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國際貿易法 international trade laws
#61
美擬管制14項技術出口 華或面臨更嚴封鎖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s&refer=hn

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對中國高科技行業的影響,可謂首當其衝。美國商務部轄下的工業與安全局(BIS),周一(19日)提出一份針對關鍵技術,以及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方案,研究對14項涉及國家安全和高技術科技加強管制,同時更新出口管制清單。當局將諮詢公眾意見1個月。

文件指,14個考慮加強管制的領域,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能(AI)、晶片、數據分析、量子計算、機械人、人像識別及聲紋技術等。當中人工智能方面,涵蓋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AI雲技術、AI晶片組等11項細項。晶片方面則包括片上系統、片上堆棧存儲器等範疇。

有分析形容,今次是歷來最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框架方案。雖然文件內容未有直接提及中國,但外界相信中國將是最受影響的國家。不少中國高科技企業賴以生存的晶片,亦將面臨新的封鎖措施。

有財經雜誌報周一就報道,有關方案落實仍有很大變數。有科技界人士亦認為,方案只是施壓的手段,相信不會成具體實施舉措。另有美國知名晶片公司中國區高層擔心指,若美國某天突然下達禁令,將會令中國區收入「斷崖式下跌」。

報道指,常被中國政府採用的監視系統企業海康威視,其部分高階監控攝影機有人臉辨識功能。這功能十分依賴美國業界供應的高效能晶片,故該公司亦可能深受影響。而海康威視依賴的美國英偉達(Nvidia)晶片,早在管制方案公布前,已有分析指該公司或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導致股價受挫,上周五(16日)一度急跌12%。

稱WTO改革宜循序漸進 華代表:勿藉此施緊箍咒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s&refer=hn

中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大使張向晨早前表示,北京擬支持歐洲聯盟(EU)的WTO改革提案;惟他警告其他WTO成員,勿將改革視為讓中國戴上緊箍咒的機會。

有英國傳媒報道稱,張向晨上周五(16日)出席WTO在巴黎舉辦的會議,並在午餐會上發表上述言論。他表示,WTO改革應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惟宜循序漸進,不可浪費時間疊床架屋,或妄想一蹴而就;更指WTO不應被利用,作為滿足特定國家的需求。

張指,中方決定支持歐盟針對WTO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的改革提案,並已和歐盟成立高階工作小組,「我們會在近期內提出中國版WTO改革提案。」

張續稱,在此次巴黎會議中,他以謙虛的心態,仔細聆聽外界針對中方的看法,「我們會仔細研究,視乎在國內制度改革過程當中,可考慮採納其中哪些意見。」
Chairman Mao
Reply
#62
被禁購買美企晶片 華向WTO投訴美違反世貿規則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7F010049A4

美國會研禁高科技輸港 楊立門憂影響大學科研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8111...7F010049A4

法財長:中美貿易冷戰 經濟飽受威脅
https://hk.on.cc/hk/bkn/cnt/aeanews/2018...7F010049A4

白宮經濟顧問揚言逐華出世貿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2/20552037

【中美貿易戰】
中美元首本月底在二十國集團(G20)峯會會晤之際,特朗普政府再炮轟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更新報告,指控中國在過去大半年來透過網絡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和強迫技術轉移變本加厲,嚴重扭曲巿場。特朗普其中一位經濟顧問更揚言,研究把中國驅逐出世界貿易組織(WTO)。

變本加厲竊取美知識產權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周二(20日)發表根據「301條款」針對中國知識產權和科技轉讓政策發表更新報告,指中國並未「建設性」地回應今年3月的調查報告,也沒有採取實質行動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被視為對華鷹派人物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聲明說:「這份更新報告顯示,中國並未從根本上改變不公平、不合理且扭曲市場的做法。」雖然中國放寬了部份外資所有權限制,但「中國政府仍不斷利用外商投資限制,要求或施壓美國企業將技術轉移給中國」。中美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上就世貿組織改革問題上針鋒相對,導致峯會未能發表共同宣言。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哈塞特稱,中國作為世貿一員「行為不端」。「我們是否應該將中國趕出WTO?」英國廣播公司指這選項本身不可能做到,但由華府高層說出口,仍是令人震驚。

