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Taiwan 台灣
#51
蘇貞昌:台灣比科索沃更具獨立基礎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Itemid=35
2008/02/18, 週一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貞昌今天(18日)表示,台灣比剛在17日宣佈獨立的科索沃更有獨立基礎。

他說,科索沃獨立建國才剛要起步,反觀台灣已經很有基礎,可以直選總統,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指,“台灣這艘民主的大船好不容易完成,甲板也洗得很乾淨,千萬不能駛到別人的港口去。”

蘇貞昌:台比科更可獨立 (17:39)
http://www.mpinews.com/htm/INews/20080218/ca11739c.htm
2008年2月18日

民主進步黨副總統參選人蘇貞昌表示,擁有兩百萬人的科索沃昨晚獨立,台灣比科更有獨立的基礎。

蘇貞昌上午參加長昌嘉義縣競選總部成立大會時表示,台灣經過數代人的打拼,才能直選總統,而昨晚獨立的科索沃擁有兩百萬人,但經歷戰亂,死了二十萬人,而且經濟變得很差,不過他們的國民仍希望建立一個新國家,自己當家做主,勇敢站起來。

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表示,美國一方面鼓吹民族自決,支持科索沃獨立,一方面卻對台灣入聯公投百般刁難,根本是自我矛盾。

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則批評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貞昌,拿台灣與科索沃相比,矮化自己,證明民進黨仍活在幻夢,到現在還不承認自己是獨立國家。

他說,台灣與科索沃的情況不同,台灣與中國是分立分治的情況,兩岸維持現狀符合美國利益。但科索沃不獨立,始終在塞爾維亞的陰影下,美國對科索沃及南歐發揮的影響有限,在當地維持現狀就不符合美國利益。
WongManTakS
Reply
#52
台 灣 「 承 認 」 科 索 沃 獨 立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d=10773134

歐 洲 巴 爾 幹 半 島 上 的 科 索 沃 宣 佈 脫 離 塞 爾 維 亞 獨 立 , 已 獲 得 美 國 及 多 個 歐 洲 大 國 承 認 。 緊 隨 美 歐 大 國 之 後 , 台 灣 昨 天 ( 周 二 ) 不 理 北 京 指 它 沒 有 資 格 承 認 科 索 沃 的 說 法 , 由 外 交 部 長 黃 志 芳 開 記 者 會 宣 佈 即 日 起 正 式 承 認 科 索 沃 。

科 索 沃 領 袖 力 爭 成 為 聯 合 國 第 193 名 成 員 國 , 力 邀 現 存 192 國 承 認 其 獨 立 地 位 。 台 灣 早 在 科 索 沃 宣 佈 獨 立 宣 言 後 表 示 祝 賀 , 更 表 示 有 意 承 認 科 索 沃 。 但 由 於 科 索 沃 激 化 世 界 各 地 分 離 主 義 活 動 , 面 對 台 獨 、 藏 獨 和 疆 獨 等 問 題 的 北 京 隨 即 強 硬 表 示 , 台 灣 是 中 國 一 部 份 , 根 本 沒 有 資 格 「 承 認 科 索 沃 」 , 以 防 台 灣 乘 機 搞 局 。

中 國 官 方 《 環 球 時 報 》 更 指 , 科 索 沃 對 台 灣 用 意 加 以 警 惕 , 沒 有 發 信 邀 請 台 灣 承 認 , 即 使 台 灣 表 示 承 認 , 也 不 會 理 睬 。 北 京 未 表 態 是 否 承 認 科 索 沃 , 但 表 明 台 灣 是 中 國 一 部 份 , 沒 有 資 格 承 認 科 索 沃 。 中 國 常 駐 聯 合 國 代 表 王 光 亞 周 一 重 申 , 北 京 對 科 索 沃 單 方 面 宣 佈 獨 立 「 嚴 重 關 切 」 。

是 否 承 認   國 際 陷 分 裂
對 於 是 否 承 認 科 索 沃 , 國 際 社 會 陷 入 分 裂 。 在 聯 合 國 安 理 會 周 一 會 議 上 , 塞 爾 維 亞 和 俄 羅 斯 繼 續 堅 持 科 索 沃 單 方 面 宣 佈 獨 立 違 法 , 塞 國 總 統 塔 奇 會 上 斥 責 這 是 開 了 危 險 先 例 : 「 如 果 你 們 對 這 種 違 法 行 為 視 若 無 睹 , 誰 可 保 證 你 們 國 家 的 一 部 份 不 會 以 同 樣 非 法 行 為 宣 佈 獨 立 ? 」 歐 盟 國 內 有 分 離 主 義 活 動 的 成 員 國 , 如 西 班 牙 、 希 臘 和 斯 洛 文 尼 亞 , 都 拒 絕 承 認 科 索 沃 。

但 美 歐 大 國 已 承 認 科 索 沃 , 美 國 總 統 喬 治 布 殊 更 表 示 不 久 就 會 跟 科 索 沃 建 交 , 科 索 沃 領 袖 回 應 說 感 激 。 但 塞 爾 維 亞 隨 即 宣 佈 從 美 、 法 、 德 、 意 、 英 等 承 認 科 索 沃 的 國 家 召 回 使 節 。 塞 族 人 昨 日 繼 續 上 街 , 在 米 特 羅 維 察 , 協 助 科 索 沃 過 渡 立 國 的 歐 盟 辦 事 處 附 近 和 一 間 警 署 爆 炸 , 多 輛 汽 車 焚 毀 , 另 有 塞 族 人 在 科 索 沃 和 塞 爾 維 亞 接 壤 的 兩 個 關 卡 放 火 。

