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人面識別 Face perception
#41
入境處推非觸式e-道 容貌識別通關只需7秒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80...?refer=hn2

入境處至今成立60年,多年來不斷創新,致力優化設施及系統,令市民及旅客享受更快捷、更方便的出入境服務。入境處將再獻新猷,今年底前推出一項「非觸式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簡稱非觸式e-道),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選擇以容貌識別技術代替現時的指紋識別技術自助過關。助理處長(管制)郭俊峯表示,相信通關過程只需7秒,將來更可利用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的加密二維碼,代替智能身份證完成出入境手續,過關更快捷、方便及衞生。
郭俊峯接受本報專訪時稱,除現時傳統櫃檯同e-道服務外,非觸式e-道稍後亦會在各口岸陸續投入服務。目前可使用e-道服務的香港居民都可以登記使用有關服務,惟在使用非觸式e-道前,須授權處方使用其個人資料、相片及指紋模板辦理出入境手續。已登記的香港居民日後可在辦理出入境服務前,使用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產生加密二維碼,在非觸式e-道的掃描器上讀取,或用傳統方法把智能身份證放上證件閱讀器,非觸式e-道的前門便會打開,透過鏡頭成功識別身份後,後門便會打開,完成整個出入境手續。
郭續稱,整個過程毋須接觸共用的指紋掃描器,可減低播疫風險。通關效率亦會更快,目前經e-道過關需要8秒,利用容貌識別最少可快1秒,將來以二維碼代替掃描身份證,通關時間更會進一步縮短。他相信新服務可提升本港市民辦理自助出入境手續時的體驗,亦能切合市民對提升公眾環境衞生,以及資訊科技應用的期望。據知,非觸式e-道的容貌識別技術成熟,準確率高達逾99%,即使面容相似,但系統都能辨別,保安程度非常高。
此外,目前訪港旅客可使用「離境易」以容貌識別技術自助離境,該處日後會將非觸式e-道服務逐步擴展至其他合資格的旅客使用,讓他們進出香港都可體驗全自助過關模式,體現入境處世界一流的服務水平。
Reply
#42
九龍塘站大堂及月台加裝多部國企大華 CCTV 港鐵:無人臉識別功能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a_%...F%E8%83%BD
[Image: template-20_Yzb17mg.png]
Reply
#43
聯合國警告AI威脅人權或致災難性影響 籲暫停高風險的臉部識別技術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0%E8%A1%93

綜合外電報道,聯合國提出警告,指人工智慧(AI)科技對人權威脅,呼籲各國暫停使用具潛在高風險的臉部識別技術等人工智慧系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稱:「若未充分考慮人工智慧科技如何影響人們的人權,使用後可能會產生負面,甚至災難性的影響。」

她呼籲,要評估各種人工智慧科技對隱私權、行動自由和言論自由等層面所構成的風險有多大,各國亦應禁止或嚴格監管構成重大威脅的技術;「各國應暫停使用具潛在高風險的技術」,她提出一份相關的新報告,並指向特徵分析和自動化決策技術的運用。

她承認人工智慧為人類帶來益處,但也能大規模侵犯人權;指報告發現,人工智慧系統被用來決定誰可以使用公共服務和工作招聘,並影響人們在網路上看到以及可分享的資訊。

報告指出,全球各地政府正在增加遠端即時臉部辨識系統的部署,這可能讓政府得以對個人進行無限制的追蹤,認為這類技術不應在公共場所使用。

澳洲大學指中國少數民族人臉識別研究違反倫理 呼籲出版商撤回
https://yahoo-news.com.hk/BBCChineseNews...yptr=yahoo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呼籲期刊出版商撤回一篇由該校一名前教職員工撰寫的研究論文,這篇有關面部識別的研究此前曾引起廣泛爭議。

這項由該校前學者劉萬泉和其他中國大學學者合著的研究論文在2018年發表,它自稱創建了維吾爾族、藏族等中國少數民族的人臉數據庫,並通過技術手段,幫助人臉識別軟件更有效地識別少數族裔。

