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中國威脅論 The China Threat
#21
中美角力|美研究報告:中國近20年在全球擴張影響力 吸收亞非勢力範圍追近美國
https://hk.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AONYHHXIE/
[Image: 4TRQOHNACJA2NNFFCMC5LNBCKE.jpg]
[Image: LC4QXWSQHZDA3PJ5Z46DG2SFUM.jpg]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與美國丹佛大學周三發表研究報告,分析美國與中國在1960年至2020年間,對外國影響力的演變,發現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範圍明顯擴大,如今已在東南亞、中亞及非洲建立龐大勢力,在南美亦不斷追近美國。相反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大致停滯,西歐和俄羅斯的影響力更明顯下降,報告形容全球已進入「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報告創立量度國際影響力的指標「正式雙邊影響能力指數」,計算國與國之間的正式貿易、軍事和外交關係,包括雙邊貿易額、援助金額、軍售金額等,得出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依賴指數,但不計算文化影響力或非官方機構的資金往來。

中國吸收西歐及前蘇聯勢力範圍

報告綜合各國影響力後,得出對各地影響力最強的國家,其中中國在1980年時,只在巴爾幹的阿爾巴尼亞影響力最強,其後20年中國經濟逐步發展,影響力漸漸擴大,但仍只在緬甸、伊朗、蘇丹等個別國家佔優。直至2000年代後,中國的影響力開始明顯上升,報告亦提到去年起爆發的疫情,指無論是中國既有的夥伴還是其他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均上升,使中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目前美國仍在50個國家擁有最大影響力,比中國的34個多,但只集中在拉丁美洲和南美,以及澳洲、日本、印度等數個大國。在各個區域中,中國於東南亞、中亞和非洲擴張最多,主要吸納過往西歐或蘇聯的勢力範圍,例如昔日屬蘇聯衞星國的中亞五國,中國如今在土庫曼和烏茲別克的影響力都超越俄羅斯;中國在非洲的英法前殖民地亦不斷擴展影響力。

「一帶一路」吸巴基斯坦轉投

至於明顯改變陣營的國家,則要數到巴基斯坦和印尼,報告指2000年美國是巴基斯坦最大影響國家,但到了2020年則是中國成了當地最大影響國家。巴基斯坦自冷戰時期起屬美國堅定盟友,雙方直至反恐戰爭時仍持續合作,然而近年中國力推「一帶一路」大計,並重點投資巴基斯坦,期望建立「中巴經濟走廊」,使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大增。相反巴基斯坦與美國關係則逐漸降溫,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更批評巴基斯坦反恐不力,此消彼長下巴基斯坦遂變成由中國佔優。

印尼是另一個中美不斷爭奪影響力的國家,該國在蘇哈托時期與美國關係緊密,但其後美國影響力漸漸下降,中國在當地影響力則從2000年代中期起急升,近年持續高於美國,兩者差距在2018及2019年一度明顯縮窄,但去年因疫情關係,中國的影響力再次拋離美國。

報告促美與東盟合作

報告共同作者、丹佛大學國際研究學院助理教授莫耶(Jonathan Moyer)指出,國際影響力不僅限於軍事層面,中國正是依靠經濟影響力冒起。儘管近年中國影響力上升的速度放緩,但莫耶表示中國在軍事方面的影響力仍有擴展空間。

來自大西洋理事會的報告共同作者伯羅斯(Mathew Burrows)則稱,美國近年趨向保護主義,退出多項大型地區貿易協定,使其相對中國的競爭力下降。

報告不少篇幅亦提到亞洲,指出美國在泰國和菲律賓等傳統盟國的影響力正下降,但形容「遊戲仍未結束」,美國可透過與東盟加強合作爭取在東南亞的話語權,華府亦可與日本和南韓等亞洲盟友攜手,推動多邊合作,並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以增加在亞太的經濟影響力。

美國新聞網站Axios/大西洋理事會網站/《蘋果》資料室

華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 有趕上美國之勢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2_001.html
[Image: bkn-20210619060820430-0619_00952_001_01p...0619092551]
報告分析多個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分布。

美國目前對全球約50個國家有最大影響力,中國則有34個。美國的勢力範圍包括澳洲、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及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1980年,中國只對全球一個國家有大影響力,就是阿爾巴尼亞。現在中國對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地區、中亞及東南亞等建立了勢力。

德國對大部分中西歐國家有最大影響力,法國則在數個非洲國家最具勢力,英國只對愛爾蘭最有影響力。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及美國丹佛大學周三(16日)發表研究報告,分析美國和中國1980年至2020年間對外國影響力的演變。結果顯示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擴大,有趕上美國之勢。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18 21:28 編輯 ]
Reply
#22
安全疑慮 世銀拒向華企批太平洋電纜工程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英國傳媒周五(18日)披露,世界銀行近日拒絕向投標建造連接太平洋島國與關島海底電纜工程的中國企業,批出合約。

項目連接瑙魯共和國、基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會接駁一條關島的敏感電纜,造價7,260萬美元(約5.7億港元),世銀收到來自中國華海通信、芬蘭通訊科技公司諾基亞旗下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ASN)及日本電氣(NEC)的標書,華海通信的出價較ASN和NEC低逾20%。

知情人士透露,項目招標陷入僵局,瑙魯共和國、基里巴斯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對華海通信投標有安全疑慮,而華海通信有很大中標優勢,令世銀要設法終止招標。世銀發聲明指無企業符合投標文件要求,所以招標無結果,機構正與相關政府合作規劃下一步。中國外交部回應指,各方應提供無歧視的營商環境,讓中國等所有國家的企業參與,強調中國公司在網絡安全都有非常好的紀錄。

美國政府去年曾向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發外交備忘,提醒中國企業有安全威脅,因為中國情報及安全部門會要求他們合作。
Reply
#23
美軍參聯會主席:中國是我們的頭號地緣戰略安全挑戰
https://www.rfi.fr/cn/%E6%B8%AF%E6%BE%B3...1%E6%88%B0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6月17日就2022財年國防部預算申請參加了由國會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米利在會上發言稱,中國是美國的頭號地緣戰略安全挑戰,但與中國的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就台海問題,他在聽證會上指出,由於中國還需要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能力,中國不太可能會近期利用軍事手段奪取台灣。

米利在發言中向參議員指出,“當前的戰略格局正在發生快速變化,對各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的威脅可能會增加”他說,“中國是我們的頭號地緣戰略安全挑戰。歷史不是基於決定論的,與中國的戰爭不是不可避免的。中國顯然是一個越來越有能力的戰略競爭者,我們需要將我們的關係保持在競爭而不是衝突的狀態”。米利說,“這最好通過綜合威懾來實現,即美國相對於中國保持軍事上的強大,我們在所有不同的戰爭領域保持軍事上的優勢。如果我們在軍事上保持對對手的優勢,那麼衝突就不太可能發生。”

米利說,“中國正在挑戰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現狀,並有意在本世紀中葉之前修改全球國際秩序。中國正在該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演習,重點是兩棲登陸、聯合射擊和海上打擊的場景”。他說,“這些行動威脅到我們的盟友和夥伴的自主權,危及航行、飛越和其他合法使用海洋的自由,並損害區域和平與穩定。簡而言之,中國已經並繼續發展重要的核、太空、網絡、陸地、空中和海上軍事能力”。

在談到台海局勢時,米利表示,儘管台灣依然是中國的一個核心國家利益,但“目前沒有太多的意向或動機去採取軍事手段。”他解釋說,“沒有理由採取軍事行動,他們也知道。所以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在中期和短期的未來可能很低。”米利說,“我對能力的判斷是,我認為中國還需要繼續發展實際不開玩笑的能力,來採取軍事行動,通過軍事手段奪取整個台灣島,如果他們希望這樣做的話。”

此外,一同出席作證的奧斯汀表示,“我們必須在陸地、海上、空中以及包括太空和網絡空間在內的新興領域保持並提高這一優勢”。他說,“我相信,總統的預算要求有助於我們做到這一點”。就2022財年的國防預算請求,奧斯汀談到,“提出這一要求是因為我們認識到,我們的競爭對手:特別是中國在繼續提高他們的能力。我們必須超越這些進步,以保持對世界各地衝突的可靠威懾力。”

當談到區域性挑戰時,奧斯汀說,“在印太地區,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日益自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的地區野心越來越大,其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利用巨大的經濟影響力,鼓勵並在某些情況下脅迫各國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他說,“但中國的野心不僅是經濟上的。它試圖利用其影響力來改變該地區的規則和規範,侵蝕民主價值和人權,並挑戰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總統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認為,中國是唯一能夠結合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對國際秩序發起持續挑戰的全球競爭者。”

奧斯汀說,“作為國防部,我們的責任是保護和捍衛我們在印太地區的利益,並向我們的盟友和夥伴保證我們對共同目標的承諾。這需要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快速軍事現代化保持同步,並保持對解放軍在中國南海和東海、第二島鏈和其他地區的進展的關注。”

