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Taiwan ancient history
#21
石器時代
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以現有的證據而言,目前台灣最早的文化為長濱文化(以八仙洞遺址最具代表性),這是在東海岸所挖掘出來的考古遺跡。而在台南縣左鎮一帶,則挖掘出原始人類骨骸,史稱左鎮人。在台北盆地則有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和植物園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然而,以目前的考古學證據而言,對於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所出現的文化,並不能確定是哪一種族群的人類所留下的遺留。

能夠確定的,是新石器時代(始於紀元前5,000年)以來的史前文化,是台灣南島系民族的遺留[1]。也就是說,在原住民定居於台灣以前,可能還有別的族群曾經在此定居過。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就曾經這樣表示:「今日在台灣被視為原住民的諸民族之間,不乏證明存在更早期先住民族的口頭傳承。自史前時代起,在本島即有近二十種的先住民族」[2]。

台灣的原住民族呈現多元而複雜情況,大致分成平埔族和高山族(日治時代稱為高砂族)。 高山族分成十二族:泰雅族、賽夏族、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達悟族、邵族、太魯閣族(由泰雅族分出)、撒奇萊雅族(2007年1月宣佈,由阿美族分出)、賽德克族(2008年4月宣佈,由布農族分出),多居住在山地與東海岸縱谷,其體質和文化特色至今大抵尚清晰可辨。平埔族亦大致上可以分成十族:凱達格蘭族、馬賽族、噶瑪蘭族、道卡斯族、巴則海族、巴布拉族、貓霧捒族、洪雅族、西拉雅族、以及猴猴族(Qauqaut),在荷西時期前曾經出現過類似國家組織的部落共主大肚番王(大肚王國),於清雍正時期滅亡。經過三個世紀漢人移入者的侵擾、威脅、同化,以及生存的需要,平埔族的文化特色逐漸消失,與漢人難以區分。台灣很多地名、姓氏、風俗、信仰、歌謠等,則保留了平埔族歷史文化的遺緒。

代表文化
舊石器時代:台東長濱文化、苗栗網形文化、台南左鎮人
新石器時代: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營埔文化、卑南文化
金屬器時代: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http://zh.wikipedia.org/zh/%E5%8F%B0%E7%...2%E6%9C%9F
Reply
#22
[size=11pt][size=11pt][size=11pt]台灣自古不屬中國[size=9pt][img=18,13]http://www.wufi.org.tw/pic/arrow_001.gif[/img]/林茗顯整理(2007/10/22rvsd)[/size]


雍正元年,憲皇帝即位,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神武(即康熙帝)遠屆,拓入版圖。... 」

--清‧魏源:【聖武紀略】的【康熙重定台灣記】

自明朝以來,逋誅積寇,始克殄除。海外遐陬(指台灣),歷代未隸疆索,自茲初闢,悉入版圖。

--清‧施琅:【靖海紀事】的【封侯制誥】

臣竊見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

--清‧施琅:【靖海紀事】的【壤地初闢疏】

台灣古無人知,明中葉乃知之

--清‧藍鼎元:【鹿洲文集】的【平台紀略總錄】

台地宋、元之前,並無人知。至明中葉,太監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風至此,始知有此一地。

--清‧藍鼎元:【鹿洲文集】的【覆制軍台疆經理書】

1679年(康熙18年)清朝向鄭經提出最後的和談條件: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且睠懷勝國,未嘗如吳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彈丸地 。不聽田橫壯土逍遙其間乎。[/size][/size][/size]
[size=11pt][size=11pt][size=11pt]
--清‧魏源:【聖武紀略】的【康熙戡定台灣記】 今三藩珍滅,中外一家。 豪傑識時,必不復思噓已灰之焰,毒瘡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則從此不必登岸,不必雉髮,不必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入貢亦可也,以台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市之日本,於世無患,於人無爭,而沿海生靈,永息塗炭,惟足下圖之。」

--(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之諭文) 根據《大清一統志》(乾隆版),台灣自古以來,就是「荒服之地,不通中國」、明朝天啟中(1621-27)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 在1871年編纂的《重纂福建通志》,也持這種見解。清帝國第二代皇帝世宗,在1723年所頒發的詔書中,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清)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