據路透社報道,科廷大學表示,這項研究是在校方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違反了倫理凖則。

出版商威立在線圖書館(Wiley Online Library)表示,他們正在重新審查該研究。

這是什麼研究?
這項引發爭議的研究題為《用於民族識別的面部特徵發現》(Facial feature discovery for ethnicity recognition),由劉萬泉和另外四名來自中國大連民族大學、東北大學的學者合作撰寫。

該研究發現,識別出中國少數民族的一種有效方法是讓面部識別軟件專注於人群面部的特定「T形」區域。作者稱,為了得出這個結論,他們在大連民族大學招募了幾百位維吾爾族、藏族和朝鮮族學生,並收集建立了一套人臉形態數據庫。

該項目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贊助。研究稱,「人臉識別在邊檢、海關檢查和公共安全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Image: _105685932_mediaitem105685435.jpg]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2019年7月首次報道了該事件,節目中對接受數據收集的維吾爾族人並未簽署同意書一事表達關切。

但該研究作者稱,這項研究是在中國大學的批准下進行的,並獲得了每位研究參與者的書面知情同意,他們知曉自己的照片將用於非營利科學研究。

威立在線圖書館表示,該平台之前已經啟動了一項調查。作為調查結果,威立在2020年9月發佈了一份關切說明,向讀者告知了對該研究中數據來源的擔憂。

人權組織警告說,面部識別技術可能被中國當局用來識別和迫害少數群體。

「違背倫理」
科廷大學周三(9月15日)表示,校方已要求威立在線圖書館撤銷該論文。這家位於西澳大利亞州首府珀斯的學校對路透社說,該學者在發表文章前「應該尋求倫理核准」。

該研究的作者劉萬泉曾在科廷大學工作了20年,但是今年5月離職,前往中國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任職。BBC已通過電子郵件尋求他的評論,但尚未受到回復。

科廷大學表示,該研究是在未經校方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現在校方已經加強了監管。

校方一位發言人對路透社說,劉萬泉並未就此研究與校方簽訂任何合同或正式文件。但已發表的研究提及劉萬泉在科廷大學計算機研究系工作。

威立在線圖書館同日向ABC表示,該平台正在檢視科廷大學有關撤銷論文的要求。

「我們認真對待每一項擔憂,考慮到科廷大學提供的新信息,我們目前正重新審查此事,」威立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儘管如此,澳大利亞議會的情報和安全委員會主席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erson)表示,他仍然感到擔憂。

「這確實引發了令人不安的疑問:這項研究最初是如何被允許開展的,以及為何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被發現,」他對ABC新聞說。

人權擔憂
中國近年來面臨多項針對維吾爾族的人權虐待指控,多國議會和人權組織指責中國對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絶」、強迫婦女絶育。

人權組織認為,中國通過在新疆興建龐大的「再教育營」系統,在沒有經過法律審判的情況下,拘留了逾一百萬維吾爾人。

但中國當局否認其侵犯維吾爾族人權的指控,表示「再教育營」是「職業技能教培中心」,用於打擊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中國人臉識別數據被指洩露 涉大量維吾爾人
華為專利提及可識別維吾爾人技術
中國人臉識別技術觸發民眾憂慮的背後
28家中國機構涉「打壓維族人」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
在愈發嚴格的維穩下,中國當局使用了先進的面部識別技術系統來跟蹤和控制維吾爾人。通過密集的監控攝像頭,當局可以根據外貌專門識別少數族裔,並記錄他們的行蹤用以搜索和審查。

據《紐約時報》此前報道,2019年,中國黃河沿岸中部城市三門峽的執法部門使用了一個系統,一個月就進行了50萬次的篩查,查看居民中有無維吾爾人。

除了中國官方,一些民間科技公司也被指在科技產品中加入針對少數族裔進行識別的功能,這同樣引發了外界的擔憂。

2020年,阿里巴巴的雲計算業務網站展示了客戶能夠如何使用其軟件檢測影片和圖像中的維吾爾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面孔。今年1月,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一項專利也被發現,其技術可被用於在行人的圖像中識別出維吾爾人。