另外,歐洲議會和歐盟28國的談判代表周二達成暫時協議,以保護例如港口和能源網絡等戰略性技術和基礎設施,以協調對外國投資歐洲的審查,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

習特會前 白宮官員2度提「將中國逐出WTO」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213207/%...O%E3%80%8D

特朗普經濟顧問暗示「把中國踢出世貿組織」
https://today.line.me/hk/pc/article/%E7%...%8D-L2r6X2

[ 本帖最後由 ChairmanMao 於 2018-11-22 09:02 編輯 ]
Chairman Mao
Reply
#63
美歐日就WTO改革方案達成一致 大部分似針對中國
https://sina.com.hk/news/article/2018092...77594.html

美國、歐盟、日本近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上動作頻頻,還劍指中國,德國新聞電視台稱其為“各大國展開的WTO外交”。

據日本每日新聞當地時間9月26日報導,來自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貿易部長25日在紐約會面討論,就WTO改革聯合提案達成一致。路透社消息稱,歐盟貿易官員將於下月前往北京,與中方官員就WTO改革的想法進行談判。

觀察者網查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發現,該聲明全程沒有點名“中國”。但是,不少媒體認為其指向性很明顯。

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7日表示,支持WTO改革,但不能另起爐灶,推倒重來。“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塊兒商量著辦,我們不讚成個別成員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別人。”

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稱,大部分文件似乎都是針對中國的。美國前貿易官員馬克・吳直言,WTO改革提案的醞釀過程中“中國肯定在他們的腦海里”。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美國前高級貿易官員正敦促特朗普政府與盟友合作,改革WTO,並利用該機構解決其“對中國的不滿”。

聲明有專門部分陳述其對WTO改革的討論。

三方同意在世貿組織商品貿易委員會的下一次會議上提交改革方案。這將是日美歐首次聯合提交WTO改革提案。

“過於寬泛的發展分類,加上自我認定的發展狀況,抑製了世貿組織談判新的、貿易擴張協議的能力,並削弱了它們的效力。部長們呼籲,自稱為發展中國家的發達世貿組織成員,在當前和未來的世貿組織談判中承擔全部承諾。”聲明這樣寫道。

除了WTO改革,聲明還提到,要製定關於工業補貼和國有企業的新規則,以便為工人和企業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日本經濟新聞》披露提案細節稱,WTO協議規定,成員引入可能對貿易產生影響的補貼和限製措施之際,必須向WTO報告。但中國對本國鋼鐵產業實施補貼,從2006年開始一直沒有向WTO報告提供補貼情況。目前的規則是即使不報告也不會受到處罰。

每日新聞稱,這是“阻止中國工業補貼扭曲全球市場努力的一部分”。

據路透社消息,歐盟駐WTO大使馬克・範赫克倫(Marc Vanheukelen)26日表示,歐盟貿易官員將於下月前往北京,與中方官員就WTO改革的想法進行談判。彭博社稱,這將是歐盟與中國貿易工作組的首次會面,該工作組在今年7月中歐領導人會晤後成立。

《紐約時報》報導稱,相比美國與中國之間無所不在的經濟聯繫,歐洲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更為緊密,如果歐洲與中國就如何改革WTO達成共識,那麼美國將更難忽視這一選擇。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貿易體系提出嚴厲批評以來,世貿組織成員國一直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改革壓力的壓力。特朗普多次表示,如果WTO不做出讓他滿意的改革,美國就退出WTO,他還指責WTO的協議是“史上最糟糕的貿易協定”。

美國還阻撓WTO爭端解決機製下上訴機構法官連任及納新。WTO上訴機構常設七位法官,目前由於美方在程序方面的阻撓,上訴機構一直無法開啟法官“納新”工作,這導致上訴機構正式法官僅剩四人,即便如此,這四人中的一位大法官斯旺森(Shree Baboo Chekitan Servansing)的任期即將在今年9月30日結束,若無法連任,WTO將面臨上訴機構瀕臨癱瘓的局面。

