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Political Science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rintable Version

+- Hong Kong (https://forum4hk.com)
+-- Forum: 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1)
+--- Forum: 城市論壇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4)
+---- Forum: 激爆新聞區 (https://forum4hk.com/forumdisplay.php?fid=5)
+---- Thread: Political Science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owthread.php?tid=35999)



- 藍寶石王子 - 09-07-2021

研究:歐盟多國防疫政策致嚴重分歧 勢影響未來數年政治局勢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7%A0%94%E7%A9%B6%E6%AD%90%E7%9B%9F%E5%A4%9A%E5%9C%8B%E9%98%B2%E7%96%AB%E6%94%BF%E7%AD%96%E8%87%B4%E5%9A%B4%E9%87%8D%E5%88%86%E6%AD%A7-%E5%8B%A2%E5%BD%B1%E9%9F%BF%E6%9C%AA%E4%BE%86%E6%95%B8%E5%B9%B4%E6%94%BF%E6%B2%BB%E5%B1%80%E5%8B%A2
[Image: %E7%A7%91%E5%AD%B8_bxxYPfK.png]

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周三 ( 1 日) 公布的研究指出,對防範 COVID-19 疫情截然不同的經歷,在整個歐洲造成了嚴重的地理、世代和社會分歧,可能會影響歐洲大陸未來數年的政治局勢。研究結果基於對 12 個歐盟成員國的民意調查,顯示疫情在過去 18 個月對歐盟的地區、年齡組和個人造成的影響。

有撰寫該研究的智庫創辦人 Mark Leonard 指出,現時的歐洲因疫情而充滿明顯的分歧,嚴重程度可能與歐元區債務危機和 2015 年的移民危機一樣。

雖然總體有 54% 的歐洲人表示他們無受到大流行的嚴重影響,但實際上不同地區都有差異,例如歐洲東部和南部的大多數人認為疫情是重大的個人挑戰,相反歐洲西部和北部的人則表示無直接感受到 COVID-19 的影響。

丹麥、德國、法國和荷蘭分別有 72% 、 65% 、 64% 與 63% 受訪者表示,過去 18 個月 COVID-19 完全無給他們、其家人或朋友帶來嚴重疾病、喪親之痛或經濟困難。然而,這些數字與東歐和南歐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波蘭、保加利亞和意大利,分別有 65% 、 64% 、 61% 、 61% 、 59% 與 51% 受訪者則有相反的經歷。

[Image: %E7%A7%91%E5%AD%B8-1.png]

防疫策略引世代分歧

研究還顯示,在 COVID-19 影響方面存在明顯的代溝,在該 12 個國家的 60 歲以上受訪者中,近三分之二表示他們無經歷過個人影響,但 30 歲以下的受訪者同一比例為 43% ,相差近兩成。只有法國和丹麥這兩個歐洲西北部國家的大多數 30 歲以下受訪者表示疫情無影響他們。

研究合著者 Ivan Krastev 指出,雖然各國在大流行中專注於拯救最老的人口,但策略顯然有代價。他說:「現在是決策者關注年輕人問題的時候,整整一代人都覺得他們的未來,是為了其父母和祖父母而犧牲的。」調查顯示,多達 43% 的 30 歲以下人士表示,他們對政府落實防疫限制措施的動機抱懷疑態度。

約有兩成的 30 歲以下受訪者認為,防疫限制措施是「控制公眾的藉口」, 23% 人認為政府是製造「一種受控的假象」。相比之下, 71% 的 60 歲以上人士表示,政府所做的是為遏制病毒傳播。

[Image: %E7%A7%91%E5%AD%B8-2.png]

懷疑政府借防疫控制民眾

在所有 12 個調查涵蓋的國家中, 64% 的受訪者大致信任政府,認為官方決定源於公共安全,約 19% 的受訪者認為決定「可疑」,為了掩蓋政府的無能,更有 17% 人認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對民眾生活的控制。研究發現波蘭、保加利亞和法國信任政府的受訪者比例最低。其中約四分之一法國受訪者認為防疫限制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民生活。

另外,數據顯示視 COVID-19 疫情為健康危機的人大多數相任政府,而視疫情為經濟災難的人則相反。

調查還發現,只有 22% 的歐洲人表示在疫情期間可自由地按照自己認為適合的方式生活,遠低於 2020 年 3 月歐洲第一波疫情時的 64% ,而覺得疫情為為經濟災難的人較多會感到生活不自由,情況在德國最為嚴重,有近半人感到日常生活並不自由。

團隊警告,這些分歧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並可能會在歐洲開啟一個新的政治時代。


- 藍寶石王子 - 09-07-2021

多架載有美國公民飛機未獲塔利班批准起飛 國會議員指如同「脅持人質」換取利益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5%A4%9A%E6%9E%B6%E8%BC%89%E6%9C%89%E7%BE%8E%E5%9C%8B%E5%85%AC%E6%B0%91%E9%A3%9B%E6%A9%9F%E6%9C%AA%E7%8D%B2%E5%A1%94%E5%88%A9%E7%8F%AD%E6%89%B9%E5%87%86%E8%B5%B7%E9%A3%9B-%E5%9C%8B%E6%9C%83%E8%AD%B0%E5%93%A1%E6%8C%87%E5%A6%82%E5%90%8C%E8%84%85%E6%8C%81%E4%BA%BA%E8%B3%AA%E6%8F%9B%E5%8F%96%E5%88%A9%E7%9B%8A

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完成,總統拜登形容撤離行動「非凡成功」,但仍有 100 至 250 名美國公民尚未離開,而現在已無美國兵員在阿富汗接應他們。塔利班曾承諾會讓合資格人士離開該國,但美國多家傳媒指,當地有數架飛機被扣起多日,未獲塔利班批准起飛,乘客包括美國人公民。有國會議員形容事件儼如塔利班將美國人「脅持作人質」,試圖換取利益。

多家美媒報道,美國國務院向國會議員發電郵指,有美國包機仍在阿富汗的馬扎里沙里夫 (Mazar-i-Sharif) 機場,等候多日仍未得到塔利班批准起飛。

關於濟留人士與飛機數目,各美媒報道的版本及國會議員的說法略有不同。

美國國會議員 Michael McCaul 向霍士新聞表示,載有美國公民、但被塔利班「脅持作人質」的飛機,多達 6 架。他又表示,相信塔利班是透過扣起美國人,施壓要美國承認他們將建立的政權。CBS 亦引述一資深國會議員指,「塔利班基本上是脅持他們做人質,在美國人身上獲得更多(利益)。」CBS 又引述資深美國國會議員指,這些飛機目前沒有載客,乘客正留在機場附近,因為塔利班不容許他們進入機場。

而《紐約時報》則表示,約 1,000 人,包括數十名美國公民及持有美國或其他國家簽證的阿富汗人,已連續 5 日濟留阿富汗,等候塔利班批准離開。

非政府體育組織 Ascend 指,該組織有 34 名會員計劃上機離開,但當地有最少 2 架飛機已等候 6 天仍未獲准起飛。這些飛機已準備好接載 600 至 1200 人,包括 19 名美國公民及 2 名美國永久居民。

上述數字難以確認,原因之一是,如美國國務院所指,美國自當地撤出後已沒有人員及資產,無法確認當地包機情況,包括有多少美國公民牽涉其中。

美國國務院僅表示,美國政府正提供指引與協助,幫助處理問題,並會「敦促塔利班實踐諾言,讓人們自由離開阿富汗。」

拜登政府堅持於其自訂的 8 月 31 日限期前,全面撤離阿富汗所有兵員,但由於當地仍有約 100 至 250 名身在阿富汗的美國人未能離開,外界早已批評拜登漠視他們安危。對此,拜登指,對未撤走的美國人來說,「並沒有(撤出的)死線」,美國會繼續幫助他們撤走。惟他沒有說明會具體如何幫助。

Ascend 行政總監 Marina LeGree 指,希望透過將事件曝光造成壓力,令飛機未能起飛的問題得到解決。

習近平拜登通話稱中美關係必須搞好 美官:90分鐘談話親切和坦率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74955/%E7%BF%92%E8%BF%91%E5%B9%B3%E6%8B%9C%E7%99%BB%E9%80%9A%E8%A9%B1%E7%A8%B1%E4%B8%AD%E7%BE%8E%E9%97%9C%E4%BF%82%E5%BF%85%E9%A0%88%E6%90%9E%E5%A5%BD-%E7%BE%8E%E5%AE%98-90%E5%88%86%E9%90%98%E8%AB%87%E8%A9%B1%E8%A6%AA%E5%88%87%E5%92%8C%E5%9D%A6%E7%8E%87?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央視9月10日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0日上午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就中美關係和雙方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廣泛的戰略性溝通和交流。

