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 Rating:
  • 0 Vote(s) - 0 Average
  • 1
  • 2
  • 3
  • 4
  • 5
維基解密:李克強自爆 GDP造假, China fake GDP!
#31
《華爾街日報》報道 內地收緊言論蔓延至金融界
中共發警告 禁分析師唱淡經濟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5/19598615
【香港】《华尔街日报》报道 内地收紧言论蔓延至金融界 中共发警告 禁分析师唱淡经济
http://www.sohcradio.com/gb/2016/05/04/Art1152008.html
中共收紧言论蔓延至金融界-中国禁分析师唱衰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0506/%E4...%E8%A1%B0/

華爾街日報:中國政府出手警告分析員 禁唱淡經濟
https://www.thestandnews.com/finance/%E8...%E6%BF%9F/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央近日正出手向經濟分析師及財經記者施壓,要求他們不要發表與官方樂觀論調不一致的中國經濟看法。報道又指,有經濟師曾出言看淡中國經濟發展,並收到中央發出的警告。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中國經濟發展放緩,不少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憂慮,民眾開始將資金調走,引起中國領導人的關注。有見及此,監管及審查機構正落力為市場營造「正能量」。

報道指,中國政府以往只會針對不同政見的人士,有關經濟的分析及報道相對上有較大的自由。但面對人民幣急跌及A股連連股災,外界漸漸質疑中國是否有能力處理經濟放緩問題。中央為了穩定民心,決定出手掌控經濟輿論,向看淡經濟的分析員發出口頭警告。

報道引述官員及經濟評論員等消息人士,稱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曾多次高調看淡中國經濟,包括批評中國企業負債上升,住房供應過剩,以及人民幣偏軟等。她先後收到了兩次警告,其中一次警告是由證監會發出,另一次警告則是由其國企公司的合規部門發出,指明她要避免唱淡經濟,尤其是不能看淡人民幣。

另外有知情的經濟學家透露,中央當局向最少一個大陸智庫表明,不要對國家近日為國企減債的債轉股計劃,提出任何質疑。在中央施壓之下,股票分析師愈來愈不敢對上市公司作出批評。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機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管Scott Kennedy認為,如果中國希望駕馭波濤洶湧的經濟發展,經濟學家及公眾之間的激烈辯論極為重要:「如果中共政府只是想聽到好消息,那他們倒不如甚麼也別聽,因為這類文字根本沒有任何的價值。」
Reply
#32
華GDP增6.2%未脫險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_001.html
[Image: 0716-00202-001b3.jpg?t=1563246637979]
[Image: 0716-00202-001b2.jpg?t=1563246758786]

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放緩至6.2%,創廿七年有季度數據紀錄以來最低增速。儘管中央近期以積極的財政及穩健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令六月份工業增加值及社會零售消費均較五月大幅反彈,但有經濟學家質疑內地經濟仍未脫危險期,預計今年第四季須加大「放水」力度。

今年上半年內地GDP高達約45.0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6.3%。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直言,全年目標是6至6.5%之間,上半年增速為實現全年目標奠定較好基礎。對於下半年GDP增速會否再創新低,他重申,沒有為保速度而刻意放鬆政策,但政策儲備還有很多空間,有利實現全年經濟目標,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有望回升。

六月工業改善 憂通縮

單計今年六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6.3%,比五月加快1.3個百分點,創三個月新高。毛盛勇稱,大多數產品由產量至增加值,均比五月有不同程度好轉,故增長情況合邏輯。對於六月官方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月跌0.3%或引發通縮憂慮,毛氏指需觀察下一階段PPI走勢,但小幅波動的可能更大。

不過,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及資產投資的增速,均較今年首季雙雙回落0.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的首六個月累計增速為6%,而撇除農戶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亦僅升5.8%至約29.91萬億元,顯示兩大經濟活動增長仍放緩。與此同時,六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亦較五月輕微上升0.1個百分點,反映貿易摩擦影響下就業壓力仍未緩解。

刺激措施年尾料升級

事實上,內地經濟近期下行壓力持續,人民銀行在周一到期的1,88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基礎上,對中小銀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年期一年,利率維持在3.3%。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直言,內地大好友可能稱六月份經濟數據反彈,是內地寬鬆措施效用發揮的結果。惟該行建議維持謹慎看法,因並未看到六月經濟走出谷底的強烈信號,甚至可能出現三月經濟復甦曇花一現的情況,意味六月經濟數據的反彈可能無法持續。他估計,政策寬鬆可能短期內緩和,即短期推出更大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較低,但稍後會加大放水。

麥格理估計,六月經濟數據難持續,今年下半年及第四季GDP增速將降至6.1%,故刺激措施於第四季升級,包括降低利率支持房地產行業,放鬆監管提振基礎設施支出等。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未見底,但亦非市場想像般差,零售及工業生產維持穩定增長,相信政府不會考慮大規模將資金注入市場,貨幣或財政政策亦會針對中小微企及基建項目。

他又表示,如中國年內經濟增長急挫,銀行出現龐大資金需求及流動性轉趨緊張,中國人民銀行便有需要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減稅降費」有利表現

