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港人發起「撐港台運動」 捍衛言論自由
#1
新聞線上 經典對話

麥燕庭: 港人發起「撐港台運動」 捍衛言論自由
( 詹婉如vs. 麥燕庭)




線上收聽
mms://mediafile.rti.org.tw/rti/china/200705031700.mp3

播出節目:「 新聞線上 」
播出時間: 2007/5/3
主持人: 詹婉如


擁有73年歷史的香港電台(簡稱港台),雖然擁有政府部門及公共廣播機構雙重身份,但「港台」一直扮演香港的「BBC」角色,擁有獨立的新聞編輯自主權,敢於批評政府的政策,成為香港新聞自由的寒暑表,但「九七」以後,港台面臨越來越多的政治壓力,為了捍衛言論自由,香港記者協會、人權監察等團體最近發起「撐港台運動」,爭取港台成為真正的獨立公共廣播機構。新聞線上節目主持人詹婉如特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專訪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說明這個運動的產生背景和訴求目標,麥燕庭表示:「撐港台運動」的前景固然困難重重,但希望藉此凝聚民意,向香港政府反映港人捍衛言論自由的心聲。


詹婉如:




香港最近出現「撐港台運動」,也就是支持「香港電台」成為獨立的機構,並且已經獲得800位以上知名人士的連署,其中,也包括我們今天要越洋連線訪問的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主席!您是不是先談一談香港電台歷年來在香港扮演的角色是什麼?而且聽說香港人把港台稱為香港的BBC,為什麼?






麥燕庭:




香港電台其實正如他們的工會所說的,是正在扮演一個公共廣播的角色,當然它以前不是這樣的,70年代中期以後,它就逐漸改變,從由中國新聞處完全管理,到比較獨立,而當時的發展方向就是希望向BBC的模式轉變,希望能夠提供資訊、教育以及娛樂,不偏不倚的報導本地以及國際大事等議題,並做一些反映市民心聲的節目,包括:時事論壇、傑出華人系列等等,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香港電台跟英國的BBC有一點不同,這些不同也帶來它現在不斷承受的政治壓力,包括:在財政上,它要接受政府的財政支援,政府如果不喜歡,或者是某些人不喜歡,就可以透過在財政上給你一些難題,讓你的發展受影響,而BBC的營運(資金)是直接從稅收撥發,所以財政上是比較獨立的;而人事上,BBC也是由董事局去管理的,跟香港電台的處長以及一些中上層的管理人員基本上都是公務員有所不同,所以香港電台在香港是扮演公共廣播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在「九七」以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政治壓力。


詹婉如:




什麼樣的政治壓力,您是不是可以比較詳細的說明?






麥燕庭:




比如說,香港電台的評論節目一直希望能做到不偏不倚,但有一些親中人士就老是覺得:香港電台是政府部門,就應該宣傳政府的政策,所以他們老是說:你不應該咬餵養你的手。


詹婉如:




不應該咬餵養你的手?其實這就是政府的黑手伸進了媒體啊?政府本來就不應該介入媒體報導新聞的趨向嘛!


麥燕庭:




對,我同意你的說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整個世界的趨勢,以前由政府管理或主導的媒體,都逐漸的向公共廣播過渡,讓他們可以獨立的去提供資訊、教育以及娛樂大眾。其實你(媒體)公平的批評議題,也可以讓政府多瞭解一些社會上的真正想法,如果你(政府)光是喜歡聽自己願意聽的話,那當政策產生的時候,可能民怨就很大了;如果你不能真正瞭解民意,當民怨發生的時候,可能你就反應不過來。






詹婉如:




是。不過今年正好是香港主權移交10週年,在世界新聞自由日(5月3日)的這一天,我們也想瞭解:跟以往比較起來,現在在香港,媒體是不是也出現了一種自我設限、自我檢查的現象呢?


麥燕庭:




其實在90年中期以後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包括比較親台灣的媒體從香港淡出、一些媒體的老板為了中國大陸的市場,以至會做出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指示,讓中層的人在處理新聞的時候有自我審查的情況出現;香港記者協會在年初就做過一項調查,有約6成的新聞記者就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比回歸的時候倒退,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業界的自我審查,其次就是政府加強控制資訊的發放;有大概接近6成受訪的新聞工作者認為,業界的自我審查其實比10年前更加嚴重。






詹婉如:




根據香港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相關規定,香港到底應該享有什麼樣程度的新聞自由呢?


麥燕庭:




在基本法27條中規定:香港人享有新聞自由,這是寫得很清楚的,但眾所周知,新聞自由在香港、台灣以及中國有不同的理解,其實在香港回歸以前,中國政府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在當時修訂社團條例,加入一個很陌生的概念,就是「國家安全」的概念;這個「國家安全」對社團的成立就已經有一點微妙的影響,其實在基本法也有規定:香港人享有結社的自由,但是加入「國家安全」以後,我知道有一些組織申請了很多年,但是他就是不批,他也不否決你,但是就是不給你;所以法律上的保障可能是有的,當然我們也理解,在「九七」以前,香港有一些法律的確比較嚴苛,對言論自由是會比較有影響,但是這方面的變化可以說不大,主要是因為(基本法)23條,也就是有關「國家安全」的條例,在2003年時想立法,但不是失敗了嗎?原來就已經有的嚴苛的法律還在,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怎麼去執行、怎麼去理解他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在這方面我覺得變化還是蠻大的。ont>






詹婉如:


以一個資深媒體人的立場,您對於香港的新聞自由前景有什麼期待和想法,尤其今年是香港主權移交10週年?


麥燕庭:




我們當然希望香港人以及香港傳媒都要堅定的維護言論自由以及新聞自由,因為大家都知道,言論自由以及資訊自由是香港成功的四大支柱之一,如果言論自由以及資訊自由受影響的話,那香港就會逐漸走向「中國化」,我相信這不是香港人所希望的,也更不是我們堅持爭取更多自由的人的希望,當然我們知道,前路是不好走的,但是有目標我們就得向前走。






詹婉如:




如果香港走向「中國化」的話,我覺得那就不叫「香港」了,過去的香港是一個言論自由開放的地方,在主權移交10週年之後,我們看到,現在的香港已經有不同的轉變,但這個轉變我們希望是越來越好,對於這次香港發起的「撐港台運動」,您看好這個運動嗎?






麥燕庭:




我覺得「撐港台運動」當然是困難重重的,因為其實在1989年「六四」以後,就已經傳出中國中央要收香港的傳媒。九七之前的兩、三年,又提出在香港回歸以後,收香港電台是其中一個目標;香港電台以及其它傳媒其實已經有一些自我審查的情況出現,香港政府還是好像要正式的宣告把它滅掉才安心,其實就是要向中國方面交代嘛!所以我們看到前路是困難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在香港還是有一批市民,他們是希望有一個獨立於政府的「公共廣播機構」,我們希望「撐港台運動」能夠把這方面的市民凝聚起來,向香港政府反應,希望香港政府也不能光看著北面(中國)的意思,也要看看我們本土的意思是什麼!






詹婉如:




「北面」的意思就是中國中央的意思了!我們今天節目中專訪到的是香港記者協會前主席麥燕庭,跟聽眾朋友談到目前正在香港如火如荼展開的「撐港台運動」,也希望這個運動能夠成功,使香港電台真的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機構。謝謝您,主席。

麥燕庭:


謝謝。


http://www.rti.org.tw/ajax/media/content.aspx?id=17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