路透社表示,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是特朗普怒火的主要目標,因此,讓中國默許WTO對補貼、國有企業和優惠待遇的更嚴格規定,可能是實現特朗普所要求“塑造”WTO的關鍵。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7日表示,世貿組織並不完美,特別是當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世貿組織權威性和有效性受到挑戰。為此,中方支持對世貿組織進行必要的改革,推動多邊貿易體製與時俱進,更好地回應時代的發展。

但他強調,中方認為世貿組織改革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一是不能改變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也就是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關稅約束、透明度、特殊與差別待遇等等,以及貿易自由化的總體方向,不能另起爐灶,推倒重來;二是應該以發展為核心,照顧發展中成員的合理訴求;三是應該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優先解決危及世貿組織生存的問題。

特朗普:表現繼續無改善 美國將退出世貿
https://hk.on.cc/hk/bkn/cnt/amenews/2018...2_001.html
Chairman Mao
Reply
#64
美指未改不公貿易 華駁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8_003.html

歐盟設投資審查 料針對華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8_004.html

近年中國企業大舉投資海外,引發歐洲國家憂慮,繼早前美國擴大審查外資投資敏感行業後,歐盟周二亦於布魯塞爾達成首項協議,同意建立一個針對外國投資的審查機制,以保歐洲各國安全,外界普遍認為新機制明顯針對中國的投資。

據悉,協議草案由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提出,內容主要是保護歐洲戰略性技術和基建,前者包括半導體技術、機械人科技及人工智能技術;後者包括能源、通訊、金融業務等建設。主持今次會議的法國代表普魯斯特稱,這樣歐洲便有方法保護核心行業。

可要求提供投資內容
歐盟輪任主席國奧地利的經濟部長施蘭姆伯克則稱,這不是要將歐洲市場關閉,而是負責任的做法。另據外媒指,歐盟屆時將建立審查機制及中央數據庫,歐盟可針對某項外國投資計劃,要求成員國提供相關投資內容。
Chairman Mao
Reply
#65
批損害工人利益 美威脅向華製汽車徵稅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l?refer=hn

陸恢復進口新潟米台續禁入口 日本或到WTO提告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l?refer=hn

美鷹派揚言增汽車關稅至40%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0/20557921
美媒揭貿戰內幕 中美研推遲加關稅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0/20557913

美國推「毒丸條款」:在貿易上孤立中國的重型武器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5875254
「毒丸」(poison pill)——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用這個詞形容剛剛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中的32.10條款。

該條款規定,協議中的任何一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則其它成員國可以在六個月後退出並建立其自己的雙邊貿易協定。

由於中國一直未獲得國際社會承認其「市場經濟國家」地位,這意味著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想和中國達成自貿協定,就要承擔與美國自貿協定破裂的風險。

羅斯進一步稱,這一協定將進一步在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中推廣。分析人士認為,「毒丸」條款成為美國在貿易戰對峙時祭出的重型武器,可能在全球貿易格局中孤立中國。
◾美加墨敲定自貿協議 中美貿易越趨「孤立」
◾美中貿易戰升級:從芭比到波音美國公司各有說法
◾美中貿易戰:中國「有心無力」的反擊與顧慮
◾在華外企去還是留:貿易戰升級背後的計算

毒丸條款背後的「不得已」

「『毒丸』條款,是美國試圖削弱中國在全球貿易和產業供應鏈地位的重要一步。」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胡榮向BBC中文表示,加拿大和墨西哥為了能進入美國市場,以及保持對美貿易關係,選擇放棄今後與包括中國在內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的權利。

這一條款很可能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得已的選擇。

特朗普上台後的推行多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關稅的大棒也揮向加、墨等國。這無疑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促使加、墨推進與美國以外的國家建立雙邊關係。比如,加拿大從2016年開始就與中國進行自貿磋商,外界期待在特魯多任內兩國就能簽署自貿協議。