路透社10日引述一名美國高官向記者稱,習近平及拜登9日進行約90分鐘的對話,兩人對話氣氛是「親切」和「坦率」。官員稱,兩人談及一系列跨國議題,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但通話目的並不是產生特定協議及結果。

習近平首先就颶風「艾達」造成美國多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向拜登和美國人民表示慰問。拜登對此表示感謝。

習近平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採取的對華政策致使中美關係遭遇嚴重困難,這不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和世界各國共同利益。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中美合作,兩國和世界都會受益;中美對抗,兩國和世界都會遭殃。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題。

習近平強調,中國古詩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美自1971年雙邊關係「破冰」以來,攜手合作,給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前,國際社會面臨許多共同難題,中美應該展現大格局、肩負大擔當,堅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戰略膽識和政治魄力,推動中美關係儘快回到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回顧中美貿易談判過去數年以來發生的重要事件,請點擊放大觀看:

習近平闡述了中方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中方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一直積極主動承擔同自身國情相符的國際責任。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兩國有關部門可以繼續接觸對話,推進在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經濟復甦以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同時挖掘更多合作潛力,為兩國關係增添更多積極因素。

拜登表示,世界正在經歷快速變化,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中如何互動相處很大程度上將影響世界的未來。兩國沒有理由由於競爭而陷入衝突。美方從無意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美方願同中方開展更多坦誠交流和建設性對話,確定雙方可以開展合作的重點和優先領域,避免誤解誤判和意外衝突,推動美中關係重回正軌。美方期待同中方就氣候變化等重要問題加強溝通合作,形成更多共識。

雙方一致認為,美中元首就中美關係和重大國際問題深入溝通對引領中美關係正確發展非常重要,同意繼續通過多種方式保持經常性聯繫,將責成雙方工作層加緊工作、廣泛對話,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

中美領導人7個月來首次通話 冀關係重回正軌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910/bkn-20210910102027381-0910_00952_001.html

日美澳印協調在華府舉行首腦會議 應對中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910/bkn-20210910003445370-0910_00992_001.html

立陶宛議員:中國制裁只會讓立陶宛獲益 捷克就是例子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74907/%E7%AB%8B%E9%99%B6%E5%AE%9B%E8%AD%B0%E5%93%A1-%E4%B8%AD%E5%9C%8B%E5%88%B6%E8%A3%81%E5%8F%AA%E6%9C%83%E8%AE%93%E7%AB%8B%E9%99%B6%E5%AE%9B%E7%8D%B2%E7%9B%8A-%E6%8D%B7%E5%85%8B%E5%B0%B1%E6%98%AF%E4%BE%8B%E5%AD%90


彭博專欄:美國輸掉了阿富汗戰爭 大贏家其實是巴基斯坦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BD%AD%E5%8D%9A%E5%B0%88%E6%AC%84-%E7%BE%8E%E5%9C%8B%E8%BC%B8%E6%8E%89%E4%BA%86%E9%98%BF%E5%AF%8C%E6%B1%97%E6%88%B0%E7%88%AD-%E5%A4%A7%E8%B4%8F%E5%AE%B6%E5%85%B6%E5%AF%A6%E6%98%AF%E5%B7%B4%E5%9F%BA%E6%96%AF%E5%9D%A6-013941100.html

【彭博】-- 在華盛頓思考美國如何在阿富汗輸掉自己歷時最長的戰爭之際,另一個問題也值得考慮:誰贏得了這場戰爭?

當然包括塔利班,這個武裝團體已經宣布組建臨時政府,其中包括多名被美國通緝的恐怖分子。但更大的贏家可能是塔利班的主要支持者:巴基斯坦。

大多數美國盟友對塔利班上個月在喀布爾的勝利表示震驚、悲傷和憤怒。但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則慶祝阿富汗民選政府的潰敗,稱塔利班「打破了奴隸的枷鎖」。

在9/11之後開始的大部分反恐戰爭中,巴基斯坦發揮了雙重作用。它偶爾幫助追蹤和拘捕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領導人。在2010年,巴基斯坦和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在卡拉奇逮捕了阿卜杜勒·加尼·巴拉達爾,他現在是阿富汗臨時政府的代理副總理。然而,一直以來,巴基斯坦軍事和情報部門在被稱為哈卡尼網絡的亡命恐怖組織中,為塔利班及其盟友提供了庇護所、資金和培訓。

在阿富汗戰爭的頭10年裡,這是美國和巴基斯坦寧願私下討論的一個問題。在2011年9月,哈卡尼網絡策劃了針對喀布爾附近一個北約前哨的卡車炸彈襲擊事件,並襲擊了美國大使館之後,時任美國參聯會主席邁克·穆倫上將打破了沈默。「哈卡尼網絡是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實實在在的一個分支機構,」他說。

穆倫的指責應該沒有人感到驚訝。在那之前幾個月,美國殺死了奧薩馬·本·拉登,後者當時隱居在巴基斯坦一所軍校所在地阿伯塔巴德。穆倫沒有提前通知巴基斯坦其突襲行動,是有原因的。

在2001至2011年期間,美國提供給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超過200億美元。這種補貼在2011年之後開始減少。2018年,除了一些稀微的國家安全例外,美國暫停了安全援助。

限制和最終中止軍事援助,實際上是美國試圖懲罰表面上的同道的唯一方式。到他的第二個任期,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在尋找擺脫阿富汗的辦法。雖然在總統唐納德·川普任職的第一年裡,部隊人數略有增加,但他的政府最終還是完成了「投降」談判,而拜登總統最近則剛剛「繳械」。

因此,巴基斯坦在慶祝塔利班的勝利也就不足為奇了。自2001年以來,其深層國家的一個派系一直在努力讓塔利班重新掌權。

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一直對巴基斯坦的背叛保持沈默。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殘余的愛國者卻沒有。周二抗議者在喀布爾要求巴基斯坦不要干預其主權事務。

如果能有官方表示美國支持這些勇敢的抗議者,那會是件好事。但這不太可能。正如拜登在過去幾個月不厭其煩所說,美國撤出阿富汗之後的計畫是保持「全面」打擊阿富汗恐怖分子的能力。這意味著美國將需要巴基斯坦批准飛越其領空。

美國在阿富汗的「永無盡頭的戰爭」可能已經結束。但就在邊境另一側,在巴基斯坦,美國的前同道,對這個它幫助擊敗的超級大國,仍然舉足輕重。

(Eli Lake為彭博專欄作家。本專欄並不代表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原文標題The Winner of America’s War in Afghanistan Is Pakistan: Eli Lake

NBA總裁:想為中美關係出力,但並非認同中國發生的一切
http://www.hkcna.hk/content/2021/0708/904732.shtml

[ 本帖最後由 藍寶石王子 於 2021-9-12 16:17 編輯 ]


- 藍寶石王子 - 09-17-2021

【中美關係】世銀前行長佐利克:兩國不和嚴重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520284/%E4%B8%AD%E7%BE%8E%E9%97%9C%E4%BF%82-%E4%B8%96%E9%8A%80%E5%89%8D%E8%A1%8C%E9%95%B7%E4%BD%90%E5%88%A9%E5%85%8B-%E5%85%A9%E5%9C%8B%E4%B8%8D%E5%92%8C%E5%9A%B4%E9%87%8D%E5%A8%81%E8%84%85%E5%85%A8%E7%90%83%E7%B6%93%E6%BF%9F%E5%BE%A9%E8%98%87

拜登一時忘記澳洲總理名字 「執生」稱呼莫里森「那個人」
https://www.hk01.com/%E7%92%B0%E7%90%83%E8%B6%A3%E8%81%9E/677877/%E6%8B%9C%E7%99%BB%E4%B8%80%E6%99%82%E5%BF%98%E8%A8%98%E6%BE%B3%E6%B4%B2%E7%B8%BD%E7%90%86%E5%90%8D%E5%AD%97-%E5%9F%B7%E7%94%9F-%E7%A8%B1%E5%91%BC%E8%8E%AB%E9%87%8C%E6%A3%AE-%E9%82%A3%E5%80%8B%E4%BA%BA

澳英美聯盟壞了潛艦交易 法國召回駐美及駐澳大使諮商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675977

法國召回駐澳洲及美國大使 美方表示遺憾
https://www.881903.com/news/international/2409986

美法英澳為遏華「互毆」 歐洲專家:中國必在笑食花生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063561/%E7%BE%8E%E6%B3%95%E8%8B%B1%E6%BE%B3%E7%82%BA%E9%81%8F%E8%8F%AF%E3%80%8C%E4%BA%92%E6%AF%86%E3%80%8D%20%E6%AD%90%E6%B4%B2%E5%B0%88%E5%AE%B6%EF%BC%9A%E4%B8%AD%E5%9C%8B%E5%BF%85%E5%9C%A8%E7%AC%91%E9%A3%9F%E8%8A%B1%E7%94%9F