為 紓 緩 緊 張 , 美 國 國 務 卿 賴 斯 周 日 曾 致 電 塞 爾 維 亞 總 統 和 俄 羅 斯 外 長 拉 夫 羅 夫 。

路 透 社 / 美 聯 社 / 新 華 社
WongManTakS
Reply
#53
轉載矛盾 網友

提醒各位 -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http://www.ylib.com/class/topic3/show1.a...ect=taiwan

是以,清世宗(雍正)1722年即位時下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指康熙)神武遠屆,拓入版圖……」

清朝著名學者魏源(1794-1856) 在其《聖武紀略.康熙重定台灣記》中也說:「雍正元年,憲皇帝即位,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神武遠屆,拓入版圖。』」

清朝官修的全國性地方總志《大清一統志》在1774年乾隆版的「台灣府建置沿革」又說:「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

乾隆《四庫全書》「皇清職貢圖」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24)也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內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

請各位版友, 多讀中國歷史, 免被逆賊政權妖言惑眾, 顛倒是非

最可笑是在逆賊政權下的亙聯網 (.cn), 如果用 Google 去找關鍵字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竟然只得 20 個結果
WongManTakS
Reply
#54
台灣古物比中國還早,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http://tocl.hopto.org/modules/newbb/view...7&forum=19

《本書作者及內容介紹》-文章出自於《台灣常識-沈建德.博士.著》

常識上,一般都以為台灣人是中國人、台灣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士。這個誤解被中國利用,做為併吞台灣的國際宣傳材料。可是作者對「常識」有所懷疑,從十個角度進行檢驗研究,結果竟是大翻案。

例如:

歷史上:中國古人全都否認台灣屬中國。
主權上:開羅宣言反證中國非法佔據台灣。
國際法上:聯大2758號決議文無關台灣。
文學上:中國古籍均承認不知台灣在何處。
血統上:九成台灣人有平埔或山胞血緣。
政治上:台灣從未是中國的正式領土。
文化上:出土古物證明台灣比中國更古老。
語言上:台灣人祖先有自已的語言文字。
地理上:台灣的動物也不是來自中國。


這些翻案性的發現,構成本書的理論基礎。所以本書有兩大重點:

一為證明台灣向來不屬中國。
二為證明台灣人血統不同於中國人。


基於上述理論,宣揚台灣屬中國的中華民國教科書、統派刊物,以及發表聲明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中國政權、美國及聯合國,立刻站不住腳;而台灣人都是中國人的說法馬上破產,因此作者以地緣替台灣人尋根,能夠具體指出閣下原來是平埔或山胞那一族、那一社(部落)的後代。

中華民國的國、高中歷史教科書、「認識台灣」教科書、統派的《認識台灣教科書參考考文件》,充滿大中國思想,當然是本書糾正的對象。

另外,為供外國人參考,本書有英文摘要23點,它們經過數位台美人士訂正,在此表示謝意。

作者世居屏東市,歷史、政治都不是本行。1947年3月23日出生。祖先居此至少五代以上。初高中都唸屏東中學,1966年進中興大學讀會計,1980年留美新墨西哥州立高地大學,修企管碩士。1989年在美國聯邦國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攻行銷,策略管理由安索夫親自講課三學期。

作者花多年時間,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和血統,原因在於,台灣主權和血統真相與台灣人的自我認知、教科書所載及眾多媒體所言者出入甚大,而且中國在國際上的宣傳又是以「台灣人都是中國人」、「自古台灣就屬中國」為主,效果很好,世界上約有160個國家都認為如此,連美、日、英、法、俄、德、義等較有水準的國家也不例外,對台灣非常不利。因此,作者就把所有的時間投入了這項有意義、台灣的前途又極重要的工作。相信只要釐清台灣和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關係,無須公投也不必取得中華民國的執政權,台灣就可成為一個國家。

有人認為建國要一步一步來,先執政再宣佈獨立,或者透過修憲、公投入憲、改國號等,慢慢把中華民國變成台灣國。問題是中國咬著台灣主權不放,而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份,執政頂多解決了政權的問題,修憲、改國號只解決形式問題,主權上反因台灣人在中華民國體制內執政、修憲,必然被國際上視為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表示,不但無法釐清台灣主權,反而和中國更加糾葛不清。

所以,台灣建國的第一步,應先把台灣和中華民國分清楚,否則,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部份,而台灣又是中華民國的一部份,那台灣如何走出自已的路?
WongManTakS
Reply
#55
台灣批中國反分裂國家法“鎖鏈”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 ... 008...-voa24.cfm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voa24.cfm


[table=98%][tr][td]記者: 樊冬寧
台北
2008年3月14日
[/td][td][/td][/tr][/table]