蒙古帝國與明朝曾短期間佔有澎湖,也都放棄了它;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的行為沒有異議。 蒙古帝國在至元年間(元世祖1264-1294,或順帝1335-40)在澎湖置巡檢司,蒙古帝國在1367年敗亡。明朝在1372年(洪武五年)派遣部將湯信國進行海島攻略。可能在這一年占領澎湖島。湯信國以澎湖島民叛服無常,建議將他們遷往鄰近地區,於是,明朝便把澎湖所有住民強制移居中國大陸,並且廢止巡撿司,使澎湖成為廢墟,成為日本和明朝海盜的巢穴。 約在二世紀以後,1563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改置巡檢司。但不久,這也被裁撤。到了明末,澎湖也變成海盜的巢窟了。蒙古帝國與明朝雖都曾短期間佔有澎湖,也都放棄了它。直到17世紀鄭氏「東都」時代為止,臺灣與澎湖不是地理上的統一体,也非政治上的統一体。支那各王朝都是具「中原」心態、不重視航海的陸權封建王國,蒙古帝國和明朝都先後攻佔澎湖而非台灣,都證實大清帝國所說的[size=3]「台灣古無人知,明中葉乃知之」、「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的論斷。[/size]。 史書上有關「夷州」、「瑠求」、「流求」的記載是否指台灣或琉球(沖繩),法國、荷蘭、德國及日本等國學者著書論述,眾說紛紜,未有定論。越古早的史書的記載,有的近似神話,19世紀的論述判斷也矛盾的地方。不管各種論述是否正確,也只能證明古時有這些地名的傳說和記載而已,和「台灣自古屬誰」毫無關係。 16世紀航行到東方的葡萄牙人發現這島嶼,驚嘆說::Ilha Formosa--美麗的島嶼。荷蘭在1622年(明,天啟二年)佔領澎湖。明朝對澎湖的統治消極,卻不容許他國占有,荷蘭因軍事上不利接受明朝要求,在1624退出澎湖,豋陸「台江」(今台南附近),佔領未入任何國家版圖的臺灣島。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的行為沒有異議。 1630(?)年荷蘭人在「一鯤身」(現在的安平)建立熱蘭遮城(Zeelandia),在此設置臺灣政廳,派臺灣太守(Governor and Director of the State of Tayouan and Formosa)。1652(?)年現今的台南建立赤崁城(Provintia 或 Providentia),將政廳遷移到Provintia。 已佔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則佔領台灣北部,1626年西班牙人在雞籠(今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構築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在此設置臺灣長官官署,置於馬尼拉總督的管轄之下,但其統治範圍只限於東北部的極小區域。1629年在滬尾(今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1642年荷蘭人北征逐出西班牙人。 1871年(明治四年),琉球(Okinawa)漁民漂流到臺灣本島東南部,被當地住民所殺害。日本帝國政府乃向滿清政府抗議,要求其妥善處理,然而當時清朝的總理衙門答以「該地末服王化、末奉政令,謂之生番。中國置之度外,不甚為理」。等於主張臺灣本島一部分仍為無主之地。1874年(明治七年),日本出兵臺灣,滿清賠償日本。 在臺灣,自從步入1910年代中葉以後,臺灣人的抗日運動,就由武力鬥爭轉向政冶運動,其中一派,即開始與中華民國部分的政冶家和民間人士聯絡。當時中華民國的一些政治家對抗日運動表示同情,並且支援這些抗日運動者。但是,即使是這些人,也未必有取回臺灣的念頭,反而是希望臺灣脫離日本帝國而獨立的。例如,國民黨的幹部戴天仇,雖然在黃埔軍官學校的演講中提到「臺灣民族為我等中國之民族,臺灣之領土亦即中國之領土」,但卻主張臺灣獨立。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實際上成為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者(制度上國家主席雖為林森,但林氏無權)之後,以及因918事變而成立滿州國後,始終都沒有與日本衝突的意思。 1935年(昭和十年、民國24年),日本的臺灣統治機關臺灣總督府,在臺北舉辦日本帝國的「臺灣始政40周年紀念會」時,國府派遣福建省主席陳儀為祝賀使節,陳儀 在祝賀大會席上的賀詞說:「臺灣人在日本帝國的統治下,過著幸福的生活」。這豈只是承認日本的領有臺灣而已,甚至還讚頌其統治政策呢! 從1938年10月12日到14日之間,在中共黨擴大六中會中以「論新階段」為題的報告中,毛澤東說道:「為了讓日本之侵略戰爭失敗,必須中日二大民族之軍民大眾,以及朝鮮、臺灣等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堅強地共同努力,建立共同的反侵略統一戰線。」在當時,毛將臺灣人看成「臺灣民族」,想將他們編入打倒日本的戰線中。
--毛澤東《毛澤東救國言論集》,重慶,新華日報館,1939年,頁218-219。 不但《毛澤東選集》沒有提及,甚至連1941年以前的任何由中國共產黨所編之中國共產黨史中,都看不出中國共產黨主張將臺灣以「中國」領土而「取回」。1936年,在延安的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曾對史諾(Edgar Snow)言及中國共產黨支援朝鮮獨立,「同樣的立場適用於台灣」。此一發言,經過毛的校閱,記述在史諾的The Red Star over China中。 