拜登美英澳聯盟得罪人多 中國專家解讀這樣應對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3063395/%E6%8B%9C%E7%99%BB%E7%BE%8E%E8%8B%B1%E6%BE%B3%E8%81%AF%E7%9B%9F%E5%BE%97%E7%BD%AA%E4%BA%BA%E5%A4%9A%20%E4%B8%AD%E5%9C%8B%E5%B0%88%E5%AE%B6%E8%A7%A3%E8%AE%80%E9%80%99%E6%A8%A3%E6%87%89%E5%B0%8D

[ 本帖最後由 藍寶石王子 於 2021-9-20 02:24 編輯 ]


- 藍寶石王子 - 09-26-2021

人質外交

華為面臨26項控罪未完結 分別牽涉金融詐騙國安問題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8%A6%81%E8%81%9E%E6%B8%AF%E8%81%9E/odn-20210926-0926_00176_025/%E8%8F%AF%E7%82%BA%E9%9D%A2%E8%87%A826%E9%A0%85%E6%8E%A7%E7%BD%AA%E6%9C%AA%E5%AE%8C%E7%B5%90--%E5%88%86%E5%88%A5%E7%89%BD%E6%B6%89%E9%87%91%E8%9E%8D%E8%A9%90%E9%A8%99%E5%9C%8B%E5%AE%89%E5%95%8F%E9%A1%8C

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上周三踏入一周年,至孟晚舟的引渡案雖然告一段落,但美國司法部針對華為涉及26項控罪的刑事訴訟仍未完結。華為昨日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在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的公司訴訟中,維護自身權利。

孟遭指控違貪污集團法
美國司法部在2019年向華為、華為子公司及孟晚舟提出兩組共23項控罪,第一組13項控罪於紐約布魯克林起訴,另一組10項控罪則由西雅圖大陪審團提出,分別圍繞金融詐騙及國家安全問題,各自針對孟晚舟個人及企業本身。去年2月13日,紐約東區聯邦法庭宣布美國司法部對華為提起3項新控罪,包括指控孟晚舟觸犯美國的詐騙及貪污集團犯罪法。

由於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已表明美方不會放過華為,外界預料孟晚舟獲釋不代表中美圍繞華為的鬥爭落幕。華為去年11月4日則向美國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起訴美國政府16個部門故意拖延公開多份涉及孟晚舟事件的文件,包括美國多個部門之間與孟晚舟事件相關的通訊紀錄,以及美國執法人員在加拿大採取拘捕行動前,與加拿大皇家騎警及邊境服務局的通訊紀錄。

孟晚舟引渡案 觸發中美加外交風波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925/bkn-20210925110530495-0925_00992_001.html

中國科技巨企華為太子女孟晚舟被美國指控,與華為利用香港空殼子公司「Skycom」向伊朗電訊商出售電腦設備,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同時涉在有關交易上欺詐滙豐銀行,隱瞞華為與Skycom的真實關係,讓滙豐也承受違反制裁規定的風險。美方因此尋求引渡孟晚舟到美國受審,加拿大警方於2018年12月1日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轉機的孟晚舟,成為此案起始。

2019年1月28日,美國宣布正式要求引渡孟晚舟,並以23項罪名起訴華為。此案中,加拿大法庭審理的是孟晚舟是否符合美加引渡協議,最終做出是否引渡的決定。孟晚舟被捕以來一直滯留加拿大,處於美加引渡聽證流程,她與華為均否認美方指控。其辯護團隊主張加方沒對伊朗實施制裁,所以美國的指控在加拿大不構成犯罪,故不符合引渡的「雙重犯罪」原則。至於美方指控孟對金融機構提供虛假訊息,孟的一方反駁指檢方已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孟違反美加法律,強調美國的制裁法很複雜,隨時間推移不斷修改,而且有些電信設備被排除在對伊朗的制裁之外。

孟晚舟一方今年初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滙豐銀行披露有關華為與另外兩間涉案公司關係等文件,包括美方指控孟在2013年8月與滙豐開會時用到的簡報內容,試圖用以證明美對孟的指控證據欠缺其中兩頁關鍵訊息,而這些訊息表明華為沒有隱瞞其與Skycom的真實關係。法院原定本月處理上述新證據,引渡案最後一輪聽證會最終在上月18日結束,檢方周五(24日)確認美國政府已與孟晚舟達成延緩起訴協議,加拿大法院同日宣布終止引渡聆訊,孟得以回國。

孟晚舟一案持續超過兩年,由美國前朝特朗普時代持續至現時的拜登時代,期間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的司法、政治和外交事件。特朗普曾多次表示該案可為中美貿易談判提供籌碼,中國政府則批評拘留孟晚舟的行動是美國施加的政治迫害。受事件影響,除了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凱與公民斯派佛涉嫌為境外刺探國家秘密,被中國扣押近3年,中國前年也禁止從加拿大穀物加工廠商李察遜國際公司進口油菜籽等,中加關係陷入冰點。

孟晚舟英雄式歸國 中方再斥打壓 接納美延期起訴 承認曾誤導銀行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5%AD%9F%E6%99%9A%E8%88%9F%E8%8B%B1%E9%9B%84%E5%BC%8F%E6%AD%B8%E5%9C%8B-%E4%B8%AD%E6%96%B9%E5%86%8D%E6%96%A5%E6%89%93%E5%A3%93-%E6%8E%A5%E7%B4%8D%E7%BE%8E%E5%BB%B6%E6%9C%9F%E8%B5%B7%E8%A8%B4-%E6%89%BF%E8%AA%8D%E6%9B%BE%E8%AA%A4%E5%B0%8E%E9%8A%80%E8%A1%8C-192100038.html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上周五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延期起訴協議後獲釋,在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陪同下,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從溫哥華歸國,上周六晚近10時抵達深圳寶安機場。孟晚舟換上紅色連身裙,受接機民眾英雄式歡迎,歷時3年扣押事件告一段落。中國外交部再次強調事件的政治屬性,指美方目的是打壓中國高技術企業;中紀委網站發文稱,孟晚舟事件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縮影。

孟晚舟上周五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卑詩省最高法院透過視像,出席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聆訊,期間對多項銀行欺詐指控表示不認罪,但作為延期起訴協議一部分,她承認曾就華為在伊朗的業務誤導銀行。據協議,美國不遲於明年12月1日撤銷起訴,前提是孟滿足法庭設定的條件,不挑戰美方任何事實指控,也有可能涉及罰款。孟晚舟獲釋後於法院外宣讀聲明稱,案件令生活「翻天覆地」(upside down),但相信「撥雲見日」(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今次是一生中寶貴財富。

駐加大使陪同乘包機飛深圳

在孟晚舟離開加拿大消息傳出後約一小時,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證實,兩名被中國扣押的公民邁克爾和前外交官康明凱已獲釋,由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陪同離開中國。兩人於孟晚舟在2018年12月被捕後遭中國拘留,並以涉嫌「為境外刺探國家秘密罪」、「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遭起訴,邁克爾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故西方國家批評兩人被捕是孟晚舟事件的「報復」行為,中國予以否認。

孟晚舟的包機在上周六晚上約10時降落深圳寶安機場,此行由叢培武陪同,顯示這是國家行為。孟晚舟丈夫,以及華為、外交部、廣東省、深圳市政府代表等在停機坪迎接,全程高規格由央視在社交媒體直播,機場內有大型顯示屏寫上「歡迎孟晚舟回家」,大批民眾到機場迎接。

雖然孟晚舟重獲自由,但所乘坐的包機在加拿大起飛後,刻意避開美國空域,繞道北極進入俄羅斯領空,經蒙古進入中國境內。孟晚舟在飛機上寫下一段感言,發表在微信朋友圈稱︰「感謝親愛的祖國,感謝黨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時刻,引領我回家的漫長路途。」

紅地氈迎接 謝黨國人民幫助

抵達深圳後,身穿紅色連身裙的孟晚舟,胸前戴上國旗襟章,走下飛機後站在紅地氈上發表講話,一度哽咽稱,經過一千多天的煎熬,「終於回家了」,回到祖國的懷抱,家鄉的溫度令她心潮澎湃,難以言表;她感謝黨、國家和人民,感謝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感謝相關部門的幫助,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公民權益。她還強調,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命運是十指相連,祖國是堅強的後盾,她以祖國為傲,以華為為傲。她堅信,「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這句話隨後在中國的社交網絡上被大量轉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時再次強調,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對孟晚舟所謂「欺詐」的指控純屬捏造。另一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個人微博發文稱歡迎孟晚舟回家。

中紀委網站昨日發文指出,孟晚舟事件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集中縮影,實質是美國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發展進程。中國所作的努力,維護的不僅是一位公民的權利、一家企業的權益,更是在維護中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生活、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權利。趙立堅也在微博轉發此文。

