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Taiwan 台灣
台灣人在血統上大多有別於中國人
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指出,台灣有八十五%的福佬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亦即,大多數台灣人的血統,是由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高山公、高山嬤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的。

林媽利的這項科學研究,完全顛覆了「漢人中心史觀」,以為台灣是純種漢人移民為主所構成的海島。為了併吞台灣,中國領導人一再宣稱,台灣人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兄弟、手足兄弟。那些肉麻兮兮的說法,其實只是為了把台灣連結到中國,以利其在國際上推銷「台灣自古即屬於中國」的論調。

但,早在中國宣稱「台灣和中國其他省區一樣,同為中國各族人民所開拓所定居,延續著中華文化的傳統」之前,國民黨為了捏造「光復台灣」的神話,也曾刻意抹殺台灣的歷史真相。國民黨宣稱,「一部台灣史,可以說就是一部漢民族在台灣的開拓、經營和移民史,血濃於水是台灣與中國大陸一體關係的最佳寫照。」

由此可見,為了謊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國共兩黨可謂有志一同。近年,許多台灣史的專家學者,已經從確鑿的史料和文物,更深一層地挖掘出台灣的歷史真相。根據那些新研究成果所建構的台灣圖像,凸顯了台灣人民在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主體性,這跟國共兩黨為併吞台灣服務的台灣史是截然不同的。

如今,再加上基因研究的佐證,更足以徹底拆穿國共偽造的台灣史。林媽利指出,福佬人、客家人的基因結構多元且複雜,除了八十五%有原住民血統外,九十%以上還有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血統,而從血緣關係樹分析,越族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

把這項基因研究和歷史研究綜合起來,不難發現台灣的族群融合,早在上萬年以前原住民自東南亞來台,便開始了。從古至今,不斷有新的族群移民來台,而幾乎絕大部分的新移民,也會和舊移民進行融合,血統、語言、風俗、文化、價值觀等也互相影響,以致形成今天的生命共同體。現在,這種族群融合仍像千百年來一般進行著,我們相信未來依舊會在台灣這個開放社會持續下去。

現在大多數的台灣人在血統上與中國也是一邊一國。過去,國民黨外來統治時期,壓抑本土文化,扭曲台灣歷史,透過洗腦式的黨國教育,讓台灣人產生自以為是中國人的錯誤意識。幸而,隨著本土政權建立,復原歷史真相,加強本土教育,這種荒謬的現象已逐漸改觀。近年來,自認是台灣人者持續上升,自認是中國人者急遽下降,便是可喜的進步。

話說回來,從歷史來看,台灣這個海島堪稱一個大熔爐,它讓嚮往獨立自主與富庶生活的人,到此追求自己在原鄉所無法實現的夢想,並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幸福的國家。

老實說,這種深植於血液中的精神基因,更足以激勵台灣人抗拒外來政權統治以及中國的併吞野心,突破層層考驗朝主權在民、正常國家的目標努力。

台灣邁向獨立國家的歷程,與由移民組成的美國類似。美國人的祖先抵達美國之後,便朝建立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開墾。同樣的,這個奮鬥歷程從我們祖先踏上台灣這塊土地那一刻便已經拉開序幕了,我們的祖先橫渡大海,一步一腳印,奠定了台灣成為一個國家的基礎,我們必須善盡守護家園的責任,絕不能背道而行終極統一之路,數典忘祖地糟蹋無數來台祖先的夙願。
Reply
台灣人的血源是平埔族
中國從來就沒有統治過台灣一天,
卻是夜郎自大妄想併吞台灣,
終突會被台灣人看破手腳.
http://blog.roodo.com/fairy220/archives/4525415.html
入聯或返聯的目標皆應是維護台灣主權獨立地位
截至目前為止,民進黨推動的入聯公投連署人數,已經超過二七○萬份,而國民黨則宣稱返聯公投連署人數,已經達到一五○萬份,且於日前送交中央選舉委員會。連署人數的多少不僅說明了,民進黨與國民黨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冷熱有別,也表現出主流民意對入聯或返聯的認同差距。