[table=210][tr][td][img=210,148]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images/voa_chinee_cai_yingwen_taiwan_14march08_195.jpg[/img][/td][/tr][tr][td]反分裂法三週年 馬英九發表愛臺保臺宣言[/td][/tr][/table]台灣總統大選剩下最後8天,正值北京制定“反分裂國家法”3週年。台灣陸委會主委及兩黨總統候選人都針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台灣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接受了中文部記者專訪。
北京當局制定“反分裂國家法”3週年,台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星期五上午召開記者會指出,所謂的“一法兩公報”是捆綁台灣人民命運的鎖煉:“北京通過反分裂法後就邀請台灣在野黨主席訪問,推出連胡、宋胡兩個公報,搞起了‘一法兩公報’的對臺新框架。”
[table=218][tr][td][img=218,152]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images/Chen_Ming_Tong.jpg[/img][/td][/tr][tr][td]台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批一法兩公報[/td][/tr][/table]陳明通所說的“一法”是“反分裂國家法”,“兩公報”指的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2005年與中國大陸簽署的連胡、宋胡兩份公報。
*陳明通:“一中原則”背書*
陳明通說,兩公報根本就是替北京的“一中原則”背書,兩份公報設定的兩岸談判議題根本就是承接“反分裂國家法”所設定的談判議題,成為台灣的緊箍咒。
[table=210][tr][td][img=210,146]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images/voa_chinee_ma_yingjeon_taiwan_14march08_195.jpg[/img][/td][/tr][tr][td]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td][/tr][/table]另一方面,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星期五舉辦反對“反分裂法”3週年的“愛臺保臺,大家一起來”造勢大會。馬英九重申他的新三不,即“不統、不獨、不武”,主張台灣前途由台灣2千3百萬人決定,並與副手蕭萬長、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共同簽署承諾書。
馬英九認為,北京方面是因為沒有認清民進黨刻意製造兩岸對立的心態,無法掌握台灣人民希望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才會做出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的誤判。馬英九表示,國民黨對兩岸問題的立場堅定而務實,認為兩岸之間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對話。
*馬英九:化分歧為互信*
馬英九說:“兩岸應該在對話中理解對方、認識對方,經由對話,來化差異、分歧為互信的基礎。”
馬英九說,3年前,國民黨認定“反分裂國家法”既無必要也不明智,3年後的今天,他還是要再次強調,北京當局應以提出“反分裂國家法”為戒,不要再做出傷害兩岸互信的行為。
[table=210][tr][td][img=210,177]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images/voa_chinee_frank_hsueh_taiwan_14march08_195.jpg[/img][/td][/tr][tr][td]謝長廷舉行面對中國記者會[/td][/tr][/table]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表示,馬英九在3年前曾經說台灣問題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現在馬英九強調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他歡迎馬英九向他和民進黨過去的自決主張靠攏。
*謝長廷:新的里程碑*
謝長廷在針對“反分裂國家法”3週年舉行的“面對中國”記者會上強調,選後兩岸關係應該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謝長廷說:“選後走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過去都是用從對抗的方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現在我們用協商。”
曾經擔任台灣行政院副院長和陸委會主委、曾在許多關鍵時刻在第一線上處理兩岸事務的蔡英文,在“反分裂國家法”3週年當天接受中文部專訪。她認為未來在兩岸問題上,最重要的是台灣內部必須先凝聚共識。
蔡英文說:“我們不能夠說,只有一半的國家資源在處理兩岸問題,內部的團結跟內部共識的建立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兩個因素,我們是沒有辦法有效處理兩岸關係的。”
針對中共全國政協、人大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發表對臺講話時提出只要承認一個中國,願意與曾經主張台獨的人士接觸的說法,蔡英文認為,兩岸對話不應有政治考量。
*蔡英文:有問題就必須協商*
蔡英文說:“我覺得不論是不是前台獨份子,或是任何的政治立場,有問題就必須要解決必須來協商,大家坐下來相互溝通。大家應該要有一個體認,就是兩岸都有責任要溝通、要對話。溝通不是選擇性的或是政治性的考量,在處理外部關係時每一方都有這個義務。”
[table=210][tr][td][img=210,162]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images/voa_chinee_luo_zhizheng_taiwan_14march08_195.jpg[/img][/td][/tr][tr][td]羅致政談北京對臺思維[/td][/tr][/table]熟悉兩岸事務的專家、台灣東吳大學政治係系主任羅致政表示,“反分裂國家法”通過這3年來,北京的對臺思考已經出現變化,雖然在態度上變得更強硬,但操作上卻變得更為細膩。
羅致政說:“我最近跟一些中國大陸學者在互動的時候,我請他們評估馬跟謝兩人當選,兩岸關係會有什麼發展的可能性,他們的說法蠻有趣的。他們是說,馬當選的話,兩岸關係不一定會更好;謝當選的話,兩岸關係不一定更壞。換句話說,北京保留了不論誰當選,兩岸關係發展的可能性。”
羅致政說,台灣未來的新領導人應該要具備四大特質,才能夠更好的來處理兩岸問題,那就是自信心要強、抗壓性要夠、主體性要堅定,從台灣的角度去思考兩岸的問題以及最重要的要具有包容性。

[ 本帖最後由 WongManTaks 於 2008-4-16 02:26 編輯 ]
WongManTakS
Reply
#56
陳水扁:以台灣入聯聲援西藏抗暴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304528.stm
WongManTakS
Reply
#57
公投和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是權利,不是「挑釁」!
http://www.wufi.org.tw/
2007-12-22