然而,這一計劃可能被美國輕鬆阻斷。路透社稱,「毒丸」條款實際上賦予了華盛頓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自貿協定的否決權,以確保這些自貿伙伴國是市場經濟體,且國家沒有在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後者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動關稅戰的核心訴求。

加、墨「不得已」的原因在於,北美貿易協定帶來的貿易額佔兩國GDP的40%-50%,只佔美國的5%。這種不平衡使兩國缺少對美談判的籌碼。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很快發表聲明,譴責《美墨加貿易協議》(USMCA)中的"非市場國家"條款,稱這是美國「公然干涉別國主權的霸權行徑」。

孤立中國

美國顯然將USMCA中加入「毒丸」條款作為一個開始。路透社援引羅斯稱,有了這一先例,在其他貿易協定中加入此條款將變得更加容易。人們會明白,這是達成協議的先決條件之一。

胡榮介紹,與特朗普政府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還有日本和歐盟,針對中國的「毒丸」條款很有可能也會擺上談判桌。不排除為了保持對美國市場的進入和維持貿易關係,日歐也會和美國達成類似協議,這樣自然會對中國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中的地位造成削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歐盟經濟體量遠勝於加、墨,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也極其密切,是否會如USMCA加入一樣的條款還需觀察。

此外,如果日本、加拿大等國都被「毒丸」條款鉗制,那麼正在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將蒙上陰霾。該協定包含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協定。

影響如何?

羅斯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毒丸」條款是「一項堵住貿易協定中漏洞的舉措」。堵住的漏洞,意在防止中國商品借道加墨流向美國,削弱美對中的貿易壁壘。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表示,USMCA協議稱為美國政策的「範式轉換模板」。

對特朗普而言,中期選舉在即,也可以通過USMCA兌現競選承諾為共和黨鞏固選票。

胡榮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的產業鏈集合程度在全球具備很強的不可替代性,而且中國市場廣大,為全球經濟提供強力動能,將其排除在外面是不大現實和非理性的。

胡榮建議,加入毒丸條款確實能在短時間內一定程度遏制打擊中國經濟,中國為應對這一危機,應該盡量與更多的國家早日達成雙邊或多邊互惠貿易協定,比如構建中日韓貿易協定。

內地學者:貿易協議如落空 美國全方位壓制中國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1...2_001.html

北京學者認為,中美即使在G20峰會期間就貿易戰達成協議,仍然不能解決雙方長期矛盾,未來仍會在各方面持續摩擦;若達不成協議,更會影響全球經濟,美方進一步加大對華施壓力度,中方則會強硬應對。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向東網記者表示,中美在峰會上,只會在一定程度上達成貿易協議。此次中美貿易戰,美方是主動,中方是守勢,但雙方目前都不想撕破臉。中國自知目前實力不足與美方對抗,因此願意在不影響中國政治體制情況下,在貿易等方面作出有限度讓步。

但梁雲祥亦指出,中方不可能百分百滿足美方條件,特別在體制方面,包括金融、國企、技術轉移及知識產權規定等,中方不會輕易做出大幅度讓步,因為或引發國企倒閉。所以,如雙方達成協議,也許只是表面上暫時緩解中美因貿易戰導致的緊張關係。但中美矛盾已經超越貿易摩擦,延伸至政治軍事等領域,遏制中國是美國長遠戰略。

雙方如不能達成協議,美方不僅會加徵所有中國商品關稅,還會在各個領域對華實施制裁,全方位施壓中國。中方則無退路,除了貿易上反制,在台海及南海等主權問題上將更強硬。在國際事務上中國領導人會更支持北韓,或高調訪問平壤。

[ 本帖最後由 WeAreHK 於 2018-12-1 06:00 編輯 ]
Reply
#66
川普批北京邪惡!陸媒:中國不少企業將因貿易戰破產
https://www.msn.com/zh-hk/money/news/%E5...hp&index=0
[Image: BBL3TAc.img?h=1431&w=1438&m=6&q=60&o=f&l=f]

