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大陸 反間諜法 Counterespionage Law, spy laws
#19
諮詢公司凱盛融英被查 一場反間諜運動山雨欲來?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6549

中國官媒星期一(5月9日)高調曝光了一家涉國家安全問題的諮詢公司,為針對諮詢行業的全面調查埋下伏筆,諜影重重的氣氛彌漫整個行業

本文獲新加坡《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據報道,中國國家安全機關近期會同相關部門,對中國諮詢行業龍頭企業凱盛融英(Capvision)展開執法,除了突擊凱盛融英的蘇州分公司,執法行動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同步進行。

凱盛融英的網站顯示,這家成立於2006年的公司在紐約和上海都設有總部,主打為客戶提供行業專家諮詢服務。

這家公司在投資界頗具盛名,很多專業投資人、企業家在做商業決策時,都會通過該公司獲取資訊;凱盛融英則扮演「中間人」,為客戶對接各行各業專家。凱盛融英的專家人脈雄厚,公司網站稱,它的專家網路有45萬人。

正是這種行業專家諮詢的服務模式,讓這家業務遍佈中國境內外的公司陷入反間諜風暴。

央視《焦點訪談:別有用心的諮詢》報道指,凱盛融英的專家來源並不簡單,公司專門圍繞境內政策研究、國防軍工、金融貨幣、高新科技、能源資源、醫藥衛生等重點領域、重要行業物色挑選有影響力的專家

報道稱,其中一名就職於國有企業的韓姓專家在凱盛融英接受諮詢百餘次,超過六成是境外諮詢。他通過公司內網下載5000份檔資料,當中包括機密級國家秘密一份、秘密級國家秘密兩份、情報13份、商業秘密18份

[Image: 7MDIiYJFPgG83CbL9qlv0TH16iaml9NXLImUViyJlFY?v=w1920]
[Image: yeijmGCmS94fSMZMSY6_kjPyDas7aGmeq_AKnavwCp0?v=w1920]
[Image: M1ExVmPhuWVX4C9Xax2pNNqDlO31OxXu5HCooeRwqKE?v=w1920]

另一名涉案的雷姓專家曾在一家重點軍工企業工作,他被指涉嫌向境外洩露軍事軍工領域敏感資訊、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雷姓專家稱,凱盛融英的客戶曾向他詢問「一個軍機型號的保有量」。

報道稱,國安機構調查掌握,凱盛融英大量接受境外公司對中國敏感行業的諮詢專案,「其中一些企業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

官媒罕見報道這起諮詢行業的反間諜案,相信是為震懾整個行業。報道還措辭嚴厲地把諮詢行業批評了一通,稱有的國內諮詢公司國家安全意識淡薄,為了牟取經濟利益,頻繁遊走在法律邊緣,對國家產業發展和經濟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最終淪為境外刺探、收買、套取國家秘密和情報的幫兇」。

其實在過去幾個月,已頻頻傳出外企的駐華辦事處遭突擊調查,或有工作人員被拘留的消息,牽涉其中的包括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諮詢企業貝恩公司(Bain & Co)、日本藥廠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看起來,一場反間諜運動山雨欲來。

中國現在面對的客觀現實是,外部環境嚴峻,國安問題即便沒有超越拼經濟成為最優先的事項,也已與發展經濟平起平坐。中國與西方摩擦日益頻密,中美更是可能陷入長期性的爭鬥,中國與其他國家相互刺探機密的情況肯定會日益增多,這都促使北京更加小心地保護好國家機密。即使是在美國,國安問題同樣受到高度重視,在科技等中美博弈的場域中,國家安全也是美國對華制裁屢用不膩的理由。

但在國安問題上,如果無法做出清晰的定義、劃出可預測的紅線,確保反間諜的執法行動透明、合法,很容易就產生寒蟬效應。近期北京的一系列動作,以及中國在上月底剛通過的反間諜法修訂草案,已經讓一些在華的外企和外國人感到涼颼颼。

修訂後的反間諜法,納入了網路間諜、投靠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等行為,也擴大相關主體竊密的對象範圍,還增加了執法機構查閱調取資料、傳喚、查詢財產資訊、不准出入境等行政執法職權。整體來看,打擊範圍和當局的執法權力都擴大了,但反間諜法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國家安全並沒有明確定義。

一些人因此擔憂,反間諜法執行起來的彈性很大,缺乏充分的透明度。一旦北京有外交等其他方面的需要,反間諜法和國安問題會不會成為一個很方便的藉口?畢竟幾年前在孟晚舟事件後,兩名加拿大公民就是被中國官方以間諜罪拘留。

