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大陸 國家情報法 CCP National Intelligence Law
#41
【TikTok禁令】TikTok贊助研究報告:若禁TikTok,美國經濟損失近1888億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tiktok...45872.html

[Image: 3fc8a21f66b763750bc26e338e8a4a8e]

短片分享平台TikTok贊助的研究顯示,一旦美國政府決定全面禁止TikTok,將為美國經濟帶來重大打擊,預計損失達242億美元(約1887.6億港元)。這項由Oxford Economics進行的研究強調,TikTok不僅在美國市場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更對中小企業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涉及的收益高達147億美元(約1150.7億港元)。

TikTok聲稱至今在美國擁有約1.7億用戶,並與700萬家美國企業有著密切的業務聯繫。此份報告基於對1050家美國企業及7500名用戶的調查結果而編寫。

研究報告進一步闡述了TikTok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包括透過自創內容、支付廣告以及與內容創作者的合作,推動各行業經濟增長。這一總貢獻量在過去一年達到242億美元,彰顯了TikTok作為數字經濟推手的角色。

美國國會參議院近期通過議案,以國家安全為由,考慮強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出售TikTok,或將在美國下載限制該應用程式。這項議案已在眾議院獲得大多數支持,使得TikTok在美國的未來蒙上陰影。

TikTok稱貢獻美經濟242億美元 創22萬份工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tiktok...24823.html

社交程式TikTok面臨在美國被封禁的風險,正在作全方位游說,最新打經濟牌,希望在輿論裡爭取更有利的位置。這項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撰寫的研究稱,TikTok 為美國經濟十幾個關鍵領域帶來了147億美元的收入,並在 2023 年為GDP貢獻了 242 億美元。這相當於同年經濟總量的0.088%。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該研究寫道:「TikTok (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讓他們可以自行推銷自己,或作付費廣告或投資在創作者行銷上。」該報告首先由《華盛頓郵報》報道,詳細分析了該應用程式的影響有多廣泛,該應用程式的活躍用戶已增至 1.7 億,企業數量超過 700 萬家。 該研究對其中 1,050 家企業和 7,500 名 TikTok 用戶進行了調查。

該報告發布之際,參議院正在考慮一項強制 TikTok 中國母公司位字節跳動剝離其美國資產的法案。 這項在眾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的措施一旦實施,將為資產剝離設定六個月的最後期限,否則將對該平台實施禁令。

國會議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該App與中國的關係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儘管總裁周受資在國會作證時堅決否認公司受到共產黨絲毫影響。

最近幾星期,一些參議員就已在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字眼表示懷疑,TikTok的游說重點自然是參議院的投票意向。

公司最近發起了210 萬美元的廣告活動來反對相關法案,在五個關鍵選戰州份留起電視廣告時間,這些州的民主黨參議員爭取連任,戰况緊湊。

那些廣告中,一些用戶對TikTok的好處誇誇其談。一名用戶表示:「想想500萬小企業老闆依賴 TikTok 養家糊口。」

那些支持禁令的人,包括前副總統彭斯,已經利用廣告活動進行反擊。 根據《國家評論》報道,彭斯的保守派團體「促進美國自由」計劃在內華達州、蒙大拿州、威斯康辛州、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和華盛頓特區賣電視數碼廣告,料花費200萬美元。

TikTok委託撰寫的經濟報告分析了該平台對12個行業的影響,指出45%的受訪者表示,將「業務成功的重要部分」歸功於它。

報告稱,影響最大的是食品和飲品業,TikTok去年貢獻了64億美元收入,創造7.3萬個就業機會。

報告稱,公司幫助在以上相關行業創造22.4萬份職位。

中國企業法規: 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 (中共黨委 CCP)
7days
Reply
#42
長和旗下波蘭貨櫃碼頭 遭政府以國安為由加強監管
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instantf...3%E7%AE%A1

[Image: d4d338c1c366d2112469a878d4ffb470.jpg]

長和(0001)旗下Hutchison Port Holdings營運的波蘭格丁尼亞(Gdynia)貨櫃碼頭,遭波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加強監管。政情網站Politico引述波蘭副國防部長湯姆奇克(Cezary Tomczyk)表明,將永久監測任何關乎國家安全的事物,例如怎樣確保安全向烏克蘭提供軍備等。

報道指,美國去年8月曾使用鄰近港口轉運軍備給烏克蘭,船隻部分進入該貨櫃碼頭,但長和拒絕讓船隻卸貨,即使當局介入都不成功。事件引起部分波蘭國會議員不滿,有執政聯盟議員要求,把出租給中國企業營運的碼頭列為關鍵基建,要求匯報安全運作,但不會影響日常營運。長和沒有回應報道。

港資碼頭阻美軍卸貨 波蘭國會擬規管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4...2_001.html
[Image: bkn-20240405154425058-0405_00992_001_01p...0405230745]
長和在格丁尼亞港經營貨櫃碼頭位置(彩色區域)。

美國傳媒周三(3日)報道,波蘭計劃把由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控制和營運的格丁尼亞港貨櫃碼頭,正式認定為該國關鍵基礎設施,強制長和報告安全保障營運情況。該碼頭去年曾拒絕美國軍隊船隻在附近泊岸卸貨,阻礙波蘭接收美方軍事援助。

格丁尼亞港貨櫃碼頭位於波羅的海格但斯克灣西部,提供各類貨櫃處理及重型裝卸服務,佔地約20公頃。上址毗鄰波蘭特種部隊基地和波蘭軍備集團海軍造船廠,船廠正建造導彈護衞艦。美國國防部也臨時使用附近碼頭,卸載由北約和美國運往歐洲東北部及烏克蘭的軍事裝備。美軍船隻去年8月卸貨時,船艏越界進入長和碼頭區域約50米,長和於是阻止。儘管格丁尼亞港務局介入協調,最終美軍船隻未能卸貨。

波蘭國會特種部隊委員會上月討論保護該國海域關鍵基礎設施,重點談及離岸風力發電場和格丁尼亞港。委員會主席比爾納基(Marek Biernacki)透露,委員會已起草一份致總理的意見書,指出當地大型設施投資缺乏法律監管,應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他們將向政府安全中心主任申請定性格丁尼亞港為中資碼頭,但強調不會影響在和平時期港口業務營運。

港資碼頭阻美軍卸貨 波蘭擬規管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5%...F%E7%AE%A1
[Image: 0406-00180-027s1.jpg]
波蘭計劃把格丁尼亞港貨櫃碼頭正式認定為關鍵基礎設施。

美國傳媒周三報道,波蘭計劃把由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控制和營運的格丁尼亞港貨櫃碼頭,正式認定為關鍵基礎設施,強制長和報告安全保障營運情況。該碼頭去年拒絕美國軍隊船隻在附近泊岸卸貨,阻礙波蘭接收援助。

認定為關鍵基礎設施

格丁尼亞港貨櫃碼頭在波羅的海格但斯克灣西部,提供各類貨櫃處理及重型裝卸服務,佔地約20公頃。上址毗鄰波蘭特種部隊基地和波蘭軍備集團海軍造船廠,船廠正在建造護衞艦。

美國國防部也臨時使用附近碼頭,卸載由北約及美國運往歐洲東北部及烏克蘭的軍事裝備。美軍船隻去年8月卸貨時,船艏越界進入長和碼頭區域約50米,長和於是阻止。儘管格丁尼亞港務局介入協調,最終美軍船隻無法卸貨。

波蘭國會特種部隊委員會上月討論保護該國海域關鍵基礎設施,重點談及離岸風力發電場和格丁尼亞港。委員會主席比爾納基(Marek Biernacki)透露,委員會已經起草一份致總理的意見書,指出當地大型設施投資缺乏法律監管,作為關鍵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他們將向政府安全中心主任申請定性格丁尼亞港為中資碼頭,但強調不會影響在和平時期港口業務營運。