孟晚舟須遵守「14+7」入境檢疫隔離,即集中隔離14天,以及7天不限制外出的小區管理。

美國讓孟晚舟獲釋改善了與中國關係 但也付出代價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E%8E%E5%9C%8B%E8%AE%93%E5%AD%9F%E6%99%9A%E8%88%9F%E7%8D%B2%E9%87%8B%E6%94%B9%E5%96%84%E4%BA%86%E8%88%87%E4%B8%AD%E5%9C%8B%E9%97%9C%E4%BF%82-%E4%BD%86%E4%B9%9F%E4%BB%98%E5%87%BA%E4%BB%A3%E5%83%B9-151145640.html

【彭博】-- 隨著孟晚舟的獲釋,美國滿足了中國就改善關係所提出的一項關鍵要求,為改善兩國關係鋪平了道路。但代價是似乎讓批評者稱之為進行「人質外交」的北京當局獲益。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已經從溫哥華飛往中國,她之前與美國當局達成了延期起訴協議,以解決與美國對伊朗制裁有關的刑事指控。不久之後,中國釋放了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斯帕弗--這兩人是在孟晚舟2018年12月被捕的幾天後被拘押的。

在此次協議的兩周前,美國總統喬·拜登曾致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北京將氣候變化進展與其它要求--其中包括釋放孟晚舟、取消制裁和取消懲罰性關稅--聯繫起來的做法感到沮喪。中國則一直堅持需要由美國來邁出改善雙方關係的第一步,外長王毅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美方應與中方相向而行」。

周五達成的協議似乎就在往這個方向前進,這是美國為緩和與北京的關係而採取的多年來最大的舉措。此前在華盛頓兩黨的支持下,美國對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懲罰性措施。雖然世界上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仍有一系列問題尚未解決,但進一步合作的最大絆腳石之一現在已經消失。

政策研究機構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表示,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舉動,象征著中國和美國的新起點。接下來雙方肯定會在氣候變化和關稅方面進行合作。

孟晚舟是在2018年12月被捕的,當時正值習近平在20國集團峰會間隙會見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同一天。此舉讓北京的精英圈子深受震動。

中國將此次逮捕視作對中國的侮辱,迅速以未具體說明的國家安全罪名逮捕了兩名加拿大公民,以對渥太華當局進行反擊。

北京當局一再聲稱孟晚舟的案子是「政治性的」,同時堅持認為對加拿大公民的拘捕是遵循法治原則的。這場事件導致數以十億美元計算的貿易損失,並使中加雙邊關係陷入數十年來最糟糕的時期。

中國周六重申了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場,稱這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央視周六引述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話說,美國、加拿大的所作所為是典型的任意拘押。

美國檢察官表示,孟晚舟的協議顯示,她「對於她在欺詐一家全球性金融機構計畫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承擔了責任」。美國司法部的聲明指出,加拿大的引渡程序本來可能還會持續數月或數年。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表示,有跡象表明,雙方不再希望局勢升級,但或許也不太可能降級。雙方都在試圖凍結緊張局勢的程度,這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對中國而言,除了拘捕如此高知名度人物所帶來 的侮辱之外,此案令人震驚還因為它展示了美國可以如何單方面對競爭對手實施制裁,並阻止其他國家進行正常的商業活動。中國立法機構也通過了相關立法,以期在中美競爭和對抗日益加劇的形勢下為國家提供更多應對美國制裁的工具。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避免了對孟晚舟獲釋置評,他對中國在「無理拘押兩名加拿大人逾兩年半後」做出釋放他們的決定表示歡迎。

來自田納西州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曾任駐日本大使的Bill Hagerty指責拜登在中國「人質外交」面前採取了「姑息」政策。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表示所謂「人質外交」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稱任何遵守中國法律的人都不應該害怕被捕。但北京在內地乃至香港就國家安全的廣泛定義,給外資企業帶來了風險。

至少就目前而言,商業組織歡迎此次外交爭端獲得解決--儘管他們注意到持久的損害。

加中貿易理事會董事總經理Noah Fraser表示,「隨著這次事件的結束,加拿大和中國的商業領袖們都將比以往有著更多的擔心或恐懼,但這是重建信心道路上必要的第一步。」

原文標題

U.S. Move to End Huawei Saga Improves China Ties (Correct)

對與中國關係正常化 加外長稱不存幻想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0927/bkn-20210927031427629-0927_00992_001.html

加國外長稱在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方面不抱有幻想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2378-20210927.htm

加拿大外長加爾諾表示,加拿大政府在與中國關係正常化方面,不抱有幻想,加方會睜大眼睛,又指政府正採取四種方式應對中國,包括共存、競爭、合作和挑戰。

加爾諾說,見到兩名加國公民康明凱和邁克爾返抵加拿大時,感到非常激動和高興。對於內地傳媒報道,康明凱和邁克爾以患病為由,申請取保候審,有份到機場接機的加爾諾說,兩人狀況很好,政府不排除提供補償。

中國否認康明凱和邁克爾的案件,與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的案件有關,但加爾諾認為,中方放人的時機值得注意,康明凱和邁克爾能夠立即歸來,很明顯與孟晚舟案存在非常直接關連。

加爾諾又說,康明凱和邁克爾被拘留事件,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強調國與國之間可以存在分歧,但不能夠因為對某個國家不滿意,就任意將該國公民關進監獄。

內地傳媒稱兩名加國公民以患病申請取保候審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2355-20210926.htm

被中國拘控的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和邁克爾獲釋後,已返抵加拿大。內地傳媒報道指,據了解,他們以患病為由,申請取保候審。

報道指,兩人經中國有關部門確認及專業醫療機構診斷,並由加拿大駐華大使提供擔保,相關部門分別對兩人依法作出批准取保候審的決定和中止審理案件的裁定。

報道提到,據了解,在取保候審期間,被告應遵守中國人民法院作出的取保候審決定,若有違反,中方可以在期限內任何時候,依法恢復審理被告涉嫌的罪行。


- 消失的老公 - 09-28-2021

駐港公署解釋外交部發「美國干預清單」原因 「對制裁中央官員作回擊」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a%E5%A4%96%E4%BA%A4%E9%83%A8%E9%A7%90%E6%B8%AF%E5%85%AC%E7%BD%B2%E7%B1%B2%E7%BE%8E%E5%9C%8B%E5%81%9C%E6%AD%A2%E5%B9%B2%E9%A0%90%E9%A6%99%E6%B8%AF%E4%BA%8B%E5%8B%99%E9%A0%86%E4%B9%8B%E8%80%85%E6%98%8C%E9%80%86%E4%B9%8B%E8%80%85%E4%BA%A1

中國外交部今早 ( 24 日)發表「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支持反中亂港勢力事實清單」,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下午發稿解釋,中方發布清單是對美方日前就香港的商業風險發出警告、制裁中央駐港機構官員等「霸凌行徑」的有力回撃,亦是對「一切外部干預勢力和反中亂港分子的有力警告」。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指,清單是記錄美國干預香港事務的「罪證簿」,「讓美國干預香港事務的卑劣手段和險惡用心、進一步大白於天下」,又指任何打「香港牌」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都不可能得逞。

新聞稿又指,國安法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開啟「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歷史新進程」。駐港公署又引用革命家孫中山的名言警告美國政府:「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美方應從阻擋香港撥亂反正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從零和博弈的迷思中幡然醒悟。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尊重中國內政,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立即收回干預香港事務的黑手,否則必將搬起石頭重重地砸在自己的腳上,必將遭到中國人民的有力反擊。

中國外交部今早發表「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支持反中亂港勢力事實清單」,由因應香港人權狀況而制訂的法案,到各項針對香港政府的制裁行動,均表列其中,一共歸納為五大類、多達 102 項。

美國今年 7 月警告在港企業提防國安法風險

今年 7 月,美國政府就香港的商業風險發出警告,提醒美國企業警惕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面臨的風險。警告指出,在香港運營的跨國企業受到《國安法》的約束,他們的僱員也可能會因該法而被捕,還存在被迫向中國政府交出數據的風險。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 (OFAC) 將香港中聯辦七名官員列入「特別指定國民和被封鎖人員名單」,他們是陳冬、何靖、盧新寧、仇鴻、譚鐵牛、尹中華及楊健平。被列入名單的人士,在美國的資產將遭凍結,在美國的銀行服務及信用卡也極有可能被取消;在美國的所有人士及企業均不得與「名單」內人員交易,否則也將遭到制裁。

孟晚舟獲釋 學者:中共宣稱勝利是自我陶醉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549174?lang=b5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獲釋一事,被中共官媒渲染成北京當局的重大勝利。原北大教授、獨立經濟學者夏業良認為,小小的孟晚舟案將中共的種種醜態曝光,北京並非勝利一方。

在9月27日的新聞例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盈宣稱,孟晚舟能夠回國,是「中國人民的勝利」。

