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Taiwan 台灣
台論: 「中華民國」百年哀愁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10/13/_IN-1155621.htm

中共面對「中華民國議題」之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主辦)
http://www.xinhuanet.com.tw/viewthread.php?tid=347

中評社專論:“中華民國”即將百年 淡淡的哀愁
http://news.chinayes.com/NewsBase/200910...ryType=the
WongManTakS
Reply
馬英九稱「中華民國台灣地區」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09/09/ZM-958641.htm

台灣「總統」馬英九昨天在接見「國際自殺防治協會」主席米俠樂博士時,談起台灣自殺人數的增減,以「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稱呼台灣。馬英九說,台灣自殺人數排名十大死因第九,青壯年自殺率偏高,讓他非常擔心。
包括米俠樂博士夫婦和「二○○八第二屆國際關懷生命獎」得獎人一行人,前天拜會聖嚴法師後,昨天與馬英九在「總統府」見面。 馬英九說,「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過去十年自殺成長非常快速,從十年前的兩千多人自殺,增加到前年的四千四百多人。他指出,去年情況好轉,從四千四百多人降到三千九百多人,希望今年情況更好。 聯合報報道
WongManTakS
Reply
台論/ 北京該正視「中華民國」了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11/07/TM-987024.htm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昨天的馬陳會,陳雲林雖說被動面對了「中華民國總統」的接待規格,然而少了這聲「總統先生」,終究還是令人遺憾的。文章聲稱,北京是該正視「中華民國」了。
社論說,陳雲林背後的北京當局,或許願意被動默認「中華民國總統」的客觀現實,但要在主觀上承認這個現實,卻還有一段不小距離。而也就是少了這句稱謂,讓馬陳會只有儀式意義,讓陳雲林此行的成就只能拘限在經濟層面,也讓台北街頭的綠營群眾更形覺得是「師出有名」。 對北京當局而言,從「默認」馬英九身分到「承認」馬英九身分之間,似乎是相當艱難的一步。但不知北京當局有否了解,就是不願踏出這一步,讓綠營有了動員圍城的著力點。陳雲林面對所有對他的嗆聲,曾說他「看到了,也聽到了」,還說「少數人不理解」,恰恰好這幾句話確是道出了其中的關鍵。兩岸關係的解套,除了「看到了」、「聽到了」,還需要用心「理解」。 社論稱,經過二次江陳會談後,北京當局恐怕真的需要慎重思考,是否已到「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現實的時候了?「中華民國的憲法與主權」,依舊在台灣鮮活著運轉,在這部「憲法」之下,已經經歷過四次的「總統」大選,兩次的政黨輪替,面對一個擁有七百多萬民意基礎的民選「總統」,北京依舊吝於表達一句稱謂,顯然就是迄今仍不願承認這個現實。要知道,中華民國曾經在大陸有效統治過38年,這是兩岸間所僅存的少數臍帶之一,就是這個臍帶,讓包括「九二共識」、「各自表述」、「相互不否認」等語言還有操作的空間,剪掉這段臍帶,很抱歉,就只剩下「一邊一國」了。 社論又稱,雖說馬英九期待兩岸「互不否認」,但台灣自從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之後,就再沒有否認過對岸的主權,也從不拿對岸的國號、旗幟做文章,但北京當局卻是竭盡所能的讓台灣在這些議題上「備感羞辱」,這種感受,並不是只靠經濟的互惠與交流,就能改變得了的。
WongManTakS
Reply
馬英九: 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9/16/TM-796130.htm

馬雙十談話/「中華民國」與台灣已合一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10/10/_IN-1154393.htm

台: 南海四群島屬「中華民國」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5/09/EP-1079181.htm


馬英九: 台已回歸「中華民國」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5/06/_IN-1077455.htm


扁堂弟促統一 組中華民國共產黨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4/07/auto-1061789.htm


台媒評胡六點 提「正視中華民國」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1/03/TBPL-1013287.htm