中國在1996、2000‧2004受過多次教訓後,終於學會躲在幕後扮好人,推出世界超強美國上台演壞人、反對台灣入聯公投;「聯共制台」的中國黨挺身當攔路霸,以「返(反)聯、二階段投票」阻擋攸關中國黨存亡的「入聯和討黨產」公投。公投和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是權利不是「挑釁」!「入聯公投」如果是「挑釁」,那麼台灣民主是對中國獨裁的挑釁?中國Goliath的一票,就足以否決壓死2300萬台灣人民的希望和權利,千呼萬喚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中國竟然如此畏懼人民的公投,三合一總動員要壓制台灣入聯公投。台灣人民,勇敢站起來,面對史無前例的霸權壓境,為生存人權、為自由民主奮鬥!(茗2k71222)
美國國務卿萊絲(華府21日)在年終記者會上,一開始主動唸了一段聲明,強調台灣政府決定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是「一項挑釁的政策」,不必要地升高了台海緊張情勢,所以美國反對。行政院發言人謝志偉21日說,不管美國派誰出來反對入聯公投,台灣民主人權的運作,不會因為中國軟硬威脅而改變。他重申,民主人權自由是台灣面對中國專霸威脅的唯一武器,公投更是民主人權普世價值中常見的表現方式。
[Image: arrow.gif] 萊絲:台灣入聯是挑釁 政院:公投展民主價值(自由時報12/22) 2003年12月,美國總統布希與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白宮,為台灣首度舉行公投對台灣施壓,提出嚴厲批評,當時在選前影響我民調至少4%,很多黨內同志質疑搞防禦性公投,簡直是「票房毒藥」;當初反對公投的國民黨現在也跟進,這就是進步;2004年不是由下而上發動,都有45%的投票率,這次卻是由下而上、人民主動連署,「再增加5%絕對有可能」,所以我們有信心是在此,美中等國也不得不信。他們最不願看到的是「謝當選,入聯公投過關」結果,所以他們關心的已非入聯公投過不過,而是「入聯公投過關之後,新總統會如何執行?」
美中要共管台灣、管台灣的新領導人「國民黨、馬英九自己就已棄械投降」,蕭萬長向薄瑞光說的,入聯公投過關,馬當總統後不會執行,國民黨黨綱還是主張一中、終極統一,保留國統綱領堅持九二共識,「這還要美中去管嗎?」公投法明文規定,公投過關後絕對有拘束力,入聯公投本身就是民主價值,主流多數民意,民主國總統能違逆、嗆聲多數人民做的決定嗎?
中國對台打壓是不分黨派的,不要以為馬當選,中國就不會打壓台灣。我要告訴新總統,不要心存幻想,過度天真,不要以為讓步妥協什麼,中國就會鬆手,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再走冤枉路,不要犯相同錯誤。
[Image: arrow.gif] 扁:不必美中共管 馬已棄械投降(自由時報12/25) 77%民眾 不因美施壓反公投
〔自由時報12/25p2〕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昨表示,根據12/21-23最新民調結果顯示,77.8%的台灣人民不因中國透過美國施壓台灣而反對舉辦入聯公投,只有14.2%會改變態度。他強調,台灣人民在加入聯合國的意願上已展現堅定意志。 黃志芳今天與紐約智庫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舉行閉門座談,他告訴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史瓦博、東亞計畫主任札戈利亞等美重量級學者,台灣已是成熟的民主政體,以前兩岸間都是中國在修理台灣,扮演壞人,現在美國資深官員不斷公開嚴厲批評台灣,由胡錦濤等人扮演言詞溫和的好人,在台灣人民眼裡,美國反變成壞人,這不符合美國利益。
[Image: arrow.gif] 黃志芳︰美國應相信 台灣人民有智慧 解決公投問題(自由時報12/21) 美眾院籲 挺台民主大選
〔自由時報12/21p5-3〕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藍托斯與副主席蕾婷娜今晚休會前,聯合提出一項決議案,案文提及中國對台灣一再進行武力恐嚇,呼籲美國國會應共同支持台灣第四次的直接民主總統大選,並表示「美國政府應重申對台灣民主與安全的承諾,美國應鼓勵國際觀察團參訪明年三月的台灣總統選舉」。兩位提案議員分別為民主黨與共和黨重量級議員,有象徵意義。 美國國務卿萊絲:入聯公投是一項「挑釁的政策」。陳水扁總統昨天回應表示,台灣沒有挑釁的政策,只有尊重民意及依法行政的政策;真正挑釁的不是台灣,而是中國,中國的飛彈威脅、外交打壓,甚至主張台灣的基隆等八個港口都是中國的港口,這才是最大的挑釁!感謝萊絲反對來自中國武力威脅,並保證一定會維護台海的和平;同時也要感謝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提到不憂心入聯公投會造成台海軍事衝突的說法。國民黨的馬蕭配反對,就是和人民對抗。
[Image: arrow.gif] 駁萊絲 扁:真正挑釁的是中國(自由時報12/23) 美國國務卿萊絲與國防部長蓋茲21日先後在年終記者會中提到台灣的入聯公投問題。萊絲強調台灣政府推動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是「一項挑釁的政策」;蓋茲則表示,只要北京持續軍事建構,美國賣防禦性武器給台灣就有正當性。華府觀察家認為,布希政府對台海採行的雙重清晰政策:即台灣不獨,北京不武。
[Image: arrow.gif] 萊絲與蓋茲 扮黑白臉? 分析家:美對台海採雙重政策(自由時報12/23) 一個超強霸權要如此般循序施壓,可以想見中國在背後有多麼的緊張害怕,他們不但懼怕公投,同時他們的評估並不如中國國民黨所言的這麼樂觀。
[Image: arrow.gif] 美出重手 只為了安撫中國(自由時報12/23)
美國戰略暨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米德偉:
[Image: arrow.gif] 台海問題 北京要負很大責任,美國政府近來的發言只一味指責台灣,有失平衡且未體會台灣民眾的感受。(自由時報12/23) 為什麼台灣以民主程序表達人民意願是「一項挑釁的政策」?而中國持續增加導彈、制定「反分裂法」,在國際社會壓制台灣的生存空間,卻不見美國對這些改變台海現狀的挑釁動作有什麼積極作為?放任中國的犯台行徑,只會讓整個亞太區域落入中國的掌控當中,我相信這絕非美國人民所樂見。台灣人民必須要有覺悟,為了維護台灣的民主價值與國家主權,我們必須不畏強權的打壓,不管它是中國還是美國。
[Image: arrow.gif] 尋找美國建國精神(游錫堃,自由時報12/23) 意見表達的自由是民主的基礎樣,要民主就要有表達意見的自由。假如美國官員「挑釁」的話成立,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民主是對獨裁的挑釁。中國怕公投,美國政客怕台灣入聯公投,並不是台灣民主自由的末日,反而是一種契機。入聯公投不僅與挑釁無關,反而是台灣自衛的最佳武器。台灣人民要做民主自由的主人或是閹割自己的美、中奴才,就看台灣人如何勇敢的使用這個寶貝。
[Image: arrow.gif] 「挑釁說」的契機(林洽,自由時報12/24) 中國挑釁,美國為什麼不講話?
(自由時報12/24fo2)姚嘉文質問美國,中國在台灣海峽對岸以飛彈對準台灣,而且飛彈數量逐年增加,台灣當前面對中國武力威脅直接與迫近,美國怎麼不講中國挑釁?不說中國升高台海緊張情勢?事實上,美國過去已多次指出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中國卻仍然企圖視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違反美國立場,包括最近世衛網站公布國際衛生條例裡各國合格港埠,中國竟然擅自將台灣的八個港口列入其境內港口的名單,這種矮化台灣主權的做法,難道不是挑釁?中國如此挑釁,美國為什麼不講話?萊絲為何不批評?非常不公平! 學者批美政策 忽略台灣認同現實
〔自由時報12/25p2-2〕台灣智庫昨舉辦「公投入聯、兩岸關係與美國角色」座談會,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羅致政表示,美國此舉是一個「中國製造的美國政策」。美國掉入替中國向台灣施壓的陷阱,低估中國挑撥台美關係的危險性。美國台海政策忽略「台灣民主」和「台灣認同」等關鍵因素,美方只是進行危機管控,並未解決問題,「如果美國不重新思考其對台政策,這種盟友間的摩擦只會繼續發生!」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賴怡忠:台灣的新總統勢必無法逃避台灣人民意志與期待國際地位的問題,「美國不調整政策,這種結構性衝突一定會再發生。」中研院研究員林正義:美國以犧牲台灣為代價,將使美國的模糊空間更為壓縮Support Democracy, Support Taiwan.
/The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552 7th Street. SE. Washington, DC 20003