貿易戰重傷?中官媒:中國不少企業恐面臨破產
http://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00399

美中貿易戰升級,中國官媒《人民法院報》25日指出,若美國對中國更多產品加徵關稅,將會有不少企業面臨破產,其中更暗示私營企業將首當其衝。

綜合中媒報導,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杜萬華於《人民法院報》撰文指出,美中貿易戰的發展目前仍難以預料,但若美國對中國產品依照600億、2000億、5000億美元的規模遞次徵收高額關稅,中國將有不少企業會陷入破產困境。

對此,杜萬華也點出6個貿易戰恐使企業破產的原因,第1,產業鏈前端的原物料和零件成本增加;第2,關鍵原物料和零件被禁售;第3,因國外反傾銷、反補貼高額關稅使成本提升;第4,相關國家因貿易保護而關閉市場,導致銷售困難;第5,技術禁運導致產品難產;第6,因債務結構不合理而出現債務危機。

然而,日前傳出中國當局為不洩漏中國底牌或避免激起負面情緒,曾試圖抑制負面消息。《華爾街日報》先前引述中國官員的說法指出,中國當局要求地方政府評估美國關稅對在中國營運的美國企業所造成的影響;另外,也有2名消息人士指出,中國政府要求媒體不要提及貿易戰對中企的影響。

貿易戰累中國輪胎巨企破產 內地法官:恐陸續有來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180...2_001.html
[Image: bkn-20180821180527873-0821_00952_001_01p.jpg]
曾名列中國十大輪胎廠之一的山東永泰集團宣布破產。(互聯網)
曾名列中國十大輪胎廠之一的山東永泰集團(下稱「山東永泰」)近日傳出被清盤,這也是繼有中國「大豆王」之稱的民企山東晨曦集團被申請破產後,另一被指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導致陷入財困的中國巨企。中國有法官擔心,中國企業陷財境的情況陸續有來。

據山東東營中級人民法院本月2日的發布公告,指根據廣饒縣財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法院上月16日裁定受理「山東永泰」清盤一案,而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於10月 15日召開。據了解,山東永泰於1995年成立,以生產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半鋼子午線輪胎為主,集團總資產3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41億港元),最高峰時員工有5000多人,年生產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150萬套、半鋼子午線輪胎600萬條。山東永泰曾位居全球輪胎企業32名,堪稱為中國最大的輪胎企業。

但近年隨着中國輪胎業產能嚴重過剩,歐美市場加大對中國輪胎的反傾銷、反補貼力度,令中國輪胎行業進入蕭條期。山東永泰因資金鏈吃緊,捲入大批經濟糾紛。有資料顯示,山東永泰目前涉及的經濟訴訟多達105宗。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峰曾表示,雖然美國是中國輪胎出口重要市場,但也是對中國輪胎發起「雙反」調查最多的國家。從2007年至今,中國的輪胎類產品被美國徵收懲罰性關稅金額約達35億美元,涉及企業共479家。去年,中國輪胎出口到北美市場大幅下滑,其中私家車輪胎出口同比下降達21.7%。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上月列出新一批總值2000億美元擬對華商品徵稅清單,當中更幾乎包括所有中國輸美輪胎產品。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杜萬華上月針對中美貿易對中國法院處理破產審理的影響時指出,貿易戰升級發展難料,但假如美國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按照600億、2000億、5000億美元的規模遞增徵收關稅,將有不少中國企業會陸續陷入破產的困境。

貿易戰重傷!中太陽能產業將損失4.5兆、失業250萬人
http://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00122
美國今年1月因對進口太陽能產品徵收30%到50%的關稅,加上中國當局削減補貼和電價,導致中國常州的太陽能板產業面臨停滯,不僅工廠關閉、員工遭裁員、工資也連帶下跌至去年的一半。

