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沒有希望 China has no future
全球第三大富豪:中國將愈來愈孤立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85...15808.html

全球第三大富豪、印度煤礦大亨阿達尼(Gautam Adani)表示,民族主義抬頭、供應鏈變化和技術限制對中國構成不利,中國將愈來愈孤立。

阿達尼指,中國「一帶一路」計劃在許多國家遇阻,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與日本1990年代「失去的十年」時有可比之處。他料所有經濟體逐步回暖,但這次困難得多。
Reply
林建岳:國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將為本港提供新一輪騰飛機遇
https://news.mingpao.com/ins/%e6%b8%af%e...f%e9%81%87

中共二十大於上周六(22日)閉幕,全國政協常委林建岳表示,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本港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他稱本港作為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將面臨更大機遇,在國家新發展中大展身手,既貢獻國家又發展自身,共享國家富強的偉大榮光。

林建岳認為,國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時,將為本港提供新一輪騰飛機遇。他稱本港須全面對接國家規劃,充分運用好「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規劃的機遇,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擔當、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更要支持及擁護「兩個確立」。


中國|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二十大結果令商界失望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8...06417.html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日前受訪時表示,支持深化改革的「自由派」聲音在二十大後已不復存在,而中共的新領導層缺乏管理經濟經驗,讓商界感到不安,對「不得不見證中國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把大門再次關上」感到失望。

伍德克近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中國在二十大之後的前景。報道形容,伍德克被認為是最了解中國的西方人士之一,早在1982年就前往中國,並在華斷斷續續生活33年。

就中共換屆,伍德克表示,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名單跟預想不同,令人吃驚,而胡錦濤被帶離會場更明確地顯示出一個時代的結束,靠成就和任人唯賢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現在要的只有忠誠。

對於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預計將在明年三月兩會出任總理,伍德克指出,自1988年以來,從未見過一個總理上任前沒有追隨前任歷練的經歷,這是第一次一個只有地方管理經驗的人一躍成為國務院一把手,而可能出任主管經濟的副總理的丁薛祥亦是一個外行。

伍德克坦言,自己成長於90年代,在鄧小平的開放模式中長大,見證的第一次中共黨代會是在1982年,當時當局努力讓中國融入世界,對「不得不見證中國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把大門再次關上」感到失望。

被問及對中國經濟是否抱有信心時,伍德克回答稱,「我們正處於一個動盪的時期,有房地產危機,有美國制裁帶來的嚴重影響,有地方債務負擔的增加,以及我們何時能擺脫目前這種因防控新冠疫情而隨時封控的不確定性」,認為現在已經進入一個「不確定期」。

不過伍德克認為,中國與西方脫鉤是很難實現的,因為中國的發展是一個全球化的故事,意味着中國已經深深地嵌入到許多許多的市場中,但通過小的漸進步驟實現脫鉤仍然可能。「當然,當你談論鬥爭的時候,當你談論自力更生的時候,這是一個顯著的指標,中國實際上主動想要脫鉤,而那將是非常可悲的。」

伍德克又指,越來越多人離開中國,已經看到大約50%的歐洲人已經離開。不過,儘管很多歐洲人離開中國,但在華的歐洲企業並沒有離開,排名前十的歐洲企業反而與中國的接觸更多,這主要是德國企業,來自於汽車、化工和機械等領域,因為中國無法替代,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留守,只能加強接觸。

伍德克稱,目前歐盟商會的企業對泰國、東南亞、印度,甚至離歐洲更近的土耳其和東歐有更多的興趣,原因很間單,因為高管進出那裡很自由。另外,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僅增長2.8%,而亞洲其他地區增長5.3%,「商界領袖是跟著錢走的」。

[ 本帖最後由 QEpark 於 2022-10-30 18:24 編輯 ]
Reply
傅瑩稱要中國人想清楚「與美鬧翻,哪國會挺中」 文章遭封引熱議
https://www.hk01.com/article/882589

[Image: QfdDgYoGyojoa4Ei9CcE3zhmsAqlxMjlrusGka7r...w1920r16_9]

據傳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最近在一場論壇演講時,呼籲中國人想清楚,中美一旦決裂,有沒有國家會站到中國一邊,不要「總把精力放在唱衰美國上」。她的演講被網民節錄發到網上,但貼文很快遭刪除