For Immediate Release

Contact Iris Ho @ 202.547.3686
December 20, 2007

Members of Congress Challenge Bush Administration’s objection against Taiwan’s UN referendum plan

On December 19, two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members, Congressmen Dana Rohrabacher (R-CA) and Tom Tancredo (R-CO) wrote to Secretary Rice, expressing their utmost displeasure at the Administration’s continued public criticism on Taiwan’s UN referendum plan next March. “The people of Taiwan have earned their right to conduct their elections without coercion from our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 anyone else – and we should respect their right to do so”, the letter concludes.

This letter is yet the strongest rebuke from Congress against the Administration on the referendum issue. The Congressmen listed every statement by the Administration and are deeply concerned over the Administration’s actions. They wrote, “One or two public statements would be quite sufficient to convey the Administrations position…..It is not necessary to continue dispatching an endless parade of U.S. officials to denounce and attack a proposal over a six month stretch while parroting the terminology used by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FAPA Executive Director Wen-yen Chen says, “This letter by these two long-time Taiwan’s ardent supporters expressed the exact sentiment of many in Taiwan and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US-based organization that advocates for Taiwa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e are dismayed, frustrated and disappointed at the U.S. Administration’s opposition to the UN referendum.”

Chen continues, “When the U.S. is championing democracy and freedom to take hold in Iraq, Burma, Russia and other corners of the world, and when President Bush himself urged China to emulate Taiwan for Taiwan’s impressive democratic achievements, it is the greatest irony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s decided to oppose Taiwan’s UN plan simply to appease the Beijing regime.”
WongManTakS
Reply
#58
台灣屬於台灣人民
http://www.wufi.org.tw/dbsql/efcontent1b.php?id=28