表面上看來,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推動者是民進黨與國民黨,而且雙方都將之視為大選策略。實際上,民進黨與國民黨分別推動入聯、返聯,其動力根源仍在於台灣人民加入聯合國的強烈意志。所以說,不論民進黨與國民黨是主動或被動,從他們分別推動入聯公投、返聯公投便足以看出,朝野都體會到了民意的力量不可抵擋。

自從入聯公投、返聯公投的議題發燒以來,台灣受到來自國際上的某些壓力,尤其是不斷打壓台灣、企圖併吞台灣的中國,更是利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妄想阻撓台灣邁向聯合國的努力。然而,中國如此明目張膽的作梗,反而讓台灣人民進一步醒悟,台灣一定要加入聯合國,因為這正好是反制中國併吞野心的有效之道。

台灣人民踴躍參與入聯公投、返聯公投連署顯示,國際壓力越大,中國的奧步越多,台灣人民加入聯合國的意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猶記今年四月,行政院公布的民調結果指出,超過七成七的受訪民眾支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如今,隨著台灣加入聯合國的意義越加為人所知,其民意支持度勢必有上升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聯公投、返聯公投連署活動中,還是有少數泛藍代表性人物持反對意見。他們不僅反對入聯公投,甚至也反對返聯公投。那些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的人,與北京領導人走得很近,他們反對入聯公投、返聯公投,不難想像。因為,一旦台灣加入聯合國,他們「聯共制台」的戲就沒得唱了。話說回來,國民黨提出返聯公投,若缺乏積極推動的熱誠,只圖牽制入聯公投,跟反對入聯、返聯的人也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而已。

我們認為,如果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是真心推動入聯公投、返聯公投,大可公開舉行辯論會,雙方把自己的主張說清楚、講明白,並由深諳國際法的專家學者交叉提問,讓入聯、返聯的利弊得失越辯越明。如果透過這樣的程序,探討出一個最有利於台灣加入聯合國的策略,想必更能凝聚全民的力量,讓台灣早日跨進聯合國。

入聯公投、返聯公投分別受到民意支持背後,隱含了台灣人民成為聯合國一員的心志,而這種想法的核心便在於,台灣人民對於台灣主權國家地位的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人民決不願台灣淪為中國的一部分,從正名、制憲到入聯其中一以貫之的精神,便在這裡。既然如此,台灣當然就無所謂應中國要求舉辦統一公投了,否則,統一公投不論是否通過,豈不是都否定了台灣主權獨立國家的地位?

入聯公投、返聯公投,朝野儘可各自努力,但其所針對的目標,應該設定於推進國家正常化。入聯、返聯不是名詞之爭,更不是政黨的大選工具,它是肯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進而促使台灣走向正常國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Reply
以結婚為前提的相親
為了兩岸關係,曹興誠二度刊登媒體廣告,推銷他的兩岸和平共處法。台灣是一自由的社會,不管主張好壞對錯,曹先生有言論自由,但還是得提醒曹先生,這個主張行不通。

台灣制訂兩岸和平共處法,這是一個台灣的國內法,對中國和國際都沒有約束力,頂多只是台灣片面的一種政治姿態,對中國表達低頭善意的表示。類似的善意表示,台灣也不是沒表示過,國民黨時期的國家統一綱領,不但位階夠高,目標明確,有進程步驟,夠白了吧!但是在台灣有統一綱領的期間,中國可曾停下建軍部署飛彈?可曾減少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而兩岸最大的武力衝突危機,中國導彈軍演就發生在國統綱領主導下的一九九六年。類似和平共處法這樣的方法用過了,不管用了。

公投只是一種公民意思表示的手段,如果訂一個法,只能做一種意思的可否表示,不准有其他選項,那就把活的工具限死了。公投就像見面吃飯是現代男女交往的正常方式,而和平共處法的統一公投就像由雙方家長強壓著子女去參加「以結婚為前提的相親」,就算是現在只有男女雙方在場吃飯,氣氛還是會挺僵硬的,因為在台灣的自由社會裡,這種有違自由選擇的原則,令人難以接受。