夏業良表示,華為公司及孟晚舟被美國調查制裁,是因為該公司盜竊知識產權、違背國際重大規則,華為具有中共軍方背景,華為長公主孟晚舟的被捕與獲釋與中國人民無關,但中共有意混淆中共與中國的概念,來進行民族主義宣傳,隱瞞真相,扭曲事實:「這樣的一種做法呢,實際上是一種無賴的做法,是一種綁架,一種民意的強奸。因為我們誰都知道,中共和中國並不是一回事。中共成立到今天不過是一百年的時間。那沒有中共的時候,難道中國就不存在嗎?頭腦清晰的西方政治家會把中國和中共分開來。中國是一個在世界上值得尊重的國家,有著長期的歷史傳統和文化。但是中共,它是禍害中華民族傳統和文化的這樣一個怪胎。而且它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惡毒的這種妖孽。」

在孟晚舟獲釋後,中共釋放了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

夏業良認為,中共這種毫不避諱直認人質外交的做法,會引起國際間的厭惡:「他既然放了,就說明這兩個人實際上是沒罪的,是被共產黨構陷,硬加上莫須有的罪,所以這個道理現在很清楚了。那讓西方國家或者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看清楚了中共他們搞的這一套非常可笑的把戲,實際上看清了中共的流氓嘴臉。」

孟晚舟一案,令中共的醜惡面,以及中共與美加的體制差異暴露無遺。

德國之聲發表署名長平的評論指,孟晚舟乘機抵達中國後,在機場演講中用大量排比句激情讚頌北京的時候,應該知道,馬雲作出類似讚美的次數不比她少,趙薇還參演了洗腦大片《建國大業》,孟晚舟當然明白,她在加拿大失去自由之後能夠高調地把每次出庭變成時裝秀場,是因為這裏有人道而獨立的司法體製,她不會被突然失蹤,不會遭受酷刑,更不會被電視認罪。

夏業良認為,北京自我宣傳獲得勝利,其實這件事卻將其醜態暴露,引起西方對中共的警惕,所謂的取得勝利只是中共的自我陶醉而已。

孟晚舟回國|白宮證實習近平向拜登提起案件 否認是「交換囚犯」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82016/%E5%AD%9F%E6%99%9A%E8%88%9F%E5%9B%9E%E5%9C%8B-%E7%99%BD%E5%AE%AE%E8%AD%89%E5%AF%A6%E7%BF%92%E8%BF%91%E5%B9%B3%E5%90%91%E6%8B%9C%E7%99%BB%E6%8F%90%E8%B5%B7%E6%A1%88%E4%BB%B6-%E5%90%A6%E8%AA%8D%E6%98%AF-%E4%BA%A4%E6%8F%9B%E5%9B%9A%E7%8A%AF

美國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9月27日證實,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時,二人曾提到被中國拘留兩名加拿大公民和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的案件,並否認三人同日獲釋是「交換囚犯」。

普薩基出席記者會時表示,與孟晚舟達成的延期起訴協議是由獨立的司法部採取的行動,「這是一個執法問題」。普薩基強調,「(司法部決定延期起訴和兩名加拿大人獲釋)沒有聯繫。」

但是普薩基證實,孟晚舟獲釋回國的大約兩周前,拜登和習近平通電話時,習近平向拜登提出了孟晚舟的案件。她說:「習主席提到這位華為負責人,應該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她指,拜登則提到兩名加拿大人的案件,「這兩位領導人提出了這些人的案件,但沒有就此進行談判。」

普薩基強調美國對華政策並未改變,美國不尋求衝突,與中國是競爭關係,美方未來會持續對北京不公平經濟作為、全球脅迫與人權侵犯行徑進行究責,並聯合盟友一起行動。她指出,美國也會持續與中方交涉往來,保持溝通管道開放,以負責任方式處理雙邊競爭關係,並就雙方利益可能重疊之處進行討論。

孟晚舟回國|媒體促加拿大吸取教訓:中國是危險的國家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81278/%E5%AD%9F%E6%99%9A%E8%88%9F%E5%9B%9E%E5%9C%8B-%E5%AA%92%E9%AB%94%E4%BF%83%E5%8A%A0%E6%8B%BF%E5%A4%A7%E5%90%B8%E5%8F%96%E6%95%99%E8%A8%93-%E4%B8%AD%E5%9C%8B%E6%98%AF%E5%8D%B1%E9%9A%AA%E7%9A%84%E5%9C%8B%E5%AE%B6

孟晚舟獲釋回國,國際媒體對孟晚舟回國原因進行了分析,稱這是美國緩和中美關係重大舉措。加拿大媒體敦促加拿大政府從孟晚舟案中吸取教訓。

加拿大媒體9月25日對孟晚舟獲釋回國、兩名加拿大人隨後返回加拿大進行廣泛熱議,敦促杜魯多政府吸取教訓。

加拿大法文媒體《Le Devoir》聲稱,被釋放的兩名加拿大囚犯是「政治人質」。

儘管中國一直否認孟晚舟的被捕與幾天後發生的加拿大人被捕之間有任何聯繫。但《Le Devoir》認為,兩名被捕的加拿大人是孟晚舟被捕的「附帶受害者」。

《環球郵報》稱,在孟晚舟獲釋後,中國迅速釋放了兩名加拿大人,這是一個戲劇性的逆轉,中方此前堅稱加拿大人在華被捕案與孟晚舟案無關。

《環球郵報》敦促加拿大政府吸取教訓。

報道稱,加拿大必須從孟晚舟被捕案件中吸取教訓。畢竟,「中國已經利用拘留加拿大公民來恐嚇渥太華政府。」

加拿大《新聞報》(La Presse)指控中國是一個「危險」的國家。

《新聞報》在其社論中說:「這個事件的結局沒什麼是好的,加拿大被捲入了兩個世界超級大國的地緣政治爭鬥。問題是,加拿大不能反對美國,美國最初要求引渡中國華為高管(孟晚舟)。因為如果加拿大開始對美國說不,向中國屈服,我們要在哪裏才能停得下來呢?」

社論最後強調:「這個故事應該提醒我們一件事:中國是一個危險的國家。」

孟晚舟與兩名加拿大人分別獲釋回國,引發西媒極大關注,普遍認為這對中美加三國關係是利好消息。

美國彭博社稱,美國釋放華為高管孟晚舟,滿足了中國改善中美兩國關係的關鍵要求之一。此舉為改善中美兩國關係鋪平了道路。

報道指出,兩周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因不滿北京方面將氣候變化進展與其他要求聯繫在一起,包括釋放孟晚舟、解除制裁和取消懲罰性關稅,而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

9月24日達成的協議似乎就是這麼做的,這是美國多年來為緩和與北京的關係而採取的最大舉措。

彭博社稱,儘管中美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一系列問題仍未解決,但阻礙更多合作的最大障礙之一已不復存在。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司法部同意孟晚舟回到中國,從而消除了中美關係惡化中的一個刺激性因素。

報道指美國以外交接觸要求中國減少進口伊朗原油
https://www.881903.com/news2/china/2411404

外電報道,美國正試圖說服伊朗重返核協議談判,並與中國進行外交接觸,希望中國可以減少從伊朗購買原油。路透社引述歐美外交官員指,儘管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但知道有中國的公司購買伊朗原油,美方一直通過外交途徑與中方接觸,希望中方參與美方對伊朗的政策。有歐洲官員透露,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今年7月訪問中國時,有提出伊朗問題。

分析指,截至上個月,中國平均每天由伊朗進口超過55萬桶原油。有法國總統府官員表示,伊朗必須重回談判桌,恢復遵守核協議,以避免外交緊張關係升級,並明言需要與包括中俄在內的伊朗核協議簽署國保持密切接觸,尤其希望中國人以更堅定方式向伊朗施壓。伊朗外交部長早前表示,會很快就恢復遵守核協議重返談判,但未有交代具體日期。

美議員倡驅逐300俄外交官 俄揚言關閉所有美使館反擊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55341/%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7%BE%8E%E8%AD%B0%E5%93%A1%E5%80%A1%E9%A9%85%E9%80%90300%E4%BF%84%E5%A4%96%E4%BA%A4%E5%AE%98-%E4%BF%84%E6%8F%9A%E8%A8%80%E9%97%9C%E9%96%89%E6%89%80%E6%9C%89%E7%BE%8E%E4%BD%BF%E9%A4%A8%E5%8F%8D%E6%93%8A

丹麥前女首相揭 曾遭法前總統戴斯唐性騷擾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006/bkn-20211006112802625-1006_00992_001.html
[Image: bkn-20211006112802625-1006_00992_001_01p...1006150727]

法大使批澳洲幼稚 互信問題超越毀潛艇合同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008/bkn-20211008090552300-1008_0099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消失的老公 於 2021-10-7 23:45 編輯 ]