美中貿易戰,從今年初美國對進口太陽能產品課徵30%到50%的關稅開始,《日經新聞》今(26)報導,中國有「東方矽谷」之稱的常州,其太陽能板產業從1月開始至今已遭受打擊,當地工廠的運行率大幅下降、工廠關閉、員工遭裁員,薪水也跟著降低。當地離職的前太陽能板工廠員工表示,工人6月的工資降至人民幣2千多元(約新台幣9千元),大約是去年的一半。而中國太陽能產品製造商保利協鑫能源,近日則遭800名被裁員的前員工抗議。

出於中國政府推動太陽能板產業,其太陽能板產量在2017年增長約40%,達750億瓦,是5年前的3倍,並使中國在全球太陽能板生產中占據全球70%的市場統治地位。然而,在美國對進口太陽能板課稅後,已在實質上阻擋中國製太陽能板進入美國市場。

除了美國關稅,中國因在5月底將再生能源的電價降低10%,並削減太陽能板製造商的補貼,再次打擊中國太陽能板產業。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研究員王斯成(Wang Sicheng)表示,預計這波太陽能產品產業的衰退,將損失1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5兆元)和喪失250萬個就業崗位。

美国84个农场申请破产,无法薄利多销,农民感叹生意太难做了!
http://www.sohu.com/a/278555530_334198?s...023WRl5Apr

[Image: a468ace903f14ea0964e101f71b14673.png]
Reply
#67
內地學者促公平貿易
「妥協對中國有利」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2/20559335

習特會召開前夕,中國自由派學者、民間智庫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圖)接受外媒訪問時稱,這次中美貿易戰的雙方是中國利益集團對美國和中國人民,習近平若在貿易戰中妥協反而會對中國發展有利。

指不存在中國模式

自9月以來,社會上對國進民退的擔憂甚囂塵上,自由派學者盛洪則一直呼籲中國應當除掉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的陋規和作法,如取消對國企的補貼並打破其壟斷。盛洪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訪問時認為,本次貿易戰的矛盾實質並不是中美之間,貿易戰的兩方「一邊為中國最有權勢的政治利益集團;而另一邊則是美國和中國人民」。盛洪稱,當下中國似乎已經摒棄了其運作40年的市場轉型與開放貿易,取而代之的是以國企主導的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模式。而盛洪認為這種模式是與公平貿易水火不容的,更會損害中國經濟。

「所謂『中國模式』是基於政府調控和國企貢獻經濟發展的假設」,但是盛洪認為,這並非事實。「正是因為國家不再干預市場,中國自1978年以來經濟才得以增長,我們應該延續這個勢頭。」他認為,所謂的中國模式根本就不存在,模式只有一種:就是市場經濟。

他認為,美國在貿易戰上對於中國提出的「不公平」問題實際上正是給予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中國若屈服於美國對公平貿易上的要求,實則是有利於全部中國人的」,屆時,中國經濟將有一個更快、更高效的發展,並且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Reply
#68
WTO將制定數據貿易的國際規則
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00-21.html

世界貿易組織(WTO)將制定數據貿易的國際性規則。如果國家通過對個人和企業的信息審查等措施過度介入數據貿易的話,將導致競爭環境扭曲,WTO力爭禁止國家要求企業公開數據。此舉被認為意識到了加強數據管理的中國等國。在經濟活動的中心正在從貨物和服務向數據轉移的背景下,WTO將首次制定數據貿易領域的規則。

WTO之所以將加緊制定新規則是因為這樣下去無法維持數據市場的秩序。WTO在制定貿易規則方面停滯不前,美國雖然威脅稱可能退出WTO,但是對於構建包括中國在內的安全的數據貿易環境持積極態度。

由日本、美國、歐盟(EU)、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對制定數據貿易規則態度積極的有志國主導,1月數十個國家宣佈將共同制定相關規則。

結合將在瑞士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會議),WTO將召開各國的部長級和事務級官員匯集的非正式會議。最早將在2019年年中正式啟動談判,力爭2020年引入新規則。

數據貿易的範圍正在擴大。不僅限於貨物和服務的交易,還存在將歐洲設計的新款車數據傳輸到中國工廠,在日本開展營銷等事例。數據已成為業務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定數據規則成為當務之急,但也存在強化國家管理的國家。