【大公網訊】胡錦濤在2008年最後一天發表六點談話。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指出,胡的談話在台灣引起藍綠陣營截然不同的反應。整體來說,馬政府和國民黨的回應是正面且積極的,但民進黨卻認為是大陸統戰的新策略,呼籲國民黨政府及台灣人民應嚴正以對。平心而論,這兩種看法都適當地反應台灣當前分歧的政治立場,大陸當局都必須重視。

社評說,從胡錦濤的談話可以看出,大陸當局相當在意兩岸何時能進入政治談判,以化解兩岸長期的爭端,讓兩岸關係能邁進全新的一頁。然而,兩岸要進入政治談判,最先遇到的難題,就是如何面對「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縱使對「中華民國」的定義有別,至少這是台灣兩大黨的最大公約數。特別是在民進黨願意承認這個「國號」的前提下,就算國民黨執政,都不可能跟大陸妥協的。

社評稱,「中華民國」不但是台灣人民的政治選擇,更應該說是情感的寄託。從1949年以來的政治現實,不可能一夕之間就能抹滅的。如果大陸想要消滅這個存在已久的「國號」,就是選擇與台灣人民對立。長此下去,兩岸為了各自的政治己見而傷害共同利益,相信不是兩岸人民所樂見的,大陸方面應該要認清這點事實。換言之,如果大陸真的有意與台灣協商任何的政治安排,都不能對「中華民國」的存在視而不見,因為這樣的作法不但不切實際,更缺乏對台灣人民的尊重。

社評又稱,大陸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另一個事實,就是承認「中華民國」就能排除台獨勢力持續增長的可能性。原因很簡單,當前台獨主張仍能受到一般民眾的青睞,甚至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就是因為「中華民國國號」一直無法被國際社會所接受,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唯有放棄「一個中國」原則,完全拋棄大中國的思維,才是突破大陸封鎖、進而建立一個「獨立國家人格」的唯一途徑。這正是大陸最擔心的發展結局,也因此大陸急於與台灣達成某種程度的政治協議,以免夜長夢多。再者,大陸必須承認,如果要與台灣進行政治談判,「對等」與「和平」是兩大不可或缺的原則,這也是台灣願意與大陸進行政治對話、結束當前敵視狀態的底線。

社評說,早些日子,少數大陸學者已公開呼籲大陸當局,應該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才能有效解決兩岸各項的政治爭議。這是良性、也是對的一步。雖然只是第一步,但對兩岸建立互信的影響,將會陸續浮現。我們當然知道,以大陸目前的威權政治體制而言,任何對「中華民國」存在的承認,都牽涉到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合法性,這是不可能一蹴可及。但隨著經濟環境的改善及中產階級人口的增加,大陸必然會繼經濟改革之後,走向政治改革的道路,才可能重新審思兩岸關係的定義。台灣人民有相當耐心來等待這一天的來到,也相信這才是兩岸最佳的和解之道。

[ 本帖最後由 WongManTaks 於 2009-10-14 00:14 編輯 ]
WongManTakS
Reply
網文/「中華民國」的政治存在與歸宿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1/03/TBPL-1013287.htm

【大公網訊】作者:肖永國,北京、研究員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轉變的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終結階段。

「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在一八八五年中法戰爭以後,深深體會滿清政府腐敗,沒有能力挽救中華民族的厄運,於是決定倡導國民革命,傾覆滿清建立民國。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並在隨後的兩個多月帶動中國各地的革命響應。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個行省中業已獨立的17個省,派出代表,推選剛剛返國的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正式成立。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臨時憲法,南京為臨時首都。

清朝滅亡之後,中華民國成為當時中國的代表,並有效統治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北伐統一後首都定於南京市。不過於二次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在與中國共產黨的對抗中失利,並失去所轄中國大陸絕大部分的領土主權。1949年12月7日「中華民國」將中央政府遷至當時甫脫離日本統治的台灣,並在當地延續至今。同年中國共產黨亦於中國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台灣海峽兩岸長期對峙的狀態。

「中華民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雖然在冷戰格局的影響下,「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仍長期在聯合國擁有中國代表權,然而自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轉而承認並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處於外交弱勢的「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國際空間也從此不斷縮小,「中華民國」雖然目前不受國際社會普遍的承認,但與世界各國保持著密切往來的非正式關係。