波蘭重要碼頭暗遭李嘉誠迂迴收購 疑聽令北京阻美軍備泊岸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port-...15134.html

美軍裝備上月欲在波蘭停泊,過程中遇上刁難,美國軍用物資差點被延誤。事件揭發李嘉誠的和黃集團,透過收購當地的碼頭公司,部分控制了波羅的海重要的格丁尼亞港口,尤其事發在三名美國議員訪問該港口之際,評論認為事件背後有北京的政治指令,反映其挺俄立場,亦警醒民主國家要注意中國透過資本進行滲透。

《波蘭報》(Gazeta Polska)周二(12日)披露,擁有波蘭格丁尼亞港(Port of Gdynia)部分碼頭管理權的中國公司上月拒絕美國軍艦泊岸,差點導致美軍裝備轉運延遲。

涉事的格丁尼亞港是波羅的海第二大貨櫃港,波蘭和北約部隊的運輸也經過格丁尼亞港,此港口為關乎波蘭國家安全的關鍵基礎設施,目前由波羅的海集裝箱碼頭(BCT)管理,該公司為菲律賓「國際集裝箱碼頭服務公司」(ICTSI)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擁有北約證書,並與美軍合作多年。而由香港億萬富翁李嘉誠和記黃埔公司擁有的集裝箱運營商格丁尼亞集裝箱碼頭公司(GCT)則管理著格丁尼亞港附近較小的區域。

上月初,一艘運送軍備的美國船欲停泊該港口,因BCT正在整修,碼頭十分擁擠,美國船需要使用鄰近碼頭停泊,GCT最初同意,但在正式確認時,突然變卦和刁難,並要求美國支付高昂的費用。所幸BCT最終在其碼頭騰出空間,問題才得以解決。

事發時正值三名美國國會議員訪問格丁尼亞港視察軍事裝備的運載情況。因此有分析認為,事件背後有政治因素。

波蘭學者、知名Youtuber「斯坦」(Stan from Poland)認為,格丁尼亞港是北約國家向烏克蘭轉運武器裝備的重要港口,事件證明中國政府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挺俄立場

「斯坦」說:這次中國(控制)的港口不讓北約的船泊停靠,因為那個船泊本來是要運送物資到烏克蘭,非常明顯是有政治目的,它這樣子也是在間接的證明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它一直想要表現出來它是一個中立的國家,但實際上它就是幫俄羅斯做事。

「斯坦」指,中共近年在全球收購港口,事件反映這種行為對相關國家的政治和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斯坦」說:有點像中國在斯里蘭卡做的那種事情,一定是有國家安全相關的危機、政治的風險。很有可能以後被中國拿來做政治的操作,一個獨裁國家在做這件事情,就是狼進入羊圈裡面,它甚麼時候咬你你也不知道

《波蘭報》發現,和記黃埔在盧森堡的公司此前買下了格丁尼亞造船廠散貨碼頭WOG的大部分股權,因為接管的是這家公司,而非整個港口,因此是在格丁尼亞港沒有參與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次收購也未經波蘭相關政府部門審批和同意。和黃透過此方式,獲得格丁尼亞港近20公頃轉運碼頭永久租賃權,該碼頭岸線長達550米。儘管該碼頭位於格丁尼亞港,但不受該港港務局管轄。

[Image: fa7dc154-b583-4b86-b08e-89d575c9f8fd.jpeg]
香港和記黃埔2004就通過購買一家破產公司的股權,獲得格丁尼亞港一個集裝箱碼頭的永久租賃權。(和記黃埔網站)

一直追蹤中共在海外滲透和擴張的英國華人作家馬建就此接受本台採訪。他認為很多國家對中國繞道投資沒有警惕,李嘉誠們其實正在幫助中共在海外佔領陣地

馬建說:李嘉誠佔波蘭港口,無非就是中國共產黨一小塊陣地啊,李嘉誠它就是在投靠中共,也都是在出賣香港利益。如果波蘭人不認識到「一帶一路」是這麼可怕,也可以通過香港、中國很多合資公司投資,這樣的中國全球霸權故事會不斷發生,冷戰必須開始。

波蘭記者沈漢娜(Hanna Shen)向本台說,波蘭國內相信事件背後是北京的政治決定,是習近平支持俄羅斯的具體體現。事件一方面提醒了人們,中國對北約國家基礎設施的控制會帶來危險,因此必須減少對中國在歐盟投資的依賴。

另一方面,波蘭擔憂未來類似事件重演,格丁尼亞港口附近還有一個海軍基地和一家造船廠,目前正在建造第一批波蘭護衛艦級導彈艦艇,波蘭海軍將獲得在波蘭海域執行各種任務以及與北約盟國一起參加任務和演習的機會。

財經|拒讓美軍卸貨 長和貨櫃碼頭遭波蘭以國安為由加強監管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8%B2...18623.html

美國新聞網站《Politico》日前(4月3日)報道,長和(00001)旗下Hutchison Port Holdings營運的波蘭格丁尼亞(Gdynia)貨櫃碼頭,因去年拒絕為烏克蘭提供物資的美國軍艦停泊,阻礙波蘭接收美方軍事援助,因此遭波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加強監管。

據報,美國去年8月曾使用鄰近港口轉運軍備給烏克蘭,船隻部分進入該貨櫃碼頭,但長和拒絕讓船隻卸貨,儘管格丁尼亞港務局介入協調都不成功。波蘭議會正計劃要求政府將格丁尼亞貨運碼頭列為「關鍵基礎設施」,碼頭營運者須向政府報告其安全行動,但並不影響日常業務運作。

格丁尼亞集裝箱碼頭位於格丁尼亞港口。該港口是波蘭第一大港,也是波羅的海第二大港。俄烏戰爭期間,格丁尼亞港是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向烏克蘭中轉設備的重要港口。

長和沒有回應報道。


中國企業法規: 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 (中共黨委 CCP)
7days
Reply
#43
湧入戰略地區 400華留學生背景受查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4...2_001.html

菲律賓早前宣布卡加延省將供美國軍隊進駐,中國留學生隨即被指大量湧入當地,懷疑是間諜或潛伏解放軍。菲律賓警方上周六(27日)證實,正調查卡加延省中國留學生背景,移民局指相關留學生總數約400人。

菲律賓國家警察發言人法哈多(Jean Fajardo)在新聞論壇上透露,警方正與其他政府部門和安全部隊合作監控中國留學生。警方尚未收到有關中國公民在卡加延參與非法活動的報告,但法哈多強調這並非阻止監督外國人活動的理由,因為事關國家安全。

另外,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移民局和學校之間,對進入卡加延省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存在明顯差異,內政部長阿巴洛斯(Benjamin Abalos)直言:「400名(學生)變成1000名不是兒戲。」他強調相關部門有必要調查,又表明菲律賓並非排外。

英國將移除敏感地點中國製監控設備 中方批英方以國安為由歧視華企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63...F%E4%BC%81

中國駐英大使館批評英方以國家安全為由,歧視中國企業。

英國政府因應對中國間諜活動日益擔憂,計劃明年四月前完成從敏感地點,移除中國製造的監控設備,強調有關決定是預防措施,以緩解和確保潛在風險可控。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言人重申,堅決反對英方以國安為藉口,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並敦促英方停止政治操弄,為中國企業在英正常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美國民調:近60%美國人認為中國通過TikTok影響美國輿論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6086

一項美國民意調查顯示,近六成美國人認為,中國正通過短視頻應用TikTok影響美國的輿論。

據路透社報道,這項由路透社和國際民調機構益普索集團(Ipsos)進行的調查顯示,約58%受訪美國人贊同,中國政府會利用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影響美國公眾輿論。