奧斯汀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在任職初期成立了中國問題特別工作組。工作組的任務是對國防部有關中國事務的政策、方案和程序進行基線評估,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工作隊現在已經完成了它的工作。根據其建議,昨天我發布了內部指南,啟動了整個部門的主要工作,以應對中國這一美國的頭號步步緊逼的挑戰。”

黑利向共和黨議員警告:如果中國拿下台灣 一切就都完了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C%E4%BA%86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被認為有望代表共和黨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人物之一的妮基·黑利(Nikki Haley)6月16日在參加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閉門會議時稱,“中國一心想要稱霸世界,而台灣就是零點”。

共和黨研究委員會是美國會眾議院最大的保守派黨團,由約150位共和黨籍議員組成。不久前剛剛結束對以色列訪問的,黑利周三在參加該團體閉門會議時提出,“如果中國控制了台灣,北京將有恃無恐地奪取全球各地的其他領土”。據《國會山報》報導,黑利在會上表示,美國必須對中方採取更有力的行動,首先是與印度、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加拿大等盟友一起組織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

黑利在國會山的地下室會議廳內向到場的約70名共和黨議員說,“中國(舉辦)的上一屆奧運會是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的初次登場。他們就是這樣看待它的。他們在向世界介紹自己。下一屆奧運會,如果起沒有受到影響,這是他們展示自己現在是世界超級大國的方式。”她續稱,“如果我們不進行抵制,如果我們不做一些事情來真正呼籲他們,記住我的話。台灣就是下一個。如果他們拿下台灣,一切都完了,因為他們會認為這使他們可以自由地攫取任何領土,不是在該地區,而是在他們想去的任何地方。”

報導指,黑利在會上還指責美國總統拜登和其他七國集團領導人本周發表的呼籲中方停止侵犯人權的聯合公報極其軟弱,認為七國集團反而應該確定台灣是一個 “主權國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黑利目前被認為是可以代表共和黨參加2024年大選的候選人之一,但包括她在內的對參選美國總統感興趣的共和黨人大多都表示,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尋求與拜登再來一次競賽,他們將不會參選。因為今年1月6日發生的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山事件,黑利曾公開出面對特朗普的煽動角色提出批評。

除了對拜登政府目前推出的系列大規模投資等國內政策進行批評外,黑利在當天的發言中花了不少篇幅關注中國問題。她向到場的共和黨人表示,北京然是對美國和世界各地民主國家的生存性威脅,而且中方官員不應該被信任。她說,“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建設橋樑、隧道和其他基礎設施項目,這是在全世界獲得影響力和權力的手段。黑利說,“他們所做的是,他們等不及了像當下的時刻發生,然後等待像新冠疫情這樣的時候。他們說,'你付不起嗎?現在給我你的電力網,現在給我你的軍事設施,我們要你的港口'。現在你看看那張地圖,它會讓你對他們想要做的事情感到脊背發涼。”

此外,黑利對在網絡空間發動的戰爭進行了令人不安的描述。她說,北京剛剛通過了一項數據安全措施,規定所有私人數據現在都是國家資產。期間,當被一位議員問到,當中國向美國出售藥品、醫療設備和如此多的廉價商品時,美國該如何應對;黑利說,“不要用恐懼來引導。不要對中國感到害怕。強勢追擊他們。積極地去追趕他們。他們無法切斷我們,就像我們無法切斷他們一樣。”

美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挑戰,中國提升對台軍事壓力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3%E5%8A%9B

美國總統拜登修復同盟關係、聯合民主國家應對中國之際,中國提升對台灣的壓力。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北京的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日前28架中國戰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表示,中國有必要對外國勢力干預台灣問題的所謂“勾連行徑做出強有力的回應”。

根據台灣政府的通報,28架中國戰機6月15日曾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軍機單日活動架次數量最多的一次。28架戰機中,包括殲敵機以及有核武打擊能力的轟炸機。台灣國防部表示,台灣戰機曾起飛攔截。

中國方面當日對此沒有立即做出回應。但事件發生的時機是在七國集團峰會13日發表公報,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之後。美國總統拜登連日來在歐洲展開上任以來的首次出訪活動,試圖修復特朗普時代遭到破壞的盟友信任關係,推動盟友共同應對中俄兩國對國際秩序帶來的挑戰。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組織峰會在最後公報中,將中國列為“系統性威脅”。

幾個月來,隨着中美對抗格局下日益緊張的關係,中國戰機頻繁進入位於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區域、目前由台灣控制的東沙群島附近上空。今年4月12日,曾有25架中國戰機闖入。

據路透社發自北京的報道,16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針對關於中國28架戰機闖入台灣空域事件是否與此前七國峰會公報有關的提問,回應稱,台灣方面應對緊張關係負責。他表示,中國“絕不容忍”外國勢力插手干預台灣問題,所以有必要“做出強有力的回應”。

28架中國戰機闖入台灣空域的當日,美國海軍宣布,其里根號航母戰鬥群曾進入南海水域進行例行巡弋。

拜登政府東亞事務副國務卿提名人選15日表示,拜登政府將繼續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上周,美台貿易官員曾討論貿易和投資問題,並計畫在未來幾周召開台美貿易及投資架構協定委員會會議。

頭條揭密》美中開戰選台海或南海 解放軍中將透露玄機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0407?chdtv

中興通訊和非洲電訊商 在美被控支持伊朗恐怖活動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 本帖最後由 6SN7 於 2021-6-23 22:50 編輯 ]
Reply
#24
因應中國可能發動戰爭 澳洲防長盼盟友協助禦敵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澳洲國防部長達頓當地周三(23日)接受電視訪問時,被問到該國是否準備好面對如中國等強敵可能發動戰爭,他坦言只有2,500萬人口的澳洲無法獨力抵禦強敵侵襲,但強調會借助美國等堅定盟友的協防,讓對手「付出巨大代價」。

達頓當日被主持問到假如中國與澳洲開戰,澳洲可能無法及時動員全國之力支援軍隊。他坦承澳洲不可能較美國或中國擁有更多軍備,也無法獨力抵禦強敵侵襲,但該國與美國和五眼聯盟有着牢不可破和重要的盟友關係,相信盟友可在戰爭中提供協助。

達頓又表示,澳洲需要迅速將國防焦點從中東轉移到印太地區,提升自身國防實力,爭取美軍擴大駐澳部隊的規模,並與北約國家加強來往。談到印太地區局勢時,他指澳洲致力與鄰國維護區域和平,但拒絕在主權爭議問題上讓步。因應地區局勢,澳洲已斥資2,700億元澳元(約1.6萬億港元)作為今後10年擴軍之用,同時致力讓已延宕多年的潛艦和巡洋艦隊更新計劃定案。

達頓還提到,因應來自伊朗、中國和北韓等國家級勒索軟件攻擊,以及由一些架構嚴重的犯罪組織發動的同類案件激增60%,澳洲也必須投入大量網絡防衞資源。
Reply
#25
澳情報安全官員稱中國崛起堪比二戰前“納粹”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D%E6%BB%BF

澳大利亞國會情報和安全聯合委員會主席海斯蒂8月7日在《悉尼晨報》上發表文章,將中國崛起的威脅和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相比較,呼籲不要低估中國崛起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力。中方敦促澳有關政客摘掉有色眼鏡,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道路。

報道稱,海斯蒂(Andrew Hastie)在文中警告,澳大利亞的主權和自由可能會受到北京威脅,情況非常類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法國領土被德國佔領那樣。而全球遏制中國崛起的作法,就像當年阻止納粹德國竄起一樣,會帶來“災難性的失敗”。

海斯蒂在《悉尼晨報》撰文寫道:雖然西方國家曾經希望經濟自由化將導致一個更民主的中國,但很明顯世界有可能低估了共產黨政府,就像法國當年,澳大利亞無法看出我們專斷的鄰居變得多麼地有機動力。他指出,“下一個十年澳大利亞的民主價值、經濟、同盟和安全將面臨考驗,這在澳洲歷史上史無前例。”

曾是澳大利亞國防軍特種空勤團隊長的海斯蒂還說,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存在着世界未曾見過的安全和經濟挑戰。他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大肆興建基礎建設,澳大利亞卻無法看出共產意識形態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西方國家當時未能察覺前蘇聯獨裁者斯大林的動機並無二致。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對此回應表示,稱海斯蒂的看法並非澳洲政府的看法,相信上述言論不會破壞澳中關係,但他強調海斯蒂“完全有權表達他的看法”。

有澳大利亞媒體認為,海斯蒂將中國和納粹德國做類比,這是莫里森聯合政府中的成員迄今為止對中國最強烈的譴責。

中國駐澳洲大使館則批評海斯蒂所言為大放“厥詞”,稱其言論“暴露了其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並有違當今世界和平合作發展的潮流,有損中澳關係發展。中駐澳使館發言人強調,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中方敦促澳有關政客摘掉有色眼鏡,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的發展道路,多做有利於增進中澳兩國互信的事,而不是相反。