「中華民國」目前實際管轄的領土計有台灣本島(含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含烏丘)、馬祖列島、東沙群島以及位於南沙群島的太平島和中洲島,總陸地面積36,189.5平方公里。其中台灣本島占「中華民國」有效管轄領域面積約99%,是「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區的主體,現今「首都」為台北市。

至此,「中華民國」的政治存在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在國際上「中華民國中央人民政府」已經不再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國際上廣泛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華民國中央人民政府」是不受國際廣泛認可的、無國家代表性的「中央人民政府」;

4、「中華民國中央人民政府」實際管轄的領土和主權範圍依據國際法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5、「中華民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實際政治管轄區域是「中國台灣地區」,但「中華民國中央人民政府」依據其「憲法」聲稱對「中國大陸地區」擁有法理政治管轄權;

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實際政治管轄區域是「中國大陸地區」,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依據國際法及其憲法對「中國台灣地區」擁有法理政治管轄權;

對於「中華民國」及其實際政治管轄的領土和主權的政治歸宿有以下幾種方式,也是政治解決「中華民國」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台灣政治實體予以政治許可」;

在「中華民國」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是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許可「中華民國」以適當的方式對「中國台灣地區」實施政治管理;

第二種方式:「兩岸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分別對兩岸政治實體予以政治許可」;

基於「中國大陸地區」和「中國台灣地區」尚未結束的內戰,兩岸政治實體以適當的方式聯合成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的「中央人民政府」。並由該「中央人民政府」以政治許可的方式,認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對現有實際政治管轄區域實施政治管理;

第三種方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依法收回中國台灣地區的領土和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依據國際法和其憲法以適當的方式收回「中華民國」實際政治管轄的中國台灣地區的領土和主權;

兩岸最終選擇哪一種解決「中華民國」的政治存在問題的方式,是基於兩岸政治、經濟、軍事等綜合實力的對比的結果表達,也取決於兩岸政治實體的溝通和交流和交往達成的最終政治協議。這既是考驗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也是考驗兩岸政治實體的政治關係,更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耐心和決心的考驗。

當前,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在政治上照顧中國台灣地區2300萬人民,希望擱置主權爭議,兩岸通過建立互信和共識的方式,加強中華民族的融合,繼而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共同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做出的最大維護中國台灣地區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善意,綜合為一句話:台灣的未來取決於兩岸人民共同的政治和現實的選擇,任何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許可的台灣執政當局的單方面決定或宣示都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

中評社13日
WongManTakS
Reply
聯合早報: 當PRC遇上「ROC」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07/20/EP-1114583.htm
WongManTakS
Reply
推動臺灣加入PIF,務實外交,重返國際社會第一步
中華民國(臺灣) 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
島嶼國家列表(wiki)
http://is.gd/4kuFS
KMT精神分裂,blink the fact!!!欺騙民眾告訴孩子首都是Nanking,不顧Taipei city是ROC首都的事實
DPP推動轉型正義雖然未能獲得泛藍民眾認同,在下相信歷史自有公斷!!!
Aspirant states
List of capitals of aspirant states(wiki): http://is.gd/4kx1s
2002/03/29 00:00
http://www.ettoday.com/2002/03/29/328-1282773.htm

 記者林獻堂╱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南京?民進黨立委卓榮泰29日在立院總質詢時特別指教科書與內政部的資料都是「南京」,他如果告訴小孩其實首都在台北,孩子考試會零分。行政院長游錫堃答詢時明確表示,五院等中央機關都設在台北市,因此中華民國首都就是台北,他允諾近日將責成相關單位修改教科書內容。

副總統呂秀蓮與台聯紛紛提出遷都台中的建議,引起政壇議論,今日卓榮泰更藉著質詢時表示,從蔣中正時代以來,中華民國首都一直被說是南京市,重慶市是陪都,一直到76年,蔣中正說台北市是戰時的首都,戒嚴時代結束,教科書還一直說南京市才是首都。

