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香港人口 HK population
#31
過去10年中年女士人口激增13.1% 同齡男性只上升0.4%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01...2_001.html

政府統計處今日(17日)出版2022年10月號《香港統計月刊》,當中包括專題文章「2021年女性及男性的特徵」,按年齡及性別組別分析,在2011年至2021年期間,45至64歲的女性人數大幅上升13.1%至1,260,796人,同齡男性人數則只上升0.4%至1,070,974人。

另一方面,65歲及以上女性及男性人數分別上升了52.8% 及55.7%。儘管後者的升幅較大,2021年的女性長者數目(768,520人)仍較男性長者數目(682,338人)為多。而由於生育率持續處於低水平,15歲以下女性及男性兒童佔該性別人口的相應比例分別由2011年的11.3%及12.9%下降至2021年的10.6%及12.3%。

此外,人口遷移也是近10年引致香港人口結構轉變的重要因素。較多的女性單程通行證持有人從中國內地來港,令性別比率(按每千名女性計算的男性人數)由2011年的939下降至2021年的910。不同年齡組別的性別比率亦有差異,在2021年,30歲以下的年齡組別的性別比率高於1000,即男多於女;而30歲及以上的年齡組別,性別比率均低於1000,即女多於男。


本地|民青局:18至39歲勞動人口兩年失11.6萬人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C...15874.html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指出,本港在過去兩年期間共流失14萬勞動人口,勞福局局長孫玉菡10月24日在電台上指,其中7.8萬人是25至39歲。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在立法會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質詢時,進一步引述統計處數字,提供18至39歲勞動人口數字變化。

在2020年第2季至2022年第2季,本流18至39歲勞動人口由141.85萬人減少至130.19萬人,下跌11.66萬人,佔全港過去兩年流失的勞動人口約8成;而2022年第3季的18-39歲臨時勞動人口數字為132.93萬人。套用勞福局局長孫玉菡的數字計算,18至24歲的勞動人口,兩年間下跌約3.86萬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曾交代,流失人口大部分屬高技術人員。數據顯示,以行業分類,18-39歲的就業人口中,從事「金融、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的流失最多,由2020年第2季的35.28萬人降至2022年第2季的31.17萬人,流失4.11萬人。其次是從事「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由2020年第2季的21.41萬人降至2022年第2季的19.87萬人,流失1.54萬人。

[ 本帖最後由 QEpark 於 2022-11-2 08:36 編輯 ]
Reply
#32
智庫報告:中國人才競爭力居世界第八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11/09/AP6...271a3.html

全球化智庫(CCG)8日發布的《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發展報告(2022)》顯示,世界人才中心在從歐美向亞洲擴散,中國的人才競爭力總體水平居世界第八名,人才規模和人才環境指標均名列前茅,但人才質量指數排名較落後,顯示中國的高層次人才依然匱乏。

前十名歐美亞洲平分秋色

報告對全球38個主要國家的人才競爭力進行評價剖析。研究發現,美國人才競爭力指數大幅度領先,其後是韓國、丹麥、新加坡、日本、英國、以色列、中國、瑞典、瑞士等。前十名裏歐美國家5個,亞洲國家5個,平分秋色。可以看到,世界人才中心在從歐美向亞洲擴散。

從人才競爭力指數總體來看,中國位居第八,在美國、韓國、日本、英國等國之後,與中國的經濟體量在世界上的位置相比稍為落後,排名首位的美國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是排在末位的印度尼西亞的3.5倍。從分指標看,在人才規模方面,中國位居第一,美國第二,中美在「受過高等教育的適齡勞動力人口數」和「科學研究人員數」兩個指標方面遠遠超過名列第三、第四、第五的印度、日本、俄羅斯,中國的人才規模指數是名列第七、第八、第十的3個工業大國德國、英國、法國之和的2倍多;在人才環境方面,中國名列第二,說明近年來中國在打造人才工作平台、淨化人才生活環境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人才投入方面,中國居於第28位,雖然與前兩名(丹麥和瑞典)有不小差距,但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也不大,在人才投入總額上顯示了後發優勢。