根據網民發在微信上的節錄內容,現任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的傅瑩,針對中美關係提出最新判斷與期望。她在演講中說,中國人(對中美關係)要用自己腦袋想清楚,一是要自己想清楚,二是要和美方討論清楚。

傅瑩稱,中國人要想清楚,中美鬧到決裂或分道揚鑣,有沒有國家會選邊站到中國一邊,「我們到底要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

談及中國近幾年流行的「美國衰落」論,傅瑩稱,美國是不是衰落了,這是美國自己的事。中國決定不了美國衰落,「也不會因為你天天說人家衰落,人家就會真衰落」,中國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問題也很多,「別總把精力放在唱衰美國上,沒有必要相互踩」

她在演講中也說,中美兩個大國現在既需要解決好本國自己的問題,也需要相互合作並説明世界,這才是大國風範。她希望中美兩國重歸於好,不要相互對抗,強調「中美和好肯定是有利於中國」。

傅瑩這一演講被網民節錄整理成貼文,星期天(3月26日)在微信上發佈,但貼文後來遭刪除,顯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接相關投訴,此內容違反《互聯網使用者公眾帳號資訊服務管理規定》。」

傅瑩出身中國外交系統,歷任中國駐菲律賓大使、亞洲司司長、駐澳大使、駐英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自2020年開始,傅瑩兼任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至今。

編按:據《風傳媒》報道,傅瑩的論壇發言遭到刪除的新聞,在華文新聞圈廣受關注,不過所謂「遭到微信刪除」的內容,主要出自傅瑩2020年7月9日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論壇發言。

目前清大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官網仍可看見全文,內媒當年報導也未遭到屏蔽,不確定是否僅在微信遭到屏蔽。根據內媒當時報道:「傅瑩提到了21世紀中國面臨的三大問題:如何判斷國際大勢?如何持續發展自己?如果與國際社會合作?這三大問題都必須由中美關係來解決」。
Reply
鄭永年:技術紅利快沒 中國須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303270044.aspx

中國學者鄭永年說,中國還處於中等技術水平,發展關鍵就是要跨越「中等技術陷阱」;他還指出中國制度性開放還不夠,兩個省之間的商務談判甚至比兩個國家的談判都困難,有許多行政阻隔。

綜合經濟觀察網與中國經濟時報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昨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的分組會上表示,「無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如何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甚麼是中等技術陷阱?鄭永年說,發展中國家憑借低成本優勢承接已開發國家成熟產業的產能轉移,一旦成熟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而發展中國家本土企業又不能技術趕超,其經濟成長就會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

他認為,高品質的發展不應該是追求單純的GDP成長,因為無效投資帶來的GDP成長不見得可以帶來國民財富。從歐美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科技還是第一生產力。

他說,從價值鏈、供應鏈、產業鏈的角度看,中國還處於中等技術水平。在當前複雜的國際環境背景下,中國自主技術發展變得非常重要。

鄭永年認為,跨越中等技術陷阱有3個條件。第一,必須具有一大批能夠從事基礎科研的大學和機構。第二,必須具有一大批能夠把基礎科研轉化為發展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第三,必須具有支撐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轉化的金融支持。

為促進科技發展,鄭永年認為,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之外,還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有助於推動內循環的進一步發展。

鄭永年舉例說明這方面中國的不足。他有一次跟浙江省商務代表團去西北某省訪問,過程中發現兩個省之間的談判甚至比兩個國家的談判都困難,談判面臨多重行政阻隔。

他還說,目前,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的統籌發展做得不錯。但粵港澳大灣區內,同一個省一些城市的統籌發展還比較欠缺。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和擴大制度性開放等層面,需要更多落實到基層層面。

習近平「國師」示警! 中國「技術紅利」已消耗殆盡 恐掉入「第 4 大陷阱」
https://tw.news.yahoo.com/%E7%BF%92%E8%B...43017.html

鄭永年:未來10年中國要避開陷阱,我有6點建議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9%84%AD...%E8%AD%B0/