澳洲校園頻傳中國學生騷擾香港反送中支持者案
https://www.rfi.fr/tw/%E4%B8%AD%E5%9C%8B...5%E6%A1%88

香港六月初以來的反送中浪潮蔓延到澳洲,當地各大學最近傳出常爆發支持香港民主示威的人士遭中國“愛國”學生騷擾的事件,甚至參與者被威脅要“殺他全家”,火藥味甚濃。

法新社報導,港府因為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反送中”抗議已持續兩個多月,公眾集會和其他聲援活動也在澳洲各地校園遍地開花,包括寫上支持言論自由與民主等字句的便利貼“列儂牆”。但這些行為卻激怒了部分中國學生,他們不僅跟校園內的集會示威者發生衝突、撕下“列儂牆”,還要求各大學提供“單純的學習環境”,不要有“侮辱”祖國的政治訊息。

法新社稱,澳洲墨爾本的摩納希大學8月6日有一場小型民主集會,現場影片顯示一名男子激動地對參加的學生怒吼,並推擠試圖介入其中的人。目睹這起衝突的23歲學生詹姆斯(James)表示,因為知道他們會照相,並放到他們的社群網站上,並被人肉搜索,因此他們都帶着口罩。他還說一些學生的個資都被放在網路上,至少有一個人被鎖定且受到匿名電話騷擾。

報道稱,相關人士甚至在社交網站“微信”上列出一名親港示威者於墨爾本的住家地址,還討論要向北京局舉報支持示威學生的中國籍人士。

報道還說,昆士蘭大學的一群學生周五也舉行一場新的示威活動,支持香港親朋好友。 但有參加者被人警告要他“小心點”,還曾收到簡訊宣稱知道他的下落,更威脅要“殺他全家”。

北約最高級軍官:中國軍事發展速度驚人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A%E4%BA%BA

英媒6月25日引述北約(NATO)軍事委員會主席皮奇(Stuart Peach)稱,中國軍事發展速度驚人。他亦就中國在海外日益龐大的軍事存在發警告。

皮奇接受英國傳媒採訪時表示:「中國造船如此迅速,中國空軍現代化程度有多深,它在網絡方面以及其他形式的資訊管理,特別是人臉識別投放了幾多(資金),這相當讓人感到震驚。」

皮奇還就中國在海外逐漸壯大的外交存在發出警告。

英媒:北約公報料把中國列為安全威脅 但不會稱北京為對手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D%E6%89%8B

解放軍渡海訓練 攜近10公斤重裝備游1公里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2_001.html

美參聯會主席:可避免與華戰爭 美應保優勢威懾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周四(10日)向參議院表示,中國正以非常嚴重而持續的速度增強軍事能力,為和平及全球穩定帶來威脅,同時指出美國與中國的戰爭並非不可避免,美國要保持競爭力和科技優勢以作威懾,與中國維持競爭而非衝突。

米利和美國防長奧斯汀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國防部預算聽證會,米利在會前準備的書面證詞稱,中國是美國第一大地緣戰略安全挑戰,中國挑戰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現狀,意圖在本世紀中葉之前改變全球國際秩序。他續指,中國正在區內進行大規模演習,着重兩棲登陸、聯合火力和海上打擊,有關行動威脅到美國盟友和夥伴的自治,危及航行、飛行和其他合法使用海洋的自由,損害地區和平與穩定,「簡單來說,中國已經並將繼續發展顯著的核子、太空、網絡、陸地、空中和海上軍事能力」。

不過,米利亦表示歷史不是決定性的,與中國的戰爭並非不可避免。他指,對美國來說,中國是愈來愈有能力的戰略競爭對手,認為美中關係要保持在競爭狀態,不是衝突,而這最好通過綜合威懾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相對於中國仍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且美方在所有戰爭領域都保持軍事優勢。如果美國在軍事上比對手優勝,那麼衝突就較少機會發生。

在聽證會上,米利表明中國正以「非常嚴重而持續的速度增加軍事能力」,增加了和平及全球穩定的風險,重申美國要保持競爭力和科技優勢。奧斯汀也表明美國應避免與中國擦槍走火,認為與中國官員建立溝通的直線(direct lines)非常重要。他說:「我關注到可能會發生引發危機的事情。我認為我們要有能力與盟友及夥伴對話,也要有能力與對手或潛在對手對話。我認為在軍方官員及政府官員之間須要建立直線。」

兩人也提及來自其他國家的威脅,奧斯汀指出北韓持續發展核武及彈道導彈,對美國及盟友構成愈來愈大的挑戰。米利同意北韓對美國構成「真正的危險」,平壤對自身的軍事能力的專注沒有減退迹象,並以犧牲最脆弱公民及和朝鮮半島的和平作為代價。

TikTok前員工爆料 字節跳動可取得美國用戶數據
https://hk.on.cc/hk/bkn/cnt/finance/2021...2_001.html

短片分享平台TikTok在美國發展迅速,惟因其中資背景而曾經遭到美國政府的打壓,最終美國總統拜登於本月初撤銷了特朗普政府對TikTok的禁令。不過,外媒最新報道引述TikTok的前員工表示,公司確實會與其中國母企字節跳動分享美國用戶數據。

報道引述了一位TikTok招聘人員及4位前員工稱,字節跳動可以查看TikTok美國用戶數據,並且頻繁地干預公司的決策和產品開發;又稱TikTok和中國母公司之間的界限非常模糊,幾乎不存在。

有前員工更表示,TikTok與母公司之間的關聯,絕不止於共享資料,每項決策、大小項目合約都要由字節跳動的管理層參與決策,導致員工為了參加北京的會議,必須額外加班。

根據TikTok隱私政策的條款,其有權與母公司或其他附屬公司共享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而中國的《國家情報法》規定,政府要求所有中國組織和和中國公民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

加州大學網絡安全主任Bryan Cunningham表示,如果中國當局或字節跳動需要用戶數據,用戶就已經在合約條款中賦予他們轉移數據的合法權利。

美媒引述TikTok前員工:字節跳動可查看美國用戶數據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992376/%...8%E6%93%9A

[Image: 20210627_tiktok_1024.jpg]

內部人士爆料:TikTok遭母公司字節跳動嚴格控制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5884

週五 (25 日) 外媒引述 TikTok 內部人士報導,母公司字節跳動正嚴格控制 TikTok 美國總部事務,一些資訊安全專家擔憂,中國政府可能介入 TikTok 數據審查或進行「大外宣」。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本月 9 日宣布撤銷川普任內對 TikTok 和微信祭出的禁令,同時頒布一項新的行政命令,要求對可能引發隱私或國安疑慮的海外 App 進行更全面的審查。

TikTok 隱私權問題持續受到外界關注,多位 TikTok 前員工爆料,母公司字節跳動正嚴格控制 TikTok 美國總部事務。

TikTok 美國洛杉磯總部的前人資和多位前員工週五受訪時表示,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的高層大量介入 TikTok 美國業務決策和產品開發,還要求美國員工無論在美國、中國的上班時間都要接受母公司指示辦公。

一位前員工對 TikTok 的數據隱私表達擔憂,因為字節跳動可以訪問 TikTok 美國用戶數據,並積極參與這家 TikTok 美國總部的決策和產品開發。

TikTok 隱私權政策提到:「我們可能會與集團的母公司、子公司或其他附屬公司共享我們收集的所有資訊。」

多位資訊安全專家認為 TikTok 美國數據存在資安風險,因為中國政府在人權和監控方面的紀錄令人擔憂,一些資訊安全專家擔憂,中國政府可能介入 TikTok 數據審查或進行「大外宣」。

加州大學分校網路安全政策與研究所執行董事 Bryan Cunningham 稱,如果中國的法律當局或其母公司需要這些數據,美國用戶賦予 TikTok 移交數據的合法權利。

Fortanix 首席執行長 Ambuj Kumar:「任何時候 (中國政府) 控制了像 TikTok 這樣擁有數十億用戶並且只會越來越受歡迎的平台,中國政府將決定全球 TikTok 用戶應該思考什麼,決定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副總裁兼戰略技術項目主任 Jim Lewis 「如果中國政府想查看字節跳動正在收集的數據,他們可以這樣做,沒有人可以對此發表任何意見。」

字節跳動多次強調抖音和 TikTok 兩個平台彼此獨立,TikTok 不會隨中國政策配合中國政府的內容審查,堅稱 TikTok「理論上」無此隱私權顧慮。

TikTok 發言人回應:「與許多全球科技公司一樣,我們在世界各地都有產品開發和工程團隊進行跨職能合作,為打造社群最佳產品體驗,包括在美國、英國和新加坡。」

TikTok 禁令始末

抖音 2016 年 9 月正式上線,2017 年 8 月為進軍國際市場而推出姐妹版本 TikTok,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 2017 年 11 月以 10 億美元收購 Musical.ly,2018 年 8 月合併 TikTok 在美正式上線,目前美國有超過一億用戶的短影片平台,風靡全美青少年族群。