大新銀行(02356)經濟師溫嘉煒指,中國次季經濟增長創新低,元兇是中美貿易關係不穩,相信內地「減稅降費」政策續支撐經濟表現,估計中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保持6.2%。

他指出,雖然整體經濟有下行風險,但留意到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理想,網上商品零售維持約兩成增長,意味早前減稅降費功效逐漸浮現,短期內可維持市民的消費意欲。
Reply
#33
華GDP增6.2%未脫險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_001.html
[Image: 0716-00202-001b3.jpg?t=1563246637979]
[Image: 0716-00202-001b2.jpg?t=1563246758786]

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放緩至6.2%,創廿七年有季度數據紀錄以來最低增速。儘管中央近期以積極的財政及穩健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令六月份工業增加值及社會零售消費均較五月大幅反彈,但有經濟學家質疑內地經濟仍未脫危險期,預計今年第四季須加大「放水」力度。

今年上半年內地GDP高達約45.0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6.3%。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直言,全年目標是6至6.5%之間,上半年增速為實現全年目標奠定較好基礎。對於下半年GDP增速會否再創新低,他重申,沒有為保速度而刻意放鬆政策,但政策儲備還有很多空間,有利實現全年經濟目標,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有望回升。

六月工業改善 憂通縮

單計今年六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6.3%,比五月加快1.3個百分點,創三個月新高。毛盛勇稱,大多數產品由產量至增加值,均比五月有不同程度好轉,故增長情況合邏輯。對於六月官方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月跌0.3%或引發通縮憂慮,毛氏指需觀察下一階段PPI走勢,但小幅波動的可能更大。

不過,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及資產投資的增速,均較今年首季雙雙回落0.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的首六個月累計增速為6%,而撇除農戶固定資產投資金額亦僅升5.8%至約29.91萬億元,顯示兩大經濟活動增長仍放緩。與此同時,六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亦較五月輕微上升0.1個百分點,反映貿易摩擦影響下就業壓力仍未緩解。

刺激措施年尾料升級

事實上,內地經濟近期下行壓力持續,人民銀行在周一到期的1,885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基礎上,對中小銀行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年期一年,利率維持在3.3%。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直言,內地大好友可能稱六月份經濟數據反彈,是內地寬鬆措施效用發揮的結果。惟該行建議維持謹慎看法,因並未看到六月經濟走出谷底的強烈信號,甚至可能出現三月經濟復甦曇花一現的情況,意味六月經濟數據的反彈可能無法持續。他估計,政策寬鬆可能短期內緩和,即短期推出更大刺激措施的可能性較低,但稍後會加大放水。

麥格理估計,六月經濟數據難持續,今年下半年及第四季GDP增速將降至6.1%,故刺激措施於第四季升級,包括降低利率支持房地產行業,放鬆監管提振基礎設施支出等。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指,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未見底,但亦非市場想像般差,零售及工業生產維持穩定增長,相信政府不會考慮大規模將資金注入市場,貨幣或財政政策亦會針對中小微企及基建項目。

他又表示,如中國年內經濟增長急挫,銀行出現龐大資金需求及流動性轉趨緊張,中國人民銀行便有需要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減稅降費」有利表現

大新銀行(02356)經濟師溫嘉煒指,中國次季經濟增長創新低,元兇是中美貿易關係不穩,相信內地「減稅降費」政策續支撐經濟表現,估計中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保持6.2%。

他指出,雖然整體經濟有下行風險,但留意到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理想,網上商品零售維持約兩成增長,意味早前減稅降費功效逐漸浮現,短期內可維持市民的消費意欲。
Reply
#34
6億人月入千元以下 法廣: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巨大華麗的泡沫?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30746/%E...B%EF%BC%9F

法國廣播電台刊載署名文章〈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表示中國有6億人月只有1000元人民幣指出,這段話是「一顆超級核彈,衝擊波至今不散」,「承認還有許多窮人,不是恥辱,但需要一種勇氣。在中國近年浮誇風又大盛,厲害國論調四溢,總書記帶頭追夢的大環境下,李克強說出這句話,是需要一點膽量的」。

文章作者安德烈引述微信朋友圈的評論:「李克強這樣說等於打了一號的臉。李的舉動好比劉少奇1962年七千人大會發言時突然脫稿的一段插話,劉少奇說三年大饑餓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讓毛澤東一下子陷入被動,不得不在大會上做了自我批評和檢討。」文章引述分析指,李克強的思路仍然是為了搶救經濟,核心是解決就業,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是6%,但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估計是15%,有專家更估計失業率超過25%。

---------------------------------------------------------------------------------------------------

〈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全文:

李克強,這位後鄧時代被認為最弱勢的總理,本次全國人大會議閉幕以來,人氣突然很旺,朋友圈私底下的熱評很多。

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會上,似在不經意之間,露出一句中國有六億人人均月收入只一千元,無意間丟下一顆超級核彈,衝擊波至今不散。

在習近平「一尊」的地位之下,李克強甚至連溫家寶當年出來痛批文革,讚賞兩句普世價值的那種機會都沒有,這位在關鍵時刻被江曾倒換的接班人,從來就沒有摸着習李體制的滋味,很快就知趣地跟在習近平後面了,民間稱其「二掌櫃」,是頗具諷刺意味的。