[Image: zhengyiong-928x522r.jpg]
Reply
美墨邊境中國人偷渡忽增700% 提防間諜藉機滲透成話題
https://www.rfi.fr/tw/%E7%BE%8E%E6%B4%B2...1%E9%A1%8C

據美國媒體報道稱,去年第4季,美國在美墨邊境逮捕的中國偷渡客,與2021年同期相比暴增逾700%。在越過美國邊境的中國人激增的情況下,美國國土安全部正在密切監視潛在的中國間諜和其他國安威脅

據自由時報今天署名報道稱,美墨邊境被捕中國偷渡客激增逾7倍,美國提防中國間諜藉機滲透

報道引述大眾新聞2月9日消息,去年第4季,美國在美墨邊境逮捕的中國偷渡客,與2021年同期相比暴增逾700%。不過,知名美中關係專家、美籍華裔律師章家敦警告,雖然很多中國民眾是因為“絕望”而逃離中國,但中共可能藉此偷運其代理人進入美國

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偷渡客通常會被加快遣返,除非他們確實擔心返回中國後會受到迫害。一些尋求庇護的中國偷渡客會在自己做擔保後被釋放到美國,並收到出庭參加移民聽證會的通知。

據章家敦稱,幾乎所有通過巴拿馬達連峽谷來到美國南部邊境的中國人,都是不想在中國生活的人,但“我們必須假設,中共正在透過走私他們的代理人來利用這種情況”。
Reply
《上市規則》刪中企IPO披露內地風險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8%E9%9A%AA

港交所(0388)最新《上市規則》修訂昨生效,刪除中國註冊發行人上市申請時(即新股申請上市時),有關中國法律、政治與經濟環境等風險披露規定。外電早前曾傳中證監與處理企業境外上市的律師開會,要求淡化中國法律及監管相關風險。港交所指,兩者並無關連,強調《上市規則》要求的審查水平沒有降低。

曾傳中證監要求淡化相關風險

港交所《上市規則》原本要求,發行人必須提供中國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特定風險摘要。港交所今年二月發表諮詢文件,指因應內地已實施有關中國註冊公司境外上市的監管新規,建議刪除上市規則中有關中國註冊發行人,於上市文件的附加內容規定,包括有關中國與香港法律體系與監管結構不同的警告聲明;有關中國法律及法規、政治與經濟環境、外匯風險及管制等風險因素的討論;以及中國與香港公司法重大差異的概述

港交所在7月21日發表諮詢總結,指有68%回應支持相關建議,29%反對。港交所最終落實建議,修訂後將不再將上述內容列作上市披露的要求。

根據市場回應顯示,全球最大基金公司之一貝萊德、另一不具名基金公司及多家專業團體,包括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亞洲證券與金融市場協會等反對,認為應保留相關披露;但律師、會計師事務所及上市公司則接近一面倒贊成。

港交所強調審查水平沒降低
路透早前曾引述消息報道,中證監上月20日與內地十多家律師行、其他政府和行業機構舉行閉門會議,要求他們為中資企業準備到境外上市文件時,盡量淡化與中國有關的商業風險字眼,否則不予其境外上市批准。

港交所發言人強調,上市規則要求的審查水平沒有降低,中國註冊的發行人和其他發行人一樣,必須遵守相同披露規則。上市申請指引信所列風險因素披露要求並沒有改變。

上市規則|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 刪涉中國風險字眼 8月1日生效
https://www.am730.com.hk/%E8%B2%A1%E7%B6...88-/391494

中證監上月20日傳出要求中資企業的招股文件,盡量淡化中國風險字眼後,港交所(388)亦已於7月21日刋發的《建議根據中國內地監管新規修訂《上市規則》以及其他有關中國發行人的條文修訂的諮詢總結》,根據内地監管新規修訂《上市規則》及其他有關中國發行人的條文修訂,將於今日(8月1日)生效。

旨在優化及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
據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於上月表示,聯交所致力為所有發行人,不論其在何地註冊成立,提供一致的投資者保障。最新的《上市規則》修訂建基於2021年的《上市規則》改革,旨在優化及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未來,將繼續專注提升市場質素,為全球投資者提供透明而穩健的交易平台。