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因擔憂 TikTok 威脅美國國家安全,要求美國聯邦法院,暫停禁止中國短影音平台 TikTok 在美使用,隨後還要求 TikTok 在去年 9 月 15 日前出售給美國企業,科技大廠甲骨文及零售商沃爾瑪 (Walmart) 都曾在競標行列中。

TikTok 隨即就行政令提起訴訟,美國商務部在遵從法院的判決下,暫緩執行禁令。

美國總統拜登今年初上任後,TikTok 政策髮夾彎大轉,今年二月暫緩執行禁令,今年 6 月拜登政府撤銷了川普時期對微信和 TikTok 的禁令。

報載:字節跳動已擱置出售TikTok美國業務
https://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424135

數據安全法或成為美中地緣政治引爆點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a-s-dat...38072.html

國土安全部警告中國企業數據服務有安全風險
https://www.voachinese.com/a/homeland-se...09953.html

前僱員披露TikTok被字節跳動牢牢掌控
https://www.voachinese.com/a/tiktok-insi...43721.html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6-28 04:08 編輯 ]
Reply
#26
美報告指中國成世界網絡威脅 與美展開網絡戰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美國一間網絡安全研究公司近日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2014年起針對中亞國家的一系列網絡攻擊,可能與中國解放軍有關。專家指,過去10多年中國從「二線」成為「世界頂級的網絡威脅」,以網絡間諜作為與美國的主要競爭工具。

美媒周一(28日)報道,從事網絡安全研究的「Recorded Future」公司旗下研究部門「Insikt Group」最近發表報告,指一個名為「RedFoxtrot」的組織的網絡威脅活動,定位於新疆烏魯木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69010部隊,被指與中國軍事情報機構有聯繫。報告指,69010部隊可能隸屬於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是解放軍從事信息和網絡空間戰的分支。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安全項目副主任哈丁(Emily Harding)認為,該部隊針對印度等鄰國的攻擊,可能是為測試其網絡工具,然後擴大到全球部署。而科技項目主任劉易斯(James Andrew Lewis)指出,中國已從事網攻20年,在過往10年取得明顯進步,是對美國間諜攻擊的主要來源。

美國前國務院反恐援助高級顧問賴特(Morgan Wright)認為,中國是為了從美國等國家搶奪技術,竊取技術資訊和知識產權,用於發展中國軍事力量。他指,網絡威脅將重塑地緣政治,美國政府需要訂立明確政策和紅線,一旦越過紅線,就要啟動戰爭準備。

美媒:華建逾百洲際導彈發射井抗衡美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10...2_001.html

美國國務院稱中國快速增強核武力量令人關注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702.htm

美國國務院表示,中國快速增強核武力量令人關注,呼籲中國與美國接觸,一同降低會破壞穩定的軍備競賽風險。

華盛頓郵報早前報道,中國已開始在甘肅沙漠地區建造超過100個新的導彈發射井。

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相關報道與其他發展,顯示中國的核武庫將增長得更快,達到比之前估計的更高水平,令中國更難以隱藏。他說,中國的舉動令人關注,令人質疑其意圖,又說中國似乎逐漸偏離數十年來以最低限度威懾力量為基礎的核戰略。

普賴斯又說,美國留意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100周年大會上的言論,但不會具體評論。

中共建黨100周年|回應習近平演說 美國商務部長:只是虛張聲勢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2%E5%8B%A2

中國共產黨7月1日舉行成立100周年的慶祝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警告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欺負。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同日接受訪問時稱,美國只會專注自己的事。

雷蒙多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會竭盡全力確保美國公司被公平對待,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我們將確保情況如此,中國遵守規則,保護知識產權,允許我們的市場和公司進入這個市場。」

對於習近平的言論,雷蒙多認為只是措詞強硬。她說:「很明顯,你知道,這是一堆虛張聲勢的強硬言論。我認為美國公司需要專注於自己的業務。」被問到中國的人權狀況時,她指美國將繼續與盟友抗衡中國,向中國施壓,要求北京停止不人道的行為。

美媒:中國考慮G20峰會期間舉行習拜會 擬收斂「戰狼外交」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6%E4%BA%A4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台至今,尚未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美媒透露,中國方面態度有變,考慮10月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舉行中美元首會晤。

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29日報道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領導層正努力收斂「戰狼」式外交策略,因為擔心這種方式已經開始損害國家利益。

報道稱,中國有關緩和強硬外交策略的高層討論是從2021年4月份開始,主要是擔心「戰狼外交」策略疏遠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可能使中國經濟面臨孤立的局面。

上述人士説,雖然中國外交部官員之前對習近平與拜登面對面會談的想法不太熱心,但他們最近討論於10月舉行的G20羅馬峰會安排習近平和拜登會談的可能。他們説,希望會面能夠緩和這兩個疏遠的全球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

據這些知情人士説,中國外交部正在採取措施以緩和強硬外交策略,包括為外交官起草關於使用推特(Twitter)的指引,但有關官員擔心,過於明顯的軟化會掀起民族主義網民的怒潮。這些網民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的一股強大力量。

據報中國建造多個導彈發射井 美國:意圖令人質疑
https://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sId=440713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4 06:33 編輯 ]
Reply
#27
習近平將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706.htm

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

峰會今晚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會議主題為「為人民謀幸福:政黨的責任」,來自160多個國家的500多位政黨和政治組織等領導人,以及超過一萬名政黨代表等將出席。

新華社報道,今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成立100周年之際舉辦的重要多邊外交活動,目的是同世界各國政黨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互鑒,共同應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帶來的挑戰,增強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和能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逾500研究生 申請赴美簽證被拒
https://hk.on.cc/hk/bkn/cnt/intnews/2021...2_001.html

中國官媒《中國日報》周二(6日)引述知情人士指,近日有500多名中國理工科研究生申請赴美簽證時,被美方拒簽;又指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仍接連發生留學生在機場遭盤問甚至原機遣返的情況,質疑美方延續打壓中國研究生和學者的政策,嚴重損害中國留學生的權益。

知情人士透露,該批中國研究生申請赴美簽證,希望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大多學習電腦、機械、化學、生物醫學等理工專業,擬就讀的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當中約四分之一人獲得美方獎學金,大多都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申請簽證。但美國使領館以禁止與解放軍有關的中國學生獲得簽證等法規為由,拒絕他們的申請。相關研究生近日發出聯署信,要求美方切實解決對華生的歧視打壓問題。

知情人士又指,拜登政府上台後,仍接連有中國赴美學者和留學生簽證受阻或遭拒簽、在機場被無故長時間搜查盤問甚至原機遣返、在美期間遭騷擾、無理扣留或安全部門約談等。該人指,美駐華使領館今年5月初重新開放學生簽證以來,一方面試圖順應美國高校要求大量吸收中國留學生的呼聲,另一方面卻延續前朝特朗普政府打壓理工科中國研究生和學者的政策;呼籲赴美人員重新客觀評估情況,避免自身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周二回應指,中方對此情況表示嚴重關切,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他批評,美方有關簽證限制措施延續特朗普政府時期的遺毒,與美方歡迎中國留學生的表態不符,嚴重破壞中美正常的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中方敦促美方糾正錯誤,重新審議有關中國留學生赴美留學簽證申請,停止利用各種藉口無端限制和打壓中國留學生。

美國批中國越趨獨行獨斷 中方稱致力與美方發展不衝突關係
https://news.tvb.com/world/60e5859334b03...C%E4%BF%82

美國白宮印太政策協調官坎貝爾表示,美中兩國可和平共存,但批評北京越來越獨行獨斷。中方重申,致力與美方發展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但同時會繼續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及利益。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堅守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維護國際地區和平穩定,提出中國方案,作出中國貢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

坎貝爾昨天出席美國智庫亞洲協會視像座談會時又提到,美國支持維持堅實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獨」,但若北京做出違背和平穩定舉動,美方會作出回應。

中方再次敦促美方,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訊號,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澳洲民調:四成受訪者憂遭中國攻擊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B%E6%93%8A

澳洲研究所7月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有超過四成的澳洲人擔心解放軍可能襲擊澳洲,恐懼程度幾乎與台灣一樣高。具體而言,36%的人覺得「一段時間後(就會開戰)」,只有24%的人表示「不可能(開戰)」。

此次調查對象為603人。調查還問及澳洲人對中國大陸可能跟台灣開戰的看法,其中13%的人認為大陸很快就會攻台,36%的人認為大陸未來某個時間可能攻台。此外,38%的人認為澳洲應當派兵助台抵抗大陸攻擊。