不同意上述說法的人佔比為13%,其他受訪者對這個問題沒有明確觀點,或沒有做出回答。

這項為期兩天的調查於4月30日結束。調查顯示,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傾向認為中國正在利用TikTok影響美國輿論。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月24日簽署一項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在270天內出售TikTok在美國的業務,若字節跳動不能在規定時間內這麼做,TikTok將會在美國被封禁。

TikTok認為,華盛頓的這個做法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有關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並稱將對此發起法律挑戰。

路透社和益普索的調查顯示,50%參與調查的美國人支持封禁TikTok,32%的人反對這麼做,其餘的人不確定。

據報道,這項調查的訪問對象是美國成年人,不反映18歲以下群體的看法,而這個群體在TikTok用戶中佔很高的比率。

調查顯示,40歲及以上參與調查者,每10人當中有6人支持封禁TikTok;不過18歲至39歲群體中,每10名受調查者中只有4人支持封禁TikTok。

受訪者主張封禁TikTok的一個理由是,中國使用這款應用「監視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同意這一說法的受訪者有46%。

皮尤調查:40%美國人視中國為敵人
另一方面,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調查顯示,81%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其中43%持非常負面的看法。

超過3600人在今年4月初參加這項調查,皮尤研究中心星期三公布調查結果。

對於美國與中國的關係,高達42%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美國的「敵人」。這個比率是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在該調查中加入這道問題後的新高,比去年增加四個百分點。

另有50%的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競爭對手」,比去年略低兩個百分點;僅6%的參與調查者把中國視為「夥伴」,與去年持平。

英警拘3男︱外交公署強烈譴責英方編造所謂案件 斥濫用國安名義任意逮捕
https://www.stheadline.com/politics/3344...E%E6%8D%95

英國傳媒報道,當地警方起訴3名男子違反當地國安法,涉嫌協助香港情報部門,3人在西敏寺地方法院受審後暫獲保釋。外交部駐港公署強烈譴責英方羅織罪名,任意逮捕中國公民,污蔑香港特區政府。

公署表示,英國警方以涉嫌向香港特區情報部門提供協助為借口,宣布起訴包括中國公民在內的3名人員。中方對英方違背國際法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羅織罪名,編造所謂案件,對香港特區政府進行無中生有的污蔑抹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促停止對中國公民採有罪推定惡意詆毀
聲明又指,英國《國家安全法》條款定義模糊、執法部門授權寬泛已被世人詬病。英方濫用國安名義,無視基本人權保障,任意逮捕羈押,不僅違背法治精神,更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其干預香港事務、包庇勾連反中亂港分子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公署強烈敦促英方切實保障相關人員合法權益,立即停止打着國安旗號炮製案件、制造事端、褻瀆法治精神的卑劣行徑,正告英方立即懸崖勒馬、糾正錯誤,停止對中國公民採取任何有罪推定的惡意詆毀,停止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否則必將遭到中方堅決有力反擊。


倫敦警方公布3名涉案男子姓名,包括「Chi Leung(Peter)Wai」(38歲)、「Matthew Trickett」(36歲),以及「Chung Biu Yuen」(63歲)。當地警方在行動中分別於倫敦和約克郡拘捕11人。

據悉3人各被指控「協助境外情報機構」,違反《2023年國家安全法》第3(1)和(9)條,另被指控外國干預罪,涉《2023年國家安全法》第12(2)和(7)條。

英警拘3男︱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表聲明 強烈譴責英方無理指責特區政府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chin...F%E5%BA%9C

針對英國警方拘捕3名男子,指控3人涉嫌協助香港情報部門,違反當地國家安全法。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方編造藉口、無理指責香港特區政府。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聲明指,對英方編造所謂案件,無理指責香港特區政府表示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中方已就此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

[Image: 54485.JPG]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英方無理指責特區政府。

聲明又指,一個時期以來,英方對中方的一系列指責,包括所謂「中國間諜案」、「中國網絡攻擊事件」等均屬無中生有、惡意詆毀。英方還打著司法和國家安全旗號,任意對在英中國公民進行騷擾、逮捕和拘留,這是對中方的嚴重挑釁,嚴重違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聲明強調,香港早已回歸中國,香港是中國的香港。英方沒有權利、沒有資格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橫加干涉。中國政府打擊反中亂港分子、維護香港穩定繁榮的決心堅定不移。英方庇護被通緝的違法犯罪分子是對法治的褻瀆,沒有出路。

聲明敦促英方立即糾正錯誤,停止散佈所謂「中國威脅論」,停止各種反華政治操弄,確保在英中國公民各項合法權益。我們正告英方:任何想通過誣衊中國來轉移公眾視線、掩蓋自身嚴重問題的政治伎倆都註定要失敗。任何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的行徑,都會遭到中方堅決有力反擊。我們奉勸英方不要在破壞中英關係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

3漢涉助香港情報機構 觸犯英國國安法被起訴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51...2_001.html

英警拘3男︱控違當地國安法 涉助香港情報機構暫准保釋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worl...D%E9%87%8B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三名男子被指涉違反當地國家安全法,疑嫌協助香港情報部門。三人被起訴,將在西敏寺地方法院受審。報道指,3人已於當地時間周一早上,在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過堂,並獲准保釋。

據報道,三名被起訴男子分別Chi Leung(Peter) Wai(38歲)、Matthew Trickett(38歲)、Chung Biu Yuen(63歲)。此外,執法人員亦根據《國安法》拘留11人,其9男1女於約克郡地區被捕,其餘1人則在倫敦地區被捕。隨後有7男1女未有被起訴下獲釋。

倫敦警察廳反恐指揮官墨菲(Dominic Murphy)又指,有關罪行讓人擔憂,但當局認為公眾不會受到更廣泛威脅。墨菲表示,由於調查仍在進行中,外界勿對案件作進一步猜測或評論。

英國起訴3人涉助香港情報部門 據悉一人現職港府駐倫敦經貿辦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9110

[Image: u-xl4d1tfJ45rkh2K_l9kLSYHRMG3YA3N1Jt9jdS...w1920r16_9]

英國警方起訴3名男子 指控協助香港情報部門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9076

英國警起訴三男涉助香港情報部門 港府:已要求英方公正處理事件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19203

3漢涉助香港情報機構 觸犯英國國安法被起訴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4051...2_001.html

英國起訴三人違國安法、涉港情報機關 指控曾監控羅冠聰 准保釋下周再訊
https://www.i-cable.com/%E6%96%B0%E8%81%...-%E5%8D%94

英國國安法起訴三人身份曝光 前香港警司任駐倫敦經貿辦 前英軍開保安公司 涉協助香港情報部門|中國駐英大使館強烈譴責英方編造案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xKPuZjDdc
7days
Reply
#44
加拿大指TikTok具國安風險籲民眾停用 TikTok稱指控毫無證據
https://news.tvb.com/tc/world/6648314421...9%E6%93%9A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局長警告國民,指中國政府會審閱短片分享平台TikTok用戶資料,建議不要使用。TikTok說是毫無證據的指控。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局長維諾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TikTok很明顯是一個被設定為最終可讓中國政府控制,並取得全球用戶個人資料的應用程式,用來發展自身的人工智能(AI)技術,目的只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利益。維諾說,就他個人而言,絕對不建議使用TikTok。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周五在溫尼伯出席活動時表示,政府非常關注用戶的安全和私隱問題,指政府機關早已禁用TikTok,會密切留意美國TikTok禁令的事態發展;又呼籲民眾聽從維諾建議,不要使用TikTok。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稱︰「TikTok收集的所有用戶數據,其實會被匯集到中國政府,並可能被用於邪惡目的。我們知道很多人,特別是青年,喜歡使用TikTok,我們要確保他們用得安全。」