李克強可能終究不甘願屍位素餐,才說出一句大實話,這句話出自他這個總理之口,讓許多在夢中,在受騙中,或者做五毛的人,不甘願地接受了他說的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中國還有許多貧困的人,中國遠沒有達到清華大學一位姓胡的教授所說的基本超美國的地步。

承認還有許多窮人,不是恥辱,但需要一種勇氣,在中國近年浮誇風又大盛,厲害國論調四溢,總書記帶頭追夢的大環境下,李克強說出這句話,是需要一點膽量的。

李克強說這番話,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清楚中國的經濟狀況嚴重地不好,新冠以來更不好,新冠以前已經很不好。他不可以像習近平主席那樣可以說,「大不了自力更生」,他找到了一個機會,說出實情算了。

李克強唯一比習近平特殊的,就是這個人大閉幕的記者會,這是趙紫陽的遺產,總理可以在記者會上發揮。他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他的所有的正式講話,都需要政治局常委會審查,沒有發揮的餘地,這是唯一說大實話的機會。

說出如此熄火的話,其實很嚴重,不把這個夢戳破,李克強是害怕等到夢化成泡沫,到時候就來不及了,還是為了什麽?李克強說出來了,讓許多中國人大吃一驚。現實就是現實,夢永遠是夢。

微信朋友圈有一位這樣評論:李克強這樣說等於打了一號的臉。李的舉動好比劉少奇1962年七千人大會發言時突然脫稿的一段插話,劉少奇說三年大饑餓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讓毛澤東一下子陷入被動,不得不在大會上做了自我批評和檢討。但是李克強為什麽也要這樣做呢?劉少奇後來的下場他不會不知道?

還有一位評論:「二當家日前所說的六億人月收入千元,很多人只把他當一個簡單新聞看,其實還擁有最深層次的原因,這是對當前局勢的一次群嘲和否定。這是要巨大勇氣的,千萬別小看了這句話,這是對目前瘋狂已失去理性的巨舵的控訴,因為這等於直接否定『已進入小康社會的說法』」。這位論者以為,李克強只能鼓起巨大的勇氣,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

有分析認為,李克強說這些,思路仍然是為了搶救經濟,核心是解決就業,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六,但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估計是百分之十五,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全球疫情導致中國失去六千萬到一億個工作機會。那是個巨大的數字,其中大約有一半人是農民工,他們在疫情爆發後找不到任何工作。」中泰證券4月底曾估計,中國真正的失業率應為20.5%左右。深圳望正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劉陳傑4月初在《財新》雜誌撰文表示,瘟疫可能導致中國2.05億工人失業。這在中國7.75億勞動人口中,有超過25%失業率。

這裏就引出了李克強的另一個思路,他提出了一個地攤經濟。其實地攤經濟絕不是什麽新鮮事物,李克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你讓城管們先歇着,讓失業者自救。就像八零年,鄧小平也沒有高招,安徽四川農民要自留地,鄧下令把人民公社解散了,農民就吃飽了肚子。

李克強到處鼓吹恢復地攤經濟。他把這叫做人間煙火。因為之前他先放出了六億人收入僅僅1000元這個風,再來說擺地攤,許多人就比較好接受了。中國近幾十年的地攤史其實血淚斑斑,過去為了廢除地攤,出動了多少城管,有些人為了守攤與城管拼命,2016年8月11日,退伍軍人崔英傑推着三輪車,在中關村路邊賣烤腸,城管要收繳他的三輪車,他拿刀捅死了海淀城管分隊副隊長李志強,崔英傑判了死緩,李志強不幸成為全國第一位城管烈士;2009年5月16日又發生瀋陽人夏俊峰擺攤被城管查處,夏俊峰刺死兩名城管重傷一人,2013年9月被判處死刑。想到這兩個血淚故事,賈葭在朋友圈有一段評論:「看到這兩天刷屏的地攤段子,我笑不起來,因為這背後就是中國人的一段血淚史。為什麽要臥薪嘗膽而不是樂不思蜀?因為前者就是在不斷保護與銘記自己的記憶與歷史。我的一位詩人朋友說:一代人浴血的街頭,另一代人拿來練攤」。

官媒又在鼓吹,地攤發明自宋朝,地攤出大佬,馬雲,馬化騰,個個似乎從地攤而來,大家好像個個有了當地攤王的機會,先從地攤崛起,再奔億萬富翁而去,還有人念起來經:」販夫走卒,引車賣漿,古已有之…..」

其實很簡單,李克強動員擺地攤,就是因為經濟狀況很壞,失業大潮會席捲而來。城市有地攤毫無疑問接地氣,有人間煙火,一點都不錯,但現在說這些這都是說辭,現在這是一種需要。

微博上有網民回憶,「地攤經濟曾經搞過一輪,也就是因為那一輪,全國幾乎所有城市才都有了夜市。那一輪,叫下崗潮」。

經濟專家陳思進在微博評論擺地攤,「之前,對外宣傳中,中國超美已經近在咫尺了……」。「看來,我們以後的對外宣傳,要悠着點兒了,現在我周圍老外朋友,一提到中國,好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個個富人」。