民調也訪問了606名台灣人,其中4%的人認為大陸很快就會攻台,47%的人認為大陸未來某個時間可能攻台。

澳洲研究所國際與安全事務項目負責人貝姆 (Allan Behm)表示,毫無疑問,中國近期的行為和澳洲的反華言論已經於澳洲引起恐懼和不安。

日本防衛白皮書首提台海問題 中方反對日方渲染「中國威脅論」
https://news.tvb.com/world/60ed6f2d335d1...5%E8%AB%96

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首次提到台海問題,指會密切留意台灣地區局勢。白皮書亦新增中美關係的內容,指中國軍力急速擴張,改變了中美之間的軍事平衡,影響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日本周二舉行內閣會議,通過了本年度的防衛白皮書。白皮書直指中國是日本最主要的國家安全考量,並有多項首次納入的內容,包括首次提到台海問題。

白皮書稱,維持台灣附近地區的穩定,對日本的安全以至國際社會的穩定,都相當重要。而北京針對台灣的軍事活動增加,去年曾380多次派軍機進入台灣西南部空域,亦曾派包括航母在內的軍艦穿過台灣南方的巴士海峽並舉行軍演。白皮書直言,日本有必要抱持著危機感,密切留意台海局勢。

白皮書又批評中國嘗試單方面改變尖閣諸島、即釣魚台的現狀,以及允許海警對外國船隻使用武器的《海警法》,均違反國際法;又指中國在增加軍費及提升軍力方面欠缺透明度,令日本強烈關切。

另外,今年白皮書新增中美關係的分析,指兩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競爭,互相牽制的活動浮面,雙方軍事平衡的變化,或影響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在北京,外交部指中方堅決反對日方渲染「中國威脅論」。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這段時間日方接二連三拿中國說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無理指責中方正常的國防建設和軍事活動,對中方正當的海洋活動說三道四,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這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

發言人重申,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不容許其他國家插手;釣魚台是中國領土,在附近海域巡航執法是中國固有權利。至於「印太戰略」則是要打造地緣爭奪的小圈子,是冷戰思維和歷史倒退。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中國正成為「邪惡帝國」 應立即深化美台往來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0%E4%BE%86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美東時間7月14日發表卸任後首場演說。彭斯說,美國民眾慶祝7月4日美國國慶前幾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中共建黨百年發表演說,他警告任何阻撓中國的人,「必將在14億多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他向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喊話,「軟弱將招致邪惡」。
彭斯聲稱,中國是這世上對美國繁榮、安全與價值最大的威脅,中國或許還沒成為「邪惡帝國」(evil empire),但他們每天都努力朝這方向發展。


根據台媒中央社綜合整理,彭斯認為,必須確保美國能持續有效因應中國經濟、軍事野心並捍衛美國的重要利益,他建議應在攸關美國人民與國安產業上,加速與中國經濟脱鈎,例如禁止中國投資美國重要基礎建設計劃、讓無視規定的中國企業摘牌下市等。

彭斯甚至提到,與中國(經濟)脱鈎的同時,美國應把握這個「歷史性機會」,強化美台經貿關係,現在是與台灣洽簽貿易協定的「完美時機」,不只雙方都能受益,且能幫助台灣持續強健與安全。他說,美國與台灣往來也能鼓勵其他自由國家效法,進而促進整個區域的穩定與和平。

彭斯另外呼籲拜登政府,要求中國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來源從實招來,不該允許公司部門資助中國的科學實驗室。為確保美國有足夠能力因應未來疫情,所有必要藥品、醫療儀器與防護設備,都應回到美國境內製造。

彭斯建議拜登政府,立即停止核發「H-1B」簽證給美國科技公司內中國籍僱員。這不是因為美國不信任持簽證的中國人,而是因為美國不信任中國共產黨,中國時常脅迫人民當產業間諜,逼他們交出商業機密。拜登政府應明確要求2022年冬季奧運不得在北京舉辦,除非中國清楚交代疫情來源,立即停止壓迫維吾爾族人。

彭斯指中國對美國的威脅較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大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0715.htm

美國前副總統彭斯警告,中國正在成為一個邪惡帝國,中國目前對美國構成的威脅,較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大。

彭斯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形容中國共產黨是地球上,對美國繁榮、安全及價值的最大威脅,中國可能仍未是邪惡帝國,但每日都向這個方向發展,呼籲總統拜登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包括要求北京披露新冠病毒源頭、在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方面,將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鉤,並加強與台灣的經濟聯繫,減少從中國進口等。

中國副外長樂玉成日前表示,中國無意與美國搞甚麼競爭,而是追求不斷超越和突破自己,希望美方回歸理性,回到對話合作的正道,不要將對抗中國當作政策,將打壓中國當作政治正確。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15 11:03 編輯 ]
Reply
#28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Bridging the Gap) Hardcover – 8 7 月 2021
https://www.amazon.com/Long-Game-Strateg...0197527914

[Image: B0971BRJ6V.01._SCLZZZZZZZ_SX500_.jpg]

白宮中國事務主任新書顯示美國更強硬對華戰略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rush-dosh...66734.html

[Image: E616055C-37A7-4777-999A-DC81E46EFAD7_w1023_r1_s.jpg]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及其新書《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

拜登總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7月8日出版新書《長期博弈: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 The Long Game: China's Grand Strategy to Displace American Order )。

在書中以大量中共領導人講話和文件為依據,揭示了冷戰結束以來,中國領導人從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到習近平的“百年未見之大變局”,30多年來實行一項削弱美國實力、自主發展、逐漸取代美國在亞洲和全球領導地位的“大戰略”。

《長期博弈》基於對中國取代美國的戰略評估提出了美國的應對戰略,從中也許可以一窺目前拜登政府實行的對華政策。

今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其主要對華外交政策演講中說,華盛頓將與中國“在應該的時候競爭,在可以的時候合作,在必要時對抗”。

杜如松認為,美中競爭的實質主要是關於誰將領導亞洲和全球秩序,以及它們可能從這種領導地位中創造什麼樣秩序的競爭。“在許多地方,但不是全部,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他寫道。

他基本上排除了單邊妥協、討價還價容納或安撫中國的戰略,以及通過和平演變或政權更替改變中國的戰略。在對這兩種戰略進行評估後,杜如鬆發現,它們都面臨巨大障礙,難以成功。於是他認為,“最符合邏輯的剩餘選項就是競爭戰略。”

美國應實行削弱中國實力的不對稱戰略

杜如松指出,美國競爭戰略的重點是削弱中國的實力和中國秩序,建立美國實力和秩序的基礎。“這種戰略意在不對稱,它部分取自中國1990至2000年代自己的大戰略。”

杜如松認為,美國不能跟中國進行“美元對美元、船艦對船艦,或是貸款對貸款”的對稱競爭,“原因是中國純粹的相對規模”。因此,“美國的努力往往應該是不對稱的,並試圖以低於中國推動其秩序建立的成本去削弱中國秩序的建立。”

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研究員保羅·海爾(Paul Heer)說:“如果這本書中所反映的戰略和背後的心態是拜登政府所遵循的,那麼暗示了一種幾乎是敵對的、一種幾乎完全競爭的戰略。”

在軍事方面,杜如松寫道,海灣戰爭以後,中國尋求以發展不對稱武器挑戰美國昂貴的武器項目,美國已經越來越多地借鑒中國的做法,尋求同樣的不對稱努力,從而使中國的行動自由變得複雜化。

“美國具備發展這些能力的技術熟練程度,而且已經就這種方法的粗略輪廓達成共識:遠程精確打擊、無人駕駛航母攻擊機、無人水下航行器、具有大型導彈有效載荷的潛艇、高速打擊武器和地雷等將是關鍵優先事項。”

“這些能力不會受到中國自身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影響,而且會使中國在台灣海峽或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的兩棲作戰複雜化,其成本會低於中國賴以裝備的這些昂貴資產。”

在經濟上,杜如松寫道,以呼籲對一帶一路多邊化和製度化的方式來挫敗中國的政治扭曲,“多邊化和製度化可以限制北京以低於競爭性的貸款換貸款的成本向其他國家支配條件的能力。”

杜如松認為,在政治上,“加入中國主導的多邊組織,塑造、有時阻礙其發展”,“中國曾以單一席位在談判桌上挑戰美國以昂貴代價在亞太經合組織和東盟地區論壇訂立規則的努力,華盛頓應該加入其中,改善,或以比中國建立它們更低的成本拖延它們。”在亞洲,這些努力應集中於中國利用來設立經濟和安全準則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杜如松寫道。

中國取代美國的大戰略自鄧以降一以貫之

杜如鬆在闡述中國30多年、歷時鄧、江、胡、習四屆領導人、一直實行的削弱美國、取代美國秩序的大戰略時說,根據中國不同時期對自己實力的權衡,這個大戰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階段從1989年到2008年,“它始於天安門事件(1989)、海灣戰爭(1990-1991)和蘇聯崩潰(1991),這三大導致北京加劇對美國威脅認知的事件之後。”杜如松寫道。

