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Taiwan 台灣
source : http://j.mp/8L8esV

「台灣自古不隸中國。」─趙翼.〈平定台灣述略〉

一七八六(清乾隆五十一)年,台灣發生震驚清廷的林爽文抗清事件。閩浙總督李侍堯邀請曾任廣州知府、貴西兵備道的趙翼研商對策。趙翼就是寫《廿二史劄記》出名的史學大師。林爽文事件歷時一年兩個月才被清帝國鎮壓下來。事件後,趙翼撰寫〈平定台灣述略〉一文,除簡述台灣歷史,並敘述林案始末之外,對本專欄主題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台灣自古不隸中國。」史家的證言,簡潔有力,不容國共兩黨御用學者耍賴!(李筱峰執筆)
Reply
source : http://j.mp/7SiFms
「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王留求邇閩境,未曾歸附」

─《元史》〈王留求傳〉

中國元代稱台灣為「王留求」。明朝所修撰的《元史》,將「王留求」列在「外夷傳」。在「王留求傳」中,有這樣的敘述:「王留求在外夷… 漢唐以來,史所不載;近代諸蕃市舶不聞至其國。」又記載元朝至元廿八(西元一二九一)年有楊祥請求領兵前往王留求招降一事,其詔書中說「海外諸蕃,罔不臣屬,惟王留求邇閩境,未曾歸附」,意思是說,海外各國都向中國納貢稱臣,唯獨這個靠近福建的台灣,不曾來歸附。此次招降台灣最後沒有成功,但正好證明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李筱峰執筆)
Reply
source : http://j.mp/6pOJuM

台灣先民拒向明朝太監奉獻,被侮辱為「狗國」

明帝國初期稱台灣為「東番」,即東方番民之意。在《明史》〈外國傳〉「雞籠山」條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永樂時鄭和遍歷東西洋,靡不獻琛恐後,獨東番遠避不至,和惡之,家貽一銅鈴,俾挂諸項,蓋擬之狗國也。」意思是說,明朝永樂皇帝時,鄭和下南洋,所到之處各國都爭先恐後向他奉獻金銀珠寶,只有台灣避而不來奉獻,鄭和很生氣,就送給台灣的住民每家一個銅鈴,讓他們掛在脖子上,把他們比擬為狗國。這段記載是否屬實,有待查考。但這段中國太監侮辱我們先民的記載,正好又說明,明帝國的領土並不包括台灣,台灣自古不屬中國,又得一例證。

(李筱峰執筆)
Reply
source : http://j.mp/5ZRb4W

「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琉球國……商賈不通」

 宋‧趙汝适‧《諸蕃志》

中國宋朝有一位趙汝适,在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舉時,對外商進行查訪,於一二二五年寫成《諸蕃志》。書中有<琉球>、<毗舍耶>等篇。關於<毗舍耶>,他說:「毗舍耶語言不通,商販不及。…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泉州府),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意思是說,這個叫做「毗舍耶」的地方距離澎湖很近,經常到澎湖劫掠,出沒無常。有些學者推斷,毗舍耶指的應該是台灣,如果屬實,則以上記載又證明這個「語言不通,商販不及」的台灣,當然自古不屬中國。

至於「琉球國」被認定為台灣,更無疑義。趙汝适對<琉球>的敘述說:「琉球國……無他奇貨,尤好剽掠,故商賈不通。」內容與前面近似,同樣證明當時台灣不屬中國。(李筱峰執筆)
Reply
source : http://j.mp/8FsEa8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皇清職貢圖》

一七五二年謝遂繪製的《皇清職貢圖》,是中國清代描繪「外藩」民族的畫冊,其中包括有描繪十八世紀台灣原住民的圖像,是了解台灣南島民族極重要的史料。《皇清職貢圖》(卷三)有這樣的記載:「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見《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頁二十四)。「台灣自古不通中國」一語,立刻拆穿國共兩黨的御用學者所謂「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謊言!(李筱峰執筆,系列完)
Reply
source : http://j.mp/6UtWj9