刪除反映《必備條款》規定的條文,包括(i)與中國發行人發行和回購股份有關的類別股東會議規定及其他相關規定;(ii)牽涉H股股東的爭議須以仲裁方式解決的規定;及要求中國發行人的公司章程須包含《必備條款》及其他附帶規定的規定。另外,修訂有關新上市申請提交文件的規定,以反映適用於內地公司境外上市的備案新規。

此外,聯交所亦對《上市規則》作出其他修訂,以使分別適用於中國發行人的規定及其他發行人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有關修訂如下:

1. 容許中國發行人發行新股的一般性授權限額和股份計劃的授權限額,可參照其已發行股份總數(而不是分別參照內資股和H股)計算;
2. 刪除中國發行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監事須向發行人及其股東承諾遵守《中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
3. 使《上市規則》第十九A章(適用於中國發行人)有關合規顧問的若干規定與第三A章(適用於所有發行人)的相關規定一致;及
4. 刪除《上市規則》第十九A章中有關(i)網上展示文件或展示實體版本以供查閱及(ii)在新申請人的上市文件中披露相關資料的規定。

聯交所亦對《上市規則》作出若干輕微修訂,刪除內容重複的條文、更新已過時的提述、修正文書錯誤或處理不一致的地方。

中國發行人仍須遵守其現有的組織章程細則有關類別股東大會的規定及其他原根據《必備條款》制定的規定,直至及除非其修訂組織章程細則以刪除該等規定。一般而言,倘中國發行人自願建議修訂其組織章程細則以刪除類別股東大會的規定,則應根據其現有組織章程細則於各自召開的類別股東大會上取得內資股股東及H股股東的批准。

《上市規則》刪涉中國商業環境風險章節 港交所指審查水平無降低
https://www.hk01.com/article/925446

港交所(0388)今年2月發表諮詢文件,指出因應國務院及中證監新近公布的中國法規變動,而作出相應修訂,建議刪除或修改若干有關中國發行人但已再無必要的《上市規則》條件,明言建議旨在讓《上市規則》第十九A章適用於中國發行人的規定,與《上市規則》第十九章適用於海外發行人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同時指出符合港交所一直以來致力於所有發行人的投資者提供相同保障的目標。

同一份文件中亦刊載了其他修訂建議,包括刪除上市規則中有關中國註冊發行人,於上市文件的附加內容規定,包括有關中國與香港法律體系與監管結構不同的警告聲明;有關中國法律及法規、政治與經濟環境、外匯風險及管制等風險因素的討論

港交所在7月21日發表諮詢總結,支持相關建議的回應佔68%,反對則佔29%。

港交所發言人強調所有申請上市的公司,不論其註冊所在地,都必須遵守相同披露規則,並無降低上市規則要求的審查水平,中國註冊的發行人和其他發行人一樣,須遵守相同披露規則。上市申請指引信所列風險因素披露要求並沒有改變。

外電早前曾傳中證監與處理企業境外上市的律師開會,要求淡化中國法律及監管相關風險

符合國策|港交所改上市規則 取消中國風險披露 稱不會降低審查水平
https://hk.sports.yahoo.com/news/%E7%AC%...38165.html

據路透報道,中證監上月20日傳出要求中資企業的IPO文件盡量淡化中國風險字眼後,港交所(388)在7月21日的《上市規則》修訂中,廢除了有關中國政策、中國商業和法律環境風險的整個章節,由今日(1日)起生效。

港交所其後就路透報道作出澄清,有關修訂並非削減《上市規則》的披露要求或重大改變;而是在新規則下,在中國註冊成立的發行人將被視為與其他公司一樣,根據相同的規則和預期作出相同的披露。港交所重申,來自所有司法管轄區的所有發行人都必須在其上市申請中披露重大風險,並無任何例外。

同時,在《上市規則》修訂前,港交所對在中國註冊成立的發行人列出了具體的風險披露要求,而有關諮詢總結中,統一了對所有海外註冊公司(包括非中國註冊成立但主要業務運營在中國的公司)的要求,確保整個市場的一致性和透明度。

路透報道指,原本的《上市規則》要求,發行人必須提供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政治結構和經濟環境、外滙管制和滙率風險,以及其他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特定風險摘要。根據7月21日港交所發佈的諮詢結論文件顯示,修訂後將不再將上述內容列作上市披露的要求;而在規則修訂摘要中,並未將取消中國風險披露列為重大變化。

