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19, 12:02 PM
內地加快開放市場 挑戰港定位 專家:須保法治 穩金融中心地位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0%e4%bd%8d
隨着2019年即將過去,「10年代」將成為歷史,進入「20年代」。回顧過去10年,中國金融市場加速向外開放,香港無疑透過各種互聯互通的措施,鞏固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隨着本地示威活動由初夏走到深冬,仍未有停息迹象,中央亦積極尋找可替代香港的方案,加上近兩年的開放市場措施,都是直接開放予外資進入內地市場,而跳過香港。下一個10年,香港的地位將備受挑戰。
明報記者 陳偉燊、歐陽偉昉
在2009年,外資仍然只能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經審批後,取得配額投資中國市場。但踏入「10年代」,內地金融市場的開放進入新階段。當年離岸人民幣市場正式開始運作,香港儼然是離岸人民幣中心。直至2014年,滬港通開通,外資可經港交所(0388)直接進入內地股市,然後就是一系列的互聯互通,包括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直至今年,理財通和保險通亦已蓄勢待發。
A股債券納國際指數 吸外資
滬深港通推出後,加上兩地交易所在改善A股隨意停牌等問題後,國際指數公司MSCI在2017年宣布將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指數,帶動外資被動式資金流入內地股市。債券通北向交易開通後,彭博及摩通等亦陸續將中國債券納入主要債券指數。
中國多項市場開放經由香港進行,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即使鄰埠澳門醞釀加強發展金融市場,他相信,當地市場需時較長去發展,亦見不到內地替代香港。「香港經濟過去十年跟內地互動比較多,未來隨着內地市場化,加上需求持續,相信仍對香港經濟帶來促進動力。若香港情况將來轉穩,香港的融資中心及門戶地位不變」。
銀行保險業 外資持股撤限
然而,除了利用香港的獨特地位外,內地近年亦有不少直接開放的例子。例如逐步取消外資佔國內銀行、保險和券商的持股限制,首家外資控股的境內券商,便在2017年落戶深圳前海。而今年亦有安聯成為首家獲批開業、由外資獨資持有的境內保險公司。投資市場上,今年內地亦取消了QFII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仍然會佔重要位置,因為兩地市場監管水平有不小差距,例如中國為穩定股市打壓融資融券等,即使中國希望發展上海、深圳作為金融中心,但當地缺乏適當制度,不及香港有穩定的金融制度。他提醒,香港未來若未能維持法治及本身特色,恐經濟會逐步陰乾,連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羅家聰:純靠內地客港企或受影響
最近10年,大型中資金融企業、人才加快來港部署,城大客席教授羅家聰則認為,在香港爆發社會運動後,中資參與香港的經濟活動會加快進行。他認為,一些能夠參與海外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尚可以分散風險,否則他恐在內地經濟放慢時,純靠內地市場為生的專業服務機構會受影響。
[ 本帖最後由 大冬瓜 於 2019-12-26 05:03 編輯 ]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0%e4%bd%8d
隨着2019年即將過去,「10年代」將成為歷史,進入「20年代」。回顧過去10年,中國金融市場加速向外開放,香港無疑透過各種互聯互通的措施,鞏固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隨着本地示威活動由初夏走到深冬,仍未有停息迹象,中央亦積極尋找可替代香港的方案,加上近兩年的開放市場措施,都是直接開放予外資進入內地市場,而跳過香港。下一個10年,香港的地位將備受挑戰。
明報記者 陳偉燊、歐陽偉昉
在2009年,外資仍然只能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經審批後,取得配額投資中國市場。但踏入「10年代」,內地金融市場的開放進入新階段。當年離岸人民幣市場正式開始運作,香港儼然是離岸人民幣中心。直至2014年,滬港通開通,外資可經港交所(0388)直接進入內地股市,然後就是一系列的互聯互通,包括深港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直至今年,理財通和保險通亦已蓄勢待發。
A股債券納國際指數 吸外資
滬深港通推出後,加上兩地交易所在改善A股隨意停牌等問題後,國際指數公司MSCI在2017年宣布將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指數,帶動外資被動式資金流入內地股市。債券通北向交易開通後,彭博及摩通等亦陸續將中國債券納入主要債券指數。
中國多項市場開放經由香港進行,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即使鄰埠澳門醞釀加強發展金融市場,他相信,當地市場需時較長去發展,亦見不到內地替代香港。「香港經濟過去十年跟內地互動比較多,未來隨着內地市場化,加上需求持續,相信仍對香港經濟帶來促進動力。若香港情况將來轉穩,香港的融資中心及門戶地位不變」。
銀行保險業 外資持股撤限
然而,除了利用香港的獨特地位外,內地近年亦有不少直接開放的例子。例如逐步取消外資佔國內銀行、保險和券商的持股限制,首家外資控股的境內券商,便在2017年落戶深圳前海。而今年亦有安聯成為首家獲批開業、由外資獨資持有的境內保險公司。投資市場上,今年內地亦取消了QFII與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投資額度限制。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仍然會佔重要位置,因為兩地市場監管水平有不小差距,例如中國為穩定股市打壓融資融券等,即使中國希望發展上海、深圳作為金融中心,但當地缺乏適當制度,不及香港有穩定的金融制度。他提醒,香港未來若未能維持法治及本身特色,恐經濟會逐步陰乾,連金融中心也做不成。
羅家聰:純靠內地客港企或受影響
最近10年,大型中資金融企業、人才加快來港部署,城大客席教授羅家聰則認為,在香港爆發社會運動後,中資參與香港的經濟活動會加快進行。他認為,一些能夠參與海外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尚可以分散風險,否則他恐在內地經濟放慢時,純靠內地市場為生的專業服務機構會受影響。
[ 本帖最後由 大冬瓜 於 2019-12-26 05:0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