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2022, 11:00 AM
回歸25年 香港錯失「矽港」 又被新加坡超越?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9B...28968.html
本港回歸25年,經濟穩定發展,不過當中,還是有兩大痛處。
回想回歸初期,特首董建華的施政方針,就經常被拿來與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比較,甚至有報道以他上任後的多項政策指出,董建華的強勢領導,甚有李光耀的影子。
當時香港作為中國其中一個窗口,如何與新加坡競爭,成為特首必修課題。
新加坡人均GDP超越香港
後來,本港歷任多屆特首治下發展,與新加坡數據比一比,到底誰勝誰負?翻查世銀數據,1997年本港人均GDP約27300,仍然跑贏新加坡的約26300美元,不過到了2020年,香港已被超越,新加坡人均GDP高達約59800,大幅超過去只有約46300的香港;至於整體GDP規模,新加坡也步步進逼,差距大幅收窄到只有數十億美元差距,不過就依然由香港領先。
總括來講,與新加坡大致上分庭抗禮,不過無論從國際競爭力排名,抑或國際機場排名來看,香港在很多方面,確已有及不上新加坡的地方,加上近年新加坡大吸香港人才,似乎這場勝負,很快就有結果?
香港本來有晶片產業
不過要數最大痛處,相信以錯失「矽港」計劃最為遺憾。本來,香港是有晶片產業的,1990年有「矽港中心」,當時為亞洲第二大的半導體測試裝配工廠,香港亦擁有大批電子工程人才,回歸後即有「矽港」計劃,美國漢鼎亞太公司曾主動向港府提出斥資12億美元﹐在港興建6間晶片廠,冀將當時台灣經濟引入香港,揚言要把矽港建設成大中華地區的主要晶片生產基地。
不過,一方面項目涉及龐大投資額,二來涉及敏感技術,三來當時港府僅以「經濟效益」作出評估,四來在土地優惠、租金、稅務等都似乎有問題,市場猜測計劃「談不攏」,即使漢鼎亞太負責人稱美國已經對敏感技術開綠燈﹗計劃最終依然無落實,據報因為「對方開的條件太高」,特區政府不可能完全接受,有官員甚至公開說「此計畫未能落實﹐亦無損本港科技產業的發展」,計劃告吹。
「矽港」計劃最終告吹
「矽港」後來因為上海願意以近乎免租的條件提供土地,而改到了上海發展,就是今天的「中芯國際」,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半導體企業,香港也就失去了這個黃金機會,回想如果中芯當年是在香港開始發展,說不定中國晶片可以發展得更快。
「矽港」計劃向來被指是香港錯失轉型機會的例證,如今回顧,也是錯失了25年來的唯一機會;要外國再次全面就敏感技術開綠燈,也幾乎是不可能,對香港來說,也錯失了一個可以籍新興產業全面與新加坡競爭的契機了。
超級富豪棄港投星?機構:新加坡成亞洲最大財管中心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2_001.html
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有錢人愈來愈多,房地產研究機構萊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新加坡身家逾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有52.63萬人,佔當地人口約一成,按年增長6.03%。其中,身家逾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即是超高淨值人群,更達到4,206人,按年增長8.56%。該機構更預計,新加坡超級富豪將在2026年飆至6,007人,較10年前大增2.68倍,以增速計僅次於新西蘭。
不僅如此,萊坊今年全球城市財富指數顯示,新加坡排名再升一位至第7位,在亞洲僅次於東京,排行第二。這個排行榜主要評估超級富豪選擇在哪個城市居住、投資及消磨時間,位居前5大的城市分別為倫敦、紐約、巴黎、洛杉磯與東京。反觀,被視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排名卻是由去年的第5位,倒退至第8位,顯示香港對富豪們的吸引力或已減少。
香港方面,去年身家逾100萬美元的富豪數目,增長近8%至75.7萬人。身家淨資產至少達3,000萬美元的富豪,更增近11%至6,050人,無論在人數或增速方面,目前仍跑贏新加坡及全球平均水平。按萊坊的財富規模模型測算,2026年香港將有7,593位超級富豪,但比去年僅升近26%,遠遠不及新加坡超級富豪人數的43%漲勢。
萊坊在今年財富報告中,引述了星交所的高級副總裁Matthew Song分析,指新加坡公司治理良好、法律體系健全,信用評級坐擁「AAA」級別,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於把資金存放在銀行系統感到安全」,又指當地已成為亞洲第一大財富管理中心。
去年環球經濟逐步復甦,加速財富效應。全球超級富豪數量去年按年增加9.3%或5.17萬人,至61.05萬人。按地區劃分,除了非洲出現倒退外,其他地區的超級富豪數量均較一年前增加,北美洲地區更以12.2%升幅稱冠,當地超級富豪數量達到23.35萬人。