阿里巴巴隨後表示對此「感到遺憾」,華為則表示將對程序進行修正。

過去兩周,期刊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兩家科學期刊《國際法律醫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和《人類遺傳學》(Human Genetics)撤回了兩篇涉及維吾爾人DNA樣本研究的文章。

兩家期刊表示,論文發表後,人們對「倫理和知情同意程序」表示擔憂。

中澳關係
中澳長期以來都有著緊密聯繫,但近年來,兩國關係由於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滲透指控以及呼籲獨立調查新冠疫情源頭而降至冰點,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處於旋渦中心。

澳大利亞當局此前已宣佈調查外國對該國大學的干預活動。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今年3月表示,安全機構已加強了對其資助的澳大利亞大學項目的審查。

一些反對北京當局的學生們則遭到警告,如果他們在敏感問題上發言將會受到騷擾。而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成立一個工作組,以打擊所謂「前所未有的」外國干涉。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近期還宣佈了一項新的安全協定,分享先進的防禦技術及情報,此舉可能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

[ 本帖最後由 藍寶石王子 於 2021-9-17 15:01 編輯 ]
Reply
#44
當局指安心出行開發商無啟動人臉識別代碼 驗收系統時已進行私隱評估
https://news.tvb.com/local/627336ace774f...5%E4%BC%B0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指,「安心出行」程式的開發商並無啟動人臉識別功能相關代碼,而政府驗收系統時,已找第三方進行私隱風險評估,確保並無保安風險及侵犯私隱。

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安心出行』會用到手提電話裡鏡頭的功能,主要是後鏡頭,譬如掃描場地碼或識別車牌,是很普遍的模組,就直接用模組的功能。而模組本身是控制電話的鏡頭,所以一早預設了很多其他的功能,包括識別人面,不過開發商一再強調根本沒有啟動這些代碼。我們去驗收系統的時候要測試功能,我們需要的功能都在,我們自己團隊以及找獨立第三方做保安審計、私隱風險評估時,都見到整個程式沒有任何保安風險或侵犯私隱的情況。」
Reply
#45
〈美禁高階晶片輸中〉美國祭顯卡禁令 倒逼中國供應鏈自主化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43980.html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NVDA-US) 與超微(AMD)(AMD-US) 向中國供應高階顯卡(GPU)與人工智慧(AI)晶片,顯示美中新一波晶片戰開打,而此舉可能倒逼中國供應鏈自主化。

輝達、超微生產的 GPU 產品,被美方列入限制範圍。輝達被限制的產品,包括「A100」和「H100」晶片,以及搭載上述晶片的伺服器「DGX」。超微的「MI250」晶片也受到管制。

阿里雲、騰訊雲、百度雲等雲端運算平台,以及聯想、新華三、浪潮等伺服器製造商,均是輝達在中國的「A100」重點客戶,將因此受到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四(1 日)對此表示,此舉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商務部也說,此舉損害中企正當權益,也嚴重影響美企利益,不利全球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復甦。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尚未提出上述晶片許可限制的執行。中國媒體《財經》雜誌報導,中國多名雲端供應商資料中心業務負責人士表示,暫時未收到輝達、超微的消息。

一位法律人士說:「這個細則涉及到美國 14 奈米以下的晶片,以及邏輯晶片對華出口管制。細則可能很快就會提出。美國政府目前對輝達、超微只是做出了預通知,目的是讓廠商提前做好準備。」

《財經》雜誌報導,針對中企因應策略,若不考慮性能和效率,一個可行做法是中企採購未被限制的產品,靠「堆數量」方式獲得同等規模算力。中企可選擇輝達、超微性能相對更弱的 GPU。