- 消失的老公 - 10-12-2021

美議員倡驅逐300俄外交官 俄揚言關閉所有美使館反擊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55341/%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7%BE%8E%E8%AD%B0%E5%93%A1%E5%80%A1%E9%A9%85%E9%80%90300%E4%BF%84%E5%A4%96%E4%BA%A4%E5%AE%98-%E4%BF%84%E6%8F%9A%E8%A8%80%E9%97%9C%E9%96%89%E6%89%80%E6%9C%89%E7%BE%8E%E4%BD%BF%E9%A4%A8%E5%8F%8D%E6%93%8A

丹麥外長關注「國殤之柱」事件 稱已向北京反映意見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62931/%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4%B8%B9%E9%BA%A5%E5%A4%96%E9%95%B7%E9%97%9C%E6%B3%A8-%E5%9C%8B%E6%AE%A4%E4%B9%8B%E6%9F%B1-%E4%BA%8B%E4%BB%B6-%E7%A8%B1%E5%B7%B2%E5%90%91%E5%8C%97%E4%BA%AC%E5%8F%8D%E6%98%A0%E6%84%8F%E8%A6%8B

[Image: _2021101522160648336.jpg]
科弗德(左,路透社資料圖片)就「國殤之柱」問題向北京表達意見。資料圖片

港大早前要求已解散的支聯會移走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製作的「國殤之柱」,高志活向傳媒轉載該國外交大臣科弗德(Jeppe Kofod)發表的聲明,指丹麥政府雖無權決定其他國家的大學選擇展示甚麼藝術品,但自己必須對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言論自由及藝術自由警惕,表示已向北京當局反映意見。

科弗德的聲明表示,自己長久以來都對香港形勢的發展嚴重關注,並已向北京當局反映意見,強調和平地以言論及其他方式的表達自由,是所有人的基本權利,香港亦然。

高志活早前表示正向校方爭取時間,期望將「國殤之柱」完整地運離本港,並於外地繼續展出。

[ 本帖最後由 消失的老公 於 2021-10-15 13:17 編輯 ]


- 失踪的老公 - 10-22-2021

俄媒:捷克將重新審查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91775/%E4%BF%84%E5%AA%92-%E6%8D%B7%E5%85%8B%E5%B0%87%E9%87%8D%E6%96%B0%E5%AF%A9%E6%9F%A5%E8%88%87%E4%B8%AD%E5%9C%8B%E5%92%8C%E4%BF%84%E7%BE%85%E6%96%AF%E7%9A%84%E9%97%9C%E4%BF%82

俄羅斯駐北約代表處8工作人員被逐 俄外交部表態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91991/%E4%BF%84%E7%BE%85%E6%96%AF%E9%A7%90%E5%8C%97%E7%B4%84%E4%BB%A3%E8%A1%A8%E8%99%958%E5%B7%A5%E4%BD%9C%E4%BA%BA%E5%93%A1%E8%A2%AB%E9%80%90-%E4%BF%84%E5%A4%96%E4%BA%A4%E9%83%A8%E8%A1%A8%E6%85%8B

美國務卿布林肯:不會要求夥伴國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690687/%E7%BE%8E%E5%9C%8B%E5%8B%99%E5%8D%BF%E5%B8%83%E6%9E%97%E8%82%AF-%E4%B8%8D%E6%9C%83%E8%A6%81%E6%B1%82%E5%A4%A5%E4%BC%B4%E5%9C%8B%E4%B8%AD%E7%BE%8E%E4%B9%8B%E9%96%93%E9%81%B8%E9%82%8A%E7%AB%99%E9%9A%8A

基辛格: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霸權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765968/%E5%8D%B3%E6%99%82-%E9%87%91%E8%9E%8D-%E5%9F%BA%E8%BE%9B%E6%A0%BC-%E7%95%B6%E4%BB%8A%E4%B8%96%E7%95%8C%E4%BB%BB%E4%BD%95%E5%9C%8B%E5%AE%B6%E9%83%BD%E4%B8%8D%E5%8F%AF%E8%83%BD%E5%AF%A6%E7%8F%BE%E9%9C%B8%E6%AC%8A

據中新社報道,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3日通過視頻方式參加第三屆外灘金融峰會時表示,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霸權,美中兩國應共同迎接未來。基辛格認為,當今世界疫情仍未遠離,各國政府和私人機構應盡力加強溝通,特別在那些並不存在爭議的非政治議題上加強合作,包括科學研究、歷史研究、商業活動等,以此重新發展出一種共同體意識。

他直言,當今世界面臨的基本問題是,各國究竟祗需要關心本國利益,還是必須認識到當今世界是互聯互通的。今後還將出現大量需要各國共同應對的問題,如果世界淪為民族主義的競技場,防範相關誤判和避免衝突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基辛格進一步指出,如果祗從自身所在國家視角看待問題,拒絕以平等態度對待所有國家,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危險——在危機開始積聚時,各方祗從自身和局部的角度來理解局勢,從而讓對抗危險不斷增加。

「通過合作的方式,基於平等的理念,充分承認雙方在諸多領域中擁有共同的權利,這是我希望美中雙方未來重新展開對話時能達成的共識,並且之後在許多層面上能繼續推進。」基辛格強調,因為在當今世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霸權,沒有任何國家擁有支配整個世界的潛力。他認為,展望未來,美中兩國之間一定程度競爭固然無法避免,但兩國也需要在競爭中保持合作,共同迎接一個和平、繁榮、有尊嚴的未來。

土耳其把美法等10國大使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6651-20211024.htm
不滿聯署聲援異見人士 土耳其總統揚言驅逐10國大使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wo/2266155/%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4%B8%8D%E6%BB%BF%E8%81%AF%E7%BD%B2%E8%81%B2%E6%8F%B4%E7%95%B0%E8%A6%8B%E4%BA%BA%E5%A3%AB-%E5%9C%9F%E8%80%B3%E5%85%B6%E7%B8%BD%E7%B5%B1%E6%8F%9A%E8%A8%80%E9%A9%85%E9%80%9010%E5%9C%8B%E5%A4%A7%E4%BD%BF

俄防長:不侵犯俄羅斯利益 歐洲才可保證安全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16655-20211024.htm

英外相稱不能依賴中國 拒華企起關鍵基建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024/bkn-20211024000018157-1024_00992_001.html

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近日接受英媒訪問時表明,英國不能依賴中國,例如核電廠等關鍵基建亦應該只與想法一致夥伴合作興建。

《電訊報》上周五(22日)刊登上述訪問,卓慧思暗示由中國控制的企業應被排除參與興建位於薩福克郡的核電廠「Sizewell C」項目。對於中國企業有份參與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及5G技術的層面,她指英方應該對此謹慎對待,並強調中國是英方重要貿易夥伴,但不能變成依賴。

在卓慧思受訪前,首相約翰遜上周一(18日)接受英媒專訪時強調,他不是反華分子,不會拒絕中國的所有投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翌日回應時稱,英國是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中英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夥伴,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開展務實合作,符合雙方利益,希望英方為中國企業營造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北京倡外交棄台投陸 教廷感困擾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E5%85%A9%E5%B2%B8%E5%9C%8B%E9%9A%9B/odn-20211026-1026_00180_002/%E5%8C%97%E4%BA%AC%E5%80%A1%E5%A4%96%E4%BA%A4%E6%A3%84%E5%8F%B0%E6%8A%95%E9%99%B8--%E6%95%99%E5%BB%B7%E6%84%9F%E5%9B%B0%E6%93%BE

意大利傳媒周日披露,梵蒂岡外交高層認為教廷夾在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很為難,大陸曾經要求教廷與台灣斷交換取陸梵建交,教廷要求先在北京設大使館後再檢視對台關係;雙方一直僵持,教廷不希望情況惡化。

《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記者佛朗哥(Massimo Franco)引述梵蒂岡官員指,教廷在陸美對峙下因台灣問題承受陸方壓力,近月非常憂慮台灣海峽衝突升級,認為局面非常危急、新冷戰一觸即發,台灣恐失去獨立自主。

一名知情的教廷外交官首次披露,陸方曾經提出與教廷關係正常化的條件,是梵蒂岡需要與台灣斷交;教廷反而希望先在北京設立大使館,之後再審視梵台關係。官員指,由於這步未能實現,只能繼續維持現狀,希望局面不要變差。

教廷傾向保中立
報道續指,教廷3年前與大陸簽署主教任命協議,目的是想解決大陸天主教分裂危機,梵蒂岡現時的處境比當年更窘迫,陸美角力讓教廷外交手段見底。不過梵蒂岡官員聲稱教廷傾向保持中立,不會因大陸或美國的壓力而妥協。

[ 本帖最後由 失踪的老公 於 2021-10-25 18:26 編輯 ]