中國於2017年制定的《網路安全法》,禁止外國企業把在中國境內收集的客戶信息和當地法人的個人信息數據轉移到境外。美國谷歌曾經因為拒絕接受中國的相關規定而退出大陸市場。如果國家過度強化數據管理,將扭曲國際的業務環境。

關於作為項目設計圖的源代碼和實行步驟的算法,日本提議禁止國家要求企業公開機密信息。歐美也保持一致步調。力爭獲得其他國家的支持,引入多邊規則。

對於進駐本國的企業,力爭引入禁止強制企業使用特定標準和密碼的規則。如果國家迫使企業使用特定標準,不僅將增加企業的負擔,還有觀點擔憂將導致個人和企業的重要數據洩露。
WTO曾被稱認為是「貿易的守護者」,但現在在多邊規則制定方面陷入僵局。美國批評WTO功能不完善。如果在制定數據規則方面失敗的話,預計WTO無用的論調在全球將出現升溫。
Reply
#69
世貿組織改革 王毅:須符4點原則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260008/世...?mtc=30019

WTO将调查特朗普政府对华关税:威胁整个国际社会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830048.html

【中美貿易戰】世貿前總幹事建議:中國減少對國企補貼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china/rea...1/59206111

全球關注中美正進行的新一輪貿易談判。英國《金融時報》1月30日刊登世貿組織(WTO)前總幹事拉米(Pascal Lamy)的訪問,其中更提及中國應在未來,減少國企的份額。
相關新聞:【中美貿易戰●分析】美方出席談判人多勢眾 三要點影響協議成果

拉米指出,世界貿易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在貿易全球化的過程中,有贏家當然也有輸家,而輸家很痛苦,國際機制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妥善處理。如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推動全球的共同發展,這是WTO極待改革的方向。

拉米特別提到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關鍵作用。長期以來,中國被認為是國際貿易的「索取者」,出口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這樣「單方面受益」引發了很多國家的不滿。
相關新聞:【中美貿易戰】外媒爆談判關鍵爭論點 與「中國製造2025」有關

拉米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需要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依賴全球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中國有責任、也有義務承擔起一個全球大國的責任,維護全球貿易開放、公平的基礎。

拉米指出,改革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有關補貼的,現在WTO對於補貼的規則實在太弱了。世界上的一些大國,比如像中國這樣擁有比較大的國有企業、國有部門而言,就不可避免地讓人懷疑,不論這種懷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大家會懷疑國企與國家關係這麼近,與公共財政這麼緊密的關係,就會造成補貼,使得中國的生產商在外國市場就有着不公平的優勢。

拉米認為,情況是由兩個問題導致的:第一是中國沒有足夠開放國內市場。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增長、市場發展非常迅速,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國內市場的開放程度還遠遠不夠,故中國可以不斷進行補貼;第二是中國國企並沒有改革。從2001年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國的國企其實是在往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中國政府對國企的補貼也在減少。但是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年,中國國企不僅沒有減少,反而佔比更大,將國有經濟做大做強似乎又成為了主流。

拉米給中國提出兩個改革建議:
第一是放開國內市場,讓國際競爭者能夠來到中國市場發展,享受到中國市場的紅利,改變中國作為國際市場「索取者」的形象。這樣也會提升中國市場的公平和透明,減少政府補貼等非市場行為。
第二是縮小國企佔經濟總量的份額,國企太過強大,是影響中國經濟開放的一個障礙。
英國《金融時報》

[ 本帖最後由 WeAreHK 於 2019-1-31 13:33 編輯 ]
Reply
#70
美官員游說歐洲發展5G時考慮華為等企業帶來保安風險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0206.htm
美國跨黨派議員提出針對中興法案 違反禁令將重新制裁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0206.htm
美貿易代表署指談判修訂世貿規則遏制中國將徒勞無功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190205.htm
數百農商代表促停貿易戰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0_011.html

[ 本帖最後由 WeAreHK 於 2019-2-8 00:42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