TikTok發聲明指,加拿大當局的指控毫無證據,禁用TikTok無助改善用戶私隱的安全;而TikTok從未將加拿大用戶的資料與中國政府分享,就算被要求這樣做,TikTok亦會拒絕,未來會繼續與加拿大當局溝通。

美國8名TikTok短片創作者周三向美國政府提出訴訟,以阻止「封殺」TikTok的法案。司法部和TikTok周五則要求上訴法院啟動快速審訊程序,排期9月開審,最遲12月6日作出裁決,以便與訟雙方能有時間上訴至最高法院。

中方早前批評美方針對TikTok的禁令,破壞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以所謂國家安全名義,無理打壓別國企業,再次暴露了美方一貫的霸凌霸道本質,敦促美方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7days
Reply
#45
7月入境中國查手機? 國安部二度澄清「非所有人都查」
https://www.am730.com.hk/%E4%B8%AD%E5%9C...A5-/460511

國家安全部早前公布《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和《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將於下月1日正式生效,在特定狀況下,執法人員可按規定針對入境中國人士查驗手機等電子設備,有境外人士擔憂入境可能都被查手機。國安部周二(11日)再度強調,查驗電子設備必須前提、對象跟程序都明確,並非所有人都會查。

國家安全機關幹警表示,查驗對象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例如偷拍軍事禁區、涉密單位等的間諜行為嫌疑人,不能是無關人員,更不會是普通入境人員。在查驗流程方面,必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國家安全機關負責人批准。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力強調,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嚴格保護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中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安全和保障個人權利的平衡兼顧。

國安部上月曾針對相關傳言發布文章《「入境查手機」的荒謬論調可以休矣》,批評境外反華敵對勢力以「惡人先告狀」的方式,惡意編造所謂「入境中國被查手機」聳人聽聞的言論,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標準蓄意抹黑。

中國國安新規上路 明確前提對象可查旅客手機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07010060.aspx

中國公安部稱新規定不是「查所有旅客手機」 分析指「引蛇出洞」讓旅客鬆懈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mobil...81439.html

入境查手機!陸國安部二度澄清:不是所有人都查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8023336

關於入境中國大陸可能被查手機、筆電的消息近來引發不少境外人士恐慌,對此,大陸國安部微信公號11日轉發中新網報導再度強調,查驗電子設備必須前提、對象跟程序都明確,並非所有人都被查,相關傳言是標準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蓄意抹黑。

大陸國家安全部日前公布《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和《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將於7月1日正式生效。在特定狀況下,執法人員可按規定針對入境中國人士查驗手機等電子設備。此外,大陸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也對國家安全機關依法查驗電子設備設施作出具體規範。但上述訊息讓入境中國大陸人士人心惶惶,認為入境中國可能都會被查手機。

大陸國安機關幹警表示,查驗電子設備要有三個明確:一是查驗前提明確,必須是依法執行反間諜工作任務;二是查驗對象明確,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三是查驗流程明確,必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國家安全機關負責人批准,且應當出示執法證件,有被查驗人或見證人在場等。

國家安全機關幹警稱,個別自我標榜為「法治社會」和「民主燈塔」的西方國家,「說一套做一套」,慣於將「法律工具」政治化,針對入境中國公民的無端滋擾盤問、隨意關「小黑屋」、強行「查手機」等事件屢見不鮮。「這些胡作非為的執法亂象,已成為破壞國家交往、民間交流的『新毒瘤』和歧視華人、亞裔族群的『新實錘』。」

大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畢雁英稱,那些自知理虧之人,由於個別國家執法部門有隨意檢查入境人員手機的惡行,就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也會效仿這種非法行徑,無疑是「以己度人」。

事實上,大陸國安部在5月28日才針對相關傳言發布《「入境查手機」的荒謬論調可以休矣》一文,並將該傳言指向境外反華敵對勢力,認為他們以 「惡人先告狀」的方式對這兩個嚴格依據上位法制定的部門規章進行大肆炒作,惡意編造所謂「入境中國被查手機」這類聳人聽聞的言論。

7月起入境中國查手機 中提3原則:不查普通人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87/7995194

中國國安機關7月起可對入境人員的手機、筆電等電子設備進行查驗,引發安全疑慮,中國國安部28日強調,入境查手機會在「三個明確」下進行,包括查驗前提明確、查驗對象明確、查驗流程明確;並聲稱在與「反間諜工作」無關的情況下,國安人員不能隨意查驗,普通入境人員不會是查驗對象。

中國將於7月1日施行「國安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和「國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明文賦予國安執法人員可檢查旅客隨身物品、電子裝置等權限。

台灣大陸委員會日前發布新聞稿提醒,未來在中國大陸可能連在公共場所的穿著、配戴飾品,或是製作、傳播、散布物品,經中共認為「有損中華民族精神」、「傷害中華民族感情」,都可能違反法令,籲請國人慎思赴陸之必要性。

中國國安部28日發文稱,前述規定是深化國安法治建設的重要體現,一些境外反華敵對勢力藉機造謠抹黑,炮製所謂「所有人入境中國都會被查手機」,荒謬至極。

國安部稱,前述規定在執法程序上有嚴格限定,包含查驗前提明確,必須是依法執行反間諜工作任務。在與反間諜工作無關的情況下,國安人員不能私自隨意查驗;其次是查驗對象明確,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比如對軍事禁區、涉密單位等進行偷拍的間諜行為嫌疑人員。查驗對象不能是無關人員,更不會是普通入境人員。此外,查驗流程明確,必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國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國安部4月26日發布文件,表示將擴大執法監管範圍,新規賦予執法人員調查他人電子裝置的權力,指這有利於打擊破壞國家安全的非法活動。例如來訪中國的遊客或回國的中國人,都可能被執法人員檢查手機或電腦等設備。

國安部28日在微信公眾號聲明表示,「一些境外反華敵對勢力藉機造謠抹黑、搬弄是非」,並反駁所有入境者在入境時都要接受手機檢查的說法,稱這種說法「荒謬至極」。前述兩項新規是依據反間諜法而訂定。

美國之音報導,在此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2月通過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已自5月1日起實施,擴大了限制性敏感資訊的範圍,延伸到包括所謂的「工作秘密」。

入境查手機? 中國駁稱“荒謬至極” 強調新規僅涉間諜活動者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5%E8%80%85

中國國家安全部4月底公布兩項關於檢查旅客隨身物品、電子裝置的新規定,引發外界擔憂,還有媒體消息指出,在新規7月正式上路之前,深圳、上海等地的海關便已提前開始行動,查驗入境者的手機和電腦。周二(5月28日),北京當局表示,有關從7月1日起所有入境中國者將面臨手機檢查的說法是錯誤的。

對於“所有人入境中國都會被查手機”的議論,中國國家安全部今天表示,有關從7月1日起所有入境中國的人員將面臨手機檢查的說法是“境外反華敵對勢力”的“造謠抹黑”,“實屬荒謬至極”。

據中央社報道,中國國家安全部藉由“‘入境查手機’的荒謬論調可以休矣”一文表示,這兩項國安機關新規查驗個人、組織所持手機等電子裝備的執法程序有限定,包括查驗前提、查驗對象、查驗流程都有具體規範,並強調相關法規是為了打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等間諜行為。

該文還聲稱,中國政府不會隨意侵犯公民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而且會依照前提、對象與流程等3項標准來查驗手機。

中國國家安全部指出,這些查驗標准圍繞著“反間諜”工作,除了前提必須跟“反間諜”任務相關,對象也“不會是普通入境人員”。在與反間諜工作無關的情況下,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不能私自隨意查驗。