更何況說,對方大個子放話說,「妳如果不肯點頭嫁我,我家有八百座機關槍對著你家」,女方不嚇跑才怪!兩岸長期的相處經驗,男方只有展現肌肉一種求愛方式,一旦女方點頭願意交往,給予對方太高的期望,如果女方與其他男子交談或是有點遲疑不願立即下嫁,立刻就變成男方動武的藉口。

和平共處法不會給台灣更多的自由保障,而是更多的限制,而這些繩子,是依曹先生主張做繭自縛的結果。

(作者林文政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Reply
紅、藍、黑
中國企圖干預台灣大選的「黑手」出手了,這隻「黑」手泛著「深藍」,以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為名,以「兩岸和平共處」為名,對台灣的民主指手劃腳,劃下「紅線」,不許台灣人民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自己的前途。

中國官方喉舌新華社前天特地發布浙江省九個台商協會會長的聯合聲明,反對台灣的入聯、返聯公投;經我方海基會了解,這份聲明是由一個深藍台商會長發起的,而中國方面介入運作的痕跡斑斑。

其實,從新華社高規格的發布只是地方台商協會的一紙聲明,即是中國意圖干預台灣民主選舉的明證;「紅」色中國政權,透過深「藍」色彩的台商會長,向台灣伸出的「黑」手,當然不會只有一隻,更大的黑手還多得很。

再從泛藍從中央到地方聯手,全面抵制大選與公投一階段領、投票來看,國民黨雖然也推出反貪腐公投、返聯公投,實際作為卻在反公投,換句話說,就是做為「埋葬」討黨產公投、入聯公投的「陪葬」而已;中國政治運作台商聲明反對入聯、返聯公投,同樣是把返聯拿來當陪葬。紅、藍在反對台灣入聯公投上,顯然相互呼應。

至於曹董所提的兩岸和平共處法,說穿了,不值一哂,其實就是中國「反分裂國家法」的一體兩面,也是「一國兩制」的改頭換面,和平不過是統一的餌,何必為此多費唇舌?
Reply
自卑的支那中國人喜歡「半路認老爸」?王秀毓幾時變「中國台灣人」啦?
[youtube]Au6QILdXQNg[/youtube]美國應修改不切實際的兩岸政策
前進聯合國聖火路跑活動,上週六回到台北並在晚會中劃下完美的句點。與此同時,入聯公投連署目標,也超過二百六十萬份,為台灣的民主進程寫下新的紀錄。在入聯公投之途,台灣人民勇往直前的努力,已經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

不過,在台灣人民追求國家正常化,在國際上追求基本人權尊嚴之際,仍可見中國處心積慮打壓台灣,特別是它近年來經濟崛起與軍事擴張,更得以用大國的姿態施壓國際。先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無理退回我國的入聯申請,甚至還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便是著例。但,潘基文的論調,卻遭美國等主要國家明確反對。

儘管如此,美國政府對台灣入聯公投的反應,依舊可以看到背後存有中國因素的陰影。除了官方多次發言不支持台灣入聯公投外,偶爾也傳出反對台灣入聯公投,或反對台灣國家正常化的發言。當然,也有國會議員力挺台灣,強調這是台灣人民的基本人權,反倒是美國應該修改不切實際的兩岸政策。

事實上,這段期間,從美國是否應該修改兩岸政策,以及美國是否應該對台提出新的六項保證,華府的智庫專家多有討論。我們認為,台灣缺乏國際地位,透過入聯公投活動,讓大家正視此一問題,確實有其正面意義。我們也認為,站在台美共同利益的角度來看,美國確有必要從台灣的現狀為出發點,檢討行之有年的兩岸政策之得失。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其立國精神、核心價值,與美國殊無二致。展望西太平洋,在美國的盟友當中,台灣堪稱是最民主,且最支持美國外交戰略的國家,包括全球反恐戰爭、穩定台海安全,台灣無不全力以赴。可以預見,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至今尚未走上民主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要在亞洲推動民主價值,台灣是一個少不了的民主夥伴。