林茗顯整理(2007/11/06rvsd)
臺灣並非中國的固有領土。最初領有台灣本島一部分的主權國家是荷蘭,其間,西班牙也領有過台灣的一部分。大清帝國雍正帝說「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清]皇考聖略神威,編入版圖」。建立中華民國,被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主張「驅逐韃擄,恢復中華」,依據孫中山的說法,可以說清國並不是中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已經是屬於日本帝國的領土,並非中華民國成立時的領土,當然不得主張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至為顯明。同樣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台灣處於其統治之外,至今,台灣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之外,生存發展,所以臺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固有領土」。 蔣介石占領台灣與美國占領日本及南韓、蘇聯占領北韓及滿州(東北)、蔣介石占領北越相同,都是依據聯盟軍最高統帥發佈的一般命令第一號而來的。1950年6月25日,韓戰勃發為契機,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台灣的「將來的地位的決定,要等到太平洋安全的回復,對日和平條約的締結,或聯合國的考慮」。1951年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並於次年生效。舊金山對日和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沒有規定割讓給何國。又,此條約生效的數點鐘前,日本與蔣介石締結日華和約也僅引用同樣的規定,因而出現「台灣的法律地位未定論」的見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都沒有受邀參加和平會議,而舊金山和約就簽署了。舊金山對日和約中,僅止於規定日本放棄台灣而已。到底割讓給那一國家,連對那一國家放棄也沒有決定。 [img=18,13]http://www.wufi.org.tw/pic/arrow_001.gif[/img] 下文節錄自【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獨聯盟主席黃昭堂等人的相關著作),請看節錄文後面的文章:
[img=18,13]http://www.wufi.org.tw/pic/arrow_001.gif[/img]林茗顯整理(2007/11/06rvsd)
台灣與支那(China)王朝的關係 蒙古帝國與明朝曾短期間佔有澎湖,也都放棄了它;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的行為沒有異議。 蒙古帝國在至元年間(元世祖1264-1294,或順帝1335-40)在澎湖置巡檢司,蒙古帝國在1367年敗亡。明朝在1372年(洪武五年)派遣部將湯信國進行海島攻略。可能在這一年占領澎湖島。湯信國以澎湖島民叛服無常,建議將他們遷往鄰近地區,於是,明朝便把澎湖所有住民強制移居中國大陸,並且廢止巡撿司,使澎湖成為廢墟,成為日本和明朝海盜的巢穴。 約在二世紀以後,1563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改置巡檢司。但不久,這也被裁撤。到了明末,澎湖也變成海盜的巢窟了。蒙古帝國與明朝雖都曾短期間佔有澎湖,也都放棄了它。直到17世紀鄭氏「東都」時代為止,臺灣與澎湖不是地理上的統一体,也非政治上的統一体。支那各王朝都是具「中原」心態、不重視航海的陸權封建王國,蒙古帝國和明朝都先後攻佔澎湖而非台灣,都證實大清帝國所說的[size=3]「台灣古無人知,明中葉乃知之」、「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的論斷。[/size]。 最初領有台灣本島一部分的主權國家是荷蘭,其間,西班牙也領有過台灣的一部分。經過鄭氏獨立王朝,然後清國領有了台灣,但是如同清國第二代的皇帝,雍正帝所說的「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清]皇考聖略神威,編入版圖」。所以台灣自古即不屬於支那王朝。但是不能說台灣是中國固有的領土。能夠說固有云云的是限於國家成立時的領土,或是獲得無主地的情形而言。 16世紀航行到東方的葡萄牙人發現這島嶼,驚嘆說::Ilha Formosa--美麗的島嶼。荷蘭在1622年(明,天啟二年)佔領澎湖。明朝對澎湖的統治消極,卻不容許他國占有,荷蘭因軍事上不利接受明朝要求,在1624退出澎湖,豋陸「台江」(今台南附近),佔領未入任何國家版圖的臺灣島。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的行為沒有異議。 1630(?)年荷蘭人在「一鯤身」(現在的安平)建立熱蘭遮城(Zeelandia),在此設置臺灣政廳,派臺灣太守(Governor and Director of the State of Tayouan and Formosa)。1652(?)年現今的台南建立赤崁城(Provintia 或 Providentia),將政廳遷移到Provintia。 已佔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則佔領台灣北部,1626年西班牙人在雞籠(今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構築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在此設置臺灣長官官署,置於馬尼拉總督的管轄之下,但其統治範圍只限於東北部的極小區域。1629年在滬尾(今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1642年荷蘭人北征逐出西班牙人。 孫文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中華民國,被尊稱為「國父」的孫中山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依據孫中山的說法,可以說清國並不是中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台灣已經是屬於日本帝國的領土,並非中華民國成立時的領土,當然不得主張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至為顯明。 同樣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台灣處於其統治之外,至今,台灣一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之外,生存發展,所以臺灣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固有領土」。 廣大的支那本土變成異民族的國家--清國的殖民地,台灣也成為清國的殖民地。但是,以曾成為同一國家的殖民地的這段歷史為理由,廣大的殖民地對小的殖民地主張領土主權是件奇怪的事。若這樣理論行得通的話,那麼以整個中南半島曾成為法國的殖民地為理由,現在,軍事強大的越南,也可以對弱者柬埔寨與寮國主張領土主權。參照上述的比喻,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夠以中國為名分,對台灣主張領有權。而且清國在和平條約,即基於國際法將台灣割讓給外國(日本)。在這種情形下,若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然能夠主張固有領土權,或者主張領土主權的話,也許全世界的國境線幾乎無重新描畫不可。 華日和約,國際法上,日本僅放棄台灣而已蔣介石占領台灣與美國占領日本及南韓、蘇聯占領北韓及滿州(東北)、蔣介石占領北越相同,都是依據盟軍軍最高統帥發佈的一般命令第一號而來的,很明顯的,這並非領土權的設定,不能做為主張領土主權的法律上的根據。1950年6月25日,韓戰勃發為契機,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台灣的「將來的地位的決定,要等太平洋安全的回復,對日和平條約的締結,或聯合國的考慮」。隨後即付諸實現。1951年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並於次年生效。 舊金山對日和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沒有規定割讓給何國。又,此條約生效的數點鐘前,日本與蔣介石締結日華和約也僅引用同樣的規定,因而出現「台灣的法律地位未定論」的見解。即日本一旦放棄台灣,日本已經不能夠再處分台灣,也因此才產生像日華和約的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日本的交戰國之中的三個國家以首腦的名義發表開羅聲明。戰爭中的宣言在國際法上不具拘束力舊金山對日和約中,僅止於規定日本放棄台灣而已。到底割讓給那一國家,連對那一國家放棄也沒有決定。1952年,日本首次在國際法上放棄台灣。也就是說,1945年台灣被聯合國之一員的中華民國所占領,日本雖已不能夠對台灣行使統治權,惟在國際法上,和約生效前台灣仍然是屬於日本的領土。又,日本既然於舊金山和約放棄台灣,已經不能夠改變方針將台灣「歸還」或割讓給中華民國。也因為如此,只得援用日華和平條約規定「放棄」的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都沒有受邀參加和平會議,而舊金山和約就簽署了,但日本國會在審議該條約的過程中,在野黨一致主張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締結和約。吉田首相似乎也以國府只是地方政權來回答。 吉田書簡的內容,於1952年1月16日,在東京由吉田首相發表。國府則於18日,由葉公超外交部長與駐臺北的日本在外事務所長木村四郎七會談,傳達了國府欲與日本締結和約的意向。 2月17日,日本全權代表河田烈與隨員一行飛抵臺北,翌日起即與中華民國全權代表葉公超開始了和平會議。但是,會議卻遲遲末有進展。比較舊金山和平會議在實質上只有三天,前後也不過五天,日華和平會議卻花了67天。其雖然也有條約適用範圍的問題,但是賠償問題似乎是使會議難以進展的最大因素。中華民國強硬要求賠償,說是如果不向日本索取賠償的話,則無法獲得中國大陸「國民感情」之諒解。對此日本不予承諾,一度中止談判,甚至考慮要撤回代表團。國府所以採取強硬態度,是因為期待美國參議院部分議員為中心的國府支持者的支持。但是,因為美國參議院批准了舊金山條約,期待落空,國府的賠償要求不得不就此作罷。但是在形式上,是國府決定自動放棄賠償要求,而且在議定書上,表示「為對日本人民表示寬大和友好起見,中華民國自動放棄根據舊金山和約第十四條A項第1款,日本國所應供給服務之利益」(議定書1b項)。如此,「日本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的和平條約」(略稱「華日和平條約」)於1952年4月28日簽署,而於8月5日生效。 此條約本文第二條,關於臺灣,做了如下規定: 茲承認依照1951年9月8日,在美國舊金山市簽訂之對日和約第二條,日本業已放棄對於臺灣、澎湖群島,以及南沙群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原及請求權。 上述規定僅止於確認日本放棄臺灣而已,不但臺灣的「歸還中華民國」、連「臺灣割讓給中國」也都沒有規定。1928年的「關於條約的公約」(Convention on Treaties),將成文形式視為條約的本質要件,既然臺灣的「歸還中華民國」或「割讓給中國」欠缺明文規定,那麼,要做此一主張,很難援用華日和平條約第二條的。在1919年凡爾賽條約中,也可見到類似華日條約的規定;其第119條雖規定德國應放棄其海外屬地所有權利及權原,但同時載明「為了主要同盟及聯合國」而放棄之。華日和約並無這種明文規定,因此,要斷定受益國為「中華民國」或「中國」,是毫無根據的。 領土歸屬與人權被放棄的土地若是無人島則另當別論,有住民,而且有眾多的人口,其領土權應視為屬於該地住民。1945年生效的聯合國憲章,其前文描述如下。「我們聯合國的人民……重新確認基本人權與人類的尊嚴以及價值……與相關信念」,當時台灣的人口為650萬人。 1966年聯合國總會議決通過,1976年成為條約生效的國際人權規約具備二項規約與一項選擇議定書。這二項規約都僅以第一條構成第一部,而且文字完全相同。可見第一條的重要性。這第一條[人民的自決的權利]第一項規定「所有的人民都有自決的權利。所有的人民依據此權利,自由決定其政治的地位,並自由追求其經濟上、社會上,以及文化上的發展。」1966年,台灣的人口是1300萬人,1976年是1650萬人。 以上列舉的人口雖有變化,惟任何時期,與當時世界各國比較,都屬於上位三分之一。何況2002年現在,台灣的人口有2250萬人,這樣眾多的人們的自決權可容剝奪嗎? 台灣國家定位[Image: arrow.gif] 確立台灣的國家主權──從事實上的國家到法理上的國家/黃昭堂(2007-12-06)
[Image: arrow.gif] 確立台灣主權──台灣國家正常化/黃昭堂(2007-09-10)
[Image: arrow.gif] 台獨理論的整合/黃昭堂(2007-08-07)
[Image: arrow.gif] 台灣地位論述的環境因素/陳儀深
[Image: arrow.gif] 台灣國家定位之發展與主張/林佳龍
[Image: arrow.gif] 台灣法律地位獨立的法的依據/沈建德
[Image: arrow.gif] 台灣(想)作為一個國家的基調/黃居正
[Image: arrow.gif] 加速台灣國家正常化/陳隆志
[Image: arrow_001.gif]臺灣領有國的變遷
[Image: arrow_001.gif]可將台灣視為「固有領土」的國家
[Image: arrow_001.gif]國家的繼承與領土
[Image: arrow_001.gif]臺灣被編入中華民國
[Image: arrow_001.gif]冷戰下的台灣歸屬問題
[Image: arrow_001.gif]兩個「中國」政府的主張
[Image: arrow_001.gif]宣戰與處置條約
[Image: arrow_001.gif]脅迫訂約與恢復原狀
[Image: arrow_001.gif]開羅、波茲坦兩「宣言」的效力和問題
[Image: arrow_001.gif]投降文件與領土處理
[Image: arrow_001.gif]舊金山和平條約
[Image: arrow_001.gif]華日和約
[Image: arrow_001.gif]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Image: arrow_001.gif]台灣的國家主權與定位
[Image: arrow_001.gif]國、共長期倡導台灣獨立的史實(上)/蕭欣義著
[Image: arrow_001.gif]國、共長期倡導台灣獨立的史實(中)/蕭欣義著
[Image: arrow_001.gif]國、共長期倡導台灣獨立的史實(下)/蕭欣義著
WongManTakS
Reply
#59
美 報 引 述 官 員 評 估
大 陸 1400 導 彈 瞄 台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d=10925645