截至去年底,全球有12.95萬名的超高淨值人士為白手興家,且年齡低於40歲,佔超高淨值人士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當中,北美的人數最多,達4.47萬人,其次是亞洲和歐洲,分別為4.45萬人及3.02萬人。
該機構預測,到2026年的5年間,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超高淨值人群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78.36萬人。雖然中國吹響「共同富裕」的號角,但屆時亞洲地區料繼續壓倒歐洲,保持超級富豪第二多的地位。然而,為了應對財富不平等問題,該機構相信各地政府可能會徵收更多財富稅,而徵稅範圍可能更偏重於資產而非收入。
●「低稅天堂」勢風光不再
為了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加劇,經合組織(OECD)去年制訂國際稅務改革方案,以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行為,推行全球最低利得稅率為15%,至今已有130多個稅務管轄區承諾參與,包括有「低稅天堂」之稱的香港及新加坡。會計師行提醒,離岸所得免稅的租稅設計已受到國際挑戰,企業須盡早調整跨國配置及租稅規劃。
俗稱「BEPS 2.0」的改革方案只是針對年度全球合併營業額達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新加坡尚未提出明確的時間,但香港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最快在2024年起施行,當局亦曾粗略估算每年將從跨國企業補足稅款150億元。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表示,未來跨國企業都要面臨在各個租稅管轄地所繳納的稅負,應達到全球最低稅率的要求。新加坡政府以往亦曾推出不少租稅優惠吸引投資,部分企業的優惠稅率甚至可低至5%,當中不少成功爭取的企業均具備一定規模,隨着全球最低稅率制度於新加坡落地,符合門檻的大型企業勢必受到影響,後續要如何因應,也將是重中之重。
該行表示,因應OCED愈趨嚴謹的反避稅規範,這輪第二波的全球最低稅率風潮可能很快便會陸續於其他地區普及,第三波的發展很可能就是針對「離岸免稅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僅18%有錢人買數碼資產
超級富豪點睇數碼資產?萊坊報告指出,目前平均有18%的超高淨值人士持有某種虛擬貨幣,至於有涉獵NFT(非同質化代幣)的僅約11%,佔比明顯遠低於傳統房地產及股權投資的水平。
萊坊在去年10至11月期間,對逾600名的私人銀行家、財富顧問、中介機構和家族辦公室進行問卷調查,這些受訪者為超高淨值人群客戶管理超過3.5萬億美元財富。
調查顯示,數碼資產仍未成為傳造財富的主流,有三分之一受訪者相信,這些超級富豪不願投資是出於網絡安全考慮,更有超過六成人指出,超級富豪仍然未有充分了解市場,因而無足夠信心入市。
儘管如此,有約61%受訪者現時認為,區塊鏈技術正為其客戶提供更多機會。報告引述Caleo Capital執行合夥人Sheldon Halcrow指出,有更多客戶要求把部分資金投放在數碼資產,佔客戶投資組合約1至5%。
家族辦公室Stonehage Fleming投資總監Julie Gauthier則表示,銀行業正在轉向接受和管理虛擬資產,雖然還沒成為主流,但業界相信年輕一代將把虛擬貨幣當作貨幣使用。她又指出,現在已經看到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增加了對房產的代幣化,並允許投資者投資這些代幣。未來10年,數碼房地產將變得與實物資產一樣重要。
萊坊在報告指,年輕一代的超高淨值人士通常擁有房地產、股票和手錶等傳統藍籌資產,以及加密貨幣、數碼藝術和生活方式商品等新興資產類別的均衡組合。
[ 本帖最後由 HKer 於 2022-6-30 09:56 編輯 ]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9B...28968.html
本港回歸25年,經濟穩定發展,不過當中,還是有兩大痛處。
回想回歸初期,特首董建華的施政方針,就經常被拿來與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比較,甚至有報道以他上任後的多項政策指出,董建華的強勢領導,甚有李光耀的影子。
當時香港作為中國其中一個窗口,如何與新加坡競爭,成為特首必修課題。
新加坡人均GDP超越香港
後來,本港歷任多屆特首治下發展,與新加坡數據比一比,到底誰勝誰負?翻查世銀數據,1997年本港人均GDP約27300,仍然跑贏新加坡的約26300美元,不過到了2020年,香港已被超越,新加坡人均GDP高達約59800,大幅超過去只有約46300的香港;至於整體GDP規模,新加坡也步步進逼,差距大幅收窄到只有數十億美元差距,不過就依然由香港領先。
總括來講,與新加坡大致上分庭抗禮,不過無論從國際競爭力排名,抑或國際機場排名來看,香港在很多方面,確已有及不上新加坡的地方,加上近年新加坡大吸香港人才,似乎這場勝負,很快就有結果?
