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2021, 12:14 PM
美國商會調查:逾四成受訪會員料離港 學者指或掀連鎖效應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u...64159.html
香港美國商會周三(12日)公布調查,超過4成受訪會員計劃離開香港,不少會員透露眾多因素之中,《港區國安法》壓港,最令他們感到憂慮,甚至打算撤走。商會要求特區政府關注居港美國人的情感。學者認為調查可能反映外國人撤走的連鎖效應,香港社會惡化,可能來得比受訪會員想像中快。有學者指,新加坡是不少在港外國人選擇移居的地方,原因是當地法制透明。(陳駿豪 報道)
香港美國商會發布題為「是留是去?」的調查,測試會員對目前香港營商環境、政治和社會的信任程度。325名會員在今年5月5日至9日期間匿名受訪,受訪會員佔總會員數目24%。其中,42%受訪會員計劃離開香港,58%受訪會員稱不會離開。報告用「相當值得關注」(very significant)形容計劃離開會員的百分比。
「國安法」壓港成首要考慮因素
報告環顧眾多原因,最多會員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是對《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感到不安,約佔62%,其次是新冠疫情檢疫措施令會員難以出埠和探親,約佔49%,再次是對香港未來感到悲觀,約為42%。另外,擔心「國安法」實施後影響子女教育質素排第四,約佔36%。
至於計劃離開的會員,當中48%打算3至5年內撤離,15%計劃今年底離開,10%受訪者打算今個夏季前離開,至於有3%會員有意立刻離開香港。報告引述會員指,「『國安法』實施以外,香港有種不自由的價值觀崛起,隨着香港慢慢與中國融合」,亦有會員提到「香港的『紅線』模糊,隨時變動,不想因為發言或寫文章令自己無故被捕。」報告有引述會員指,台海局勢和中美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令身處香港的外國人前景不明朗。
香港經濟學者、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及經濟學系客座教授羅家聰接受本台訪問時指,《港區國安法》下,美國商會的調查或反映部分人離開,從而帶動其他人撤走的群體效應。
羅家聰說:這種群體現象有點像股市沽貨,別人不沽自己不沽,別人沽開「市冧」(大跌市)每個人都走,會有這樣情況,所以現在的人未大量離開,群體帶動效應暫時未太突出,但大家開始離開,身邊不少人都說撤離吃「歡送飯」,這樣的話也令本來沒打算撤走的,也會計劃撤走。
羅家聰表示,如果由美國商會報告推算,擴及至其他美國以外可能離開的人,撤離香港的比例不少。
羅家聰說:商會所說的現象大家有目共睹,說出來的比例可能比有些人想像中高,美國商會旗下是與美國相關的人,整體來說如果與美國沒有關係的比例可能較低,可能沒有42%,可能打折三分一或三成、四分一等,假設有兩、三成,其實數目都不是少。如果換算在香港700多萬人,有2至3成人數不少。本身打算走的人,怎樣也會走,未打算走的,看見身邊多人離開,也會跟着走,反正到哪裏也會見到香港人。過去惡法頒布近一年,萌生離港念頭的已經醞釀起來,疫情是很大的阻礙因素,這令即刻離開的人較少,但部署一早已做。
羅家聰:觀望3至5年或太樂觀
商會報告指,最多受訪會員選擇3至5年內離開香港。羅家聰表示,離開時間難以掌握,香港發展有可能壞得比想像中快,好像上世紀50至60年代,中國大陸政治運動頻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掀起批鬥,很多人即時逃亡到香港。香港目前可能事態未算很惡劣,不少人會觀望,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做好部署,但社會惡化快得令人措手不及,羅家聰表示3至5年可能已經「面目全非」。
美國商會報告又指,預計離開香港的人多數選擇新加坡、台北、東京和曼谷移居。羅家聰認為好像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生活成本較廉宜,生活水平與香港相比並不差,會有市場。他又認為離開香港的外國人仍然選擇亞洲,在於不少人資產和家人仍在香港。
新加坡法制透明商家放心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報告反映新加坡是不少離港外國人打算移居之地,李兆波認為跟新加坡與香港營商環境相似有關。
李兆波說:新加坡很像香港,當地本身有政治情況,但當地廉潔度和法律系統等,在港外國人也清楚。新加坡也算是有選舉,但中國內地系統,民主系統與商家心中所想有距離,不確定性較大,新加坡的企業和國家在全球的競爭力名列前茅,商家放心。
李兆波又表示,美國商會與美國在港企業以及商業團體有關,這次報告帶出商界關注香港政治情況「無可厚非」,商界重視營商環境穩定,業界未清楚「國安法」實施的具體情況,政府應重視商界這方面關注,免得職位外流,削弱香港競爭力,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衝擊。