在查驗對象上,“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比如對軍事禁區、涉密單位等進行偷拍的間諜行為嫌疑人員”。

另外查驗還必須有被查驗人或見證人在場,並經過“設區的市”以上層級的國安機構官員批准,而非“先執行,後報批”。

此前,中國國家安全部4月26日發布文件,稱將擴大執法監管範圍,新規賦予執法人員調查他人電子裝置的權力,指這有助於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非法活動。這意味着,從7月起到訪中國的外國遊客或者回國的中國人,都可能被執法人員檢查手機或電腦等設備。

中國國安部的決定引起輿論議論紛紛。不少人質疑,盤查電子設備等同侵犯隱私,屬於違法行為。

還有分析指出,這兩項執法新規為其首次對外公布執法辦案程序規定,將使國安機關執法人員在得到市級以上國安機關批准及查驗通知書後,就能依法檢查有關個人及組織的電子裝置、設施及相關應用程序、工具,在現場提取電子數據還可以藉保護相關電子設備,包括把犯罪嫌疑人或相關人員與電子設備分離。

更早之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2月通過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並從5月1日起實施,這是該法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修訂,擴大了限制性敏感信息的範圍,延伸到包括所謂的“工作秘密”。

上述法律擴大國安人員執法權力,但其條文與定義遭外界質疑模糊不清,也讓外國企業與學者更無法確認“紅線”在哪裡,引起普遍擔憂。
Reply
#46
中國國安發布《日常保密清單》 用無線滑鼠都不可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secre...43520.html

[Image: 93acd5a8-5d2f-4ab1-b752-745b6bbcb4f7.png]
國安部的清包含涉密文件、朋友圈和手機注意事項。

在甚麼都是「國家機密」的中國,日後將「涉密文件」隨意堆放在辦公桌也可能被視為危害國安。中國國安部周一(25日)發布《日常保密注意事項清單》,覆蓋文件、電腦、個人手機及朋友圈等共26條要求,管控對象廣泛。國安部指每個公民都有義務保守國家機密,緊繃保密之弦,增強保密意識,提高保密能力。

《日常保密注意事項清單》

涉密文件

 1.不將涉密文件、資料隨意堆放在辦公桌上,用後及時將其放到符合保密等級的保密櫃中。

 2.不將涉密文件、資料帶離辦公場所。

 3.閱讀或使用完涉密文件、資料後不私自留存。

 4.不私自複印、摘抄、掃描或翻拍涉密文件、資料。

 5.不通過普通郵寄的方式寄遞涉密文件、資料。

 6.不隨意將存有涉密文件的U盤或移動硬盤交由他人使用。

 7.不在互聯網網盤、雲盤中存儲國家秘密和內部敏感信息。

 涉密計算機(電腦)

 1.不將涉密計算機接入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2.不隨意在涉密計算機上安裝從互聯網下載的軟件。

 3.不擅自卸載涉密計算機上的安全軟件。

 4.不在涉密計算機上使用無線網卡、無線鼠標、無線鍵盤等無線設備。

 5.不在涉密計算機和互聯網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U盤、移動硬盤。

 6.不點擊陌生賬號發來的電子郵件和連結。

 7.不設置基於姓名、生日、身份證號等簡單且指向性強的密碼。 

手機

 1.不用手機發送國家秘密事項或涉密信息。

 2.不掃描來路不明的二維碼。

 3.不連接沒有加密防護的WIFI網絡。

 4.不過於詳細記錄聯繫人的工作單位、職務等信息。

 5.不將手機連接涉密計算機。

 6.不輕易在敏感地點附近打開手機的定位功能。

 7.不將手機帶入涉密場所。 

朋友圈

 1.不與朋友、同學、家人等談論涉密事項。

 2.不將無關人員帶入涉密場所。

 3.不攜帶密件等涉密物品參觀、遊覽、探親訪友或出入公共場所。

 4.在社會交往中潔身自好,在重要敏感單位工作的人員不要暗示自己的「特殊身份」,避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誘、脅迫導致洩密。

 5.不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談論涉密事項。

至何謂「國家秘密事項」、「涉密場所」或「涉密信息」,清單沒有提及,但就強調「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追究」。

同時,「軍事迷」也要小心,國安部早前發文指個別軍事迷為個人獵奇炫耀,博取流量關注,非法獲取國家軍事信息並放上網,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國安部強調,相關行為會受法律制裁,初犯、偶犯、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拍攝行為,將受到行政處罰,包括警告或10日以下行政拘留;若知法犯法,重複犯案,情節嚴重,將受到刑事處罰,可被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審計報告》59次提「國安」變「國安報告」 學者:變政治審查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hk-au...34527.html

香港審計署周二(24日)發表新一份《審計報告》,4個部門或其轄下單位被指「維護國家安全」不足,包括有部門未有在「長者牙科服務」及「復康巴士供應商」的協議及諒解備忘錄中,加入與國安相關的條款等;而整份報告合共至少59次提到「國家安全」字眼。學者批評,香港已變成一個泛口號、泛政治化的社會。

現時審計署署長每年要向立法會主席提交3份報告書,包括每年10月呈交港府帳目,以及每年4及10月提交以衡工量值式的《審計報告》。「衡工量值式審計工作」意指審計署就政府總部轄下任何決策局、政府及公營部門等需要審核的機構,工作的節省程度、效率及效益進行審查。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合共8個章節,發表審計署就緊急牙科服務、郵政業務等政府部門或公營機構,工作上的審計結果及改善建議;當中至少4個單位,被審計署批評於「維護國家安全」工作不足,牽涉醫衛局、香港資優學苑、香港郵政以及運輸署。而整份《審計報告》全文,合共最少59次提及「國家安全」。

4組織協議、程序未提國安 資優學苑本身不在指引範圍

當中,《審計報告》就有關「緊急牙科服務」及「長者牙科護理支援」的章節中,指在審查2023年12月一份醫衛局與一個非政府機構,簽定的「長者牙科服務協議」中,發現當局未有加入與「維護國家安全」有關的具體條款。另外,報告又指截至去年12月,運輸署都未有在與兩個復康巴士服務供應商的諒解備忘錄中,加入與國安有關的條款。

另外,香港郵政除在報告中被指「電子商貿業務」錄得負盈利、本地郵政速遞服務成本效益需要改善,合共24個問題之外;審計署又發現,香港郵政與郵票設計師的服務協議中,未有加入有關「維護國安」的特定條款。

至於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本身並非教育局的《學校行政手冊》指引的涵蓋範圍內,但審計署認為,資優學苑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與公營學校同樣重要,建議學苑加強就維護國安相關事宜的指導及管理,包括在行政及採購程序加入國安條款。

學者:除了「效益」 亦審查是否「政治正確」

學者鍾劍華對《審計報告》部分內容變成「政治審查」不感意外,他說:「《審計報告》原本的作用是在行政上評估不同的公營事業及公營機構,有沒有衡工量值、根據既定程序及標準處理業務,現在變成了有部分內容涉及政治審查,這是事實」。

他又認為,當連復康巴士及老人牙科服務的協議內容都要加入國安條款,反映香港已變成一個泛口號、泛政治化的社會。

鍾劍華說:「現在政府除了講效益、還要講『政治正確』,過往特首已下命令要每個部門都有國安條款,現在多一份《審計報告》、只是多一個本來就存在的監察機制監察政治而已。」

報告提有部門適時加入國安條款 4部門同意報告意見

但報告中並非所有提及「國家安全」的章節均是指出不足,《審計報告》在有關「鄉郊保育辦公室」的章節就特別提到,鄉郊辦在2022年9月修訂「鄉郊保育資助計劃」的申請指引中,加入「政府保留權利剔除曾經或正在危害國安的申請人提交的申請」。至於4個被指維護國安不力的部門均表示,「同意審計署長意見,會按建議進行改善」。