中國高層次人才仍顯匱乏

不過,在人才質量指數方面,中國處於暫時的弱勢,在38個國家中排名第36位,根據「每萬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和「每萬就業人員中科學研究人員數」兩個指標,新加坡位居第一,韓國緊跟其後,以色列、加拿大、丹麥、愛爾蘭、英國、芬蘭等6國也表現不俗。由於該指標主要考察人均情況,印度、中國、印尼、南非等發展中國家勞動力市場和就業人員基數大,以及高層次人才相對匱乏,因此在人才質量上指數得分較低。

聯合國數據顯示 全球人口下周二達80億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2...2_001.html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將在下周二(15日)達到80億。專家認為,與其擔心人口過多,不如將焦點放在最富有的一群過度消耗地球資源的問題。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加奈姆(Natalia Kanem)稱,80億人,這對人類來說是重要里程碑。她對於人類壽命延長,以及孕婦和兒童死亡人數減少表示歡迎。加奈姆注意到,可能不是所有人對於全球人口將達到80億表示歡迎。她說:「有些人對世界人口過多感到擔憂。我在此明確說出這一點,不應對於存在這麽多人感到擔心。」

非政府組織全球足迹網絡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人類需要相當於1.75個地球的生物承載力,才能可持續滿足現有人口的需求。可是,如果每個人都按印度人的經濟條件生活,人類每年只需要0.8個地球的承載力。如果每個人都按美國人的習慣消費,人類每年需要5個地球的承載力。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到2050年將達97億。

聯合國料全球人口月中達80億 印度最快明年超越中國
https://www.881903.com/news/china/2463910

聯合國估計,到今個月中旬全球人口將達到80億,是1950年的3倍,並將繼續增加,預計到2030年會增至約85億,到2050年達97億,並於20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頂峰,不過,隨住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長速度將趨於緩慢,由1960年代高峰的2.1%,降至2020年的1%以下,到2050年可能進一步放緩至約0.5%。

聯合國預計,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最快到明年交換名次,印度可能取代中國,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目前14億人口到2050年將降至13億。到本世紀末,可能進一步降至只有8億。印度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至17億。

聯合國:全球人口今日達到80億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21115.htm

聯合國宣佈,世界人口在今日達到80億,指出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全球人口增長歸功於公共衛生、營養、個人衛生以及醫藥的改善,使人類壽命延長。另外,一些國家的高生育率也推動人口快速增長。

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這是人類思考對地球負起共同責任的時刻。

聯合國指出,全球人口從70億增長到80億花了約12年時間,而到2037年達到90億將需要約15年,表明全球人口的總體增長速度正在放緩。

但聯合國說,生育率高的國家往往是人均收入低的國家,全球人口增長越來越集中在最貧窮的國家。這些國家持續的人口快速增長,可能阻礙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可持續發展目標仍然是世界邁向幸福和健康未來的重要途徑。

全球男性精子量急跌 專家警告人類繁衍陷入危機須立即應對
https://news.mingpao.com/ins/%e5%9c%8b%e...9%e5%b0%8d

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全球男性精子量在過去不足50年間大跌六成,而且下跌情況正在加速,領導研究的專家直言人類正面臨繁衍危機,呼籲採取行動救亡。

這項周二(15日)在《人類生殖醫學前沿》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發表的研究,由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流行病學家萊文(Hagai Levine)進行,是2017年一項研究的跟進,包含來自53個國家223項研究,涉及逾5.7萬人,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同類研究。

結果發現,在1973至2018年間,男性精子濃度大跌51.6%,由每毫升精液1.012億粒精子跌至4900萬,總精子量同期平均下跌62.3%。按世衛標準,每毫升精液內含有1500萬至2億粒精子屬於正常範圍,但令人憂慮的是,數據顯示人類精子量下跌情況在21世紀有加速迹象。在研究期間,男性精子濃度平均每年下跌1.16%,但如果只計算2000年後數據,下跌率達2.64%。

研究報告警告,暫時未知人類精子數量大跌原因,但早前有研究顯示食物和飲食器皿中的一些化學物會影響精子數量。萊文警告人類繁衍處於危機,各方須立即應對,以免到達無可挽救的臨界點。

[ 本帖最後由 揸流攤 於 2022-11-17 07:44 編輯 ]
Reply
#33
《中學概覽》今出爐 全港44間官津中一減班 按年減46班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20...2_001.html

近年學童人數下跌,部分中學需要減班。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家校會)今日(6日)發布最新一份《中學概覽》,經分析後可見,全港共有44間官津中學的中一需要減班,按年合共減46班,當中包括多個地區,例如沙田區、元朗區、東區等地區的中學校均需要減班,以應對現時收生不足的問題。