以九十七學年度國小社會科五下的教科書為例:市佔率共計約佔九成的三家出版社(南一、翰林、康軒),依然採用中華民國擁有台澎主權的世紀謊言(這是北北基『變相的一綱一本』遺毒),主編者是中國統派立場的學者,台灣史的研究並非其專長。他知道〈開羅宣言〉已被沈建德博士證明無效,所以〈開羅宣言〉這四個字不提,卻將其內容原汁原味偷渡在國小教科書中。

真正的台灣史實,會挑戰中國國民黨的統治謊言和愚民教育,所以國民黨一直牢牢掌控著教科書,視為其洗腦欺騙的文宣品。因此過去台灣人所受的歷史教育,都不是台灣人立場的史觀,而是中華民國流亡政權這個殖民者強力灌輸的「偽史」。

對於自由時報「台灣自古不屬中國」這一系列的台灣史補充教材,不但是台灣人須要補修的國家認同學分,更盼望與筆者一樣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也能參考,給我們的學生一個正確的史觀。(作者為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所碩士,國小教師)
Reply
◎ 沈建德
source :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10/new/jan...day-o8.htm
自由廣場「台灣自古不屬中國」系列,讀者頗有回響,筆者也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成果。

事實上,本人光從三百本「台灣文獻」,就找出了一百三十五位前人話語,其中有的是皇帝,大多數則是來台的滿清大官,也有明朝遺老,他們異口同聲「自古台灣不屬中國」,詳見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拙著《台灣常識》或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1.htm「自古獨立」章。

例如,避難台南在善化(立碑)終老的明朝遺老太常寺少卿沈光文東吟社序:「閩之海外有台灣,即名山藏中輿地圖之東港也。自開闢以來,不通中國」。又如沈葆楨(福建台灣奏摺),光緒元年,台北擬建一府三縣摺:「竊惟台灣,始不過海外荒島耳」。這兩位在台都有後代,前者在雲林大埤,後者為「外交部政次」沈呂巡,求證不難。

事實不只如此,中國在一九九三年發表的「統一白皮書」、二千年的「一中白皮書」,翻成七種語言統戰全世界,其所引的證據是三國時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說這是「世界上記述台灣最早的文字。西元三世紀和七世紀,三國孫吳政權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後派萬餘人去臺」,以此理由主張自古台灣屬於中國。

但我們要提出反證。假使三國時台灣就是中國的,為什麼一一三七年南宋時,地圖仍沒有台灣?現存西安碑林的「華夷圖」(見拙著《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第二版第五十一頁),圖上南有海南島、北有朝鮮,獨漏台灣。為什麼?

(作者為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Reply
◎ 賴福順
source : http://www.libertytimes.com/2010/new/feb/1/today-o3.htm
前數日看到沈建德大作〈一三五則台灣自古不屬中國〉,云有一百多則的史料,尚未一一列出,所言屬實。事實上,在這些中國古代文獻記載當中,尚有為數更多,也更精彩的史實。論其數量,在沈先生之外,足以再加上一百多則。論其精彩,比比皆是,此處僅舉元、明兩朝各一例。

一二九二年,忽必烈派遣數百人招撫琉球,還帶一位先島群島的琉球人當翻譯,四月十七日凌晨,元朝大船從澎湖啟航,數小時,看到台灣,船上無人認得這座島嶼,招撫使還誤以為是琉球,於是二百多名的蒙古大兵登陸上岸,被原住民殺死三人,狼狽逃回。如果元代台灣屬於中國,為何看到台灣島竟然無人認識?

明朝二百多年,從頭到尾都視台灣為國家,且規定中國船隻到台灣要先繳納稅銀,明末來台船隻每年一百艘,當時台灣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十七世紀初期,中國每年至少在台灣賺二、三十萬兩銀,約為當時全國歲收的十分之一。

而明朝法律特別森嚴,《大明律》規定,私自到台灣,按情節輕重,分斬刑、絞刑、發邊充軍等。有否中國人偷偷到台灣被發現?有。一六一六年,福建查獲葉德等一夥人偷渡台灣,被嚴厲判刑,罪名是「私度東番捕採(偷渡到台灣貿易)」。

此則史實足以說明,台灣若非中國境外之域,為何要將前往捕魚及貿易者視為私出國境,而繩之以法?顯然當時台灣是中國版圖以外,非同國內,可以任意進出;若要前往,須事先報准納稅,否則被視為非法出境的奸民匪類,要被判刑定罪的。

台灣在荷蘭時代(一六二四—一六六一)之前,從未有一部中國文獻記載台灣屬於中國,相反地,至少有二十多部明代文獻記錄台灣屬於琉球國,甚至有的以為台灣由琉球王子統治。甚至周邊國家文獻亦如是,琉球、朝鮮文獻記載台灣是小琉球國,日本記錄台灣為大惠國、高砂國。不止如此,還有數十部中國、琉球、日本、朝鮮的古地圖注記台灣是一個國家,當然不可能屬於中國!