回顧歷史,一九五○年美國一度採取「塵埃落定」政策,暗示美國不會干涉中國攻佔台灣。國務卿艾奇遜更進一步聲明,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線,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群島到菲律賓群島,刻意跳過台灣與南韓。結果,共產勢力鋌而走險發動韓戰,使得杜魯門總統不得不改變政策,出動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並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此一歷史殷鑑恰好證明,以台灣為美國西太平洋防線的一環,才是禁得起考驗之真知灼見。

如今,有些美國的智庫專家,因為台美對入聯公投的政策歧見,便主張更向中國傾斜的兩岸政策,建議「台灣前途應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美國應該進一步支持和平統一」。這些主張不僅短視至極,而且也明顯違反了美國的長期利益。試想,如果美國真的把民主台灣推向專制中國,則全球的民主國家,尤其是正在民主化的國家,將如何看待所謂在全球範圍推動民主價值的美國外交政策?而亞洲許多國家豈不是可能改走疏美親中的路線?

麥克阿瑟將軍曾形容台灣:「存於友好國家之手,遇到戰時,可扼敵人由亞東出攻之航線,可斷敵人對於東南亞資源之徵取;存於不友好國家之手,敵人平時可假為空軍與潛艦之基地,戰時可衝破日本、沖繩、菲律賓連鎖之藩籬,且使台灣成為一座不沈的航空母艦,使其對美攻擊之能力,增加百分之一百。」中國是一黨專政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建國精神、核心價值,完全是與美國互相對立的,中美本質上存有戰略衝突,絕非危言聳聽。在討論美國如何修改兩岸政策聲中,我們相信美國的有識之士確有必要,從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麥克阿瑟將軍以上的分析。
Reply
中國封鎖噗浪-支那人只要看到台獨兩字就起乩就抓狂! [youtube]4DS9NEE_ZRk&NR=1[/youtube]
Reply
中國反民主的劣行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於本月四日至六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防部長一致同意建立中美軍事熱線。中國國防部官員稱:北京和華盛頓在台灣問題上有共同利益,雙方都希望台海局勢不會失控,但建立中美軍事熱線是希望更廣泛地與美國推進各層面的關係。

在蓋茲訪問中國期間,美國國防部網站張貼的新聞稿中,指布希總統認為入聯公投是獨立公投,且布希總統反對台灣獨立。但此一報導經美國官方證實,美國政策並未有所改變,國防部網站上的相關報導,亦做了修改。然而,就像建立中美軍事熱線等,中國利用台灣入聯公投大做文章,以與美國建立「共管」台海議題的模式,國人仍須密切注意。

中國對美進行檯面下的外交斡旋,自己躲在幕後而由美國出面反對台灣入聯公投,顯然是已從過去恫嚇台灣卻激起強烈反彈學到教訓了。中國深知如果繼續對台粗暴,它所期待當選的總統候選人,將失去更多台灣選民的支持。因此,在台灣推動入聯公投以來,中國儘量避免公開刺激台灣人民,連中共十七大對此議題也異常平靜。

不過,這絕不代表中國開始「講文明」了。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就在蓋茲的面前撂下狠話:如果台灣當局堅持法理台獨,分裂中國,侵害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政府會按反分裂國家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也意有所指地附和說:曹剛川的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所以,我們一方面推動入聯公投,另一方面也應該對中國可能的挑釁作為有所戒備。

事實上,中國為了阻撓台灣入聯公投,幾乎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表面上雖然沒有敲鑼打鼓,暗地裡卻鴨子划水。先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退回我國的入聯申請,背後便有中國運作的痕跡。日前,溫家寶訪問白俄羅斯,兩國簽署聯合公報,在一中舊調之外,又增加了「白方反對台獨,反對包括入聯公投在內的任何形式的法理台獨,反對台灣加入任何必須由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和地區組織」等論調。

可以看出,中國除了確保聯合國對台灣緊閉大門,還在國際上到處設置阻撓台灣入聯公投的防火線。它的目的無非是:縱使台灣舉辦入聯公投而且通過了,但是仍無法獲得國際上主要國家的支持,完成進入聯合國的夢想。中國這樣的新圍堵策略,跟它在國際上加緊宣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形成夾擊台灣的攻勢。