在那之前美中曾是對抗蘇聯的準盟友。但三大事件發生後,“這一切突然發生了變化,”杜如松寫道。

“天安門廣場發生的抗議活動提醒北京注意美國的意識形態威脅,海灣戰爭的迅速勝利提醒北京美國的軍事威脅,失去蘇聯這個共同對手提醒北京美國的地緣政治威脅。很短時期,美國很快替代蘇聯成為中國首要安全問題,從而產生了一個新的大戰略,一場長達30年代取代美國實力的鬥爭誕生了。”杜如松指出。

“韜光養晦”——收斂鋒芒、等待時機,是鄧小平隨後為中國降低美國遏制風險、削弱美國對中國影響力、為中國的自主發展提供條件的“戰略方針”。

書中講了1989年7月1日,時任老布什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斯考克羅夫特,在六四鎮壓後不到一個月秘密訪華的故事。在全世界譴責中國暴力鎮壓聲中,斯考克羅夫特代表布什總統安撫北京,指制裁行動實為輿論所迫,希望維護美中關係。但其努力遭鄧小平“嚴厲批評”,指美國介入“反革命暴亂”太深。之後,鄧小平公開指美國和西方國家“真的希望中國動亂”,“企圖在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向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

在之後的近20年裡,時任中國領導人的江澤民和胡錦濤,都一直明確將美國定義為中國的主要威脅,把美國當作中國大戰略的重點對象。

杜如松論述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認為這並不是一項永久性戰略。他說,韜光養晦其實是鄧小平“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絕不當頭、有所作為” 24字戰略方針的濃縮。在鄧、江、胡的許多內部講話中都明確地將此與中國當時實力相對於美國較弱聯繫在一起。因此,這是一個爭取時間、自主發展的“工具性和有時間限制的戰略”。

北京視全球金融危機為轉守為攻的機遇

杜如松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啟動了直到2016年結束的第二次取代美國戰略,“其目的是在尋求在亞洲建立中國區域霸權的基礎。那場危機讓北京視美國勢力在減弱,使中國更大膽推行更有信心的政策。”

杜如鬆在書中寫道,對鄧小平“有所作為”做出修改的第一人是胡錦濤。在2009年,在一次對外交人員的講話中,胡錦濤在鄧小平的“有所作為”前加了“積極”兩個字——“積極有所作為”。“中國不再只對削弱美國實力感興趣”,而是“顯示了要在亞洲建立地區秩序的轉變,” 杜如松寫道。

書中有一段有趣的描述:時任中國外長的楊潔篪在2010年東盟地區論壇上說,“中國是一個大國,其他是小國,這是事實,”這句話震驚了該地區許多國家。在此之前,希拉里國務卿在論壇上批評中國的南中國海主張,楊一改平時和藹迷人的態度,氣沖沖地離場一小時。

在那一階段,中國在軍事上,“從僅關注通過海上拒入,強調地雷、導彈和潛艇來削弱美國力量,轉變到通過海上控制和兩棲能力建立地區秩序,強調航空母艦、能力更強的水面艦艇、兩棲部隊、海外設施,以及它曾經忽視的各種能力。”杜如松說。

在政治上,北京率先推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並將此前默默無聞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提升到安全領域的製度化程度,“希望這兩者都有助於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立區域秩序。”杜如松寫道。

在經濟上,全球金融危機幫助北京擺脫防禦性經濟狀態,轉而推進能使中國建立自己的脅迫性、自願性經濟能力的經濟國策。“這一努力的核心是'一帶一路'計劃,其對鄰國強力使用經濟國策,試圖獲得更大財政影響力。”杜如松寫道。

習近平看準“百年未見之大變局”以取代美國

2016年,在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之後,在習近平“百年未見之大變局”口號下,中國啟動了第三次取代戰略,這次是在世界範圍內擴大其削弱美國和建設自身的力度,以取代美國作為世界領袖的地位。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兩起事件令人震驚,” 因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正在退出他們幫助建立的國際秩序,創造了中國領導人和外交政策精英們所稱的'歷史機遇期',以將國家的戰略重點從亞洲擴大到更廣泛的全球及其治理體系。”杜如松寫道。

在這種背景下,加上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習近平進行了戰略調整,將在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競爭中赶超美國作為其最終目標,

在政治上,“北京將在全球治理和國際機構中發揮領導作用,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推進專制規範,分裂美國在亞洲和歐洲的聯盟。”

在經濟上,“削弱支持美國霸權的金融優勢,在美國去工業化的同時,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搶占第四次工業革命製高點。”

在軍事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成為一支在世界各地設有軍事基地、能夠在多數地區甚至新領域捍衛中國利益的世界級軍隊。”杜如松寫道。

“我認為杜如松這本書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是他駁斥了中國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過去幾年習近平的性格和個人野心的說法。”美國國家利益中心研究員海爾告訴美國之音。“而且杜如松非常明確地指出,中國行為和戰略中的多數趨勢早於習近平就出現了,對於中國戰略的演變而言,基於歷史和系統的實力趨勢失衡,比僅僅是領導人的個性更為根本。”海爾說。

美國亞洲協會主席、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對該書的評語中寫道:“《長期博弈》呈現了美中關係辯論中很大程度上長期忽視的東西:從歷史的角度洞察中國列寧主義體制和戰略的本質。”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21世紀中國中心主席謝淑麗(Susan Shirk)寫道:“'中國想要什麼?'杜如松根據豐富的中國文件和行為證據提出了一個有說服力的案例,即中國的一貫戰略一直是取代美國。他說服了我重新審視我對中國的目標是開放和可塑的觀點。他引人入勝的著作應該成為研究中國領域的經典之作,成為每個試圖了解美國對華最佳戰略人士的必讀之物。”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寫道:“一本與中國挑戰搏鬥的必讀之作。杜如鬆對中國的中文文件的仔細分析有力證明了中國正在推行顛覆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大戰略。”

美國前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寫道:“運用原始資料和清晰分析,杜如松揭秘了過去30年北京的大戰略。一廂情願的思想家將無法對這本出色著作的核心發現提出任何可信的反駁。”

批基辛格看衰美國的悲觀主義

在《長期博弈》結論部分,杜如松指出,目前美國正處於其近代歷史上第五次衰退主義(Declinism)浪潮中。在杜如松看來,對美國抱悲觀主義態度的人有著看衰美國和看強對手的一體兩面特徵。

具諷刺意義的是,杜如鬆在批評看衰美國的悲觀主義時,用來作為靶標的卻是半個世紀前為美國打開中國大門的亨利·基辛格博士(Henry Kissinger)。

他講了一個故事:1970年11月時任美國海軍上將的埃爾默·祖姆瓦爾特(Elmo Zumwalt)和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坐火車前往觀看一場足球比賽。他們在車廂裡的交談中為蘇聯在軍事平衡中的優勢而感到煩惱。

祖姆瓦爾特回憶說,基辛格認為,“美國像許多早期文明一樣,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歷史高點,” “美國缺乏耐力去對抗俄羅斯人,” 鑑於這種趨勢,基辛格說:他的工作就是“說服俄羅斯人給我們可以得到的最好交易,(因為)認識到歷史的力量有利於他們。”

基辛格後來否認他這麼說過,但是杜如松指出,“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基辛格公開寫過美國衰退的文章,並在上世紀整個70年代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經常談到這一點。長期以來,他對美國的地位相對於蘇聯的悲觀態度是眾所周知的。”

杜如松認為,50年前的悲觀情緒在美國重新出現了。“美國正面臨巨大的國內壓力,而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出現在地平線上”,“今天基辛格論點的翻版可能認為,中國主導全球製造業,高科技領域日益與美國相媲美,從購買力看擁有比美國更大的經濟,有一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並比多數國家更好地處理了百年僅見的大流行,成為2020年唯一避免衰退的大國。相比之下,在北京、甚至在華盛頓的許多人認為,美國陷於毫無希望的分裂和僵局,治理體制不斷惡化。”

杜如松問道:“面臨歷時數年的大流行、工業侵蝕、債務膨脹,民主受損以及全球聲譽下降等問題。基辛格的悲觀情緒可能是必然的嗎?”