香港本來有晶片產業
不過要數最大痛處,相信以錯失「矽港」計劃最為遺憾。本來,香港是有晶片產業的,1990年有「矽港中心」,當時為亞洲第二大的半導體測試裝配工廠,香港亦擁有大批電子工程人才,回歸後即有「矽港」計劃,美國漢鼎亞太公司曾主動向港府提出斥資12億美元﹐在港興建6間晶片廠,冀將當時台灣經濟引入香港,揚言要把矽港建設成大中華地區的主要晶片生產基地。
不過,一方面項目涉及龐大投資額,二來涉及敏感技術,三來當時港府僅以「經濟效益」作出評估,四來在土地優惠、租金、稅務等都似乎有問題,市場猜測計劃「談不攏」,即使漢鼎亞太負責人稱美國已經對敏感技術開綠燈﹗計劃最終依然無落實,據報因為「對方開的條件太高」,特區政府不可能完全接受,有官員甚至公開說「此計畫未能落實﹐亦無損本港科技產業的發展」,計劃告吹。
「矽港」計劃最終告吹
「矽港」後來因為上海願意以近乎免租的條件提供土地,而改到了上海發展,就是今天的「中芯國際」,成為了中國最重要的半導體企業,香港也就失去了這個黃金機會,回想如果中芯當年是在香港開始發展,說不定中國晶片可以發展得更快。
「矽港」計劃向來被指是香港錯失轉型機會的例證,如今回顧,也是錯失了25年來的唯一機會;要外國再次全面就敏感技術開綠燈,也幾乎是不可能,對香港來說,也錯失了一個可以籍新興產業全面與新加坡競爭的契機了。
超級富豪棄港投星?機構:新加坡成亞洲最大財管中心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2...2_001.html
作為財富管理中心的新加坡有錢人愈來愈多,房地產研究機構萊坊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新加坡身家逾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有52.63萬人,佔當地人口約一成,按年增長6.03%。其中,身家逾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即是超高淨值人群,更達到4,206人,按年增長8.56%。該機構更預計,新加坡超級富豪將在2026年飆至6,007人,較10年前大增2.68倍,以增速計僅次於新西蘭。
不僅如此,萊坊今年全球城市財富指數顯示,新加坡排名再升一位至第7位,在亞洲僅次於東京,排行第二。這個排行榜主要評估超級富豪選擇在哪個城市居住、投資及消磨時間,位居前5大的城市分別為倫敦、紐約、巴黎、洛杉磯與東京。反觀,被視為亞洲金融中心的香港排名卻是由去年的第5位,倒退至第8位,顯示香港對富豪們的吸引力或已減少。
香港方面,去年身家逾100萬美元的富豪數目,增長近8%至75.7萬人。身家淨資產至少達3,000萬美元的富豪,更增近11%至6,050人,無論在人數或增速方面,目前仍跑贏新加坡及全球平均水平。按萊坊的財富規模模型測算,2026年香港將有7,593位超級富豪,但比去年僅升近26%,遠遠不及新加坡超級富豪人數的43%漲勢。
萊坊在今年財富報告中,引述了星交所的高級副總裁Matthew Song分析,指新加坡公司治理良好、法律體系健全,信用評級坐擁「AAA」級別,但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於把資金存放在銀行系統感到安全」,又指當地已成為亞洲第一大財富管理中心。
去年環球經濟逐步復甦,加速財富效應。全球超級富豪數量去年按年增加9.3%或5.17萬人,至61.05萬人。按地區劃分,除了非洲出現倒退外,其他地區的超級富豪數量均較一年前增加,北美洲地區更以12.2%升幅稱冠,當地超級富豪數量達到23.35萬人。
截至去年底,全球有12.95萬名的超高淨值人士為白手興家,且年齡低於40歲,佔超高淨值人士總人數的五分之一。當中,北美的人數最多,達4.47萬人,其次是亞洲和歐洲,分別為4.45萬人及3.02萬人。