他說,教科書與內政部給他的資料也都說,中華民國的首是南京市,如果告訴孩子首都是台北市,孩子們考試就會零分,如告訴孩子首都是南京市,又會精神分裂,且內政部也說國都仍在南京,行政院應該要正式指定台北市是首都,呈請總統宣布。

蔡同榮則質疑,國中歷史台灣史佔20%,中國史佔40%,高中歷史台灣史佔7.4%,中國史佔42.6%,89年普考台灣史地考題佔30%,中國史地佔69%,比例太離譜。游揆對此表示,人愛鄉土,才會推己及人,認識台灣的鄉土教育很重要,對教科書台灣史地比例偏低情形,他會請教育部檢討改善。

卓榮泰問說,中華民國首都到底在那裡?希望行政院能盡快作個明確決議,再交由陳水扁總統於2002年正式作宣示。游錫堃除表示中華民國首都在台北,並應允近日責成相關單位修改教科書內容。

立委也點名法務部長陳定南,因為他是民進黨內台北市長的熱門人選,對於台北市到底是不是首都,陳定南沒有明確回答,只說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沒有在憲法、法律訂定首都地點,中央機關在那裡,首都就在那。
Reply
ROC (Taiwan)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http://is.gd/4kzjF
Never never include CCP
http://www.law.taipei.gov.tw/success/doc/file_75.doc
台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台北市作為首都應有之功能與法制之研究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imgFont=1
南京市.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原文:「又由於南京市歷史悠久……民國十六年,國民政府宣言定為首都,今以臺北市為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
http://npl.ly.gov.tw/do/www/dbCategory?d...bTypeId=11
總統府公報第貳零捌參號.總統府第三局.原文:「中央政府所在地之首都」
Reply
專訪:馬英九歡迎曾蔭權訪台
「很多東西跟香港取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3342990
WongManTakS
Reply
香港民主遠不及台灣

民主與人身自由程度不符理想,導致香港的「繁榮指數」排名急降,由去年的全球第 8跌至今年的 18。報告顯示,香港的宗教及言論自由評分差劣, 104國家及地區中,自由度排第 67,民主度排 60。

由第 8跌至 18位
繁榮指數報告由總部設於倫敦的智囊機構 Legatum發表,結果顯示,香港排名由去年第 8急跌至今年第 18。分類指數顯示,香港在經濟基礎方面冠絕全球,但民主及人身自由表現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民主指數計算公民參與政治、公民權益保障、政府行政掣肘及司法獨立等因素,香港排第 60,比非洲國家馬里及加納都要差。
報告也暴露了香港人身自由水平欠佳。自由指數包括參與政治活動及從商、教育等機會:「當一個國家未能推動或保護公民的政治及經濟自由權利,該國的前景就會被拖累。」香港這方面表現最差,排第 67,連柬埔寨與新加坡都不如。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回應稱,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按照《基本法》規定推動香港的民主政制朝着普選的最終目標發展,人大常委會 2007年 12月的《決定》明確了普選時間表。
另外,兩岸三地中的台灣今年排名 24,中國排 75。中國去年排第 53,今年的民主指數是全球最差五個國家之一,自由指數則排尾 14。

中港台指數比較
─指數分類:經濟基礎─ 
香港排名: 1 台灣排名: 19 中國排名: 29

─指數分類:管治─
香港排名: 6 台灣排名: 43 中國排名: 93

─指數分類:企業及創新─
香港排名: 10 台灣排名: 21 中國排名: 38

─指數分類:保安─
香港排名: 11 台灣排名: 20 中國排名: 65

─指數分類:健康─
香港排名: 18 台灣排名: 26 中國排名: 53

─指數分類:社會─
香港排名: 33 台灣排名: 73 中國排名: 70

─指數分類:教育─
香港排名: 39 台灣排名: 9 中國排名: 64

─指數分類:民主─
香港排名: 60 台灣排名: 29 中國排名: 100

─指數分類:人身自由─
香港排名: 67 台灣排名: 30 中國排名: 91

─指數分類:總排名─
香港排名: 18 台灣排名: 24 中國排名: 75

資料來源: Legatum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d=13358933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6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