如果無法做出清晰的定義、劃出可預測的紅線,確保反間諜的執法行動透明、合法,很容易就產生寒蟬效應。

中國希望對外釋放明確的信號,對竊取中國國家機密的行為不會手軟;面對北京大力反間諜,在華外國企業也得更加謹慎,不得越過國安的紅線。每個國家都有保護國家機密的正當性,但這種諜影重重的氛圍還是讓人有些不安,畢竟剛剛走出疫情打開國門的中國,現在正需要展現開放的姿態、重建外部世界的信心。


北京大動作規整諮詢行業 外資憂在華營商「聽不懂中國故事」
https://www.hk01.com/article/898690
[Image: gKQBrS15xVzIBzJLT6Aic-clG0pUJhDIUXDDHlFw...w1920r16_9]

中國國家安全部門近期對諮詢公司龍頭凱盛融英(Capvision)在上海、北京、蘇州和深圳的辦事處進行公開執法。

央視報道稱,凱盛接受境外公司對敏感行業的諮詢,其中一些公司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而部分專家在涉外諮詢中洩露了敏感內容、國家秘密和情報。

對凱盛的調查,引發一些觀察人士對中國把反間諜行動擴大到商業領域的質疑,也讓一些人重新審視諮詢行業的「常規操作」。

諮詢公司這個產業是怎麼運營的?簡單地說,大多數諮詢公司的產品是「解決方案」。小到為某企業解決一個不順暢的內部流程,大到進入一個新興市場,企業都可以尋求諮詢公司的幫助。

但一家諮詢公司不可能擁有各個行業的專業人才,因此諮詢公司要通過組建外部行業專家庫來協助完成研究、調查的過程。

因此,諮詢公司的商業模式,基本涉及兩方。一方是投資者或其他客戶,另一方是掌握中國資訊的專家們,他們是在特定領域擁有專業知識的人士,或供職於客戶感興趣的行業或公司。諮詢公司則類似中間人,為客戶和專家兩方牽線搭橋。

利潤豐厚的商業模式

客戶掏錢、專家拿報酬、諮詢公司從中抽傭,這個簡單的商業模式利潤豐厚。

以凱盛為例,其招股書顯示,專家訪談一小時收費人民幣1000元至4000元不等。《華爾街日報》報道,專家還可憑藉行業情報,最高可獲每小時一萬美元報酬。凱盛融英從中抽傭,收入可觀。根據凱盛招股書,公司2021年頭九個月收入接近1億美元。

專家諮詢是凱盛的主要服務,貢獻了業務營收的八成。根據凱盛招股書,截至2021年,該公司網絡中擁有近40萬來自公司、學術界和其他領域的專家。

凱盛融英成立於2008年,在中國市場賺了15年的「知識付費」錢。近日之所以踢到鐵板,是因為有專家被指,提供了涉及國家機密的資訊給客戶。

央視報道稱,專家當中包括一名之前被判處六年監禁的國有企業前雇員,以及一名從事國防工作的專家。報道也指,凱盛的一些境外客戶與外國政府、軍方、情報機關關係密切。

凱盛的招股書則稱,公司擁有超過1400家客戶,其中一半以上是金融業客戶。其餘的客戶包括諮詢公司以及涵蓋技術、醫療和汽車等多個行業的公司。

《華爾街日報》報道,凱盛一般會通常會主持電話會議把專家和客戶拉到一塊兒,但參會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

專家訪談是諮詢行業中最為常見和常規的操作。中國官方的取締行動引發一些市場人士擔憂,如果沒有對那些專家訪談的物件、行業、內容劃定清晰的標準,影響範圍將非常大。

客戶需求致諮詢公司遊走於灰色地帶

但要劃定標準也非易事,在諮詢過程中,原本的商業性諮詢也可能摻入其他敏感資訊。

一位熟悉科技股權投資的人對《聯合早報》說,「一般來講,純商業的發展不會涉及敏感資訊。但隨著政府對一些行業的監管變得嚴格,更多投資人覺得,應盡可能多瞭解政策風向,尤其當涉及到熱門投資領域,比如半導體,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這就「容易觸碰敏感資訊」。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上海證券報》表示,付費諮詢模式本身沒問題,但是如果專家所在領域或者能接觸的資訊具有機密屬性,就可能觸及安全問題。「畢竟線上上或線下的交流中,很容易將機密資訊與非機密資訊混雜而洩露。」