報道又引述港交所發言人指出,上市規則要求的審查水平沒有因此降低,中國註冊的發行人和其他發行人一樣,必須遵守相同披露規則,並解釋有關改動是因應中國已實施有關中資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監管新規,加上《特別規定》和《必備條款》已被廢除,因此港交所將對《上市規則》作出相應修訂。

值得留意的是,路透早前曾引述消息報道,中證監與內地十多間律師行、其他政府和行業機構舉行閉門會議,更明確指出哪些評論屬「歪曲或貶低中國法律政策、商業環境和司法狀況」的範疇,要求他們為中資公司準備境外上市文件時,盡量淡化與中國有關的商業風險字眼,否則或不予其境外上市「開綠燈」。

港交所︰申請上市 免再揭露中國風險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597128

路透報導,香港證券交易所從本月一日起,不再要求企業在上市申請時,詳細說明與中國有關的業務風險,此舉使香港與北京要求的揭露趨於一致。此前,港交所要求發行人須提供中國「相關法律法規」、「政治結構與經濟環境」、「外匯管制與匯率風險」,以及其他中國經商具體風險摘要。

港交所上月下旬公布上市法規修訂版,刪除有關中國政策及其商業與法律環境等風險的整個章節。今年二月中國證監會更新境外上市規則,一週後,香港依據該新規,進行相關修改的徵詢。港交所上月二十一日指出,考量中國監管架構的修訂,因此推出該變更,以符合對發行者的要求。

中國證監會要求 不要對中負面描述
港交所不認為取消中國風險的揭露是重大改變。一名發言人說,舊規針對中國企業發行人提出特定要求,但近期的徵詢旨在尋求對所有海外註冊企業有一致要求;他補充,港交所認為,上市規則所要求的審查程度「沒有降低」,中國發行人遵守與其他發行人相同的揭露規範。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上月二十日與香港在地律師會面,要求在企業上市招股說明書中,不要對中國政策及其商業與法律環境有負面描述。

大批中國企業在香港或美國推出首次公開募股(IPO),全球投資人專注其IPO中的揭露訊息,以權衡投資風險與企業前景。美國證券交易所上月初指示,在美上市中企須更詳盡揭露中國政府在其營運中的角色,以及二○二一年禁止維吾爾地區產品進口法的衝擊等訊息

老大交代?港交所改規上市申請將不再揭露中國風險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82118

港交所新規上路 8/1起上市申請將不再揭露中國風險
https://enn.tw/422157/

信息安全|港交所上市新規今日生效 廢除中國風險披露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F...45091.html

中企赴港IPO不必再告知中國風險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4...A-56cea3dc
準備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公司不再需要告知投資者它們在中國國内面臨的風險。

香港證監局不需披露中國風險!完全跟上內地制度「禁止講任何衰嘢」如今香港集資額竟低過印尼!究竟香港當局如何縱容中資欺騙港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B0MKbIirEI
[youtube]yB0MKbIirEI[/youtube]

吳明德:(中字) 玩殘香港!港交所取消披露中國風險;130億國安經費花在哪的「奧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NGKn3S3zQ
[youtube]YhNGKn3S3zQ[/youtube]
Reply
羅奇:京、港年輕一代陷絕望邊緣 港青:「早已由絕望變成無奈接受」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ro...72843.html

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史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再次評論中國及香港的現況,指觀察到京、港兩地年輕一代幾乎陷入絕望邊緣。羅奇更形容,「香港政府簡直瘋了」。有香港90後年輕人對本台表示,23條通過後,他們都由絕望變成無奈接受,去大陸消費就是其中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

羅奇離開香港後在個人網頁撰文,指過去一星期在北京和香港度過,曾經在兩地與大陸的企業家、大學生、前港府官員,以及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等人見面,觀察到兩座城市「火花消失了」(the spark is gone),瀰漫著越來越沉重的氣氛。昔日不受拘束、積極進取的正能量,已被一種相對鬱悶的「放棄感」(sense of resignation)代替,年輕一代更幾乎陷入絕望邊緣。