而對於中國人民及中國台商,中國之封鎖入聯公投訊息也不手軟。繼封鎖網路、廣播頻率後,對來自台灣的郵件,只要蓋有入聯公投戳記者,一律扣押,完全不顧此舉嚴重侵犯了人權。台灣入聯公投,已經成了中國的噩夢,為了壓制台灣人民表達心聲,要求基本人權之實現,中國簡直把「反民主」的劣行,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中國種種反入聯公投之舉判斷,它似乎也知道台灣人民推動入聯公投的意志難以消除,此所以它要想盡辦法、用盡手段,讓台灣入聯公投的活動及效果侷限於島內,也就是,讓入聯公投僅剩下內銷意義的政治動員,實質上不會產生改變現狀的作用。這也是入聯公投務必順利過關的原因,因為它表現了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共同意志,讓國際社會更進一步認知到台灣人民的心聲: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也不屬於代表聯軍來台受降,卻因與中國共軍內戰失利,而擅自佔據台灣為反攻基地的中華民國。如此明確的民意呈現,有朝一日終將為國際社會所接受。而這,也是反制中國對台新圍堵策略最有效的途徑。
Reply
傲慢與偏見
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蕭萬長日前接受新加坡「聯合早報」專訪,既推銷該黨,反擊對手,也為自己的「兩岸共同市場」主張辯護。隨著選戰逐步開展,候選人闡述政見,批評對方,應屬事有必然。不過,有心競逐總統或副總統大位者,所言所論至少必須忠於事實,並符合常識與常理,方足以說服公眾,進而爭取支持,否則即無以通過選民的檢驗。

蕭萬長透過專訪,至少表達三項重點。其一是強調中國國民黨推動重返聯合國公投,主要是牽制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其次,蕭萬長宣稱,百年老店的該黨現今已是「本土的、清廉的」,認同台灣主體意識,且與民進黨以省籍劃分的狹隘心態有別。此外,這位前行政院長堅持只提過「大中華市場」,從來沒有講過「一中市場」;「兩岸共同市場」要經過協商,是台灣長期安全的大戰略。

這些論述不合事實的部分,有如前新聞局長姚文智本月一日於本報「自由廣場」撰文指出,蕭萬長不只一次說過「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至於所謂以「返聯」牽制「入聯」的說法,適足以印證中國國民黨只是基於選舉考量,不得不「拿香跟拜」,既無努力促使我國參與聯合國的真誠,也坐實了陳水扁總統就此事所批評的「站錯邊、拿錯香,甚至把香拿顛倒」。

除了不真實與不真誠,蕭萬長也許認定「聯合早報」的讀者對台灣政情不熟,訪談之中也出現不少有待商榷、甚至充滿偏見的說法。按出身黨國經貿技術官僚的蕭萬長說詞,台灣「特別是南部比較是農業或傳統工業地區,這裡的人對外接觸比較少、很純樸,大都比較感性,也就對國民黨比較理性的論述,無法馬上接受」。我們難以理解的是,蕭萬長所屬的政黨,究竟提出什麼理性而高明的論述,以致台灣南部民眾難以「馬上接受」?我們更難以苟同的是,在專訪中被描繪為「出身南部嘉義市」、「說著一口標準台語…的本省籍精英」,蕭萬長把台灣南部民眾說成「對外接觸比較少」、「比較感性」,不知是什麼意思?以這種刻板印象看待基層民眾,猶自認論述「比較理性」,持這種偏見而態度高傲者有朝一日領導國家,絕非台灣的福氣。