一位半導體業界人士打了個比方,「AI 晶片是一個集群,一個資料中心可能需要幾萬片 AI 晶片,高性能晶片,如果需要 5,000 片,那麽性能更低的產品,可能就需要 2 萬片。」雖然此做法理論上可行,但運算成本較高。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依靠本土企業生產的資料中心 GPU,但目前國產 GPU、AI 加速晶片缺少高階產品,能力相對單一。

中企與輝達 GPU 相比,相當於是單項運動員和全能選手。前者可能能在某一方面超越輝達,但從通用性來說,遠遠達不到輝達的性能。

國產 GPU 或 AI 加速晶片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包括專利壁壘。透過多年技術積累,輝達已築起一道專利高墻。中企如何繞過輝達專利,是一大挑戰。

中企的另一個挑戰是生態系和適配。國產 GPU 需要軟體適配,更需要時間磨合。對國產 GPU 廠商而言,構建生態系比設計、製造晶片更難。相較下,輝達已搭建一個完整生態系。

上述半導體業界人士說:「當然,如果斷供之後,沒有選擇,那就只有自主化一條路可以走。再難也要走下去。」



美禁AI晶片輸華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00202_031/
[Image: 0902-00202-031b2.jpg]

英偉達失31億生意 AMD同受限 拒出口香港

經濟衰退風險籠罩美國之際,內政外交乏善足陳的拜登政府再學前朝政府將矛頭向外,劍指中國,最新是阻止英偉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向中國出口用於人工智能(AI)的晶片,前者預告4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生意恐「凍過水」。英偉達更表明,新的對華出口限制適用於香港,可見中國或難再指望藉香港突破美國科技圍堵。

英偉達公布,8月26日接獲華府通知,兩款AI用的圖像處理器(GPU)晶片「A100」和「H100」即時被納入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管制,融入兩款集成電路的晶片,以及將來性能比兩者更強的產品也受限,對方毫不諱言目的是防止中俄兩國作軍事用途。這或阻礙「H100」如期開發,內地「A100」用戶的支援服務也可能要改到境外提供,正尋求美國政府提供豁免,並跟內地客戶溝通,讓他們順利購買不受出口管制的數據中心產品。

Nvidia今年累瀉53%

鑑於10月底止本財政季度59億美元的收入指引中,近7%來自向中國客戶販賣或受今次管制影響的產品,消息拖累電腦GPU晶片業務「挑戰重重」的英偉達周四早段曾再插8.5%,以低位計算今年累瀉53.04%。

同由美籍華人掌舵的AMD幾乎同一時間宣布,可用於AI的GPU「MI250」亦受華府最新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影響,比它早一年推出的「MI100」應該不受影響,預料不會對業績有顯著衝擊,股價周四早段曾跌5.43%。

Google前主席施密特去年警告,AI是中國已就快或已稱霸全球的科技領域之一,上月中美國商務部果然祭出針對ECAD(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用於設計GAAFET(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架構晶片的出口限制。

GAAFET基本上是3納米或以下尖端製程的代名詞,主要用於AI等高效能運算(HPC)領域,事關AI訓練與學習需處理大量數據,過程很「食電」,運用該等製程可提高AI的耗能效率。華府今次不惜斷英偉達和AMD「米路」,可以說是ECAD新管制的延伸,防止中國AI運算能力的發展。

英偉達和AMD「收柯打」後,內地AI晶片公司寒武紀股價曾飆20%停板,收市仍飆13.92%。不過,這家有中科院計算所背景的公司於最新中期報告坦承,英偉達在AI晶片「仍佔有絕對優勢……公司存在一定競爭劣勢」;招股書亦不諱言晶片主要找台積電代工,設計工具主要用美企。

中方斥屬霸權主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華府最新的晶片出口管制是「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屬「典型的科技霸權主義」,中方堅決反對。

韓媒則引述消息透露,南韓國會議長金振杓的邀請下,內地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本月或到訪當地,期間料與韓方商討怎樣加強合作。這與「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預備會議或押後到本月中舉行關係未明,但可以肯定中方希望韓方不要在中美科技戰愈益白熱化的當下全面倒向美國懷抱。