全港多區中學需要減班,最為嚴重的地區為沙田區,共減去11班;其次為元朗區,共減6班;而東區及灣仔區亦分別減去4班。有部分中學的收生狀況尤為嚴峻,其中筲箕灣東官立中學今年中一由4班減至僅2班;而龍翔官立中學及明愛柴灣馬登基金中學亦已停收中一,將會停辦。不過,亦有部分中學將會加班,包括有10間官津中學將會各加1班。

全港官津中學按年最少減44班中一 鄧飛:明年或後年殺校潮或更明顯
https://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954&home=1

【香港人口】人口數據:35%港女嫁內地男,香港男女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大升至3字頭?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9%A6...10136.html

https://s.yimg.com/ny/api/res/1.2/q_zL7y...bc7ac8ee1c

政府統計處昨日(29日)出版《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公佈本港人口趨勢。港人男女比例繼續失衡,有35.8%港女嫁予內地男,香港男女的初次結婚年齡亦上升。

根據資料,在婚姻趨勢方面,本港遲婚情況普遍。2021年初婚新郎及初婚新娘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2.2歲及30.6歲,比1991年的29.1歲及26.2歲有所上升。而去年登記結婚數目只有26899宗,數字是過去30年來最低,較2016年的50008宗減少近半。離婚亦變得更常見,1991年時僅有6295宗離婚令頒布,2021年時則有16692宗個案。

港人男女比例亦失衡,每千名女性僅有910名男性;更多港女選擇嫁予內地男性,由1991年時僅6.1%人願意下嫁,到2021年增至35.8%。

本港人口由1991年的575萬人,增至2021年的741萬,30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8%。人口年齡中位數由1991年的31.6歲,升至2021年的46.3歲,老齡化情況持續。平均預期壽命亦有所延長,男性由75.2年增至83.2年,女性由80.7年升至87.9年。

在生育率方面,生育數字由30年前每千人生育1281個嬰兒,下降至每千名婦女生育772個嬰兒,呈下跌趨勢。

網傳退休警藉「訓練」非禮考警群組女成員 六旬漢被捕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2123...2_001.html

元朗警區於本周四(29日)接獲一名女子報案,表示於本周三(28日)於洪順路遭一名男子非禮。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本周四在元朗區,以涉嫌「非禮」拘捕一名姓羅(66歲)的本地男子,把他帶返警署扣留調查,案件交由元朗警區重案組跟進。

據了解,網上近日瘋傳一名自稱為退休警察的男子,早前在一個討論投考警察資訊的社交群組內,不時分享在警隊內的資訊及見識,並懷疑以提供體能及面試訓練為藉口,單獨邀約群組內的女成員見面,期間卻毛手毛腳施以非禮。其中有女成員應約赴會,疑遭非禮而不甘受辱,最後報警求助。據悉,有人聲稱只是協助事主面試及見工,而警方則暫未證實涉案人士是否一名前警員。

港女中港跨境婚姻比例增 人口持續老化年齡中位數升至46.3歲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1896

政府統計處今日(29日)出版《香港人口趨勢1991–2021》,當中提到香港人口高齡化現象持續,人口年齡中位數由1991年的31.6歲上升至2021年的46.3歲。另外,在內地與香港跨境婚姻中,新娘為香港女性而新郎為內地男性的跨境婚姻有上升的趨勢,佔跨境婚姻約32%。

▼8月11日 政府統計處公布常住人口減少至729萬人▼

生育水平下跌 死亡率持續下降

香港人口由1991年的575萬增加至2021年的741萬,在過去30年間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8%。惟人口高齡化的現象持續,年齡中位數由1991年的31.6歲上升至2021年的46.3歲。

香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呈現下跌的趨勢,1991年的活產嬰兒數目是69,281個,至2021年已跌至36,953個。而30年間香港的死亡率持續下降,平均預期壽命上升。男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由1991年的75.2歲增加至2021年的83.2歲,同期間女性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則從80.7歲上升至87.9歲。

港人普遍遲婚 離婚數字十年翻2.7倍

統計處指出,遲婚情況在香港十分普遍。2021年初婚新郎及初婚新娘的年齡中位數分別是32.2歲及30.6歲。而在1991年,相應的年齡中位數分別為29.1歲及26.2歲。