如果將各國相關文獻匯聚起來,足以撰寫一部博士論文,名稱就叫做《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考》,洋洋灑灑可達十餘萬言,左圖右史,精彩絕倫!(作者為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
Reply
馬英九稱兩岸「兩國」 台灣總統府急澄清

(台北19日訊)台灣總統馬英九日前接見美國議員後,在總統府發出的新聞稿中竟出現馬英九以「兩國」來稱呼兩岸關係,引發政壇震撼。總統府立即澄清,改以「雙方」取代「兩國」,並表示只是新來的幕僚處理新聞稿的疏失。


據台灣媒體報導,馬英九週三接見美國國會眾議院能源自主及全球暖化委員會共和黨首席議員森森布倫納。

據報導,在總統府發出的新聞稿中,這段爭議內容為:「總統表示,今年與中國大陸洽簽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希望制度化『兩國』已達到1000多億的貿易量,並保障台商的權益和智慧財產權,同時審慎的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及台灣人民的權益,尤其是勞工和農民。」

報導稱,總統府傳真至各媒體的書面新聞稿,寫的就是「兩國」版本,總統府網站也一度刊出「兩國」版,但發現後已改成「雙方」版。

對此,總統府週五澄清,馬英九提到台海兩岸時,不會使用「兩國」來描述雙方關係。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由於處理新聞稿的幕僚是新手,因一時疏忽而寫成「兩國」,並非馬英九口誤,總統不可能講錯,新聞稿在網站上刊登出來,他們發現後就立刻更正。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read/IN...aO2o2d01D3

[ 本帖最後由 Dr.Who 於 2010-2-20 03:37 編輯 ]
Reply
官員投書籲冰島支持台灣入國際民航組織
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24_1_1wkfv
( 2010/02/24 22:24 中央社 )
(中央社台北2010年2月24日電)冰島第1大報「冰島晨報」(Morgunblaeie)日前刊登駐丹麥新聞處組長鄭元慶投書,闡述台灣希望有意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 )的理由和意願,並呼籲冰島政府支持台灣成為ICAO觀察員。

投書說明,冰島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成員,而台灣(中華民國)卻仍然被排除在這些國際組織之外。台灣經過多年的努力及友好國家的協助,去年受邀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在國際飛航安全的考慮下,也希望有意義的參與ICAO。

鄭元慶在投書中提出統計數據指出,台灣位於東亞交通要衝,每週有超過2千6百航班往來世界各國。台北飛行情報區涵蓋12條國際和4條國內航路,每年提供1百34萬航次的飛航資訊。2008年往來台灣的國際航班約有17萬4千航次、3千5百萬旅客。航空貨運吞吐量在2008年排名全球第15位。

由於ICAO是制定國際飛安標準的機構,台灣從1971年退出該組織之後,雖透過其他機構獲取資訊,但欠缺完整性,時間上也有落差。如果要彌補飛航安全的缺口,ICAO有必要邀請台灣參加所轄會議、提供最新資訊,以確保台灣的飛航安全能符合ICAO的標準。

鄭元慶在投書中質疑,包括巴勒斯坦、美國航空資訊企業公司等非官方機構,都可以成為ICAO觀察員,為何台灣不能?台灣也亟需參加ICAO之下的重要機制如「公鑰目錄」(PKD),因為台灣已發晶片護照,若無法參與「公鑰目錄」諮商,未來在旅客的證照查驗上將造成許多不便。

鄭元慶最後呼籲,希望冰島政府能支持台灣申請成為ICAO的觀察員,如此一來,台灣將能提供更安全、迅速的飛航安全資訊給往來的國際航班,將對台灣和世界各國都有利。990224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6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