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考古學 Archaeology
#11
櫟陽城遺址出土沖水式廁所 2400年歷史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215230427979-0215_00952_001_01p...0215152054]

櫟陽城遺址出土沖水式廁所遺迹。

內媒周三(15日)報道,考古團隊在陝西省櫟陽城遺址挖掘出兩座戰國至秦漢時期大型宮殿建築基址,出土大量建築構件。其中在3號建築西側清理出一處高等級沖水式廁所遺迹,屬國內考古發現的首個沖水式廁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介紹,發現的兩座建築整體坐北朝南,呈長方形,由台基、散水等組成。其中,3號建築出土距今約2,400年左右的廁所遺迹,由台基上的室內廁位和房外排污坑兩部分組成,考古人員還清理出陶質便器及彎管的組合遺存,惟受晚期遺存破壞,廁位上部結構不存。這是中國歷代宮城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例廁類遺存。

劉瑞表示,兩座建築的清理工作首次完整揭示出,戰國中期至西漢前期都城核心區重要宮殿建築的平面形制,為這一時期考古的重要發現。
Reply
#12
中俄考古合作 三維復原4萬年前人類容貌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122040244872-0122_00952_001_01p...0121153735]

中國吉林大學和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對1938年發現的頭骨進行三維復原,重建了一個生活在距今逾4萬年的8歲尼安德特人男孩的形象。專家認為,新的復原不僅生動展現歐亞大陸史前人類的面部形態,還為進一步研究和展示中亞地區尼安德特人形態特徵及其環境適應性,提供新的研究和展示思路。

去年7月以來,吉林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共建實驗室,開展生物考古方面的國際合作。吉林大學生物考古團隊是內地考古文博領域最早從事數碼化三維人像復原的科研團隊,早在2002年就率先利用三維技術成功復原北京老山漢墓女性墓主人。吉林大學生物考古團隊負責人張全超表示,中俄在考古領域的合作並不限於尼安德特人的研究,他們期待在更多前沿學術問題上,為世界考古提供中國方案。

莫斯科國立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與研究所所長布日洛娃院士表示,新的復原成功再現歐亞大陸史前人類的容貌,而且強調了這名兒童的個人特徵。她又稱,該頭骨化石是首次在亞洲地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也是目前唯一保存下來完整的亞洲尼安德特人頭骨化石。此發現證明了尼安德特人向東擴散,到了中亞地區。

那不勒斯出土古羅馬禮堂 揭2000年前聚會地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3500年前頭骨現洞孔 開腦手術所致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Image: bkn-20230226210036069-0226_00992_001_01p...0226170611]

多名考古學家2016年在以色列北部米吉多(Megiddo)發現一對擁有3,500多年歷史兄弟骸骨,其中一人頭骨出現一個人工正方型孔洞,估計生前曾接受開腦手術,是中東地區至今為止發現最古老接受上述手術的人類頭骨。研究成果上周三(22日)已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發表。

經研究後,考古學家認為該對兄弟骸骨可追溯至公元前1450年至公元前1550年,來自當地一個富裕家庭,其中一人未成年或年僅20多歲逝世,另一人剛於21歲至46歲左右死亡。來自美國布朗大學的凱利舍(Rachel Kalisher)在2017年突然發現,在世時間較長兄弟頭骨擁有正方型孔洞,估計對方生前曾經接受頭部穿孔手術。

由於傷口周圍無愈合迹象,考古學家認為該名男子接受手術後不久就過世,其後與其兄弟及另外3人合葬。由於骨頭顯示他們擁有類似損傷,眾人可能患有遺傳性疾病。

[Image: bkn-20230226210036069-0226_00992_001_02b...0226170611]
Reply
#13
秦始皇兵馬俑最新挖掘成果發現多組工匠指紋 揭秦代有「童工」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1...5%E5%B7%A5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的發掘工作,仍然進行中。考古學家表示,今次發現的陶俑藏有大量細節,除了明確更多製作程序,亦了解到部分工匠未成年。

位於陝西西安的兵馬俑一號坑,2009年起展開第三次挖掘。雖然考古團隊已確認陶俑的手臂是獨立製作,之後再黏貼到陶俑上,但原因未明,直至近日謎團終於解開。

秦俑一號坑發掘領隊申茂盛表示:「如果你先做好胳膊,這個東西(鎧甲細節),你先雕刻不出來的,胳膊它會阻礙你。鎧甲雕刻好之後,你再裝胳膊,所以這個地方,下面的鎧甲他就能夠做出來。」

陶俑內部發現的多組秦代工匠指紋,亦為考古團隊帶來不少資訊。

申茂盛稱:「它(指紋)就是用手掌或者泥條盤築在裡邊拍打,拍打的過程當中所留下的。通過這枚指紋,他可以判斷就是這位陶工的年齡,我們發現了幾枚還有未成年的,在那個當時情況下,還有14到16歲的。」

團隊表示,要修復「千人千面」的兵馬俑,最長需要三、四年,而今次出土的陶俑,目前已有約130多件被成功修復。

秦始皇兵馬俑最新挖掘成果解「荊軻刺秦王」疑團 提供更多秦軍布陣線索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1...A%E7%B4%A2
Reply
#14
地盤發現漢代崖墓 出土部分文物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424090019521-0424_00952_001_01p.jpg]
Reply
#15
考古大發現│南海千米深海現明代沉船 珍稀文物逾10萬件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E4%BB%B6
[Image: _2023052120534189159.jpg]