58%中企用人工智能 比例冠全球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58-%E4...00312.html

近年內地人工智能(AI)領域發展迅速,阿里巴巴(09988)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昨出席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時指出,現時中國使用AI的企業比例達58%,居全球首位,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35%;同時全球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趨勢,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量將達48.6ZB(Zebibyte,1ZB相等於10億TB),成為全球最大數據圈,相當於2020年全球數據量。

蔡英華形容,AI的黃金時代已正式到來,愈來愈多企業正在直接或間接使用AI,而中國是代表AI使用最高水平、最高生產力的區域;在應用端方面,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把AI運用到生產與管理中。

阿里:黃金時代到來

他又表示,智能計算已成為數碼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阿里雲將在上海持續加大研發和業務投入,聯合各界夥伴在上海共建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阿里雲近日推出全棧智能計算解決方案「飛天智算平台」,並啟動兩座超大規模智算中心。蔡英華介紹,期望透過開放飛天智算平台,為各行業提供強大的融合算力、高效的全鏈路智能服務,同時在可支撐多種指令集晶片的基礎上,提升計算效率,並通過綠色低碳方面能力,大大降低AI訓練能耗,為各領域創新提供更高效、更開放、更綠色的智能計算服務。


中美晶片戰|美國限制Nvidia、AMD高階AI晶片銷售中國 包括香港 憂用於軍方用途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41019.html

中美晶片戰再升級,美國政府指令晶片廠龍頭Nvidia及AMD停止向中國(包括香港)出口銷售旗下人工智慧(AI)相關的高階運算晶片。

Nvidia或損失31億生意
美國晶片設計廠Nvidia週三 (31 日) 表示,根據美國政府8月26日(周五)新的出口通知,當局要求停止向中國(包括香港)、俄羅斯銷售旗下A100晶片、以及即將推出的H100晶片,該晶片可用於人工智能(AI)運算。Nvidia表示,美國政府擔心這些處理器可能會被用作軍方用途。

Nvidia表示公司已不向俄羅斯出售任何產品,但受美國新出口規則影響,當前第三季可能失去對中國約4億美元(約31億港元)的潛在銷售。Nvidia補充,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會影響其按時研發H100產品的能力,並可能迫使其將部分業務遷出中國。

AMD指新規定對業務不構成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AMD也表示已收到美國政府的新的許可要求,將停止其MI250人工智慧晶片出口到中國,但公司認為其MI100晶片銷售不會受到影響。AMD表示,新規定不會對其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受消息影響,Nvidia股價盤後下跌6.56%,報141美元;AMD盤後股價下跌3.8%,報81.65美元。

事實上,美國早前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旨在促進本土半導體研發及生產,提供527億美元(約4,111億港元)補貼,以提升美國高科技對中國的競爭力,並禁止受資助的半導體企業加大對中國等非友好國家的投資。



半導體業恐10年最慌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fina...00202_031/
[Image: 0901-00202-031b2.jpg]
花旗料晶片廠訂單陸續遭取消 Intel德儀高危

全球晶片業由「荒」變「慌」!這裏指的並非過去兩年困擾不少製造業的晶片短缺,而是產能愈開愈多之際,遇上消費電子需求因全球經濟邁向衰退而轉趨疲弱,業界對行業前景倒退之勢現恐慌,對於半導體股的前景展望亦變得愈來愈保守。投行花旗更直言,庫存不斷堆積下,半導體板塊陷入10年來最慘不忍睹的下行周期,甚至是千禧即2000年科網泡沫爆煲之後最差,「有排煩」(More Cracks to Show)!