It is the immediate task of China to regain all our lost territories, not merely to defend our sovereignty below the Great Wall. This means that Manchuria must be regained. We do not, however, include Korea, formerly a Chinese colony, but when we have re-establishe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lost territories of China, and if the Koreans wish to break away from the chains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we will extend them our enthusiastic help in thei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The same thing applies for Formosa. As for Inner Mongolia, which is populated by both Chinese and Mongolians, we will struggle to drive Japan from there and help Inner Mongolia to establish an autonomous State.
(Source: Edgar Snow, Interview with Mao Tse-tung, quoted in "Red Star Over China", New York:Random House, 1948, pp.88-9) 我們立刻要做的是收回失土,而非僅僅保衛長城以南的主權。這意指滿州必須收回。這不包括曾是中國屬地的朝鮮,但是當我們中國失土恢復獨立時,如果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帝國主義的鎖鏈,對其獨立鬥爭我們願意給予熱誠的幫助。同樣的立場適用於台灣。對於中國人和蒙古人居住的內蒙古,我們將奮力逐出日本並且幫助內蒙古建立自治邦。 毛澤東 在其1938年題名為《論新階段》的論文中,將臺灣人列為「臺灣民族」。此後,在中國共產黨文獻中,言及臺灣約有:1939年末,毛澤東及其同志,在延安共同著作而題名為《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的論文。此論文也是將臺灣與朝鮮、緬甸等相提並論,只記載著這些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屬國並且是領土的一部分,都被日本等帝國主義大國所強奪而已,根本沒有提及臺灣要如何處理。於1928年,以做為「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而結黨並接受中國共產黨指導及援助的臺灣共產黨,由其綱領為「臺灣民族的獨立」、「臺灣共和國的建設」一事來看,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臺灣政策,是朝著臺灣獨立的方向。這個政策至少到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並無變化。這一點,可從戰爭爆發那年,「臺灣獨立先鋒社」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於延安成立的事實中窺見一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在美艦密蘇里號上,在投降書上簽字。九月二日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發出「一般命令第一號」,進行分配占領區域。對蔣介石有以下的授權:日本國在中國(滿州除外)、臺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法屬中南 半島之前任指揮官,以及一切的陸上、海上、航空及補助部隊,必須向蔣介石統帥投降。 孫文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中華民國,被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依據孫中山的說法,可以說清國並不是中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已經是屬於日本帝國的領土,並非中華民國成立時的領土,當然不得主張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至為顯明。 同樣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台灣處於其統治之外,至今,台灣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之外,生存發展,所以臺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固有領土「中華民國憲法」領土不包括台灣民初「臨時約法」第三條載明領土為「22行省,內外蒙、西藏、青海」,不含台灣。1931年「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載明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亦不包括台灣。1936年5月5日公布之五五憲草第四條原文「中華民國領土為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西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察哈爾、綏遠、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華民國領土非經國民大會議決,不得變更」;滿洲(即東三省,上述之遼寧、吉林、黑龍江)與台灣同為日本殖民地,滿洲入憲成為中國領土而台灣沒有。[/size]
[/size]
http://www.wufi.org.tw/taiwan/histdoc1.htm