此外,在內地與香港跨境婚姻中,新娘為香港女性而新郎為內地男性的跨境婚姻(即港女北上嫁人),有上升的趨勢,其佔所有跨境婚姻的比例由1991年的6.1%增加至2019年的35.8%。雖然因新冠疫情下,跨境婚姻數字因香港和內地實施關口管制和檢疫措施而大減,但其所佔的比例在2021年仍維持有32.0%。

獲頒布離婚令的數目由1991年的6 295宗,顯著上升至2021年的16 692宗,十年間翻約2.6倍。

市民可以在政府統計處網站下載該刊物。
https://www.censtatd.gov.hk/tc/EIndexbyS...&scode=150

[ 本帖最後由 陪瞓導師 於 2023-1-1 10:20 編輯 ]
Reply
#34
本港去年底人口733.3萬 按年減少6.83萬人或0.9%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C...43731.html

政府統計處發表最新數字顯示,去年年底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33.32萬人。與2021年年底人口740.15萬人比較,減少6.83萬人,跌幅為0.9%。 2021年年底至去年年底的人口下跌由自然減少(即死亡多於出生)及香港居民淨移出(即移入少於移出)組成。

期間出現2.95萬人的自然減少,出生人數為3.25萬人,死亡人數為6.21萬人。在同期內,淨移出人數為3.88萬人,其中2.12萬人為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6萬人為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出。 去年年底的總人口中,常住居民佔719.72萬人,而流動居民佔13.6萬人。

去年年中人口修訂數字為734.61萬人。常住居民的數字修訂為719.46萬人,流動居民的數字則修訂為15.15萬人。2021年年中至去年年中的人口變動率亦修訂為負0.9%。 政府發言人指,自然減少(即死亡多於出生)在去年有所擴大。香港的生育率一直在亞洲經濟體中屬於最低的地方之一。出生人數由2019年的5.29萬人大幅下跌至去年的3.25萬人。

另一方面,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加上去年第五波疫情,死亡人數在同期由4.9萬人上升至6.21萬人。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病的持續影響下,跨境行程受到影響,觀察到移入香港的人數在去年大部分時間繼續處於低水平,於防控措施逐步放寬後,直至年底慢慢出現回升。

發言人相信,疫情影響人才流入,尤其是持有短期工作簽證/進入許可的人士,留意到去年下半年的人口跌幅較上半年有所收窄,反映香港人口流動已開始逐步復常,預期隨着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恢復正常往來,本港的社會及經濟將進一步復常,影響人才流入的有關因素會逐漸消散。

政府發言人補充,淨遷移涵蓋香港居民以工作、讀書和移民等各種目的進出香港的流動,然而當中沒有細分的數字。香港居民在離境時無須向政府申報外遊目的。因此,政府沒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統計數字。

【人口老化】香港在2050年將成全球最老地區,屆時有4成港人為65歲或以上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4%BA...08673.html

[Image: 14a25c5f18e8365439e80451ad196895]

人口老化成為世界面臨的其中一項主要挑戰,根據聯合國人口分析,預計在未來30年內,65歲及以上的人數將翻倍,到2050年達到16億。當中,在擁有超過100萬人口的地區裏,香港預計在2050年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目前,日本是全球最高齡國家,有29.9%的人口屬65歲或以上;然後依次為意大利(24.1%)、芬蘭(23.3%)、波多黎各(22.9%)、葡萄牙(22.9%)以及希臘(22.8%)。

根據聯合國預測,到了2050年,香港會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40.6%的人口為65歲或以上,其次是南韓(39.4%)、日本(37.5%)。雖然日本以其高齡人口而聞名,並已在2022年位居榜首,但其他亞洲經濟體正在經歷重大轉變,預期壽命持續提高。

聯合國表示,人口老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全球趨勢,並指挑戰與機遇並存。人口老化的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確保經濟能夠支持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經濟保障。
Reply
#35
逾74%受訪者不考慮生育 政黨促設全薪產假及增侍產假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30...2_001.html

殺校|教育局向小學派小一開班信 兩校跌入殺校網 一津小派0班
https://www.hk01.com/%E4%B8%AD%E5%B0%8F%...0%E7%8F%AD

[Image: KkixjfIuy3olmGuJexWwGX-p5WluM_YHtIl7ebSJ...w1920r16_9]