同樣地,蕭萬長為自己政黨塗脂抹粉,也幾近睜眼說瞎話。他告訴「聯合早報」,中國國民黨黨產非常少,沒有資源,與執政黨對抗,「是非常非常弱勢」;但是,該黨力爭政黨二次輪替,原因之一是它本土、清廉。蕭萬長這一說法,其妙令人莫名。一度被與黑金劃上等號的百年老店,是否清廉,端看國民黨曾為馬英九廢除排黑條款,即不問可知;而一個至今仍掛著「中國」招牌,即連黨內文件刪除「九二共識」都要掀起軒然大波的政黨,猶要以本土自居,這種爭取選票的手法,實在令人歎為觀止。至於黨產,在其加速處理變賣過程,有如中廣等三中交易,至今仍欠社會一個明確交代,且於國會全力阻撓黨產條例立法;如此政黨自稱「弱勢」,有如其難兄難弟的中國共產黨夸言「民主」,都屬中國式政治笑話。

最可笑的莫如「兩岸共同市場」。倡議者宣稱,此一構想借鏡歐洲聯盟;但促成歐盟的各國平等、自願、和平原則,外加尊重人權與民主法治等要件,蕭萬長至今避而不談。尤有甚者,其本人近年打著此一旗號頻頻進出中國,卻只換來中國前年於連戰、胡錦濤二人會面公報中兩句話點到為止。如今奔波六年猶未能絲毫說動中國,此番卻欲藉大選拿來吸引選票,然而,台灣公眾豈是這麼容易照單全收!
Reply
台灣夫娶中國妻 為台灣主權離婚
〔記者王定傳/台北報導〕曾負責兩岸業務,已退伍的王姓中校,11年前再婚娶了劉姓中國女子,他堅持「台灣主權獨立」,卻與堅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岳父處不來,沒想到,妻子為此訴請離婚。法官認為,走上離婚兩人都有責任,但男方可歸咎原因大於女方,判准離婚。

岳父女婿 看法對立

王男今年約60歲,87年元配因肝癌病逝,經朋友介紹認識今年30多歲,育有一女的中國籍劉女,自認對續弦妻無怨無悔付出的他,不希望妻子外出工作,卻引發兩人爭執,最後還因對台灣主權的看法與中國岳父不同,成了妻子訴請離婚的原因之一。

王男受訪時表示,劉女學識佳、身材好,決定永結同心,兩人88年7月結婚,他除了一肩扛下所有生活開銷,兩人還攜手玩遍中國20多個省份,每個月還給劉女在中國的女兒1000元人民幣生活費。

王男說,每次陪妻子回中國,岳父都會跟他說「台灣屬於中國,毛澤東好偉大」,但愛台灣的他都反駁「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人常常為此抬槓。數年前,妻子開始要求外出工作,但他不願意,兩人開始起爭執,去年5月妻子還因激烈爭吵後憤而離家,並訴請離婚。

劉女向法官說,丈夫脾氣暴躁生性猜忌,買菜與零花費用,一分一毫都要清楚記帳,遇有帳目不符即惡言相向,她下班疲倦拒絕丈夫「求歡」,即遭大聲咆哮,要她「滾回中國去」,尤其丈夫與中國籍父親,常為了台灣主權問題吵架,她夾在中間苦不堪言,盼准離婚。

王男反駁說,10幾年來,花在劉女與她親友身上的錢,已近400萬元台幣,怎可能跟她計較?他並說,與岳父只是就「台灣主權」問題抬槓,並沒有妻子講的那麼嚴重。

板橋地院法官認為,兩人在婚姻關係裡都有可歸責之處,破綻已無法回復,因此判准離婚。
Reply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842604.shtml
和聯合報二○○○年七月所做的調查結果相比,民眾的統獨態度明顯轉變。主張急統或緩統者,十年來合計減少十五個百分點,取而代之是主張永遠維持現狀者增加十九個百分點,主張急獨或緩獨的比率也略多五個百分點。
[Image: 5842604-2416163.gif]
[Image: 58426042416163.gif]
觀察站/51%維持現狀 考驗北京
【聯合報╱記者 李志德】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5842606.shtml
儘管馬政府主張外交休兵,但台灣獲得的國際空間依然有限。兩岸的軍事對峙,也沒有因而緩解。儘管共產黨慣說「軍事部署只針對台獨而非台灣人」,但台灣人民記憶猶新的,是一九九五、九六年的飛彈危機中,全民共蒙其害。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2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