- 失踪的老公 - 10-28-2021

中國大使警告加拿大勿政治庇護香港人 稱暴力罪行危害港 30 萬加藉人士安全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4%B8%AD%E5%9C%8B%E5%A4%A7%E4%BD%BF%E6%96%A5%E5%8A%A0%E6%8B%BF%E5%A4%A7%E6%94%BF%E6%B2%BB%E5%BA%87%E8%AD%B7%E9%A6%99%E6%B8%AF%E4%BA%BA-%E7%A8%B1%E6%9A%B4%E5%8A%9B%E7%BD%AA%E8%A1%8C%E5%8D%B1%E5%AE%B3%E6%B8%AF-30-%E8%90%AC%E5%8A%A0%E8%97%89%E4%BA%BA%E5%A3%AB%E5%AE%89%E5%85%A8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周四 (15/10) 敦促渥太華停止向來自香港的民運人士提供庇護,並形容他們為暴力罪犯。叢培武又警告,接收這些香港人、縱容暴力犯罪,可能危及居住在香港的 30 萬加拿大人「健康與安全」。

當記者追問說法是否威脅加拿大時,叢培武回應:「那是你的詮釋。」

叢培武又拒絕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本周指控中國實行「脅迫式外交 (coercive diplomacy) 」。

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則認為叢培武言論不恰當。他在聲明中指:「媒體報道的那些中國大使言論,是完全不能接受和令人不安。」商鵬飛亦已指令全球事務部致電叢培武,「以明確態度」表明加拿大將永遠捍衛人權和世界各地加拿大人的權利。

敦促加國勿接收香港民運人士

周四,叢培武在慶祝兩國建交 50 週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京認為加拿大最近接受兩名香港民運人士為政治難民是不可接受的。他又強烈反對此前逾 60 名加拿大國會議員和參議員聯署呼籲,建立「安全港」以庇護更多因《國安法》逃至加國的香港居民,給予他們永久居民身份的做法。

他指:「我們強烈敦促加國不要對香港的暴力罪犯給予所謂的政治庇護,因為這是對中國國內事務的干涉,而且肯定會為這些暴力罪犯壯膽。」

據《環球郵報》報道,加拿大已接受至少 2 名香港民運人士為難民,並於 9 月初予庇護。消息人士指,其他 45 名民運人士正在等待難民身份確認。

叢培武表示,任何進一步採取行動庇護香港居民,都可能對生活在香港的許多加拿大人造成影響。

他說:「如果加拿大真的關心香港穩定與繁榮,並且真的關心那些在香港的 30 萬持加拿大護照者,以及大量在香港經營的加拿大公司良好健康與安全……你應該支持這些打擊暴力犯罪的努力。

叢培武又認為,三個多月前實施的《國安法》對香港具有穩定性,而穩定繁榮的香港「符合絕大多數香港居民的利益」,以及大多數守法的外國人與企業有利。

批加國干涉新疆事務

叢培武亦提到,如果加國議會通過任何譴責中國「種族滅絕」新疆維吾爾族人的決議,北京將做出「強烈反應」。據外媒估計,現時超過 100 萬維吾爾人在新疆省的再教育營受拘留與勞改。他又指,中國人權記錄是史上最好,亦與維吾爾人和諧相處。

叢培武又否認杜魯多周二指控中國實行「脅迫式外交」的說法。他重申:「香港和新疆問題都與人權問題無關,純粹是中國內政,不容外界干涉。」

來源:
The Globe and Mail, Chinese envoy says Canada’s acceptance of Hong Kong refugees jeopardizes Canadians in former British colony, 15 October 2020

批中國「強制外交」 關注香港、新疆人權狀況 杜魯多:加拿大不會對中國人權問題沉默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89%B9%E4%B8%AD%E5%9C%8B-%E5%BC%B7%E5%88%B6%E5%A4%96%E4%BA%A4-%E9%97%9C%E6%B3%A8%E9%A6%99%E6%B8%AF-%E6%96%B0%E7%96%86%E4%BA%BA%E6%AC%8A%E7%8B%80%E6%B3%81-%E6%9D%9C%E9%AD%AF%E5%A4%9A-%E5%8A%A0%E6%8B%BF%E5%A4%A7%E4%B8%8D%E6%9C%83%E5%B0%8D%E4%B8%AD%E5%9C%8B%E4%BA%BA%E6%AC%8A%E5%95%8F%E9%A1%8C%E6%B2%89%E9%BB%98

加拿大與中國建交 50 周年,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今日出席記者會時,批評中國推行「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指中國任意拘留兩名加拿大公民及其他國家的公民,認為這種強制外交的手段不會成功。他又批評中國打壓香港人及拘留新疆維吾爾人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

杜魯多指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其他國家有重要的經濟影響,雖然加拿大希望中國的貿易持續,但加拿大不會對中國人權的問題保持沉默,亦會致力與盟國合作。他表明加拿大關注香港及維吾爾人的人權狀況,加拿大將會與想法相同的國家合作,提醒中國在內政及國際事務上,都並非處於有成效的道路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指,對加方故意混淆事實,再次發表有關錯誤言論,表示強烈不滿及堅決反對,已向加方提出嚴正交涉。他批判,加拿大在孟晚舟事件上的所作所為,才是真正的任意拘押和脅迫外交的典型案例,「對此,14 億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都看得清清楚楚」。

中國是人類最大威脅」 加拿大議員聯署去信杜魯多 促制裁中國官員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4%B8%AD%E5%9C%8B%E6%98%AF%E4%BA%BA%E9%A1%9E%E6%9C%80%E5%A4%A7%E5%A8%81%E8%84%85-%E5%8A%A0%E6%8B%BF%E5%A4%A7%E8%AD%B0%E5%93%A1%E8%81%AF%E7%BD%B2%E5%8E%BB%E4%BF%A1%E6%9D%9C%E9%AD%AF%E5%A4%9A-%E4%BF%83%E5%88%B6%E8%A3%81%E4%B8%AD%E5%9C%8B%E5%AE%98%E5%93%A1

加拿大傳媒報道,加拿大保守黨參議員吳青海(Thanh Hai Ngo)和 Leo Housakos ,聯同另外 11 名參議員,在 6 月 23 日向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致公開信,批評中國對維吾爾人的拘留、對香港民主自由的打壓及對西藏長達數十年的鎮壓等行為,又扣押兩名加拿大公民,指北京政權對人類構成最大的威脅,危害國際安全(biggest threat to mankind and a danger to international security)。參議員在信中強烈要求政府以《馬格尼茨基人權法》(Sergei Magnitsky Law)制裁涉及上述行為的中共官員,懲治他們的「暴行」。

公開信內指,中共政府不斷採取策略來摧毁香港的民主,如加劇的警察暴力、殘酷地侵犯人權等,嚴重破壞國際秩序。他們又指,中國對香港政策明顯違反了在聯合國秘書處登記的《中英聯合聲明》,及當中所保證的一國兩制,加拿大作為聯合國的會員國,有責任與國際社會一同捍衛國際秩序。

《馬格尼茨基人權法》允許政府向作出侵犯人權行為的外國公民,施加經濟限制、凍結其擁有的資產,甚至並禁止進行金融交易。加拿大政府曾使用該法,以制裁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的侵犯人權者,禁止他們使用加拿大的銀行系統。

拒以孟晚舟換中國釋放兩加拿大人 杜魯多:不能讓「人質外交」得逞
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8B%92%E4%BB%A5%E5%AD%9F%E6%99%9A%E8%88%9F%E6%8F%9B%E4%B8%AD%E5%9C%8B%E9%87%8B%E6%94%BE%E5%85%A9%E5%8A%A0%E6%8B%BF%E5%A4%A7%E4%BA%BA-%E6%9D%9C%E9%AD%AF%E5%A4%9A-%E4%B8%8D%E8%83%BD%E8%AE%93-%E4%BA%BA%E8%B3%AA%E5%A4%96%E4%BA%A4-%E5%BE%97%E9%80%9E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拒絕以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交換遭中國拘押的兩名加拿大公民的呼籲。他表示,這樣做將立下壞先例,讓中國以為拘押加國公民就可以達到其政治目的。

加拿大前外交官、國際危機組織顧問康明凱(Michael Kovrig)與商人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中國拘押達一年半,日前被控「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外界普遍認為是中國為報復加拿大應美國要求拘捕孟晚舟。19 名加國前內閣部長與外交人員早前致函杜魯多,要求釋放孟晚舟,藉以令中國改變其策略。

杜魯多拒絕要求,並指自己尊重聯署人士,但絕不認同他們,形容其取態錯誤,加拿大不能讓中國「人質外交」(hostage diplomacy)得逞:「放過孟晚舟以換取解決短期問題,將危害成千上萬前往中國及各地的加拿大公民,讓外國政府以為,只要隨意逮捕加國人就可以影響加國政府決策。」他重申,加拿大司法獨立,司法程序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包括外國政府的政治施壓。