李克強稱6億人月入4K 蔡依橙:9.6億中國人月入不足8.5K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90415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在兩會公開指出,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僅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271元),打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020全面脫貧」,中國官媒隨即緊急刊出習近平去年講稿「滅火」。不過醫師作家蔡依橙在臉書上引述中媒文章指出,根據一項研究,高達9.64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人民幣(約新台幣8542元),「這才是中國繁榮的真相」。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博士後研究員孟凡強3日投書中媒《財新網》指出,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針對7萬名隨機抽樣的群眾進行分析後顯示,中國有39.1%人口每月收入低於1000人民幣,換算成人口數為5.47億人,月所得在1000至1090人民幣(約新台幣4655元)者為5250萬人。

因此,該文章指出,1090人民幣以下的總人口為6億人,佔全國人口比重為42.85%,正如李克強所言;此外,如果以1090至2000人民幣標準來界定中低收入者,則該群體的人口規模總量會達到3.64億人。

該文章指出,有近43%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人民幣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而有約84%的人口月收入在3000人民幣(約新台幣1.28萬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人民幣(約新台幣2.13萬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達95%左右。

蔡依橙指出,這才是中國繁榮的真相,9.64億人口的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即使比較好的、月收入在5000人民幣以上的人口,只有7200萬人。

蔡依橙指出,在台灣隨便找一份工作,就已是中國14億人的Top 5%頂端收入者了,「過去那些誇耀中國有多好多好的言論,背後的真相是這樣的」。

【中國經濟】6億人月入僅千元 克強條數點計出來?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63022/%...6%EF%BC%9F
[Image: 0604cnc002_1024.jpg]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熱議。李克強透露這個數據,之前從未見諸於媒體,近日,有媒體發現,北京師範大學一項研究分析結果與此吻合。

克強總理刻意透露這個數據,在於提醒大家,一是中國有大批民眾,月入微薄承受不起沒有工作,因此推動就業刻不容緩;其次,中國底子尚薄,不要過於渲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我陶醉。

【中國經濟】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僅千元人幣? 官媒這樣解釋李克強講話

6億人月入千元惹脫貧大計憂慮 李克強說出了中國的另一面?

李克強5月28日在中國人大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此言一出,引爆了輿論。

事實上,克強這個數據並不是什麼秘密。北師大收入研究課題組曾對中國7萬個樣板數據的分析顯示,月收入1090元以下人口有6億人,佔總數42.85%,正與李克強所說月收入約1000元以下的人口規模達到6億人相吻合。

北師大分析結果還顯示,月收入低於2000元的人口為9.64億,佔總數的68.85%。其中月收入1090元至2000元佔26%有3.6億;月收入500元至800元有2億人;月收入低於500元的有2.2億人;無收入人口546萬人。

6億低收入人口 承受不起失業長期沒工作

中國經濟近年一直持續下滑,特別是受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情況比想像中嚴竣。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萬海遠和孟凡強6月3日撰文,總結了這6億人的典型特徵,指他們絕大部分都在農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是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大部分是自僱就業、家庭就業或失業,或乾脆退出了勞動力市場。

【中國經濟】疫情衝擊下脫貧任務能否完成?官方:有信心有能力

江蘇公布全省僅剩17人未脫貧 網民質疑:這麼精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指出,「6億人月收入1000元」這是一個事實,這6億人是承受不起失業、承受不起就業不足、承受不起長期不工作的。

總理透露這個數據,正正是要提醒大家,中國有近40%的人生活處於艱困中,如果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大批人口生活無以為繼,所帶來的後果將難以承受,正正是中央三番四次強調要將「保就業」放在首位的原因。

其次,近年內地媒體常渲染「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之類資訊,其實中國的底子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單以人均收入計,按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人民幣,折算成月收入是2561元人民幣,可見中國人並不很富裕。

因此,中國近年發展成就可觀,計總量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軍事力量亦是名列前茅,不過論綜合國力,在黨政軍的龐大身形之外,人民生活水平仍有待長足改善。也就是說,總理提醒大家不要腦袋發熱,要腳踏實地去評估自己國家實力,才能作出對人民有利的決策。

6億人月入千元惹脫貧大計憂慮 李克強說出了中國的另一面?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58718/?lcc=ac
[Image: 0601_6_1024.jpg]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周在總理記者會上說的一句話:「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引發輿論熱議,令外界擔憂今年全面減貧目標無法實現,被視為與近年官方大力宣傳的「大國崛起」、「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新形象相去甚遠。然而,凡事有兩面,這也說明決策層對於中國的短板有着清醒完整認識。

與「大國崛起」不同調?