[/size]

[ 本帖最後由 Dr.Who 於 2010-6-1 21:02 編輯 ]
Reply
#23
台灣不屬於中華民國領土之證據!

話題:蔡英文表示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請問你有什麼看法?

作者:小宇 ( 拒絕赤化台灣|高雄市 )|發表:2010/05/30 23:13[ 檢舉內容 ]
17則回應|瀏覽次數:486


(1)1949年1月19日,盟軍統帥麥克阿瑟表示:台灣現在還不是中國正式的領土,因此南京垮台後,中共不能進入台灣。美國將協助台灣人獨立,並提交聯合國決定。(見1.19香港大公報東京航訊)

(2)中華民國憲法前身”五五憲草”所列中華民國之固有疆域並不包括台灣,而國民大會也從未變更過固有疆域之範圍。

(3)1945年10月25日陽明山中山堂受降典禮,日本是向盟軍投降並非單獨對中華民國投降,從典禮上有中美英蘇四國國旗及中美英蘇四國元首肖像可見一斑。

(4)蔣介石於1949年1月12日給陳誠批示:台灣在對日和約締結前,只不過是我國一託管地帶性質。(見陳誠日記)

(5)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重申對台灣地位未定之主張--台灣將來的地位,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恢復、對日和約之締結、或聯合國的考慮。

(6)對日和約在1951年於舊金山簽約,隔年又簽台北和約,但兩者只要求日本放棄台澎,而不言明台澎領土之歸屬。

(7)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又再次重申:台澎的法律絕非中國的一部分,作為對日本的主要戰勝國,美國對於日本以前所佔領的這些島嶼擁有發言權。

(8)1950年3月13日蔣介石在”復職的使命與目的”中的演講詞強調:我們的中華民國到去年終就隨大陸淪陷已滅亡了,我們都是亡國之民。

(9)最具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 encyclopedia)介紹蔣介石之原文如下:「soldier and statesman, head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China from 1928 to 1949, and subsequently head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exile on Taiwan」後面一句講得最明白,蔣介石是「流亡在台灣之中華民國的領袖」。

http://tw.forum.news.yahoo.com/topic/tbn.../8884.html
Reply
#24
台灣原住民, 大肚王國 Kingdom of Middag, Formosa, Taiwan ancient history

臺灣原住民族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8%87%B...1%E6%97%8F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原居於臺灣的民族,由17世紀漢族移民移入前,即已定居在此的數十個語言及生活方式不同之族群所構成,屬於南島民族;其中臺灣本島的所有民族為南島語系臺灣南島語群,蘭嶼上的達悟族則屬於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巴丹語群。由於西方早期以「福爾摩沙」一詞稱呼臺灣,在部份文獻中又被稱為「福爾摩沙人」[4][5][6],意即「福爾摩沙島上的居民」。目前僅16個民族為官方所承認[註 1],根據《原住民身份法》登記之戶口統計至少約57萬多人口(2019年11月),佔臺灣人口的2.44%。

臺灣原住民族各族曾是臺灣的主體族群,但17世紀後受外來移民數量的擴張以致居住範圍受到排擠,治權領域逐漸縮小;這些區域現今主要位於臺灣本島東部、西部山區以及蘭嶼,並由官方劃定為原住民族地區,簡稱原鄉,原住民族則享有自治權。此外,原住民族長期以來因都市化而流入各大都會區,現今已有四成六[7]人口設籍於都會區,部分區域之族人甚至認同其現居地為原鄉而形成部落[註 2]。

起源

臺灣被視為廣泛分布的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的主要源頭之一

臺灣是南島民族玻里尼西亞人的原鄉
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8]。臺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9][10]。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民族分布的最北端。」[11]

凌純聲認為百越人為臺灣原住民族的先祖,也是南島民族的祖先[12][13]。李壬癸認為,從語言的關係看,古代漢民族、傣民族、南島民族的地理:分布應該是漢民族在北,傣民族居中,南島民族在南。換言之,漢語與傣語有密切的接觸,傣語與南島語也有密切的接觸,但漢語與南島語卻沒有直接接觸的語言證據。李壬癸認為臺灣原住民起源於中南半島一帶的可能性最大。

幾世紀以來,臺灣原住民各族在與人口較多的各移民族群彼此衝突、交流的狀況之下更被迫學習外來政權的語言,加上族群的遷徙與現代生活的影響,導致很大幅度的文化、語言和族群認同的消失。舉例來說,在大約26種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統稱為臺灣南島語言)中,至少有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14],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臺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