據 美 國 《 華 盛 頓 時 報 》 報 道 , 中 國 大 陸 瞄 準 台 灣 的 導 彈 數 量 約 1400 枚 , 較 之 前 美 國 軍 方 透 露 的 多 。 台 灣 馬 英 九 蕭 萬 長 辦 公 室 發 言 人 羅 智 強 昨 就 此 表 示 , 大 陸 一 定 要 先 撤 除 對 台 導 彈 , 兩 岸 才 能 協 商 和 平 協 議 , 望 大 陸 當 局 體 察 台 灣 人 民 觀 感 。
該 報 引 述 多 位 美 國 可 取 得 情 報 評 估 官 員 的 話 指 , 中 國 瞄 準 台 灣 的 導 彈 數 量 , 遠 較 先 前 美 國 軍 方 發 佈 「 中 國 軍 力 報 告 」 透 露 約 1000 枚 要 多 , 從 2001 年 的 300 顆 導 彈 瞄 準 台 灣 , 逐 年 增 加 到 今 年 1400 枚 , 數 目 大 增 , 而 且 都 經 過 改 良 , 準 確 度 也 大 增 。 對 此 , 羅 智 強 稱 , 大 陸 如 果 希 望 兩 岸 關 係 改 善 , 就 應 該 體 察 台 灣 人 民 情 感 , 對 岸 理 應 了 解 部 署 對 台 灣 飛 彈 的 作 為 , 不 會 為 台 灣 人 民 所 接 受 , 而 馬 英 九 也 多 次 強 調 , 兩 岸 如 要 進 入 和 平 協 議 , 對 岸 一 定 得 先 把 對 準 台 灣 的 導 彈 撤 除 , 這 項 堅 持 絕 不 會 改 變 。