羅奇認為,這不僅是一種情緒上的轉變,更代表京、港兩地昔日擁有的開放和坦誠交流的文化,已經退化成一種過度防禦的態度,而且充斥著對提出善意、尖銳問題的人,作出人身攻擊的下意識反應。

至於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上周宣布辭任後,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香港正逐漸變成「極權社會」,並質疑民主派初選47人案的裁決,羅奇回應指,岑耀信的觀點與他早前發表的「香港已玩完」論點中最具爭議的方面不謀而合,即《基本法》23條頒布後,政治上的約束不斷增加,損害了港府的高度自治權。

羅奇慨嘆,岑耀信警告「司法愛國主義」正破壞香港的高度自治,但是北京卻選擇指責這位前法官被「政治劫持」,認為其論點屬於惡意的政治炒作,對他而言,聽起來就像是諺語中的溫水煮蛙,證實香港漸變成極權社會,無怪這座曾經非凡的城市如今氣氛變得如此陰沉。

羅奇又透露,在過去6個月有不少機會聽到來自中國各大學,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意見,上周他再次在北京與一班頂尖大學的學生見面,整體上他們對前景看法非常暗淡,有幾名學生告訴他,畢業後選擇入讀研究所是因為不容易找到有意義的工作;羅奇認為,政府統計部門把在校生從青年失業統計中剔除,就是為了掩蓋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羅奇:港府簡直瘋了

自從羅奇今年二月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香港已玩完」論後,激起包括葉劉淑儀等港府官員的高調評擊。此外,羅奇獲邀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後,在四月又接受本台專訪,爆料自己在北京被勸止提出香港問題,激起港府官員猛烈批評。

羅奇結束香港行程之後,在美國時間周四 (13日)接受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訪問,記者問羅奇為何香港政府對他的觀點如此敏感,羅奇回答,「港府簡直瘋了」(the government just went nuts);既得利益者對提出批評的人作出人身攻擊,卻忽視提出的問題。

羅奇指,對他的攻擊根本沒有解決他提出的問題,只是批評他身為一個無價值的退休銀行家,對香港內部情況一無所知。羅奇直言,「香港存在著巨大的兩極化。你要麼支持北京,要麼反對它。實際上,並沒有中間地帶。」

羅奇更直言,「下一次訪港,將不得不三思而後行(think twice),確保在入境時不會遇到任何問題。」

90後港人:早已絕望 認命接受現實

90後化名「陳先生」的香港市民,向本台表示,認同羅奇所指的「過度防禦的態度」,形容尤其是在23條立法後,不論所謂的「反對派」以至普通市民日常交流上有很多掣肘。

陳先生說:「現在香港跟以前很不同的情況是,大家都選擇不去說(政治)。大家好像是默認了不再談政治。大部分都會害怕說錯話,因不知政府的紅線在哪裡……即使是去討論政府的政策,或是像以前會討論特首的政策或發言,現在就是沒有。」

對於羅奇所指的「放棄感」,陳先生認為港人「北上消費」風潮和移民潮,亦是一種放棄感的表現。

陳先生說:「既然我不喜歡這地方,我任何地方也一樣。我不講感情的話,就是講現實。當我對此地方沒有了感情,不願再為她付出,只好向錢看。不再談政治因素,我當然會想去選一個更便宜的,人之常情去選一個性價比高的。」

對於好像自己仍留在香港生活的港人,面對香港經濟不景、沉重的社會氣氛,他認為「早已由絕望變成被迫無奈接受」,放棄對此地改變的希望,為己而活。

陳先生說:「老實說,不喜歡這地、有能力的人在這幾年都走了。熱愛此地且仍希望為此地出一分力的人,我相信是有的。但我也相信更多的人是像我一樣因沒有能力(離開)。我留下來,是因為我沒辦法、沒能力,既然改變不到這地方,那我只好改變自己,向現實低頭去生存。所以會出現有些人由很抗拒大陸,變成向性價比低頭,到大陸消費。」

李家超:特區政府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來自海外的政治挑戰

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時間周五(13日)出席官方活動「機遇香港」時見記者,沒有點名羅奇回應他的言論,只表示上任兩年來,特區政府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來自海外的政治挑戰。