[ 本帖最後由 后太禧慈 於 2021-3-24 07:20 編輯 ]
Reply
#25
Kingdom of Midda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ngdom_of_Middag

The Kingdom of Middag (Chinese: 大肚王國; pinyin: Dàdù Wángguó) was a supra-tribal allianc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western plains of Taiwan in the 17th century. This polity was established by the Taiwanese aboriginal peoples of Papora, Babuza, Pazeh and Hoanya.[citation needed] It ruled as many as 27 villages, occupying the western part of present-day Taichung county and the northern part of modern Changhua county.[1] Having survived the rule of European colonists and the Kingdom of Tungning, the aboriginal peoples who previously comprised Middag were eventually subjugated to the rule of the Qing Empire in the 18th century.
Reply
#26
台灣土著也曾建立強大政權!大肚王國今何在?
https://kknews.cc/history/86y5v2e.html

本文為我局的第97篇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台灣大肚王國的故事

在中國明朝中後期,16世紀到17世紀中期,海峽對岸的台灣曾有一個古國,遠離漢土的輝煌文明,悄然隱藏在小島中部的密林深處。

她沒有自己的文字,也沒有發明冶鐵或制陶,所以也沒有留下遺蹟,就連國名亦為外族所取。如今,後人只能從16世紀中期荷蘭殖民者開發台灣的《熱蘭遮城日誌》,和17世紀的清朝遊歷台灣的一些官員的遊記中,推測古王國當年的模樣。

台灣地形圖——彰化大肚區所在地

大肚兒王國

台灣的南島語族,在漢人移民遷入前就生活在島上。他們雖屬同一語系,但詳細而分可以有十幾個民族之多。

南島語族的世界分佈與台灣

在台灣中部(現在台中大肚區附近),巴布拉族、貓霧捒族、巴澤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這5個民族曾共同組建了一個聯盟,形態已類似一個鬆散國家。

此國有一地方名叫大肚(Middag),為其國最大的聚落,據傳也是王都所在,故漢人稱其為大肚王國,歐洲人便記做Kingdom of Middag,是台灣本島歷史上第一個本土政權。

大肚王國——大肚社

其中最大的族裔是巴澤海族,估計約五千人,其餘每族約一千人左右。王國何時起始已無可考,鼎盛時代,推測其實力也曾觸及大半個台灣。後來的荷蘭人有勘測過,統計大肚國王的領地,大致包括現在的台中、彰化北部和南投的一部分。

曾經的台灣土著民族

大肚國因為沒有文字,究竟是以何種方式來統治,已無可考證。有記載的君主只有兩位,一位叫Camachat Aslamie,次任叫做Camachat Maloe,皆是用荷蘭語記錄的,漢語譯作甘仔轄·阿拉米,和甘仔轄·馬祿。這兩位王的族別已無可考,後人猜測他們都是王國中最大的族群-巴澤海族的領袖,二人之間的關係或為親屬。

關於大肚王的繪本

根據16世紀考察過此地的荷蘭牧師描述,大肚國內的社會組成是偏母係為尊,而大肚王本身與封建中央集權制的「君主」不太一樣,出入很少隨從,也無生殺大權;他掌管的更多是分配獵物、調停族人紛爭、主持祭祀儀式這類職能。

來自中國台灣台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電子書

後世的考古發掘收穫甚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原住民多數使用較難保存的竹木器,如弓箭,木製標槍等等,生活方式以採集和狩獵,捕魚為主。他們也會製作石斧,石鏟等簡單工具,如有需要鐵器如獵刀等物,則與相鄰的漢人以獵物來交換,因此也很難辨識究竟是何人所擁有。

文明與野蠻

荷蘭人登陸台灣後,確有探知大肚王國的存在,並為了打通台灣南北的交通而曾派兵攻打,但是遭到強烈反抗。最後大肚王國在失去了13個部落後,決定向荷蘭人降服,荷蘭人取得了王國勢力範圍的通行權。

這些蠻族可真是不好對付,想從他們身上賺錢就更難了

不過,與南部一些接受歐洲人教化的部族(如台南的西拉雅族)不同的是,大肚王國內的部族不肯容忍基督教,不願學習任何外語或文字,更不允許有翻譯等職人駐紮國內,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台灣,都保持着半獨立的狀態。

荷蘭人離開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國姓爺鄭成功。為了把台灣建設成反清復明的基地,鄭軍開始在台灣屯墾,圈佔更多土地,遇到糧荒便向原住民強取,引發原住民的激烈反抗。接着又推行了「兵農合一」,分散駐兵去各地發展農耕,嚴重干擾了原住民的生活,並時有軍官剝削或豪奪等事件發生。

如今,另一尊國姓爺佇立在鼓浪嶼,默默地看着對岸。。他在想些啥?