審計署長:維護國安人人有責 「守法」尤關效益、效率

去年兩份《審計報告》中,中大、康文署等5個機構亦被指維護國安不力,審計署長林智遠今年2月接受《明報》專訪時,表明「維護國安人人有責」,衡工量式的效率及效益部分,正正包括受審查組織有否依法行事。他又明言,如果報告中受審查組織在維護國安工作都「做得好好」,下次審視其組織時「就未必會再審查國安相關環節」。
Reply
#47
中國學生申請庇護人數激增 澳洲憂北京利用他們擔任間諜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60282

中國經濟多年低迷,習近平政權又不斷侵犯人權、言論和宗教自由,導致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申請政治庇護。澳洲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過去5年共有3555名中國留學生向澳洲政府申請政治庇護,遠高於其他任何國家的留學生,而且仍在持續增加。這個現象在澳洲社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有人擔憂中國政府可能利用這種庇護申請的途徑,將更多的中國公民送到澳洲,透過這些人來影響澳洲,甚至從事間諜活動。

 來自中國中部省份、2022年申請澳洲庇護簽證的留學生王約拿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做為1個從中國逃離的個體,我切身體會過中國社會中存在的種種不公,隨著共產黨政權對國家的控制逐漸捉襟見肘,受到民主價值影響的中國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不斷加強,中國留學生在澳洲有機會接觸和感受到民主國家與獨裁國家的區別,自然會希望能透過不同的途徑找到自己的未來。」

 王約拿指出,做為1個穆斯林若再回到中國,那將意味著將自身置於喪失信仰和良知的土壤,且隨時面臨著各種危險。

 另一位在澳洲雪梨申請了庇護簽證的James Soong則說,很多申請政治庇護的人往往是出於經濟原因。他說:「中國大環境不好,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想留下來,國內每年近1000萬大學畢業生,據說找到工作的只有20%到30%,留在澳洲當然是個好出路。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很多家庭受到了政府的迫害,我父母當時把我從上海送出來,讓我一輩子都不要再回來。我父母擔心如果中國經濟進一步惡化,他們會陷入貧困,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看不到自己和我的未來。」

 與澳洲相鄰紐西蘭,中國留學生申請政治庇護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有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公民在紐西蘭申請政治庇護的人數增加了3倍。

 澳洲前移民部副部長里玆維(Abul Rizvi)表示,申請政治庇護的人越來越多,另外1個原因是,坎培拉當局打擊跳簽(visa hopping)的行為,以及澳洲總理艾班尼斯政府為減少淨海外移民,而設定了外國學生上限。

 里茲維指出:「澳洲政府對學生簽證的限制,縮小了中國留學生的選擇範圍。如果他們想留在澳洲,但又沒有任何特殊技能,他們只能申請庇護或回國。」

 澳洲難民協會(ARA)執行長史特林格(Deb Stringer)受訪表示,中國的言論自由受到嚴格限制,政府對公眾言論、社群媒體和新聞報導都進行高度控制,「一些人擔心自己在國外發表的觀點或在國外參與的活動會被中國政府視為異議,回國後可能會面臨審查、拘留或其他形式的懲罰」。

 史特林格指出,中國政府對其人民的政治壓迫、對言論自由的限制導致人權狀況進一步惡化,這種局勢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呼籲澳洲政府和相關機搆提供更多資源和支持,以有效處理不斷增加的庇護申請。

 有多年處理庇護申請案件經驗的移民律師努爾表示,這些中國學生申請庇護的動機可能是為了留在澳洲工作,由於澳洲面臨勞動力短缺,庇護申請可能被視為1種獲得長期居留和工作的途徑,但他同時對中國政府可能藉此對澳洲施加影響表達了擔憂。

 努爾說:「中國政府可能利用這種庇護申請的途徑,將更多的中國公民送到澳洲,透過這些人來影響澳洲。這種現象可能與中國政府的間諜活動有關,即利用這些申請人作為間諜或代理人,來服務於中國國家利益。」

 努爾提到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澳洲接納了大量中國學生,為他們提供庇護,而這些學生中卻有許多人仍為中國政府工作,充當其海外代理人。他說:「中國駐澳大使館前官員陳永林公開表示,在2007年至少有1000名中國間諜專門監視澳洲境內維吾爾人和藏人。現在的人數恐怕超出j外界的想像。」

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寻求政治庇护人数激增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ese-stu...27740.html

王立強申請澳洲庇護遭拒恐遭遣返:自稱中國間諜、綁架港書商李波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5551
Reply
#48
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止大疆新無人機在美運作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B%E4%BD%9C

[Image: _2024091010101249961.jpg]

美國眾議院周一(9日)表決通過禁止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生產的新無人機在美國運作,這是美國國會議員本周考慮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措施之一。

這項法案需要經過參議院批准,才能簽署成為法律。法案將禁止美國通訊基礎設施使用大疆的產品。但這不會影響目前美國正在運作的大疆無人機。

[Image: D3.jpg]

大疆:對設備原產地偏見
美國國會議員表明,關注大疆無人機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但大疆一再否認。

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的民主黨眾議員帕洛內說:「有了這項措施,國會將確保大疆無人機的未來版本在美國不會被進口、行銷或銷售。」

大疆在美國無人機市佔率超過一半,指出這項法案只因對設備原產地的偏見,而限制了美國無人機用戶購買和使用適合其工作的設備的能力。

美國國會已多次表決對中國科技實施新限制,並在今年投票要求短片分享平台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在明年1月19日前,出售其所有的Tiktok美國資產。

禁採購中國電池
另一項於9日通過的法案,將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購買來自6家中國企業的電池,包含寧德時代。

此外,一項通過的法案則表明,如果北京對台採取行動,將公佈中國高層官員的資產,並切斷他們及其家人與美國金融體系的聯繫。

美國眾議院預計將在本周稍後進行投票,加強禁止對含有中國成份的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的規定。

今年1月實施的新規定,限制符合電動車稅收抵免資格的電池中的中國成分,眾議院的新法案將使這些限制更加嚴格。


美眾院遏華法案 針對5生科企業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urce=dable

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生物安全法案」等一系列對華法案,惟相關法案仍須參議院通過,才能送交總統拜登簽署成為法律。此外,眾議院於本周還計劃推動法案關閉香港經貿辦,若法案通過經貿辦或將面臨停運。中國外交部昨日回應稱,堅決反對有關法案,美方應放棄意識形態偏見。而受「生物安全法案」影響的藥明系雖已澄清,並無從業務中收集人類基因組數據,亦重申沒有構成國安風險,但藥明系股價昨日仍受壓,藥明生物(2269)跌近4%,藥明康德(2359)更急瀉逾一成,系內四隻股份市值單日已蒸發逾151億元。

美國眾議院於當地時間周一,以306票對81票通過生物安全立法草案,主要針對具內地背景的生物科技公司,包括藥明生物、藥明康德、華大基因、華大智造及華大美國子公司等。受消息影響,藥明生物跌3.9%,收報10.9元;藥明康德急挫10.4%,收報32.2元。同系的藥明合聯(2268)亦插9.4%,收報18.7元;藥明巨諾(2126)跌3.9%,收報1.22元。

受法案影響的藥明生物和藥明康德昨日齊發公告,指注意到美國眾議院審議通過一項法案草案,將公司定義為「受關注的生物技術公司」,強烈反對這種未經正當程序的預設性且不合理的指定,又指過去沒有、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對美國或任何其他國家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兩公司均指,既沒有人類基因組學業務,現有各類業務也不涉及在美國、中國或任何其他地區收集人類基因組數據。
多項涉華法案 擬關閉港經貿辦

