑」。另一位中國自由主義者胡適之,也曾說過:「我在這裏千言萬語,就是要教我的少年朋友一套防身本領,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自由思想中有「以否定為肯定」的觀念。即是不願輕易作事實上的不能肯定的肯定,比起那些「指示出路」的「權威」,自然不受歡迎。從事反抗運動的人,多數要有「以否定為肯定」的思想習慣。

  人們似乎先天的存在物質生活以至精神生活依附權威的傾向,他們寧願扶牆摸壁,也不願闢徑自行,如果一旦失去依靠,便搖搖欲墜。經過多年的衰敗,傾頹,在回歸十周年前夕的香港人,稍見形勢順轉,便心滿意足,繼續對權威、精英的依靠、倚賴,我們這些「不媚強梁,不阿群眾」的「搞事分子」,自然不受歡迎。然而,敢於批判權貴固然需要膽識,不取悅群眾更加需要勇氣!

枉尺直尋 不可為也

  都說絕大部分港人都希望見到「有競爭的特首選舉」,所以民主黨、公民黨的改絃更張,參加小圈子選舉,是務實的表現,總好過鐵板一塊,只識「為反對而反對」,「有破壞無建設」。真是眾口鑠金,誰可抗拒!

  將穆勒的《論自由》譯作《群己權界論》的嚴復,在書中的《譯凡例》說:「須知言論自由,只是平實地說實話求真理。一不為古人所欺,二不為權勢所屈而已。使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使理謬事誣,雖於君父,不可從也。亞理斯多德嘗言,吾愛吾師柏拉圖,勝於餘物,然吾愛真理,勝於吾師。」這是百多年前的中國有識之士講的話,歷久常新;可是到了今天,在這個名文開放的社會,還是有人不明白。

  司徒華說泛民主派參與小圈子選舉,是爭取民主一種策略。

  二千多年前孟子的學生陳代勸其師:「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意思是說,在手段上稍為打點折扣(枉尺),而能達到正確而遠大的目的(直尋),應當是可以做的。孟子的回答卻是:「未有枉尺而能直尋者也。」堅決主張手段與目的不可分,壞的手段是不能達到好的目的。所以,孟子又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為求目的,不擇手段,只是極權主義者所為。

  在○三、○四年把「○七、○八雙普選」視為不可退讓的底線的泛民主派諸君子,今天竟然以爭取民主要有策略、手段為藉口,參加○七年小圈子選特首的遊戲,真是不知愧恥!

後記

  翻翻舊書,讀到一九五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在《文明的哲學》一書中的一段話,抄下來給那些叫我們「醒一醒吧」的「和而不同」的偽君子看看:

  「我們所有的人只要在每天能抽出三分鐘的時間,去注視無限的星空世界,並對之玄想,而反省一下人間的際遇,或生死之謎,更去體會一番生命、生存、生活、道德和永恆的問題,分辨出那些真有價值和沒有價值的標準,叫人世間那一切由愚行和無名痛苦所產生的事件,將不再對人們有控制的力量。」

  還有,那天在視像會議上,毓民還說了以下一段話與泛民主派朋友共勉:千萬不要「No Stance、No Vision、No Passion、No Guts、No Hope……」當然,最好就是No More Bullshit!

[/size]
Reply
#2
黃先生有需千萬人吾往矣氣慨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