香港金融管理局回應美國商會調查指,金融機構基於不同的考慮進出個別市場,「有部分退出本港市場的同時,也有新的金融機構落戶香港,帶來新的業務與擴展計劃,對於國際金融中心是常見的事。」金管局又稱,香港的金融科技和與內地連接的獨特優勢,會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強化競爭力,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tm/u...64159.html
香港美國商會周三(12日)公布調查,超過4成受訪會員計劃離開香港,不少會員透露眾多因素之中,《港區國安法》壓港,最令他們感到憂慮,甚至打算撤走。商會要求特區政府關注居港美國人的情感。學者認為調查可能反映外國人撤走的連鎖效應,香港社會惡化,可能來得比受訪會員想像中快。有學者指,新加坡是不少在港外國人選擇移居的地方,原因是當地法制透明。(陳駿豪 報道)
香港美國商會發布題為「是留是去?」的調查,測試會員對目前香港營商環境、政治和社會的信任程度。325名會員在今年5月5日至9日期間匿名受訪,受訪會員佔總會員數目24%。其中,42%受訪會員計劃離開香港,58%受訪會員稱不會離開。報告用「相當值得關注」(very significant)形容計劃離開會員的百分比。
「國安法」壓港成首要考慮因素
報告環顧眾多原因,最多會員選擇離開香港的原因,是對《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感到不安,約佔62%,其次是新冠疫情檢疫措施令會員難以出埠和探親,約佔49%,再次是對香港未來感到悲觀,約為42%。另外,擔心「國安法」實施後影響子女教育質素排第四,約佔36%。
至於計劃離開的會員,當中48%打算3至5年內撤離,15%計劃今年底離開,10%受訪者打算今個夏季前離開,至於有3%會員有意立刻離開香港。報告引述會員指,「『國安法』實施以外,香港有種不自由的價值觀崛起,隨着香港慢慢與中國融合」,亦有會員提到「香港的『紅線』模糊,隨時變動,不想因為發言或寫文章令自己無故被捕。」報告有引述會員指,台海局勢和中美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令身處香港的外國人前景不明朗。
香港經濟學者、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及經濟學系客座教授羅家聰接受本台訪問時指,《港區國安法》下,美國商會的調查或反映部分人離開,從而帶動其他人撤走的群體效應。
羅家聰說:這種群體現象有點像股市沽貨,別人不沽自己不沽,別人沽開「市冧」(大跌市)每個人都走,會有這樣情況,所以現在的人未大量離開,群體帶動效應暫時未太突出,但大家開始離開,身邊不少人都說撤離吃「歡送飯」,這樣的話也令本來沒打算撤走的,也會計劃撤走。
羅家聰表示,如果由美國商會報告推算,擴及至其他美國以外可能離開的人,撤離香港的比例不少。
羅家聰說:商會所說的現象大家有目共睹,說出來的比例可能比有些人想像中高,美國商會旗下是與美國相關的人,整體來說如果與美國沒有關係的比例可能較低,可能沒有42%,可能打折三分一或三成、四分一等,假設有兩、三成,其實數目都不是少。如果換算在香港700多萬人,有2至3成人數不少。本身打算走的人,怎樣也會走,未打算走的,看見身邊多人離開,也會跟着走,反正到哪裏也會見到香港人。過去惡法頒布近一年,萌生離港念頭的已經醞釀起來,疫情是很大的阻礙因素,這令即刻離開的人較少,但部署一早已做。
羅家聰:觀望3至5年或太樂觀
商會報告指,最多受訪會員選擇3至5年內離開香港。羅家聰表示,離開時間難以掌握,香港發展有可能壞得比想像中快,好像上世紀50至60年代,中國大陸政治運動頻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掀起批鬥,很多人即時逃亡到香港。香港目前可能事態未算很惡劣,不少人會觀望,盡量在最短時間內做好部署,但社會惡化快得令人措手不及,羅家聰表示3至5年可能已經「面目全非」。
美國商會報告又指,預計離開香港的人多數選擇新加坡、台北、東京和曼谷移居。羅家聰認為好像泰國、馬來西亞等地,生活成本較廉宜,生活水平與香港相比並不差,會有市場。他又認為離開香港的外國人仍然選擇亞洲,在於不少人資產和家人仍在香港。
新加坡法制透明商家放心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報告反映新加坡是不少離港外國人打算移居之地,李兆波認為跟新加坡與香港營商環境相似有關。
李兆波說:新加坡很像香港,當地本身有政治情況,但當地廉潔度和法律系統等,在港外國人也清楚。新加坡也算是有選舉,但中國內地系統,民主系統與商家心中所想有距離,不確定性較大,新加坡的企業和國家在全球的競爭力名列前茅,商家放心。
李兆波又表示,美國商會與美國在港企業以及商業團體有關,這次報告帶出商界關注香港政治情況「無可厚非」,商界重視營商環境穩定,業界未清楚「國安法」實施的具體情況,政府應重視商界這方面關注,免得職位外流,削弱香港競爭力,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衝擊。
香港金融管理局回應美國商會調查指,金融機構基於不同的考慮進出個別市場,「有部分退出本港市場的同時,也有新的金融機構落戶香港,帶來新的業務與擴展計劃,對於國際金融中心是常見的事。」金管局又稱,香港的金融科技和與內地連接的獨特優勢,會為金融機構帶來新機遇,強化競爭力,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