滿足市場 產能擴張過急

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表示,半導體企業最新的業績指引好壞參半,聽起來甚多雜音,安森美(onsemi)等一些主要從事車用半導體或剛好產品處於增長軌道的公司,對行業前景會較為樂觀,問題是隨着汽車及工業領域的晶片產能不斷擴張,這些晶片的交貨期將會縮短,繼續步入庫存調整,預期本月為止會陸續有晶片公司訂單遭取消,就像模擬晶片公司亞德諾(Analog Devices)近期的經歷,尤其高危的是面向個人電腦(PC)及無線產品領域的英特爾(Intel)和德州儀器。

半導體產能擴張之急,可從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身上得到印證。該企晶圓廠營運副總經理王英郎稱,為滿足市場需求,興建晶圓廠的速度已由2017至2019年的每年兩座,提升到2020至2022年的每年6座,其中主要應付消費電子和高效能運算(HPC)領域的3、5及7納米尖端製程,產能於今年為止5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70%。

南韓出貨減22% 3年首跌

中芯國際(00981)、華虹半導體(01347)和聯華電子亦積極擴充12吋晶圓的成熟製程(90納米或以下)產能。

不過,半導體大國南韓卻傳來壞消息,事緣當地7月份半導體出貨量按年銳減22.7%,扭轉6月份按年還有5.1%增長的態勢,為接近3年來首度下跌,庫存雖然按月持平,惟按年計仍高出80%。財路遇阻下,南韓7月份工業生產按月倒跌0.1%,更惡劣的是與消費和設備投資一同下滑,兩者按月分別下跌0.3%及3.2%。

分析師首選防守股亞德諾

南韓政府不諱言對華出口受壓、晶片價格回落及能源成本高昂為南韓外貿主要風險,又謂「環球通脹嚴重與息口攀升等,增添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期望透過鞏固與中國在ICT(資訊與通訊)、高科技部件與物料領域的合作,亦即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去提振外貿。南韓國會議員梁香子相信,以中國甚為依賴該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參與美國發起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也不會招致中國的報復。

南韓經濟數據佐證了半導體產業的冷鋒,惟花旗Danely認為,這輪庫存調整過後,安森美、超微半導體(AMD)、美光科技,以及格芯(GlobalFoundries)值得看高一線,原因是它們的每股盈利有結構性的增長機遇,現階段首選是防守力較強的亞德諾。
Reply
#46
【起動南沙】南沙AI勢頭勁 智慧城市生活便利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3f...F%E5%88%A9

廣州南沙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於1小時交通圈內有不少高等學府,是南沙發展人工智能AI產業的優勢。

主持林溥來稱:「街道上已開始有無人駕駛的公共交通工具,剛剛做訪問期間,我又看見一架無人駕駛的洗街車,看到這裡所謂的智慧城市不是空談,大家已經在應用。」

雲從科技公共事務經理符濤說:「你好,Patrick,你好,歡迎來到雲從科技。」

林溥來指出:「你們公司也算是國內AI行業之中的龍頭公司之一,為何選擇廣州南沙區作為註冊地?」

符濤表示:「因為首先南沙政策好,包括稅收優惠;第二點是人才,其實在廣州有很多頂尖學校,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還有暨南大學,今年還有港科大南沙分校。」

林溥來稱:「所以你們選擇南沙區,方便周邊人才容易加入你們公司?」

符濤說:「對的,沒錯。」

這間人臉識別科技公司是全國AI四小龍之一,2017年入駐南沙,獲得廣州市政府注資20億,近年研發出最新一代的3D結構光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銀行、機場、安防、交通及政府治理各方面。