雖然拜登政府任期進入倒數計時,但美國國會卻加緊審議涉華議題。本周眾議院將密集表決逾20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涵蓋涉港、涉台、生物科技、電動汽車、無人機、農業等諸多領域。而眾議院昨日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該法案核心內容為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財政部將有權禁止美國金融機構向中國提供金融服務,不再保證中國在美國的資產安全。法案旨在通過揭露中國高層領導人在全球的資產,切斷他們及家人使用美國金融體系權利、凍結資產等措施,遏止大陸「犯台」。

其他獲通過的法案包括「對抗中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法案」、「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等,前者規定美國國務院將成立年度預算3.25億美元基金,反制中國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影響美國社會的惡意行為。後者將禁止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科技的新出廠無人機在美運作。
反制中國無人機 禁大疆運作

一項攸關香港駐美經濟貿易辦事處是否能繼續維持運作的法案備受矚目。若推動立法關閉香港經貿辦的法案通過,行政部門將在法案生效30天內,認證華盛頓、紐約和三藩市的3個香港經貿辦是否得以延長目前享有的特權、例外與豁免。若美國政府認證香港經貿辦不應再享有外交待遇,經貿辦將在180天內停止運作;反之經貿辦將得以延長運作1年,或等下次評估。


美制裁中國生科企 恐自吞科技戰苦果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urce=dable

美國國會眾議院暑假休會結束,周一復會首周密集討論和通過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媒體形容是「中國周」,法案涵蓋香港、台灣、與中國科技企業相關領域,當中針對中國無人機、電動車和生物科技公司,凸顯美國將科技戰升級,旨在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即使明知這種打壓損人害己,最終受害的是美國消費者,仍樂此不疲。
大選臨近打「中國牌」討好選民

眾議院除了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外,還通過多項針對中國企業的法案,包括禁止大疆公司向美國出口和銷售新款無人機、禁止美國國土安全部向寧德時代等6間中國企業購買電動車鋰電池,以及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限制美國聯邦機構與中國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華大基因集團、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在內的5間生物科技公司簽訂合約。眾議院稍後還會表決攸關香港駐美3間經貿辦能否繼續運作的法案,最壞情況是經貿辦須關閉。這些法案須呈交參議院審議通過,然後交總統拜登簽署才會正式成為法例。

美國國會此時表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相信與11月總統大選逼近有關。面對中國電動車價廉物美的挑戰,美國汽車業難以競爭,美國較早前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現在又提出法案取消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寬減7500美元稅務,以及禁買中國企業電池,明顯是要保護美國汽車業,以便爭取鏽帶車廠工人支持。再加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跟共和黨對手特朗普的選情叮噹碼頭,而尋求連任的國會議員積極打「中國牌」,擺出一副敢於與中國全方位對着幹的強硬姿態,討好選民,以增加勝算率。

從美國過去幾年一直打壓華為,到國會通過法案強制出售TikTok,再到現時通過立法,打擊中國無人機、電動車和生物科技公司,反映美國對華發動科技圍剿戰持續升級,不斷以國安為由,或羅織莫須有罪名針對中國最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打壓。

今次被鎖定的中國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來自藥明和華大兩大集團。以藥明康德為例,素有「醫藥界華為」美譽,最初是由一間化學服務實驗室起家,通過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跟外國大藥企合作,提供創新藥物研發、臨床測試和生產一條龍服務,提高研發效率,又降低開發成本,才能令藥明迅速做大做強,成為全球排名第11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龍頭。至於華大集團2016年開始研發國產測序儀,短短六年間也崛起,開始搶佔全球檢測市場份額。

中國生物科技迅速崛起,觸動美國神經,擔心若放任不顧,恐怕中國生物科技企遲早超越美藥企,搶奪美企飯碗。因此,美國在6月跟歐盟、日本、南韓和印度合組生物製藥聯盟,目的是搞小圈子供應鏈,將中國創新藥及供應鏈排擠出去,為創新藥「去中國化」預先埋下伏筆,現在又通過《生物安全法案》,給予美藥企8年時間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為與中國脫鈎斷鏈做好準備。

美國此舉無疑是大耍七傷拳,未殺敵先傷己,因美國有79%生物製藥公司與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有合作協議,在研發和生產創新藥上非常倚賴中方,法案一旦成為法例,藥明和華大股價自然首當其衝,但美藥企短時間難物色新外包商,可能出現藥物荒,也增加未來開發新藥成本和拖慢新藥研發時間,逼使美國人要買貴藥。
加碼打壓激發中企研發決心

美國不斷加招打壓中國,對中國高新科技發展造成一定阻力,但同時成為一股奮發向上動力,鞭策中國業界加大創新研發力度,而華為是最佳寫照。華為雖被斷芯3年,但沒氣餒,反而激發對晶片和智能手機開發,去年推出P60,讓華為手機重回高峰,令華為去年營收逾7000億元人民幣。

總之,美國大搞新麥卡錫主義,故意在選舉年製造緊張,並用各種藉口對中國企業作無理打壓,只會損害雙邊關係,但中方保持定力,按既定國策通過科技推動高質生產力,來提升競爭力,讓美國陰謀無法得逞,還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美眾議院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點名5中企 中國外交部:美方應放棄意識形態偏見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F%E8%A6%8B

[Image: _2024091013230395261.jpg]

港產CIA前僱員馬玉正為中國做間諜 判監10年 曾稱盼祖國成功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56567
[Image: pTkQbHsV2941K3SDZlSwbpyWgCkX5G91Nc0rLzXN...w1920r16_9]
Reply
#49
Chinese defector exposes Beijing's secret spy network | 60 Minutes Austral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70ZcQXqPI


What We Know About China's Spy Agenc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N1XdtUBM


60 Minutes Archive: Stealing America's Secre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VY69cQq1A


China’s Surveillance State: Why You Should Be Worried | System Err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PnXNQpTOs


Intelligence Expert Breaks Down China’s Secret Spy Bases in Cuba | WS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6qY6BMvOBc


How China Is Threatening U.S. GPS Dom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64wmGKEZg


“Five Eyes” intelligence leaders warn of China’s global espionage campaign | 60 Minut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h3ncJZPTU


China is the No.1 threat, according to secret intelligence | 60 Minutes Austral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naJbfuDE


John Mearsheimer and Jeffrey Sachs | All-In Summit 20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FtyDy_Bt0


This Chinese Island Holds the Secrets to Beijing’s Massive Naval Expansion | WS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0MWxmLvjo
Reply
#50
英國終清理中國「特洛伊木馬病毒」 停止資助30間大學開設的孔子學院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k-co...25847.html

美國FBI調查矽谷一創投公司是否洩密給中國 背後資金老闆為中共黨員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s-si...25656.html

美國政界示警中國企業滲透敦促國安合作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91934.html

美中戰略競爭持續升級,但在涉及人權、貿易、南海等摩擦之外,在美中國企業的角色也日益受到華盛頓的關注。本週三,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對此發出警告,呼籲加強國安合作,切斷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技術和資金的管道,以避免關鍵基礎設施遭受攻擊。

美國計劃對電動車和其他中國清潔能源產品進口徵收重大新關稅
耶倫訪華強調美國安全利益李強會面期許改善中美關係
美國擬禁用備有中俄軟硬體的網聯自動駕駛汽車
2000年9月,中國獲得美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並以此推動美中貿易和投資迅速擴張,為中國最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鋪平了道路。