觀塘區最多未婚單身男女 男性佔多有9萬人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40...2_001.html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2022年各分區人口統計數子,當中披露了各區從未結婚、已婚及離婚人數及比例。根據資料,15歲及以上陸上非住院人口中,從未結婚的單身男女人數最多是觀塘區,共17.8萬人,其中逾9萬人為男性,8.7萬是女性;人數最少的是灣仔區,共有4.2萬人,惟女性佔近2.6萬人。

而按當區總人口比例計算,中西區從未結婚的比例對高,有32.3%從未結婚,當中以女性佔多;其次是黃大仙區,從未結婚人口有31.9%,以男性佔多;離島區亦佔31%。另對比前年的數字,南區、北區、西貢、深水埗、葵青及屯門區的從未結婚人口有所增加,當中以南區增逾2萬佔最多。

離婚方面,去年離婚及分居人數有39.3萬,比前年多9500人。而離婚比例最高的是深水埗,有2.9萬,佔全港7.7%;緊隨其後的為油尖旺及屯門區,有1.9萬人及3.1萬人,分別佔全港7.1%及7%。

[ 本帖最後由 IamHK 於 2023-4-5 00:49 編輯 ]
Reply
#36
聯合國: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0%E4%BD%8E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周三公布年度「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數據顯示,香港的生育率全球最低,每名女性僅生育0.8個孩子,其後依次為南韓和新加坡。

報告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生育率低的國家,出生率最低的地區是香港(0.8),其次是南韓(0.9)、新加坡(1.0)、澳門和聖馬力諾(1.1)、中國和阿魯巴(1.2)。從現在到2050年,歐洲是唯一預計將經歷整體人口下降的地區。
每名女性僅生育0.8個

至於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全部都在非洲,尼日爾(6.7)生育率最高,其餘依次為乍得(6.1)、剛果民主共和國(6.1)、索馬里(6.1)、馬里和中非共和國(5.8)。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長卡內姆在記者會上指出,目前有44%的女性沒有身體自主權,無法在避孕、醫療保健、是否或與誰發生性行為方面自由選擇,而這個問題大過人口暴增。

卡內姆表示,目前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位居榜首,但到了2050年,人口最多國家的排序將發生重大變化,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桑尼亞這8個國家,估計將佔全球人口增長的一半。

到了2080年代,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約104億的高峰。許多人對人口數量感到焦慮,但卡內姆指出,重點應放在賦予女性更多權力,讓她們掌控何時及如何生兒育女。

外吸高才觸礁 內育後進掀殺校潮 超齡社會將至港府無招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42...2_001.html

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 25-29歲港女已婚不足20% 初婚年齡升破30歲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0912

[ 本帖最後由 KowloonWalk 於 2023-5-10 07:10 編輯 ]
Reply
#37
香港生育率全球最低 25-29歲港女已婚不足20% 初婚年齡升破30歲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0912

[Image: ZfVDuBaen8BOu0D3cyJpKn9zoRLrKMrFnYwtNJ2M...w1920r16_9]

必須正視人口流失的惡劣情況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6%96%B...81/380426?

政府統計處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香港勞動人口數目約三百七十七萬,較去年第四季減少了逾二萬人,與去年同期比更銳減了近三萬人。

這種情況顯示,香港的人口流失情況仍在繼續,若果不找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香港的生產力就會逐步下降,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就會進一步下滑,進而令更多人選擇離開香港。這樣的發展,將形成惡性循環,令問題更難解決。

據我所接觸,近年選擇離開香港的人,大都不是為了經濟原因,而是為了政治原因。這批人大都是教育水平相當不錯的中產階層,年齡在在三十餘歲至五十餘歲之間。他們多屬專業人士,在香港有不錯的事業前途,卻偏偏選擇移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從頭再開始。

他們作這樣的選擇,犧牲很大,風險不小。那他們為甚麼會作這樣的選擇呢?