符濤表示:「傳統這項技術其實只可以識別40多個關鍵點位,我們的3D結構光,其實可以做到5萬多個點位。」

林溥來說:「多出很多。」

符濤續指:「它的精確度可以達到99.999%。」

林溥來問:「一些孿生兄弟樣貌很相似,也可以分辨到?」

符濤表示:「沒錯,兄弟,哥哥可能是油性皮膚,他的弟弟可能不是,在系統裡,他們的反應系數是不一樣。」

林溥來說:「膚質也能看透?」

符濤回答稱:「對的。」

林溥來續說:「那麼我要敷敷面膜才行。」

最近他們還開創了一個叫「一臉走南沙」政務民生應用平台,令人工智能真正走入生活方方面面。

林溥來稱:「我們上街便不再需要帶證件,只需帶自己的『樣貌』四處去,已經辨認出我?」

符濤指出:「沒錯,你的樣貌便是你的身份證。現在通過『一臉走南沙』,去銀行辦理任何業務,刷你的『臉孔』便可以了,包括在學校、去醫院、政務服務中心,或者交通,還有一些出行方面,會帶來很大便利。」
Reply
#47
網信辦: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獲當事人同意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08.htm
[Image: mfile_1712525_1_L_20230808093754.jpg]
國家網信辦表示,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獲當事人同意,並應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方案。( shutterstock)

國家網信辦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公開徵求意見,明確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及充分必要性,並採取嚴格保護措施之下,方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

網信辦指,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應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依法取得書面同意。面在實現相同目的或達到同等業務要求,應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方案。

另外,旅館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衛生間,以及其他可能侵害他人隱私的場所,不得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

網信辦指,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或儲存超過1萬人人臉信息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在30個工作日內備案。

公安部破獲79宗涉「AI換臉」技術案 515人落網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d...D%E7%B6%B2

公安部通報已破獲79宗涉及「AI換臉」技術的案件,515人落網。

當局指,近年人工智能(AI)技術興起,牽涉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急升。

而「AI換臉」案件中,罪犯主要利用身份證照片、姓名、身份證號碼等資料,突破人臉識別系統,進行盜竊、詐騙等。

公安機關已聯同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針對國內常用的直播、社交及電商平台等,展開人臉識別與活體檢測,技術安全測評,並要求營運商盡快消除風險漏洞。

[ 本帖最後由 大黃蜂 於 2023-8-10 14:26 編輯 ]
Reply
#48
警方首破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六人 籲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83367e...7%E6%96%99

警方首次破獲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捕六人。

現時向金融機構開設戶口或借貸,都可透過網上申請。金融機構會要求申請人掃描和上傳身份證明文件,以及即時自拍,透過人面辨識系統核實身份。

警方接獲情報,有騙徒利用報失的身份證資料,拍照時利用AI「換臉技術」,換成跟該張身份證一樣的樣子「自拍」,在網上申請貸款。調查後周四採取行動,搗破一個詐騙集團。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高迪稱:「發現他們最少20次利用剛才所提及的人工智能換臉技術,試圖冒認已報失了身份證的市民,希望可瞞騙人面辨識系統,去完成網上申請程序,而最後他們只有一次成功。」

這個集團涉嫌去年九月至今年七月,盜用至少八名市民報失身份證,先後向20間銀行和借貸公司90次申請貸款,以及54次申請開設銀行戶口,最後有四次貸款申請成功批核,涉款20萬元。

同時利用報失身份證,登記超過30張預繳電話卡,發出7,200個釣魚詐騙訊息,以提供積分回贈藉口,誘騙市民交出個人信用卡資料,最少一名事主信用卡被盜用購物。

消息指,除了用AI「換臉技術」,騙徒亦試過直接用他人報失的身份證,親身貸款,最終失敗。警方不排除有人將自己身份證賣給犯罪集團後報失。

高迪表示:「今日有圖未必有真相,高科技的欺詐工具實在令人防不勝防,所以各位需要時刻提高警覺,保護個人資料,提防受騙。」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4男2女,年齡介乎31至50歲,包括集團男主腦,全部扣留調查。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指,金融機構要盡快更新系統,又提醒市民不要輕易接聽來歷不明的視像電話,必要時關掉鏡頭,令不法分子不能捕捉容貌。

有騙徒以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6人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35ab7e...6%E4%BA%BA

警方首次搗破以AI換臉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案 拘捕六人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275e7e...D%E4%BA%BA

警方首次破獲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AI)「換臉技術」,向金融機構詐騙貸款,拘捕六人。

警方指詐騙集團去年九月至今年七月,盜用至少八名市民已報失的身份證,先後向20間金融機構90次申請貸款,並54次開設銀行戶口,大部分透過網上進行,當中有四次貸款申請成功批核,涉款20萬元。