華盛頓當時普遍寄望於透過貿易推動中國社會實現民主化,並鼓勵中共開放對社會的控制,並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然而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朝著更民主自由、更為保障公民權利的方向發展,反而是對社會的控制愈加專制。伴隨多部涉及所謂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出台,中國企業與政府及軍方的關係更引發外界擔憂。

在本週三(9月25日)由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主辦的研討會上,國會兩黨議員共同呼籲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聯盟,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議員指出,從華為電訊設備到無人機、港口起重機等領域,中國企業不僅透過貿易和投資滲透美國市場,還可能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從而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特別提及華為、TikTok(抖音海外版)及大疆(DJI)等中國公司對美國構成的重大風險。他表示,美國應採取更主動的應對措施,而不是等到威脅顯現時才採取行動。

穆勒納爾說:「國會於2020年通過了《安全可信任通訊網路法案》,其中除其他事項外,還制定了一項拆除和替換計劃,以從我們國家的網路中移除華為和其他中國設備。安全和財政健康要求我們在為時已晚之前,解除這些'上膛的槍支'。

他警告說,中國企業華大基因、中芯國際和振華重工等分別在基因資料、半導體和港口起重機等領域,對美國構成潛在安全威脅。他敦促美國政府實施市場監管政策,以切斷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技術和資金的管道,並與盟友協調相關行動。

外界注意到,中國近年來不僅透過貿易和投資等方式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也利用對美貿易順差帶來的經濟財富來成長自身的軍事實力。部分美國企業甚至成為中國當局的外國代理人,遊說美國政府以左右決策。

中國在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反間諜法》,賦予國家安全機關查閱、調取企業和個人資料的權力。目前,美國經濟在涉及電信和製藥等多個關鍵策略領域仍依賴中國市場。而在中國嚴厲的國安法規下,在美中方企業是否會成為「特洛伊木馬」的問題尤其引發美國政界的警覺。

在周三的研討會上,該委員會資深成員、民主黨籍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特別指出,中國公司與其他國家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在於,按照1993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每家中國公司都必須設立中共黨支部。此外,中國的國家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也要求企業協助政府進行情報收集。他也特別提到中國電訊設備巨頭華為。

他說:「由於華為是一家中國公司,中共在其最高管理層中設立了黨支部,而且由於華為的業務遍布全球,並嵌入各種電信系統,因此華為必須在其產品中為中共及其情報部門提供後門,以備中共及其情報部門想要竊聽、監視或收集對手或任何人的信息及情報時使用。的槍';但在其他地方,這已經成為'確鑿證據'。

克里希納莫提強調,儘管並非所有中國公司都構成威脅,但習近平確定的十大戰略行業,尤其是涉及航空、無人機、電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風險巨大。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即便中國控制的是舊晶片市場,但這些晶片仍被用於美國的軍艦、飛機和飛彈系統,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他指出,美國港口對中國起重機的依賴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此外,克里希納莫提提到「伏特颱風行動」(Operation Volt Typhoon)——這是中國政府試圖在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中植入惡意軟體的行動,旨在破壞電網、公共設施、水系統和港口等基礎建設。為此,他呼籲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聯盟,共同面對中國帶來的威脅。

香港招商局被美國會點名 與解放軍密切危害國家安全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us-cm...42127.html

美國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在本月中發表調查報告,點名三間經營海運生意的中國國有企業,透過投資美國國內的戰略經濟領域,試圖以此對美國施加影響力。報告指,香港註冊的招商局集團(China Merchant Group),及全面收購了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家族掌控的航運企業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COSCO Shipping),以中外合資企業的方式,控制了美國五大主要港口的日常營運。負責審核該報告的兩位跨黨派眾議員表示,相關國企可以充當中共的政治工具,執行情報搜集等任務,美國急需解除這些國安威脅。

「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納理(John Moolenaar)在周三(25日)出席一個華府智庫活動時,強調太多中國公司滲入美國最關鍵的產業和供應鏈中,對美國本土安全構成了不可接受的風險,急需解除這些「上了膛的槍」。

穆納理說:「行動遲緩代價高昂,像所謂的『拆除並替換』這類緊急立法解決方案耗費數十億納稅人的資金,這是戰略上不明智,且財務上是災難性的。因此,我想花些時間闡述為甚麼我們不應該只關注確鑿的罪證,而是應該尋找『上了膛的槍』。」

委員會資深成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就引用兩條中國法例,解釋中國政府可以隨時要求私營企業,違反其商業考量來服務國家的利益;北京又可以強制企業成為收集外國情報的工具。

克里希納莫提說:「首先,根據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每一家公司在高層管理中都嵌入了一個中共黨支部,基本上負責營運,並告知管理層如何確保公司的一切行為符合中共的要求。第二個方面是最近出現的一系列法律,主要以《(中國)國家安全法》等形式出現,要求這些公司在涉外情報收集中充當中共的工具。」

超過26個美國政府行政部門及私營組織為有關報告提供資料,調查歷時8個月。

招商局﹑中遠海運部分業務涉軍事目的

調查報告指出,招商局集團為「一帶一路」的主要參與者,其在非洲吉布提營運的港口最初以民用設施呈現,後來擴展為海軍基地。中國解放軍現已在此海軍基地常駐了2000名軍人,該基地還擁有一個可停靠航空母艦的碼頭。

另一個在斯里蘭卡營運的港口,同樣牽涉軍事目的;2022年8月,一艘中國軍事測量船「遠望5號」在斯里蘭卡官員反對下,仍然在該處停靠了一周。美國國防部曾稱,「遠望5號」隸屬於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具有監視火箭及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功能。

至於中遠海運就多次向解放軍提供船舶和渡輪,進行軍事運輸和港口登船訓練演習。報告指,2020年以來,已有四艘中遠海運擁有的民用渡輪的船尾坡道經過改裝,以便兩棲作戰車輛可以上下船。

國企海外營運業務掌控美國進出口命脈

另外,招商局集團與中遠海運透過中外合資企業,承接了洛杉磯港、長灘港、西雅圖港、休士頓港和邁阿密港的部分日常營運工作,這五個港口都是美國最繁忙的港口前十名,掌控美國進出口命脈,亦是北美洲國際貿易的主要門戶。

調查報告又指控中遠海運,曾經違反美國和聯合國制裁運輸伊朗石油。在2019年9月,美國財政部因此對中遠海運的大連子公司實施制裁,相關制裁令在2020年1月才解除。

早在2017年,中遠海運進行全面收購由香港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家族掌控,以貨櫃、運輸及物流為主營業務的東方海外(Orient Overseas Container Line ,簡稱OOCL)期間,東方海外被美國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聯合要求,出售一個長灘港碼頭﹑46億美元的租借項目,並在2019年達成協議,由一個美國財團以17.8億美元收購。

報告中第三間被點名的國企是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Zhenhua Heavy Industry Co. Ltd.,簡稱ZPMC)。

調查報告指控,振華重工掌控了美國八成的港口起重機市場,並以此美國港口營運者施壓,要求嵌入遠端連接技術,使北京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獲得對這些機器的訪問權限,使其面臨間諜行為和干擾的風險。

關島網絡安全存「關鍵安全缺口」

報告也有花一個章節關注,台灣海峽或菲律賓海一旦有軍事衝突,可以成為美國駐軍基地的關島。報告特指,關島港的戰略地位未被美國政府部門廣泛認同,導致該港口及相連的電網和機場無法穩定獲得聯邦政府撥款,維護或改善網絡安全,並避免在港口安裝中國製造的設備。

在2023年初,一個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黑客組織「Volt Typhoon」攻擊了關島的關鍵基礎設施,暴露了該島在網絡安全上存在重大漏洞。報告發現,關島港在網絡安全上仍存「關鍵缺口」 。

美國政界示警中國企業滲透 敦促國安合作(多圖)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391b.html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