李家超說:「在很多國與國之間的博弈,當然我們作為國家的特區,在博弈中間也會受影響,就是政治挑戰,是我們最大的壓力。很多挑戰都是牽涉到一些外部勢力,譬如他們攻擊我們的法律制度,干預我們的司法、施政,這個是非常不應該的。」

李家超又批評外國政客和政府通過制裁施壓,企圖恐嚇官員和司法人員是不尊重法治。雖然港府官員受到很大壓力,但強調自己做事光明正大。

李家超說:「但是我們做事光明正大,我們所有的理由都會理直氣壯的去宣示出來,我相信世界都是有很明亮的眼光,看到誰錯、誰對的。」
7days
Reply
中國觀察:官媒反擊「歷史的垃圾時間」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chin...2%E9%96%93

「垃圾時間」是體育賽事中的術語,指一場比賽中,雙方隊伍的分數差距太大,難以改變勝負結果時,其剩餘的比賽時間就稱之為垃圾時間。最近,「歷史的垃圾時間」成為內地流行詞,聲稱是哈耶克老師、奧地利派經濟學家米賽斯提出的概念:「從經濟學的邏輯來看,當某段歷史正背離經濟規律,個人又無力改變,且必然走向失敗的階段,就被定義為歷史的垃圾時間」。

「歷史的垃圾時間」是個框,甚麼都能往上裝。7月初,中金公司30歲女員工非正常死亡,有傳是因為經濟下行大減薪,置業之後樓價又跌,馬上有人撰文指「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有企業出現經營問題,財經大V言之鑿鑿「千萬別在垃圾時間里投資」;談就業選擇,也有自媒體拿「垃圾時間」勸人「躺平才是出路」。

「歷史的垃圾時間」論在中國流行 官媒出手反擊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8090572

據分析,中國大陸近期出現了「歷史的垃圾時間」論,且遭北京官媒反擊,因為這個論調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比「躺平論」更危險。

星島日報今天刊文指出,「垃圾時間」原是體育賽事中的術語,是指一場比賽中,雙方隊伍的分數差距太大、難以改變勝負結果時,剩餘的比賽時間就是「垃圾時間」。

最近,「歷史的垃圾時間」論卻成為大陸流行詞,外界聲稱「這是海耶克老師、奧地利派經濟學家米塞斯提出的概念」,其內容是:從經濟學的邏輯來看,當某段歷史正背離經濟規律,個人又無力改變,且必然走向失敗的階段,就被定義為歷史的垃圾時間。

文章表示,「歷史的垃圾時間」是個框,甚麼都能往上裝。7月初,中金公司30歲女員工非正常死亡,有傳是因為經濟下行大減薪,購房之後樓價又跌,於是有人撰文指出,「在歷史的垃圾時間,管理失敗可能是多數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有財經人士提出,「千萬別在垃圾時間裡投資」;也有自媒體以「垃圾時間」勸人「躺平才是出路」。

文章指出,在中共20屆三中全會舉行前夕,眼見這一名詞不斷發酵,與「唱響光明論」的主旋律背道而馳,大陸官媒開始出手反擊。

其中,北京日報發表題為「『歷史的垃圾時間』?真耶假耶?」的評論員文章,首先指出米塞斯根本沒提過這個詞,這是偽學術,炒概念,強行炮製焦慮,又指有人借題發揮,「對國家發展長吁短歎、陰陽怪氣,無非在影射無奈無望,否定和看衰今日中國的一切」。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觀察家網撰文,指出細究「歷史的垃圾時間」這個偽詞,它比近年來的「躺平論」更危險,即完全否定當下中國的發展狀況,試圖營造國家終將失敗的大眾預期,以及誘導民眾不配合、不奮進、不作為的心理。

但王文也指出,「歷史的垃圾時間」一詞的流行,的確折射了當下許多民眾的情緒共振與經濟下行期的社會心理,提醒了當務之急,必須改革到位,政策落實,著重實效,讓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歷史的垃圾時間」論在中國流行 官媒出手反擊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7120074.aspx

中國人民看衰未來不滿困境「垃圾時間」成流行詞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aditional

中国网络频现“历史的垃圾时间”论调 官媒反驳:伪学术概念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40713-4254420
7day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