四川考古專家修復漢墓出土「天回醫簡」 整理為多部醫書出版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7...A%E7%89%88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 發現鐵錨和箱子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531130131787-0531_00952_001_01p...0531130131]
Reply
#16
華貨船涉撈二戰殘骸 馬來西亞扣查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3...2_001.html
[Image: bkn-20230530000230188-0530_00992_001_01p...0529211121]

馬來西亞海事執法局(MMEA)周一(29日)公布,一艘載有懷疑二戰時期大炮碎片的中國籍散貨船,日前因未取得批准而在馬來西亞水域下錨,已於周日(28日)被扣留。

MMEA指,涉事船隻在中國福建省福州市註冊,載有32名船員,周日在柔佛州對出水域接受調查時,因未能出示下錨許可證而被扣留。在搜查途中,多名執法人員在船上發現金屬及大炮碎片,猜測它們來自二戰時期沉沒的英國威爾斯親王號戰艦。

資料顯示,威爾斯親王號1941年12月10日在馬來西亞刁曼島附近海域遭日軍擊沉。英國國防部上周六(26日)批評,非法打撈艦艇殘骸行為褻瀆海軍墳墓。

馬來西亞扣查中國貨船 指涉嫌非法打撈二戰沉沒英軍戰艦殘骸
https://news.tvb.com/tc/greaterchina/647...8%E9%AA%B8

馬來西亞海事部門扣查一艘中國船隻,指船隻涉嫌非法打撈二戰沉沒英軍戰艦的殘骸。中方正就事件與馬來西亞溝通。

馬來西亞海事執法局稱,周日在南部柔佛州附近海域例行檢查時,扣查一艘福建福州註冊的散貨船川宏68號,指其非法下錨,並在甲板上發現有廢金屬,和相信是來自二戰時期的砲彈殘骸,正調查是否非法打撈自二戰時沉沒的英軍戰艦威爾斯親王號。

馬來西亞當局扣留的船員,包括一名馬籍船長、21名中國公民及10名孟加拉公民。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正在與馬方保持密切的溝通,了解有關情況,要求馬方依法公正處理,切實保障中國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權益,並及時通報調查進展。」

威爾斯親王號戰艦與英軍另一艘戰鬥巡洋艦反擊號,1941年在馬來西亞沿海被日軍魚雷擊沉,八百多名士兵陣亡,英方隨後列為戰爭公墓。早前有報道稱,兩艘沉沒軍艦多次成為非法打撈者的目標,以獲取優質鋼材。英國國防部批評做法是對海底軍墓的褻瀆
Reply
#17
現原始人遺骸 揭最古老墓葬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67/
[Image: 0608-00180-067s1.jpg]
遺骸位於地下洞穴內。
[Image: 0608-00180-067b2.jpg]

南非古生物學家周一公布,在約翰內斯堡城郊附近的一處遺址發現一座墓葬,推測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最古老的墓葬,較智人墓葬證據早至少10萬年。

由金山大學知名古人類學家伯杰(Lee Berger)領導的考古團隊,在遺址地下30米的洞穴內,發掘出數件古人類納萊迪人(Homo naledi)遺骸化石。研究人員表示,可以確定洞穴由納萊迪人故意挖掘及埋葬屍體,表明墓葬方式並不局限於智人或其他腦容量較大的靈長類生物。

屬石器時代 高1.5米

納萊迪人是一種會爬樹的石器時代原始人,他們處於猿類和現代人類的「十字路口」,腦容量較小,平均身高約為1.5米。除遺骸化石外,考古人員還在附近的一處洞穴石柱表面,發現呈幾何形狀的雕刻,其中包括一個粗略的標籤圖形。伯杰表示,這意味人類在符號實踐的發展方面並非獨一無二,可能甚至不是這種行為的始創者。
Reply
#18
德國版「越王勾踐劍」︱德出土3000年前青銅劍「還在發光」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E5%85%89

[Image: _2023061812132649164.jpg]
3000年前的青銅劍出土時還發出寒光。

[ 本帖最後由 大咸濕 於 2023-6-24 09:37 編輯 ]
Reply
#19
墓葬發現大量植物包裹 證為2000年前糭子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30...2_001.html

[Image: bkn-20230623200024510-0623_00952_001_04b...0623130600]
八號墓是戰國中期的楚國貴族墓葬。
Reply
#20
最古老陽具藝術品 4.2萬年吊墜蒙古出土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chin...00180_063/
[Image: 0624-00180-063s1.jpg]
不同角度下的陰莖雕刻吊墜。

考古學家2016年在蒙古杭愛山「Tolbor-21」遺址,發現一個長4.3厘米的不明物體。研究人員經分析後,近日認為文物是4.2萬年前製成的吊墜,上面雕刻龜頭形狀及尿道口,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陽具藝術品。

吊墜長4.3厘米 石墨製成

專家透過放射性碳定年法及顯微鏡分析,確定文物是雕有陰莖及尿道口的石墨吊墜。研究主要作者、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考古學家里戈(Solange Rigaud)認為,由於吊墜部分破損,可能與佩戴者的脖子摩擦有關。石墨在當時是一種稀有材料,或來自很遠的地方,可能是由不同游牧民族交換而來。

里戈表示,尚未得出吊墜陰莖造型的背後含義是甚麼,「可能是為了向其他人傳遞訊息、顯示佩戴者的身份,或者有其他個人意義」。除陰莖吊墜外,考古學家亦在遺址中挖出由鴕鳥蛋殼製成的吊墜和珠子、其他石製吊墜和動物骨頭碎片。

[Image: 0624-00180-063b2.jpg]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