新冠肺炎疫情令經濟遭受重創,李克強坦言,可能有一些人會因此返貧,「脫貧的任務更重了」,因「1000元(人民幣,下同)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連租房都困難。」

李克強提供的這個數據隨即在網上掀起輿論風暴,網民紛紛找出國家統計局數據作對比,其中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換算月均即為2561元,與總理的「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之說有相當差距。

【中國經濟】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僅千元人幣? 官媒這樣解釋李克強講話

【中國經濟】李克強:中國6億人月入1000元 租房都有困難

【兩會2020】總理記者會全文 李克強答11提問 聚焦經濟、港區國安法、中美(附影片)

在輿論熱議下,多家官方媒體紛紛撰文「解畫」。內地官媒《經濟日報》引述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解釋,6億人平均月入1000元左右,並非指這6億人月入都只有1000元,「而是有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

《求是》雜誌刊登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的文章,強調「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短板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深度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

說明決策層對短板有清醒認識

事實上,由於統計方法不同,6億貧困人口與實現小康社會、完成脫貧目標的目標可能並不衝突,只是將「短板」作出了具體的數據呈現。在滿眼都是中美脫鈎、大國復興、全面減貧這些中國「A面」的信息中,忽然出現一組「B面」的數據,令人看到在「大國」畫像背後,還有很多「小民」的現實困境,也是當下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克強公開這組不太體面的數據,符合他經濟總理的身份設定,也符合他提到「疫情過後民生最重要」的任務。AB兩面才是完整的中國,毫不避諱當下存在的問題,意在坦陳雖然已經高速發展40年,但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這也說明決策層對於中國的短板有着清醒完整認識。

中國總理李克強:2020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只有人民幣1000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DuJsAByjU
[youtube]NrDuJsAByjU[/youtube]
Reply
#35
6億人月入千元以下 法廣: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巨大華麗的泡沫?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30746/%E...B%EF%BC%9F

法國廣播電台刊載署名文章〈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表示中國有6億人月只有1000元人民幣指出,這段話是「一顆超級核彈,衝擊波至今不散」,「承認還有許多窮人,不是恥辱,但需要一種勇氣。在中國近年浮誇風又大盛,厲害國論調四溢,總書記帶頭追夢的大環境下,李克強說出這句話,是需要一點膽量的」。

文章作者安德烈引述微信朋友圈的評論:「李克強這樣說等於打了一號的臉。李的舉動好比劉少奇1962年七千人大會發言時突然脫稿的一段插話,劉少奇說三年大饑餓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讓毛澤東一下子陷入被動,不得不在大會上做了自我批評和檢討。」文章引述分析指,李克強的思路仍然是為了搶救經濟,核心是解決就業,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是6%,但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估計是15%,有專家更估計失業率超過25%。

---------------------------------------------------------------------------------------------------

〈李克強為什麽要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全文:

李克強,這位後鄧時代被認為最弱勢的總理,本次全國人大會議閉幕以來,人氣突然很旺,朋友圈私底下的熱評很多。

李克強在人大閉幕後舉行的記者會上,似在不經意之間,露出一句中國有六億人人均月收入只一千元,無意間丟下一顆超級核彈,衝擊波至今不散。

在習近平「一尊」的地位之下,李克強甚至連溫家寶當年出來痛批文革,讚賞兩句普世價值的那種機會都沒有,這位在關鍵時刻被江曾倒換的接班人,從來就沒有摸着習李體制的滋味,很快就知趣地跟在習近平後面了,民間稱其「二掌櫃」,是頗具諷刺意味的。

李克強可能終究不甘願屍位素餐,才說出一句大實話,這句話出自他這個總理之口,讓許多在夢中,在受騙中,或者做五毛的人,不甘願地接受了他說的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中國還有許多貧困的人,中國遠沒有達到清華大學一位姓胡的教授所說的基本超美國的地步。

承認還有許多窮人,不是恥辱,但需要一種勇氣,在中國近年浮誇風又大盛,厲害國論調四溢,總書記帶頭追夢的大環境下,李克強說出這句話,是需要一點膽量的。

李克強說這番話,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清楚中國的經濟狀況嚴重地不好,新冠以來更不好,新冠以前已經很不好。他不可以像習近平主席那樣可以說,「大不了自力更生」,他找到了一個機會,說出實情算了。

李克強唯一比習近平特殊的,就是這個人大閉幕的記者會,這是趙紫陽的遺產,總理可以在記者會上發揮。他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他的所有的正式講話,都需要政治局常委會審查,沒有發揮的餘地,這是唯一說大實話的機會。

說出如此熄火的話,其實很嚴重,不把這個夢戳破,李克強是害怕等到夢化成泡沫,到時候就來不及了,還是為了什麽?李克強說出來了,讓許多中國人大吃一驚。現實就是現實,夢永遠是夢。

微信朋友圈有一位這樣評論:李克強這樣說等於打了一號的臉。李的舉動好比劉少奇1962年七千人大會發言時突然脫稿的一段插話,劉少奇說三年大饑餓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讓毛澤東一下子陷入被動,不得不在大會上做了自我批評和檢討。但是李克強為什麽也要這樣做呢?劉少奇後來的下場他不會不知道?