被問到會否考慮對中共高級官員實施制裁時,杜魯多說,在不危害加拿大人的前提下,他願意考慮任何方案。


- 失踪的老公 - 10-29-2021

加拿大已備緊急撤離香港 30 萬僑民方案 加駐港總領事:目前發生機會極低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8A%A0%E6%8B%BF%E5%A4%A7%E5%B7%B2%E5%82%99%E7%B7%8A%E6%80%A5%E6%92%A4%E9%9B%A2%E9%A6%99%E6%B8%AF-30-%E8%90%AC%E5%83%91%E6%B0%91%E6%96%B9%E6%A1%88-%E5%8A%A0%E9%A7%90%E6%B8%AF%E7%B8%BD%E9%A0%98%E4%BA%8B-%E7%9B%AE%E5%89%8D%E7%99%BC%E7%94%9F%E6%A9%9F%E6%9C%83%E6%A5%B5%E4%BD%8E

港區國安法落實令多國擔心在港僑民的安全,加拿大駐港總領事南傑瑞 (Jeff Nankivell) 周一 (2/11) 出席加拿大國會特別聽證會時,表示加國政府已有方案,必要時會撤走香港 30 萬加國公民,但現時可能性非常低。

該聽證會為加拿大國會加中關係特別委員會聽證會,南傑瑞被多名加國議員問及自從國安法在香港實施後,領事館有何應變方法。他表示:「我們確實有詳細計劃,我們亦擁有可用資源,並已確定其適用範圍,包括在有需要時可能需要大量加拿大人緊急離開的情況。」

南傑瑞續指:「目前這種極端情況的可能性似乎很小,但是為最極端的情況做計劃是我們的工作。」

或加劇中加緊張關係

然而,南傑瑞公開透露加國的計劃,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加之間的緊張關係。此前,渥太華表示支持香港激進民運人士後,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曾「強烈敦促」加國不要對香港的「暴力罪犯」給予所謂的政治庇護,他警告,這是對中國國內事務的干涉,並會危及居住在香港的 30 萬加拿大人「健康與安全」。

當時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旋即譴責叢培武的回應,批評中國實行「脅迫式外交 (coercive diplomacy) 」。

雖然南傑瑞指會協助向領事館求助的國民,但他強調無法為非加國公民提供政治庇護。

南傑瑞於 7 月 1 日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在多個場合警告加人留港或訪港的風險,尤其一旦牽涉國安法或被限制出境,加拿大政府無能力介入。

與加拿大的撤僑計劃相反,英國已表示將把移民權利擴大到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即 BNO 的香港居民。目前有數十萬名 BNO 持有人,即在 1997 年香港移交中國之前出生的人,但有多達 300 萬人即 BNO 持有人家屬,符合移民資格。

中國曾批評英國的計劃,中國外交部最近敦促英國「立即糾正錯誤」並撤銷做法。

新 BNO 簽證將允許持有人入境五年,而非目前的六個月;簽證申請於 1 月 31 日開始。不過,英國尚未公佈有何措施協助其在香港居住的 3 萬名公民。

來源:
The Guardian, Canada makes plan to evacuate its citizens from Hong Kong, 3 October 2020

俄羅斯下令一名荷蘭記者離境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55664&home=1

俄羅斯下令驅逐20名捷克外交人員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431588

[ 本帖最後由 失踪的老公 於 2021-11-4 20:13 編輯 ]


- 失踪的老公 - 11-19-2021

普京:俄中兩國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0468-20211119.htm

俄羅斯總統普京說,俄中兩國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普京出席外交部擴大會議時表示,俄中雙邊關係堪稱21世紀國家之間關係的典範。他強調,俄中兩國將無視西方的挑撥,繼續擴大雙方政治、經濟等領域的互動,並在國際舞台上積極協調立場。

普京又說,俄方致力與所有國家和地區夥伴發展互利、建設性關係,將積極參與應對國際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和威脅。同時,俄方支持聯合國在解決國際問題中發揮關鍵作用。


俄公開外交文件 德法斥違反外交規則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119/bkn-20211119100241489-1119_00992_001.html

俄羅斯外交部周三(17日)公開大量與德國及法國討論烏克蘭東部局勢的外交信件,回應兩國指控俄羅斯無出席本月11日一場有關烏克蘭問題的會議。法德周四(18日)批評俄方違反外交規則,德國敦促俄羅斯就烏東問題重返談判桌。

俄羅斯罕有地公開28頁的外交檔案,顯示外長拉夫羅夫已事先表明無法參加會議,法國外交部認為莫斯科有違外交規則及慣例,要求對方以認可方式及根據已同意的原則重返談判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與德國外長馬斯指俄方嘗試混淆視聽,反映克里姆林宮不斷阻撓討論。

德國看守總理默克爾對俄羅斯公開文件不感意外,她不時在報刊上讀到自己的信件,又強調無隱瞞事情,但對無法召開會議感到遺憾,已向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在她卸任前,安排下一輪談判。

斥允台灣設代表處 中國將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0802-20211121.htm
外交部宣布,決定將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外交部發表聲明,批評立陶宛本月18日,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覆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的政治承諾,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決定將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聲明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是中國與立陶宛發展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立陶宛執意允許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在國際上製造惡劣先例,立陶宛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中方敦促立方立即糾正錯誤。

聲明又正告台灣方面,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無論台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外交部:中國決定將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低至代辦水平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0795-20211121.htm

立陶宛批准台灣當局設代表處 北京:後果由立方負責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0477-20211119.htm

中國駐歐盟使團:歐盟在台灣問題應言而有信 遵守承諾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620509-20211119.htm

華將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 立陶宛表遺憾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1121/bkn-20211121113948452-1121_00952_001.html
[Image: bkn-20211121113948452-1121_00952_001_01p...1121170222]

中國外交部周日(21日)宣布,把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為代辦級,以抗議立陶宛允許台灣當局在當地設立代表處。立陶宛同日發聲明回應指,對中方決定表示遺憾,又重申立陶宛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也有權擴大與台灣的合作,包括建立非外交使團。

外交部聲明指出,立陶宛上周四(18日)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覆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此舉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罔顧雙邊關係大局,罔顧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損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在國際上製造惡劣先例。

聲明強調,立陶宛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中方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陸方同時正告台灣方面,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無論「台獨」勢力如何歪曲事實、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企圖挾洋自重,搞政治操弄,最終必將是死路一條。

台灣的陸委會回應表示,台灣成立代表處是國際社會成員交往的基本權利,並非陸方所稱的內政事務。陸委會形容,大陸干預介入其他國家的主權行為、破壞國際關係原則、損害台灣人民國際生存空間,行徑蠻橫不堪。台方正告對岸尊重國際規則秩序與台海現實,停止謬論與反制挑釁,務實理性處理其對外及兩岸關係。

中國與立陶宛政府於1991年9月14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雙方當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簽署聯合公報,其中兩國政府同意,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此外,立陶宛政府在建交時,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承諾不和台灣建立官方關係和進行官方往來。

立陶宛與台灣互設代表處 大陸屢表不滿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1121/bkn-20211121152039664-1121_00992_001.html
[Image: bkn-20211121152039664-1121_00992_001_01p...1121152608]

立陶宛允許台灣在當地設立代表處,並於上周四(18日)正式掛牌運作,而立陶宛駐台灣經貿代表處亦計劃在明年初設立。此舉引起大陸強烈不滿,早前已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以示抗議,周日(21日)更決定把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為代辦級。

● 中國今年與立陶宛涉台風波時序
3月23日:立陶宛為赴台設立經貿辦事處,正式向國會提案修改《公務員法》。
7月20日:台外長吳釗燮宣布,料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8月10日:大陸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對方召回駐華大使。
9月3日:立陶宛表示,已召回駐華大使。
9月30日:立陶宛國會修法,通過可在未設立正式外交代表機構的國家或地區設立經貿代表處,法律生效後將徵選駐台灣經貿代表處首長,料明年初正式設立。
11月18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運作,由駐拉脫維亞代表黃鈞耀出任首任駐立陶宛代表;大陸警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
11月21日:中國把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由大使級降為代辦級。

立陶宛尋求美歐經濟支援 前總理料與華斷交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1121/bkn-20211121141224643-1121_00952_001.html
[Image: bkn-20211121141224643-1121_00952_001_01p.jpg]

立陶宛前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認為,立陶宛上周四(18日)讓台灣正式設立駐立陶宛代表處,顯示立陶宛已決定中斷與中國大陸的外交關係。

斯克韋爾內利斯上周五(19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立陶宛與台灣互相設立代表處,選擇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道路。他又指,代表處只是性質或名稱不同,但內容相同,顯然是要直接(把與大陸的關係)畫上句號,立陶宛將不會與大陸有任何外交、貿易或者經濟關係。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上周五證實,立陶宛將與美國簽署價值6億美元(約46.8億港元)的出口信貸協議。他同時敦促歐盟,在立陶宛與中國大陸衝突之際,給予實質支持。

[ 本帖最後由 失踪的老公 於 2021-11-21 02:4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