簡而言之,這可歸結為之前反對派發動的社會運動失敗的後遺症。這場社會運動動員程度十分高,壁壘分明,分裂嚴重。反對派由於戰略定位失誤,結果一鋪清袋。這個結果,導致反對派中的中堅分子非走不可,否則有被秋後算帳的風險。

這是第一批選擇要走的人。他們留下來面對的風險要比走的大,所以非走不可。他們若果留下來,對特區政府可能會造成後患,所以特區政府亦宜得他們走,不會設法留住。

第二批選擇走的人,在運動中是黃營的積極支持者,但沒有參與刑事性質的破壞活動,不會被政府通緝,本可以繼續留港生活;但由於政治立場與特區政府南轅北轍,留下來會令他們十分不爽,因為樣樣事情都看不順眼,所以他們也只好選擇離開。

這批人長期受西方文化薰陶,政治立場十分牢固,眼見香港的發展不符合他們的心願,所以選擇移民。這樣的事情在一個地方出現政治上的重大變化時是無可避免會發生的。特區政府是不可能為了爭取他們留下來,而去改變施政方針的。所以只好放棄他們。

第三批選擇走的人,政治取態並不那麼鮮明,他們原先沒有非走不可的想法,而是願意留下來,嘗試繼續生活。但他們很快發現,一國兩制的模式在社會運動退場後出現了不少變化。他們不知道這種變化會如何持續下去,會發展至甚麼程度才停下來。這些不明朗的情況令他們缺乏安全感,以致有些人後來也萌移民的考慮。

這批人是特區政府應該努力爭取留港發展的一群,關鍵是要重建他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以及讓他們看到香港仍有美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施政目的,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需要另文再談。

【本港生育】調查:近四分一香港女性不考慮生育,主因是經濟壓力
https://businessdigest.io/%E8%A1%8C%E6%A...3%E5%8A%9B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1024&q=75]

【本港收生】調查:近9成幼稚園收生不足,陷入財困
https://businessdigest.io/%E8%A1%8C%E6%A...1%E5%9B%B0
[Image: image?url=https%3A%2F%2Fmedia.apoidea.ai...=1024&q=75]

[ 本帖最後由 鐵木真 於 2023-6-3 12:10 編輯 ]
Reply
#38
港防疫嚴苛致經濟下滑 屢爆移民潮外企憂人才流失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062...2_001.html
[Image: bkn-20230624100400615-0624_00822_001_01p...0624120029]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發布《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人才流失不絕的香港排名全球第7位,較去年排第5,下跌兩位,落後新加坡之餘,更被台灣超越,屬亞洲區第3位。

行政會議召集人、議員葉劉淑儀今早(24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香港過去幾年抗疫隔離措施嚴苛令經濟下滑,反觀新加坡管控疫情措施較少,但亦衍生物價上漲的問題。最近,有不少美國企業重返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反映國安法並非美國商界最大擔心,反而憂慮本港人才流失的問題,成為影響本港競爭力的因素之一。

對於政府計劃輸入外勞,葉劉淑儀認為,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性的問題,並非本港獨有,加上本地屢爆移民潮,令勞動人口減少。她形容本港背靠祖國勞工「要幾多都有」,關鍵要在引入優質勞工同時,顧及本地人的薪酬水平。
Reply
#39
李家超:要避免人才流向競爭對手 正研究如何鼓勵生育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715.htm
Reply
#40
李家超:要避免人才流向競爭對手 正研究如何鼓勵生育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715.htm

香港今年年中人口約749.8萬增15.2萬 止跌回升主因17.4萬淨移入
https://www.hk01.com/article/930202

政府統計處今日(15日)公布,香港2023年年中的人口約為750萬人,較2022年年中比較增加15.2萬人,升幅為2.1%。統計處指,期內人口上升,主要由於期間錄得17.4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包括3.1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以及14.3萬名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同期,人口錄得2.2萬人的自然減少、即死亡多於出生,出生人數為3.26萬人,死亡人數為5.46萬人。

統計處數字顯示,2023年年中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498,100人,與2022年年中人口7 ,346,100人比較,增加152,000人,升幅為2.1%。

統計處指,期內人口上升,主要由於期間錄得174,000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即移入多於移出,包括31,000名單程證持有人移入及143,000名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同期,人口錄得22,000人的自然減少、即死亡多於出生,出生人數為32,600人,死亡人數為54,600人。

政府發言人指,本港的疫情防控措施在二2022年下半年開始穩步放寬,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逐步恢復正常往來,使不少在疫情期間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返回香港,同時亦有一些內地及海外人士透過各項計劃移入香港,致使2023年上半年錄得大量居民淨移入。

統計處推算2046年本港長者人口比例增至36%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15.htm