還有一位評論:「二當家日前所說的六億人月收入千元,很多人只把他當一個簡單新聞看,其實還擁有最深層次的原因,這是對當前局勢的一次群嘲和否定。這是要巨大勇氣的,千萬別小看了這句話,這是對目前瘋狂已失去理性的巨舵的控訴,因為這等於直接否定『已進入小康社會的說法』」。這位論者以為,李克強只能鼓起巨大的勇氣,戳穿一個巨大華麗的泡沫。

有分析認為,李克強說這些,思路仍然是為了搶救經濟,核心是解決就業,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六,但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估計是百分之十五,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全球疫情導致中國失去六千萬到一億個工作機會。那是個巨大的數字,其中大約有一半人是農民工,他們在疫情爆發後找不到任何工作。」中泰證券4月底曾估計,中國真正的失業率應為20.5%左右。深圳望正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劉陳傑4月初在《財新》雜誌撰文表示,瘟疫可能導致中國2.05億工人失業。這在中國7.75億勞動人口中,有超過25%失業率。

這裏就引出了李克強的另一個思路,他提出了一個地攤經濟。其實地攤經濟絕不是什麽新鮮事物,李克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你讓城管們先歇着,讓失業者自救。就像八零年,鄧小平也沒有高招,安徽四川農民要自留地,鄧下令把人民公社解散了,農民就吃飽了肚子。

李克強到處鼓吹恢復地攤經濟。他把這叫做人間煙火。因為之前他先放出了六億人收入僅僅1000元這個風,再來說擺地攤,許多人就比較好接受了。中國近幾十年的地攤史其實血淚斑斑,過去為了廢除地攤,出動了多少城管,有些人為了守攤與城管拼命,2016年8月11日,退伍軍人崔英傑推着三輪車,在中關村路邊賣烤腸,城管要收繳他的三輪車,他拿刀捅死了海淀城管分隊副隊長李志強,崔英傑判了死緩,李志強不幸成為全國第一位城管烈士;2009年5月16日又發生瀋陽人夏俊峰擺攤被城管查處,夏俊峰刺死兩名城管重傷一人,2013年9月被判處死刑。想到這兩個血淚故事,賈葭在朋友圈有一段評論:「看到這兩天刷屏的地攤段子,我笑不起來,因為這背後就是中國人的一段血淚史。為什麽要臥薪嘗膽而不是樂不思蜀?因為前者就是在不斷保護與銘記自己的記憶與歷史。我的一位詩人朋友說:一代人浴血的街頭,另一代人拿來練攤」。

官媒又在鼓吹,地攤發明自宋朝,地攤出大佬,馬雲,馬化騰,個個似乎從地攤而來,大家好像個個有了當地攤王的機會,先從地攤崛起,再奔億萬富翁而去,還有人念起來經:」販夫走卒,引車賣漿,古已有之…..」

其實很簡單,李克強動員擺地攤,就是因為經濟狀況很壞,失業大潮會席捲而來。城市有地攤毫無疑問接地氣,有人間煙火,一點都不錯,但現在說這些這都是說辭,現在這是一種需要。

微博上有網民回憶,「地攤經濟曾經搞過一輪,也就是因為那一輪,全國幾乎所有城市才都有了夜市。那一輪,叫下崗潮」。

經濟專家陳思進在微博評論擺地攤,「之前,對外宣傳中,中國超美已經近在咫尺了……」。「看來,我們以後的對外宣傳,要悠着點兒了,現在我周圍老外朋友,一提到中國,好像當年的日本一樣—個個富人」。

李克強稱6億人月入4K 蔡依橙:9.6億中國人月入不足8.5K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90415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月在兩會公開指出,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僅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271元),打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2020全面脫貧」,中國官媒隨即緊急刊出習近平去年講稿「滅火」。不過醫師作家蔡依橙在臉書上引述中媒文章指出,根據一項研究,高達9.64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人民幣(約新台幣8542元),「這才是中國繁榮的真相」。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副院長萬海遠、博士後研究員孟凡強3日投書中媒《財新網》指出,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針對7萬名隨機抽樣的群眾進行分析後顯示,中國有39.1%人口每月收入低於1000人民幣,換算成人口數為5.47億人,月所得在1000至1090人民幣(約新台幣4655元)者為5250萬人。

因此,該文章指出,1090人民幣以下的總人口為6億人,佔全國人口比重為42.85%,正如李克強所言;此外,如果以1090至2000人民幣標準來界定中低收入者,則該群體的人口規模總量會達到3.64億人。

該文章指出,有近43%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人民幣以下,有近69%的人口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而有約84%的人口月收入在3000人民幣(約新台幣1.28萬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人民幣(約新台幣2.13萬元)以下的人口比例更是高達95%左右。

蔡依橙指出,這才是中國繁榮的真相,9.64億人口的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以下;即使比較好的、月收入在5000人民幣以上的人口,只有7200萬人。

蔡依橙指出,在台灣隨便找一份工作,就已是中國14億人的Top 5%頂端收入者了,「過去那些誇耀中國有多好多好的言論,背後的真相是這樣的」。

【中國經濟】6億人月入僅千元 克強條數點計出來?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63022/%...6%EF%BC%9F
[Image: 0604cnc002_1024.jpg]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熱議。李克強透露這個數據,之前從未見諸於媒體,近日,有媒體發現,北京師範大學一項研究分析結果與此吻合。

克強總理刻意透露這個數據,在於提醒大家,一是中國有大批民眾,月入微薄承受不起沒有工作,因此推動就業刻不容緩;其次,中國底子尚薄,不要過於渲染「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我陶醉。

【中國經濟】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僅千元人幣? 官媒這樣解釋李克強講話

6億人月入千元惹脫貧大計憂慮 李克強說出了中國的另一面?