“陷入宿命論也許為時過早,”杜如松繼續寫道。他說,“上世紀美國發生過4次衰退主義浪潮,第一次是1930年代的大蕭條。但經過羅斯福總統的新政計劃重塑了美國。到戰後美國又回到了最佳狀態。”

第二次出現在1957年,當時蘇聯發射了第一課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Suptnik)”。但之後美國建立了聯邦支持的科研和教育機構,使美國在後來數十年裡成為太空科技領導者。

而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第三次衰退主義浪潮最為漫長,美國經歷了社會動盪和政治暗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和停止性通脹的到來;尼克松總統被彈劾和西貢政權倒台。但是最終這些事件帶來了調整和更新。社會動盪推動了民權改革,彈劾行動重申了法治,布雷頓森林的崩潰帶來了美元的統治地位,越南的失敗結束了征兵,蘇聯入侵阿富汗加速了其崩潰。

第四次衰退主義浪潮發生在1980到1990年代,以工業侵蝕、貿易逆差和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為特徵,促使麻州參議員宗加斯(Tsongas)在競選總統時提出冷戰結束,日本贏了的口號。但美國還是成功地利用信息技術革命,宗加斯發表上述言論後十年,美國被譽為無與倫比的超級大國。

現在,當美國處於第五次衰退主義浪潮中時,杜如松說,悲觀主義者往往忽視了美國對中國的優勢,“人口年輕、財政優勢、資源豐富、邊界和平、聯盟牢固、經濟創新。此外,在中國崛起的40年裡,美國一直佔據著世界GDP的四分之一,這不是偶然的。”他寫道。

杜如松說,悲觀主義者也忽視了美國的吸引力。“美國的軟實力來自其開放的社會和公民的信仰。喬治·弗洛伊德遇害事件發生後的抗議活動,被中國錯誤地視為美國衰落的標誌,但卻是反映了公眾為實現美國創始價值觀而進行的鬥爭,這種價值觀吸引了全球觀眾。”

杜如松寫道,對美國來說,衰退與其說是一種條件不如說是一種選擇。“下行的道路貫穿於美國兩極分化的政治制度中,與此同時,遠離衰退的道路可能進入一個罕見的具有兩黨共識的領域:美國需要迎接中國的挑戰。”

他引述政治學家亨廷頓的話說,每一次美國的衰退這個國家都展示了“一個不尋常的自我糾正能力”,而唱衰美國的人每次都扮演了“防止他們預見情況發生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究竟中國對美國過去30年的策略是什麼?【中外碰碰車系列一】〈蕭若元:理論蕭析〉2021-07-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9T-ukYfww
[youtube]wX9T-ukYfww[/youtube]
Reply
#29
基辛格訪華50週年專家:中國應反思為何美中接觸政策已不受歡迎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kissinger...60324.html

今年7月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50週年。星期四(7月8日)基辛格在一場紀念活動上表示,50年後美中需要更多合作,兩國關係甚至比1971年更重要。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則指責兩國關係惡化的責任在美國。專家呼籲中方應反思為何美中接觸在美國已不受歡迎。

專家表示,50年前與中國接觸更多出於制衡蘇聯,也希望將中國帶入自由民主, 但中國加入了自由世界,經濟騰飛,自由卻越來越受到限制。專家表示,50年前的接觸基礎已不在,華盛頓對改變半世紀前的對華政策已達成共識。

王岐山紀念基辛格訪華,指責美國破壞雙邊關係

7月8日,中國人民外交學會(CPIFA)在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協助下組織了一場紀念基辛格秘密訪華50週年的活動。

將近百歲高齡的基辛格博士回顧1971 年,“經過數月的秘密渠道交流後,我們來到了中國。隨後尼克松總統提議兩國在25年的對抗和缺乏對話後建立聯繫。”而如今“ 50年過去了,在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合作的情況下,合作機制和程序還沒有完全制定。…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至關重要,甚至比1971年更重要。”

基辛格說,要讓多國在美中兩國間選邊站隊,將造成國際的壓力, 使“建立一種與尼克松總統在1972 年與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進行的非常相似的對話變得越來越困難。”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會上致辭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於關鍵時刻,何去何從備受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關注。”他用正式的官方外交辭令表示中美應秉持不衝突不對抗,開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 恢復正常對話交往,開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避免誤解誤判,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發展。

王岐山隨後話鋒一轉,對美國的對華策略提出了嚴厲批評。他說, “美方以競爭為名把中方打造為假想敵, 刻意營造猜忌對立,勝敗對決氣氛,可能導致戰略誤導,誘發戰略誤判,戰略誤判放任戰略誤導, 美方應認清自身命運,最大挑戰不在外部,更不是中國,可以肯定地說,就在美國自身!”

喬治亞理工大學納恩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王飛凌認為,王岐山的信息在“回歸常態”、“管控分歧”、“避免誤會誤判”等方面提出了積極的主張。然而,王飛凌強調,王岐山的發言嚴厲指責了美國,卻沒有正面回答為什麼“美中接觸”在美國不再受歡迎以及中國可能、應該做什麼的問題。

王飛凌認為, 基辛格1971 年的訪問是值得紀念的重要歷史事件。但北京組織的這次紀念活動的參加者大多是“老朋友”和某些利益相關者,“這對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幾乎為零。”

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ouncil)高級研究員拉里·哈斯(Larry Haas)也指出,在美國沒有類似紀念活動,而所有跟中國相關的討論都在提醒我們當下面臨的挑戰。

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中美印象》網站主編劉亞偉則認為,“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訪問。它打開了允許美國和中國走到一起討論問題的大門,”隨後是1972 年2 月尼克松總統的改變了一切的破冰之旅, 以及1978 年12 月兩國關係最終的正常化。他說“那次訪問以及後續行動改變了美國、中國、整個亞太地區和整個世界的現狀。”

但是,劉亞偉表示,此類的紀念活動將功勞都歸於基辛格是錯誤的,這是尼克鬆的決定,基辛格其實對中國不太了解,而中國人大多將那次訪問浪漫化。

50年前的接觸-醉翁之意或不在酒

外界普遍將1972年初尼克松總統訪華稱為“破冰之旅。” 而《尼克松回憶錄》記錄了他將2 月的中國之旅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王飛凌認為,“改變世界”指的是實現對蘇聯的製衡而並非美中關係的破冰。他說,“這一舉動主要是出於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考慮,不一定是中美之間的雙邊關係。…尼克松總統和基辛格博士對製衡蘇聯更感興趣,蘇聯是當時對美國和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的長期威脅。儘管觸發了美中關係破冰,但這不是主要動機。”

哈斯告訴美國之音,當時美蘇仍處於冷戰狀態,而中蘇在共產主義世界爭奪霸權,尼克松和基辛格出於地緣政治原因,看到了與當時處於敵對關係的中國建立新聯盟以製衡蘇聯的機會。

但中國確實也在尼克松當時的戰略考量範疇。尼克松早在1967 年10 月發表在《外交事務》上的著名文章中提到了他的長期目標,即“將中國拉回國際社會——要使其成為一個偉大的進步國家,而不是世界革命的中心。”

劉亞偉認為,尼克松具體短期的戰略目標還包括希望說服中國人影響北越,“因為美國需要脫離越南。”

於是,以狂熱反共主義者聞名的尼克松總統告知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他要在第一屆任期結束以前訪問脫鉤25年之久的中國。

劉亞偉強調,這不是美國向中國敞開大門,儘管美國當時確實有政治需要。中方當時採取了主動,因為中國也需要走出當時面對兩個超級大國的非常糟糕的局面。

最著名的中國的主動邀約便是乒乓外交。《乒乓外交:改變世界的遊戲背後的秘密歷史(Ping-Pong Diplomacy: The Secret History Behind the Gam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書記錄了1971年初周恩來向在日本參加世乒賽的美國乒乓球隊發出正式邀約,以及尼克松總統得知消息後的震驚。

該書作者援引被解密的尼克鬆與基辛格的談話錄音,描述總統當時的反應:“周恩來跟一群打乒乓球的青年說了啥?!…他們對中國的訪問將改寫歷史?!”美國乒乓球代表隊於1971年春到中國交流切磋球技,受到了周恩來的接見,4個月後,基辛格秘密到訪北京。

美中接觸時代結束?尼克松策略失敗?