大 陸 學 者 : 瞎 編
不 過 , 北 京 大 學 國 際 關 係 學 院 授 牛 軍 則 痛 斥 該 報 道 , 「 從 那 聽 來 的 , 絕 不 可 信 」 , 並 稱 「 之 前 陳 水 扁 為 了 選 舉 , 就 說 有 1,300 多 枚 ( 飛 彈 ) , 現 在 他 們 又 為 了 增 加 閱 報 率 瞎 編 」 。
台 灣 《 蘋 果 日 報 》
WongManTakS
Reply
#60
馬英九:反分裂法無必要亦不明智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voa51.cfm
記者: 湯惠雲
台北
2008年3月14日

針對北京通過反分裂法3週年,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星期五發表聲明,反對反分裂國家法,並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民進黨表示,北京以“一法兩公報”處理兩岸關係,如果北京不調整“一中框架”,兩岸關係難以改善。

今天是北京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三週年,國民黨舉行“愛臺保臺”大會,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在會中發表聲明表示,北京通過反分裂法“既無必要,也不明智”。

馬英九在聲明中針對兩岸政策提出5點堅持,包括堅決反對反分裂國家法及其他一切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的作為;堅決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台灣的尊嚴與主體性。

馬英九說:“堅決主張台灣的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堅決執行‘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維持兩岸現狀、共求和平發展;堅決推動兩岸和平共榮的雙贏政策,讓台灣的經濟實力重新活躍於世界舞臺。”

*謝長廷:兩黨因選舉凝聚共識*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星期五在記者會表示,他一向有“自覺”,台灣的前途要由台灣人民決定,這也是民進黨的主張,現在獲得國民黨的認同,馬英九也跟著靠近,謝長廷說,很高興國民黨及民進黨因為選舉而凝聚共識。

謝長廷與前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對談表示,他的兩岸政策也主張開放,贊成包機直航、開放大陸資金,但開放也要有主體性。謝長廷說,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只有開放沒有主體性,相對地,本土派太強調主體完全不開放,也是不對。

謝長廷說:“一個國家領導人的價值就是不必完全依靠中國,能夠找出台灣的出路,這樣才是智慧,如果甚麼都要中國,要接受一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說,只要民進黨接受一中也可以,也沒有排斥我,最壞就是這樣,跟馬英九一樣,那不是智慧,也沒有意義。台灣的價值是離開別人設計的框框,走出台灣的一片天。”

*賴怡忠:大選後兩岸關係不會大發展*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首席副主任賴怡忠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北京通過反分裂法後,與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簽訂“連胡”、“宋胡”兩公報,以“一法兩公報”處理兩岸關係,片面決定臺海現狀,設定“一中框架”,並且增加軍備,破壞臺海軍事平衡,反分裂法對兩岸關係的穩定沒有幫助。

賴怡忠說,無論那一位候選人贏得台灣總統大選,如果北京不調整“一中框架”,兩岸關係在總統大選後不會有快速發展。

賴怡忠說:“在台灣的主流民意裏面,有誰會願意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樣的前提?很清楚台灣有接近8成民意認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來決定,支援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也有7成以上民意支援。這些都是民意的展現,北京政府應該了解。”

*楊開煌:北京更不會輕易動武*

中國大陸研究學會理事長楊開煌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北京通過反分裂法3年以來,對兩岸關係發展並沒有太大影響,兩岸的經貿往來更密切。

楊開煌說,北京的對臺政策在通過反分裂法後,更不會輕易動武,包括陳水扁總統終止國統綱領,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等,都是測試反分裂法紅線的做法,北京的態度仍然克制,主要由於北京希望在國際上塑造和平崛起的形像,並顧慮到用武力統一,會留下無窮的困擾,加上北京的軍事準備可能仍未充分。

楊開煌說:“還沒有準備到位,當然北京會想辦法讓自己有理由還不會用到武力。所以我們同時看到由於陳水扁不斷地挑釁,使得北京一方面提出軟的政治號召,強化國際媒體上的國家形像,另一方面也做充分的軍事準備,而且不斷加強。”
WongManTakS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5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