李克強5月28日在中國人大閉幕後的總理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此言一出,引爆了輿論。

事實上,克強這個數據並不是什麼秘密。北師大收入研究課題組曾對中國7萬個樣板數據的分析顯示,月收入1090元以下人口有6億人,佔總數42.85%,正與李克強所說月收入約1000元以下的人口規模達到6億人相吻合。

北師大分析結果還顯示,月收入低於2000元的人口為9.64億,佔總數的68.85%。其中月收入1090元至2000元佔26%有3.6億;月收入500元至800元有2億人;月收入低於500元的有2.2億人;無收入人口546萬人。

6億低收入人口 承受不起失業長期沒工作

中國經濟近年一直持續下滑,特別是受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情況比想像中嚴竣。北師大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萬海遠和孟凡強6月3日撰文,總結了這6億人的典型特徵,指他們絕大部分都在農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是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大部分是自僱就業、家庭就業或失業,或乾脆退出了勞動力市場。

【中國經濟】疫情衝擊下脫貧任務能否完成?官方:有信心有能力

江蘇公布全省僅剩17人未脫貧 網民質疑:這麼精確?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指出,「6億人月收入1000元」這是一個事實,這6億人是承受不起失業、承受不起就業不足、承受不起長期不工作的。

總理透露這個數據,正正是要提醒大家,中國有近40%的人生活處於艱困中,如果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大批人口生活無以為繼,所帶來的後果將難以承受,正正是中央三番四次強調要將「保就業」放在首位的原因。

其次,近年內地媒體常渲染「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之類資訊,其實中國的底子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一大段距離。單以人均收入計,按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人民幣,折算成月收入是2561元人民幣,可見中國人並不很富裕。

因此,中國近年發展成就可觀,計總量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軍事力量亦是名列前茅,不過論綜合國力,在黨政軍的龐大身形之外,人民生活水平仍有待長足改善。也就是說,總理提醒大家不要腦袋發熱,要腳踏實地去評估自己國家實力,才能作出對人民有利的決策。

6億人月入千元惹脫貧大計憂慮 李克強說出了中國的另一面?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58718/?lcc=ac
[Image: 0601_6_1024.jpg]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周在總理記者會上說的一句話:「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引發輿論熱議,令外界擔憂今年全面減貧目標無法實現,被視為與近年官方大力宣傳的「大國崛起」、「厲害了,我的國!」中國新形象相去甚遠。然而,凡事有兩面,這也說明決策層對於中國的短板有着清醒完整認識。

與「大國崛起」不同調?

新冠肺炎疫情令經濟遭受重創,李克強坦言,可能有一些人會因此返貧,「脫貧的任務更重了」,因「1000元(人民幣,下同)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連租房都困難。」

李克強提供的這個數據隨即在網上掀起輿論風暴,網民紛紛找出國家統計局數據作對比,其中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換算月均即為2561元,與總理的「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之說有相當差距。

【中國經濟】中國6億人月均收入僅千元人幣? 官媒這樣解釋李克強講話

【中國經濟】李克強:中國6億人月入1000元 租房都有困難

【兩會2020】總理記者會全文 李克強答11提問 聚焦經濟、港區國安法、中美(附影片)

在輿論熱議下,多家官方媒體紛紛撰文「解畫」。內地官媒《經濟日報》引述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解釋,6億人平均月入1000元左右,並非指這6億人月入都只有1000元,「而是有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

《求是》雜誌刊登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的文章,強調「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但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短板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深度貧困地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

說明決策層對短板有清醒認識

事實上,由於統計方法不同,6億貧困人口與實現小康社會、完成脫貧目標的目標可能並不衝突,只是將「短板」作出了具體的數據呈現。在滿眼都是中美脫鈎、大國復興、全面減貧這些中國「A面」的信息中,忽然出現一組「B面」的數據,令人看到在「大國」畫像背後,還有很多「小民」的現實困境,也是當下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克強公開這組不太體面的數據,符合他經濟總理的身份設定,也符合他提到「疫情過後民生最重要」的任務。AB兩面才是完整的中國,毫不避諱當下存在的問題,意在坦陳雖然已經高速發展40年,但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情,這也說明決策層對於中國的短板有着清醒完整認識。

中國總理李克強:2020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只有人民幣1000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rDuJsAByjU
[youtube]NrDuJsAByjU[/youtube]
Reply
#36
李克強提中國6億人月入僅1000元 專家受官媒訪問強調是平均
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3%E5%9D%87

5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談道,“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關注討論。他並提出,“怎麼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對此,中國國務院旗下官媒《經濟日報》6月1日刊出對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的專訪,並就上述議題提出解釋。

李克強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發言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沒有就業那就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面對“您怎麼理解‘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元’?”的提問,李實回答指出,“對於近期網上熱議的情況,作為長期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學者,我也很關心。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長,但確實存在為數不少的低收入居民。”他說,“據有關數據推算,全國大約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相當於6億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2000元左右。怎麼理解這一情況,我想關鍵需要把握這部分居民的收入有高有低。”

李實補充說,“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是對6億人這個群體總體而言的,這就意味着6億人中有收入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並不是這6億人的月收入都低於1000元或都高於1000元”。他續稱,“但不管怎樣,這充分說明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徵較為明顯,14億人口中有為數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遠。”