哈斯向美國之音表示,基辛格半個世紀前的訪問,以及他帶動的後續一系列高級別訪問“都以華盛頓的共識為前提,即美國通過基於規則的自由秩序將中國帶入現代世界。隨著中國經濟的現代化,東西方貿易關係的發展,美國與崛起的中國之間的融合感越來越強。華盛頓越來越一致認為,這一切發生得越多,美國就越應鼓勵它,中國的經濟自由化之後就會出現政治自由化…最終走向自由和民主。但這並沒有發生。”

他說,“中國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特別是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和香港的自由越來越受到限制。中國並沒有在世界秩序中享有良好的聲譽,而是越來越多地在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炫耀自己的力量,威脅著反對其擴張主義的其他國家。”

今年3月,白宮負責亞洲事務的高級官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被廣泛描述為(美中)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 美國對華政策現在將在“一套新的戰略參數”下運作,而“主要範式將是競爭。”

王飛凌認為,現在是重新調整構建美中關係的基礎的時候了。他告訴美國之音,尼克松總統67年那篇著名文章設立的與中國接觸的目的是接受中國和改變中國——這兩種戰略並駕齊驅,那個時候被一廂情願地假設後者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直到1980 年代末,這種與中國接觸的慣性得以被另一個理由取代,即,我們可以通過貿易和平改變中國。而現在的拜登政府,實際上從特朗普,奧巴馬,甚至布什政府開始意識到,這種接觸的兩個基礎已經蕩然無存– 蘇聯解體了,而中國並沒有改變。當時,尼克松認為接觸是為了改變,而這個目的已經丟失了。

劉亞偉則認為,美中接觸時代告終的說法至少是不准確的,因為競爭也是一種接觸,除非美國和中國脫鉤。但兩國之間錯綜複雜、相互聯繫、人與人相互聯繫、金融相互依存、共同面臨安全問題、氣候、核擴散等所有全球挑戰,脫鉤是不可能的,“否則我們將面臨一條長長的黑暗隧道,而兩列火車可能會相撞。”

他同時警告,“許多人誤導性地認為接觸使中國變得強大,甚至只會使中國受益,美國是通過接觸而受害的。我認為歷史上這是錯誤的。看看美國今天的國際領導地位,當然還有中國,這都是因為基辛格博士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儘管改變中國的目的失去了,尼克松總統的接觸中國戰略失敗了嗎?王飛凌認為,1972年訪華的勝利可能更多在美不在中-“尼克松訪華後的次年訪問莫斯科,與蘇聯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從而逐步導致了蘇聯的垮台。”

“尼克松和基辛格在50 年前做了正確的事情-他們讓美國走出印度支那,走出莫斯科;毛和周卻只達到一個有條件的'投降',以保住政權的面子,以及台灣問題。 ”王飛凌說。

基辛格政治遺產

劉亞偉認為50年前的接觸給兩國領導人和人民都留下了重要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國需要勇氣,需要跳出既定框架思考問題。

劉亞偉指出,當時美中接觸的各種未知因素需要兩國領導人很大的勇氣。他說自己當年11歲,記得當時中國不想過多宣傳基辛格訪華,而希望保持一貫對青年的教育,即“埋葬美國的邪惡帝國主義。”

而作為尼克松72年訪華的重要成果,《上海公報》有一整段話在說革命有多重要,這是在當時必須加進去的內容。

劉亞偉說,習近平主席近日的講話又反复提到了青年,有意將中國帶回革命年代,這是危險的,“我不相信中國人渴望回到基辛格訪問前的年代。”

他說,中國並不需要革命, 當年毛澤東和周恩來邀請美國訪華的政治勇氣應該鼓勵,因為它是中國的世界觀改變的一個重要開始。
Reply
#30
美國警告說 中國正考慮發展新型核武技術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us-warns-...59700.html

美國防部新報告:預計中國核彈頭十年內將翻番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pentagon-...67528.html

報告:中國核武庫繼續增長並進一步現代化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dhh-China...28401.html

美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要求拜登制定阻止中國進行核擴軍的全面戰略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House-top...22821.html

美國國會眾議院的軍事、外交和情報三個委員會的共和黨領導人正在敦促拜登總統制定一個“全面的跨部門戰略”,以阻止中國的核擴軍。他們警告說,如果在此事上不採取行動,可能會導致中國到2030年實現與美國“一定程度的核均勢”。

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邁克·羅傑斯(Mike Rogers)、外交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和情報委員會的首席共和黨成員德溫·努涅斯(Devin Nunes)星期一(6月7日)在給拜登總統的一封信中列出了這個威脅。

“我們今天寫信給你,是關於中國迅速發展的核力量所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以及中國共產黨不願與美國進行有誠意的軍備控制談判的問題,”他們在信中寫道。

這三位共和黨籍的眾議員提到,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查爾斯·裡查德(Charles Richard)在國會作證時稱,中國已將其部分核力量轉移到預警狀態,其核武器儲備在今後十年預計至少會增加一倍,甚至二倍或三倍。

“根據大多數公開來源的估計,包括國防部提出的估計,這可能會使中國部署的核威懾力量的規模到2030年達到約1,000枚彈頭,”這封信說。

另外,這些眾議員說,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今年早些時候向國會提交的年度威脅評估(ATA)指出,中國正在部署完整的冷戰式的核三位一體的軍力結構---洲際彈道導彈、攜帶核彈頭的轟炸機和能夠發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這個評估還說,中國的彈道導彈武庫“比過去更俱生存能力、更多樣化、處於更高的戒備,其中包括用於管控地區局勢惡化和確保洲際二次打擊能力的核導彈系統。”

他們說,裡查德上將與海恩斯的有關聲明意味著,“到本世紀末,中國可能實現與美國一定程度的核均勢。”

三位眾議員還提到,中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就拒絕與美國進行雙邊或三邊的核裁軍談判,而《核不擴散條約》的第六條要求擁核國家參與裁減軍備的“誠意”談判。

“儘管中國是《核不擴散條約》的締約國,但它不僅一貫拒絕'誠意'談判,而且根本拒絕談判。我們只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中國違反了《核不擴散條約》的第六條,”他們說。

羅傑斯、麥考爾和努涅斯要求拜登總統制定一個全面的跨部門戰略,讓中國進入有意義的雙邊或三邊軍控談判;確定中國的行為是否與《核不擴散條約》第六條的要求不相符,包括表明中國是否有意願按條約進行有誠意的軍控談判的的任何基本情報;並對中國與俄羅斯的核現代化趨勢進行最新的非機密的情報界的綜合評估,包括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化學和生物武器項目的最新進展。

拜登總統上任後,美國和俄羅斯同意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五年。

中國從未公開其核武庫規模,但表示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稱“始終恪守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估計,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為320枚。美國與俄羅斯目前的核彈頭數量遠高於中國。

中國神秘科技公司被拜登放行遭美國智庫質疑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biden-wid...26458.html

上星期美國總統拜登下令,禁止美國實體對與中國軍方有聯繫的59家企業投資。但有16家原來名列其中的中國公司被移出了這個清單,如小米、籮筐、曙光等,引起了美國輿論的強烈質疑。

美國保守派刊物《國家評論》最新一期特別提出拜登放走曙光信息產業公司(Dawning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or 'Sugon')是一個很奇怪的做法。外界都知道,這家公司與中國軍方有廣泛的聯繫,深度參與了中國核武器和高超音速武器項目,以及針對新疆維族人的監視設備的開發。

曙光信息產業公司總部設在天津,隸屬中國科學院,主要從事高性能計算機、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發和服務。

國家評論的文章說,一方面,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就已正式把曙光公司列為限制對象,它至今依然被列在商務部的實體清單裡面,可另一方面,拜登總統卻在新的總統令中取消了對這家公司的限制。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在回復有關質詢的時候解釋說,企業的認定在法律上容易存在漏洞,“(行政令)提出新的實體認定的法律標準。我們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確保今後任何制裁措施都要具有堅實分法律依據。”

這位發言人表示,拜登政府公佈的第一個實體清單就反映了這一方面的特點。

但是,國家評論說,華盛頓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曙光公司與中國軍工企業之間的廣泛聯繫,其中包括它與一家研究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開發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方面的指揮與控制應用軟件。此外,曙光公司還參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指揮系統的開發項目。

國家評論說,當初特朗普政府把這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一名中國技術專家向華盛頓郵報說過,曙光公司參與了中國核武器模擬和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的測試。這種飛行器能夠攜帶裝有核彈頭的武器以導彈防禦系統不可能阻止的速度飛行。

美國喬治亞州的新聞刊物《道森縣雜誌》週四也發表署名文章對曙光公司被剔除出製裁清單的做法提出質疑。

文章說,美國外交政策理事會中國問題專家麥克·索博利克(Michael Sobolik)認為拜登的這個命令放過曙光公司“非常奇怪”,如果不是因為這一點,這個行政令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新的一步,它延續了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和海康威視的製裁。

索博利克還指出,曙光公司利用其資源支持中共在新疆建立的龐大的監視網絡,也就是奧威爾式的“預測性監視”。

索博利克說,部分國會議員還警告過,曙光公司在中國軍方項目中有著廣泛的深度參與,這不禁讓人質疑,這家公司為何會被拿出製裁清單。他要求行政當局對此作出一個“完美的解釋”。

“捍衛民主基金會”在本月初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已經公佈的中國公司實體清單只是一個起點,還有“不計其數”的中國跨國公司在“軍民融合”戰略之下為軍方提供國際支持。”

報告:中國核武庫繼續增長並進一步現代化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dhh-China...28401.html

中國海軍新型核潛艇導彈據稱能打到美國全境 美軍高官:警惕中國核武發展
https://www.voacantonese.com/a/china-s-n...75137.html

中國003航母最新照曝光 央視播出殲-31戰機畫面引關注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C%E6%B3%A8

[ 本帖最後由 5Y3 於 2021-7-16 11:31 編輯 ]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2 G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