譬如大肚王國內,曾有十數起巴布拉族戰士射殺鄭軍軍官的事件,時稱「番變」。到1670年,原住民和漢人移民衝突擴大到延平郡王鄭經都要「親征」,派部將劉國軒掃蕩了數個部落,其中反抗最強的巴澤海族,其男女老幼盡遭屠殺,幾乎滅族。後有黃叔璥《番俗六考》記錄為證:「沙轆番原有數百人,為最聖;後為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足見鄭軍殘酷。


巴布拉族大肚社原住民。在荷、鄭及清初、這一族群是有名的強悍,對不同的統治者都曾激烈反抗

電影賽德克巴萊,延續了原住民戰士的feel。。

就這樣,大肚王國族民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生活艱難困苦,人數銳減。至1731年,台灣歸屬清朝管轄。大肚王國的殘民捲入了原住民對抗清軍的「番亂」。最終,朝廷派兵鎮壓,王國終於瓦解。組成王國幾個族群也逐漸人丁凋落,到了現代幾乎消失。

殘留的記憶

關於大肚王國的中文記錄,普遍認可的記載是在1722年,巡台御史黃叔璥所著《台海使槎錄》記載:「大肚山形,遠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長名大眉」。

黃叔璥所記之時,大肚王國應該已經是過去式了,而這位名叫「大眉」的番人之長,不知是不是荷蘭人記載過的阿拉米或馬碌。書中亦記載了一首大肚社(社為原住民的聚落單位)的祭祀歌,也許就是從消失的王國中流傳下來的。

大肚社祀祖歌

與仔與麻隱喡什(今日過年),靡阿麻甬仔武嘮馬礁乞咿珊(準備新酒祭祖)。

思引咿珊牟起林(祖上何等英雄)!夜嘮務力咿珊牟起林(願願子女同祖上一樣英雄)!

牛罵、沙轆思歸歌嚅嗎嗄乞武力(在山中捕鹿),蘇多喃任喡須岐散文(忽然想起妻兒)!

買捷嚅離嗎嗄乞武力(我還是競速回家),葛買蘇散文喃任岐引吱(免得妻子在家盼望)!

三百年後的一個道歉

2016年8月7號,台南地方有一座名為鎮門宮的廟宇曾有顯靈。該廟供奉着國姓爺鄭成功的神像,顯靈時廟內主事接連夢到國姓爺,要主事代國姓爺向原住民道歉。

台南鎮門宮

託夢事件

巧合的是,國姓爺的生日就在8月,沒幾天廟內就要為他舉行祝壽法會。主事非常認真的執行了國姓爺的這一生日願望,在祝壽大典前,擺上原住民常用的米酒,檳郎,煙草,魚乾等祭品,為三百年前死於鄭軍手中的各族原住民英靈超度。

祭靈大典上,祭官請神上身,據說請來的數萬冤靈借其口舌來哭泣怒罵了好幾個小時。。。客觀來說,這一幕是有些荒唐,因為國姓爺在1662年荷蘭人退出台灣後就四個月就急病去世,如何要為8年後的衝突負責?不過「冤家宜解不宜結」,也許國姓爺真的在天有靈,也是希望見到他的延平王土上,各民族最終能團結和樂。

END

[ 本帖最後由 跑10k 於 2021-3-23 13:57 編輯 ]
Reply
#27
福爾摩沙人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A6%8...9%E4%BA%BA