警方亦發現騙徒利用報失身份證,登記超過30張預繳電話卡,發出7,200個釣魚詐騙訊息,以提供積分回贈藉口,誘騙市民交出個人信用卡資料,至今接獲一宗報案,事主信用卡被盜用購物。

警方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4男2女,年齡介乎31至50歲,包括集團男主腦。

全球12個私隱保障機構發表聯合聲明 籲社交平台關注數據擷取活動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e835c37e...B%E5%8B%95

全球12個私隱保障機構發表保障私隱期望聯合聲明,呼籲社交媒體平台關注數據擷取活動。

聯署包括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私隱專員鍾麗玲指,網上平台的數據擷取,通常和資料詐騙及犯罪行為有關連,數據擷取可導致個人資料未經同意下於「暗網」出售,用於網絡攻擊、身份盜竊等

她又指,聯合聲明是希望提醒平台或網站有責任保護個人資料,應指派團隊實施多重控制措施。
Reply
#49
全港將加裝多於2000部天眼 或用人臉識別技術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21...2_001.html

當局計劃於全港安裝2,000支閉路電視,以助提升地區治安。執法部門指首批最快下月安裝,又相信最終不只2,000部,亦不排除會用人臉識別技術,強調市民毋須憂慮,必定依據法例進行。

2,000部閉路電視主要放在不同地區的罪惡黑點,下月會率先安裝615部,年底完成2,000部,安裝位置包括燈柱、政府建築物等。由於本港是密集的城市,執法部門認為2,000部是初步工作,將來會否繼續加,絕對是有這個可能性。

部門經常都會和新加坡相比,因本港與新加坡相的情況都是差不多。若參考新加坡,當地現時已安裝了9萬部,2030年前增至超過20萬部。本港去年不計騙案,傳統罪案都錄得下跌,會考慮是否有需要加裝這個規模的閉路電視。

執法部門不排除有自動人臉識別技術,但認為覺得市民毋需要憂慮,一定會根據現有的法例而做。」至於影像保留多久,部門稱會參考各地做法。被問及閉路電視旁有否張貼錄影提示,部門指會就此諮詢個人私隱專員公署的意見。

全港將安裝 2000 部閉路電視 警方選定 615 個位置 現階段無追蹤功能
https://hk.news.yahoo.com/%E5%85%A8%E6%B...57276.html
[Image: d558c540-d169-11ee-bfec-7641d87da755]
港府早前表示將於全港安裝 2000 部閉路電視,保安局今日(22 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闡述詳情,表示現階段於全港 18 區的 615 個位置安裝閉路電視,安裝於政府建築物或設施,以及傳統或智慧燈柱。
保安局指,警務處今年 3 月率先於旺角安裝作技術測試的 15 組鏡頭,料今年中安裝其餘 600 組的閉路電視。局方補充,閉路電視只會拍攝公眾地方範圍,現階段並無追蹤功能,其鏡頭操作程序會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所有片段會 30 日後自動刪除;若有刑偵的調查價值,則會按照警務處的程序將片段複製,並妥善保存及處理。
局方稱,有關裝設位置是分析了全港各區的罪案記錄,識別罪案數字較高以及人流較多的地點,及按不同地區風險、公共秩序等因為作詳細審視,聯同相關部門實地勘察,最終選定有關位置。
為進一步提升防止和偵查罪案的效能,局方指警務處正研究為閉路電視系統,配備人工智能科技以配合執法。
文件重申,內地、澳門、澳洲、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區及國家均有於公眾地方安裝閉路電視,相信有效預防罪案,特別是對街頭發生的暴力及嚴重罪案,能夠發揮重大的阻嚇作用。
在資訊保安方面,警務處正草擬一套內部操作指引,為操作閉路電視系統提供清晰及嚴謹的監督規範,警務處亦統籌內部培訓課程,為警員提供操作影像管理系統的訓練。
Banff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