政府統計處發表新一套人口推算數字,推算「居港人口」在2046年中達819萬,較2021年中的714萬人口,增加78萬。

人口推算期涵蓋2022至2046年,預計「居港人口」會大致保持升勢,當中死亡人數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顯著增加,加上出生人數減少,人口自然減少為75萬,人口淨移入則為152萬。

推算又預計未來人口會持續高齡化,65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推算在25年間將增加近一倍。長者人口會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由約2成,升至3成6,即每3名港人中便有多於一名是長者。生育率方面,在2046年預計每千名婦女會生育938名子女,較2021年數字上升。

政府近年推出多項招攬人才和輸入勞工計劃,在推算期內,人口淨移入將包括89萬名單程證持有人、51萬名透過各項計劃移入的香港非永久性居民及24萬名外籍家庭傭工。

按最新的勞動人口推算結果,大致而言,整體勞動人口將會由2021年的354萬,上升至2038年366萬的頂峰,隨後逐漸下降至2046年的358萬,而長者佔總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將導致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下跌。


本港最新人口微升至749.8萬人 按年增長2.1%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db35cddc...9%95%B72.1

本港最新人口升至約749.8萬人,按年增加百分之2.1。

自去年中至今年中,錄得17.4萬香港居民淨移入,包括3.1萬名單程證人士。

同期亦錄得2.2萬人自然減少,即約3.3萬人出生,約5.5萬人死亡。

政府解釋本港疫情防控措施去年下半年穩步放寬,本港與內地及海外逐步恢復正常往來,令不少疫情期間在外地的本港居民返回香港,同時亦有部分內地及海外人士透過各項計劃移入本港,令今年上半年錄得大量居民淨移入。

香港人口|年中人口達749萬 較去年同期增15.2萬人 當中逾3萬人屬單程證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B%E8%AD%89
[Image: _2023081518072817389.jpg]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日(15日)發表的數字顯示,2023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為749萬8100人,與2022年年中人口734萬6100人口比較,增加15.2萬人,升幅為2.1%。

2022年年中至2023年年中的人口上升,主要由於期間錄得17.4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包括3.1萬名單程證持有人的移入,以及14.3萬名其他香港居民的淨移入。在同期內,人口錄得2.2萬人自然減少,出生人數為32,600人,死亡人數為54,600人。

[Image: pop2.PNG]

2023年年中的人口數字。政府文件截圖

[Image: pop3.PNG]

2012年年中至2023年年中的人口數字。政府文件截圖

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年中的總人口中,常住居民佔724萬人,而流動居民佔248,700人。2022年年底人口修訂數字為7,472,600人。常住居民的數字修訂為7,223,600人,流動居民的數字則修訂為249,000人。

政府發言人指,本港的疫情防控措施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穩步放寬,香港與內地及世界各地逐步恢復正常往來,使不少在疫情期間留在外地的香港居民返回香港,同時亦有一些內地及海外人士透過各項計劃移入香港,致使2023年上半年錄得大量居民淨移入。

有議員指當局應帶頭鼓勵生育 基層組織籲做好託兒服務網絡
https://news.tvb.com/tc/local/64db6fecdc...2%E7%B5%A1

香港生育率創新低 新手媽媽林琳:從來是信心問題 倡雪卵保存期增至30年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0%E5%B9%B4

[Image: _2023081518492999020.jpg]

家計會:平均子女數目創新低 料「無孩夫婦」成主流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30815.htm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調查發現,本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創歷史新低,每對夫婦平均子女數目為0.9名。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由5年前的約20%增加至43.2%,有一名及兩名孩子的女性的比率,分別佔27.4%及25.2%,較5年前下跌約10%,預料「無孩夫婦」將取代「一孩家庭」成為本港的主流。

調查在去年9至12月期間進行,訪問了1500名15至49歲已婚或現正同居的婦女及其配偶或伴侶。結果又發現,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目由過往20年維持在約1.6名,輕微下跌至1.5名,認為沒有子女為理想的受訪者比率,由2017年女性及男性均為約8%,激增至2022年的各超過20%。

家計會榮譽顧問暨研究小組委員會主席葉兆輝說,相信未來短期內生育率會繼續下跌,比較其他國家在提高生育率所實行的措施,不論力度和闊度都比香港大,故此香港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至於鼓勵生育的措施,與5年前的調查相比,更多受訪女性表示各種經濟上的鼓勵、提高僱主及社會對家長的支授,以及提升教育質素等措施,才可以鼓勵他們生育更多子女。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