該機構預測,到2026年的5年間,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超高淨值人群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78.36萬人。雖然中國吹響「共同富裕」的號角,但屆時亞洲地區料繼續壓倒歐洲,保持超級富豪第二多的地位。然而,為了應對財富不平等問題,該機構相信各地政府可能會徵收更多財富稅,而徵稅範圍可能更偏重於資產而非收入。
●「低稅天堂」勢風光不再
為了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加劇,經合組織(OECD)去年制訂國際稅務改革方案,以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行為,推行全球最低利得稅率為15%,至今已有130多個稅務管轄區承諾參與,包括有「低稅天堂」之稱的香港及新加坡。會計師行提醒,離岸所得免稅的租稅設計已受到國際挑戰,企業須盡早調整跨國配置及租稅規劃。
俗稱「BEPS 2.0」的改革方案只是針對年度全球合併營業額達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新加坡尚未提出明確的時間,但香港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表明,最快在2024年起施行,當局亦曾粗略估算每年將從跨國企業補足稅款150億元。
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表示,未來跨國企業都要面臨在各個租稅管轄地所繳納的稅負,應達到全球最低稅率的要求。新加坡政府以往亦曾推出不少租稅優惠吸引投資,部分企業的優惠稅率甚至可低至5%,當中不少成功爭取的企業均具備一定規模,隨着全球最低稅率制度於新加坡落地,符合門檻的大型企業勢必受到影響,後續要如何因應,也將是重中之重。
該行表示,因應OCED愈趨嚴謹的反避稅規範,這輪第二波的全球最低稅率風潮可能很快便會陸續於其他地區普及,第三波的發展很可能就是針對「離岸免稅制度」的根本性改革。
●僅18%有錢人買數碼資產
超級富豪點睇數碼資產?萊坊報告指出,目前平均有18%的超高淨值人士持有某種虛擬貨幣,至於有涉獵NFT(非同質化代幣)的僅約11%,佔比明顯遠低於傳統房地產及股權投資的水平。
萊坊在去年10至11月期間,對逾600名的私人銀行家、財富顧問、中介機構和家族辦公室進行問卷調查,這些受訪者為超高淨值人群客戶管理超過3.5萬億美元財富。
調查顯示,數碼資產仍未成為傳造財富的主流,有三分之一受訪者相信,這些超級富豪不願投資是出於網絡安全考慮,更有超過六成人指出,超級富豪仍然未有充分了解市場,因而無足夠信心入市。
儘管如此,有約61%受訪者現時認為,區塊鏈技術正為其客戶提供更多機會。報告引述Caleo Capital執行合夥人Sheldon Halcrow指出,有更多客戶要求把部分資金投放在數碼資產,佔客戶投資組合約1至5%。
家族辦公室Stonehage Fleming投資總監Julie Gauthier則表示,銀行業正在轉向接受和管理虛擬資產,雖然還沒成為主流,但業界相信年輕一代將把虛擬貨幣當作貨幣使用。她又指出,現在已經看到房地產開發商大量增加了對房產的代幣化,並允許投資者投資這些代幣。未來10年,數碼房地產將變得與實物資產一樣重要。
萊坊在報告指,年輕一代的超高淨值人士通常擁有房地產、股票和手錶等傳統藍籌資產,以及加密貨幣、數碼藝術和生活方式商品等新興資產類別的均衡組合。
[ 本帖最後由 HKer 於 2022-6-30 09:5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