福爾摩沙人(英語:Formosan 或法語:Formosane),有時被寫作福爾摩莎人[1],福爾摩沙是歐美世界較早期時對臺灣島的稱呼,故稱住在此島的住民為福爾摩沙人(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等國之涉臺文書記錄尤指臺灣原住民[2][3][4]或專指特定地區之臺灣原住民,如西拉雅族人[5]等),意即福爾摩沙/福爾摩莎(美麗)島上的居民,源自西方稱臺灣的拉丁文及葡萄牙文慣用詞「Formosa」。福爾摩沙(美麗島)之名遠早於臺灣,而歐美國家曾長期普遍使用福爾摩沙之稱呼至二十世紀下半葉。[6][7][8][9][10][11][12][13][14]「福爾摩沙人」此語後則泛指出身臺灣者,以區隔外來之中國人。近年來則可與廣義的臺灣人通用(含外國移居而來的臺灣新住民)[15],因而也有臺灣人以本詞作為自稱。

源流
全世界以福爾摩沙命名的地名遍及五大洲,其中,面積最大的為阿根廷北部內陸的福爾摩沙省,面積7.2萬km²,首府福爾摩沙市,有趣的是,福爾摩沙省部分區域與被稱為福爾摩沙的臺灣有一部分區域是對蹠點。

臺灣島在早期被歐洲稱為「福爾摩沙」,臺灣海峽則稱為「福爾摩沙海峽」,一般認為最早是16世紀中期,葡萄牙水手對臺灣島的驚嘆之語「Ilha Formosa!」,即美麗(Formosa)的島嶼(Ilha)之意。不過,當時葡萄牙人的殖民與貿易重心是在澳門與日本,台灣只是他們航海時經過的美麗景點,未曾登陸與探險。

十七世紀荷蘭人手繪平埔族追鹿,寫下「我是福爾摩沙人」。[16]荷蘭首任駐臺牧師干治士(1627至1637年在臺)對當時臺灣先住民描述道:「總的來說,福爾摩沙人都很友善、忠實和善良。他們對外來人也很好客,以十分的誠意按照他們的方式拿出食物和飲料。…福爾摩沙人對朋友和盟友非常忠實...他們有很好的理解力,記憶力特別強,很容易明白和記住任何事情。」[17] 德國人司馬爾卡頓(Caspar Schmalkalden) 1642-1652年的遊記《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Die Wundersamen Reisen des Caspar Schmalkalden nach West- und Ostindien 1642-1652)。他於日記中清楚描述了臺灣及島上的住民,也留下多張珍貴的手繪畫,包括福爾摩沙人圖。他在遊記中提到狩獵之外,「福爾摩沙人最大的樂趣在於賽跑,那是在村落中固定的地方舉行,為此他們的年輕人和同儕在他們的慶典中相互鬥走。還說他們在奔跑時藉由手上的鐵環來製造清脆的聲響,使他們在跑步時能聽著協調步伐、輕快小跑」[18]。
Reply
#28
台灣原住民, 大肚王國, Formosa, Taiwan ancient history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4622266
Reply
#29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http://www.forum4hk.com/viewthread.php?tid=12584
Reply
#30
中國崩潰!《自然》新研究:太平洋沿岸東亞人祖先可能源自台灣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01508

《自然》期刊(Nature)刊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坤塔納-馬奇(Lluis Quintana-Murci)的最新太平洋人種研究,摘要寫道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擴張時期之前,台灣原住民可能是太平洋地區人類的東亞祖先。

綜合外媒報導,這份研究摘要指出,大約4.5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穿越歐亞大陸定居在太平洋地區的島嶼上,透過基因庫數據分析,當時的人類在距今4萬年至2萬年在此區域分散,而第2次的遷徙始於5000年前的台灣,台灣原住民可能成為太平洋地區人類的東亞祖先,這些原住民們在距今3000年前更首次移動至離澳洲更遙遠的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等遠大洋洲(Remote Oceania)地區。

研究團隊發現,當時的人類身上的尼安德塔人基因比例相近,細胞中的丹尼索瓦人基因變化較大,尼安德塔人的基因顯示在皮膚色素、神經元發育等性狀;丹尼索瓦人為現代人類帶來有益的基因突變,包括與抵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類似的病毒易感性突變,讓這些太平洋首批的定居者能夠對抗病原體、適應島上的環境。

坤塔納-馬奇提出的結論是,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的通婚,通常在許多情況下都能幫助現代人類更有效地適應各自所面對的氣候、病原體等環境。


Genomic insights into population history and biological adaptation in Oceania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236-5

[ 本帖最後由 6SL7 於 2021-4-19 14:42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