路透社報道,一些客戶為爭取一些可能違反保密規定的資訊,而模糊了合法與不合法的界線。

另一位曾經與專家一起參加凱盛電話會議的投資者則說,客戶不會要為了那些容易獲取的公共資訊而支付高價,找諮詢公司就是為了要打聽各種資訊,「這也註定了諮詢公司必須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遊走」。

另一位自稱曾在羅兵咸永道工作的線民則表示,為了減少常規諮詢服務中的風險,諮詢公司應該對客戶做詳細的調查,瞭解客戶到底是誰。

「有時候面對一個要求我們提供市場調查服務的新客戶,對客戶背景調查可以持續六個月之久,否則無法知道客戶背後真正受益方是誰。」

外商依賴的資訊供應鏈受威脅

中國諮詢行業近年來大幅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諮詢行業規模由2016年的10.8萬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21.3萬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8.5%。

凱盛作為擁有中國最大專家網絡的諮詢公司成為中國政府的調查目標,將導致海外投資者、中國銀行業和外商所依賴的資訊供應鏈受威脅。

就在凱盛辦公室被公開執法消息公開之後的第二天,國資背景的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資本,即宣佈全公司停用凱盛的服務。據路透社報道,另外兩家大型私募股權基金,也暫時叫停了和凱盛的合作。

此外,專家作為這類服務裡最重要的「源頭供應商」,也會更加謹慎地作為協力廠商參與諮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級研究員潘托奇(Raffaello Pantucci)就對《南華早報》說,凱盛專家諮詢洩密的這件事可能會影響整個諮詢行業。「這件事可能會對整個盡職調查行業造成真正的、直接的損害,因為人們會非常謹慎地參與其中。」

受影響甚大的,恐怕還是那些看不懂中國經濟、摸不清套路的外商,諮詢公司長久以來給他們提供了瞭解中國市場、解決資訊差的服務。《紐約時報》形容,這個產業「幫助外界瞭解中國利潤豐厚但往往不透明的經濟」。

《華爾街日報》報道,跨國企業通常會雇用盡職調查公司來分析商業領域,包括確保相關業務符合美國的法規。

除了跨國企業,服務於跨國企業的外資諮詢公司,例如麥肯錫,也需要凱盛這樣的專家網絡公司。在一份上市招股書中,凱盛透露涵蓋客戶不僅包括中國排名靠前的投資機構和科技公司,也包括多家全球頭部的外資諮詢企業,如麥健時、波士頓諮詢、貝恩策略顧問公司、羅兵咸永道、埃森哲等。

凱盛事件牽涉面之廣,加上今年以來此類事件疊加,所以儘管官媒詳細報道凱盛事件,卻無法完全消除外商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擔憂

3月間,五名在美國盡職調查公司Mintz集團北京辦事處的中國員工被拘留。4月,中國員警突擊搜查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在上海的辦事處,並對員工進行問話。

不過,外商曾經賴以解決資訊差的工具雖正在被規整,並不代表會消失。麥健時全球研究院最新報告說,中國市場仍然是跨國公司的首選。

如果能像上海美國商會代表呼籲的那樣:清楚界定企業進行盡職調查的領域,或可幫助外資企業和投資人吃一顆定心丸。
Reply


Messages In This Thread
反間諜法 Counterespionage Law - by EL34 - 12-06-2017, 02:07 PM
[No subject] - by EL156 - 04-18-2019, 06:00 PM
[No subject] - by U52.5U4G - 05-12-2019, 10:11 AM
[No subject] - by 白玫瑰 - 12-05-2019, 06:44 PM
[No subject] - by 香港人加油 - 11-02-2020, 09:07 AM
[No subject] - by 6SL7 - 05-03-2021, 09:52 PM
[No subject] - by 后太禧慈 - 05-03-2021, 10:05 PM
[No subject] - by 6SN7 - 05-23-2021, 06:40 A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4-21-2023, 05:34 P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4-25-2023, 07:01 P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5-01-2023, 05:19 A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5-02-2023, 03:25 A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5-10-2023, 02:26 PM
[No subject] - by 大雪茄 - 05-15-2023, 06:25 AM
[No subject] - by KowloonWalk - 05-16-2023, 06:50 AM
[No subject] - by 鐵木真 - 05-20-2023, 10:25 PM
[No subject] - by 大咸濕 - 06-30-2023, 10:56 PM
[No subject] - by 大咸濕 - 07-04-2023, 08:40 PM
[No subject] - by 大雪茄 - 07-17-2023, 07:46 AM
[No subject] - by 大黃蜂 - 07-23-2023, 05:18 PM
[No subject] - by 大雪茄 - 09-22-2023, 12:05 AM
[No subject] - by 大雪茄 - 09-22-2023, 12:05 AM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2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