記者追問,如何看待根據您掌握信息,這6億人大體是什麼構成的提問,李實回答說,“從構成情況看,這6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他補充道,“這就證明,這6億人中會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當幅度,也會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當幅度。在利用這一數據時,認清這一群體的人口構成對正確認識數據反映的現象十分重要。”

記者進一步問道,“有人認為平均工資也不是這個數,這裡的月收入就是月工資嗎?”對此,李實回答稱,“這裡有兩層意思需要說明。第一層是工資是從業人員即勞動者的報酬,而收入是按家庭人口計算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一般多於從業人員,還包括無報酬的人口,所以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低於平均工資。而且這部分人群的平均月收入是低收入和偏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比所有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要低一些,甚至比其中部分人員的最低工資還要低。”

李實說,“第二層是收入包括但不等於工資收入,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針對人口而言的,其中既包括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也包括家庭經營凈收入如出售農產品凈收入,家庭財產凈收入如利息,家庭轉移凈收入如低保金等;既包括家庭現金收入,也包括家庭實物收入如農民的自產自用農產品折算收入,是家庭各渠道收入的總和。”他並提出,“這就說明,在觀察居民收入時,需要把居民家庭各項收入都包括進來,不能僅僅理解為工資收入,才能對居民收入狀況有更全面的把握。”

6億人平均月入少於千元 官媒解畫:含無業者
https://news.mingpao.com/pns/%E4%B8%AD%E...D%E8%80%85

今年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稱中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是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此事引發熱議,有評論更質疑今年如何達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訂下的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務院旗下官媒《經濟日報》昨日刊出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解畫,稱李強調的是「是平均」,且包含無就業人口。

李實表示,李克強提到的這6億人中,有的收入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這充分說明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徵較為明顯,14億人口中有為數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遠。

從構成情况看,李實指出,這6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證明這6億人中會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當幅度,也會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當幅度。李實強調,認清這一群體的人口構成,對正確認識數據反映的現象十分重要。

【脫貧攻堅戰】李克強指6億人月入千元 內地學者:去掉濾鏡後的現實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0603...P4WZBDVGI/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在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透露內地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1,000元人民幣(下同,約1,087港元)」,引來外界熱議,認為情況屬實便難以實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讓今年社會全面小康的目標。有內地學者指,李克強的說話只是去掉濾鏡後的現實,說明了金字塔底部人群的收入狀況。

李克強當時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約32,664港元),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由於習近平要求今年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兩大歷史性任務,所以李克強的說法,令外界熱烈討論是否今年無望進入小康。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日前在《新京報》撰文,指李克強的說話只是道出實況,是「只不過是去掉濾鏡後的現實——這裏說的是『月均』,該數字也指出了塔基(金字塔底部)人群的收入狀況」。

李長安表示,按內地「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約33,462港元),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約46,120港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約17,443港元)。所以按月計,農村人口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便只有1,335元(約1,453港元)。而考慮到農村實際的收入分配差距,所以「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說法並不讓人意外。

若進一步分析,李長安說,國家統計局曾將全國居民以收入,分成以20%為等距的5個收入組,其中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約8,035港元),月均收入只有615元(約669港元),大大低於月收入1,000元。即使中間偏下收入組,月收入也只有1,315元(約1,431港元)左右。李長安說,如此算下來,中國約有40%、5.6億左右的人口處於月收入1,000元附近、甚至更低範圍內。

他強調,一國發展成功與否往往不是取決於最富群體的狀況,而是取決最低收入群體情況。事實上,「6億人月收入1,000元」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也是中國依然處於開發中國家行列的主要依據。

李長安認為,「這也要求,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尤其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最大的國情。只有如此,許多民生政策才能校準座標軸,也才能解決民生痛點、實現全面小康」。

不過,在李克強發表上述6億人月入千元的說話後,《求是》雜誌即刊登習近平署名文章,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不意味所有地區、所有人屆時都要翻番,更不意味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強調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預期好」。

《新京報》

內地6億人月入僅千元 李克強陳述事實為何惹熱議?
https://www.hk01.com/%E8%A7%80%E5%AF%9F%...1%E8%AD%B0


5月28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後接受中外記者的訪問。在接受官媒《人民日報》提問時,李克強稱:「(內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下同)」。

李克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中外關注,「6億人月入1千」之類訊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尤其今年正是內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達標之年。

國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待滿足

其實許多年來,中國都一直以「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自居,當中除了有利於保留「發展中地區」的經貿優待,也是反映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內地排名仍在全球中游位置,有待登上「已發展地區」之列。

由此可見,李克強透露的不是甚麼驚天大秘密,是稍為上網查查就人盡皆知的事實。之所以陳述事實都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某程度上是坊間新聞習慣使然,始終防火長城內外長年關注中國崛起,天天都充斥「中國模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之類資訊,相對較少曝光乾巴巴的貧富數據。

落到實處,除了人均收入,套用中共術語,講醫療教育講社會保障,內地民眾仍有待滿足各式各樣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於這一點,中國的國際處境十分微妙:本國發展成就可觀,計總量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軍政力量亦是名列前茅,不過論綜合國力,在黨政軍的龐大身形之外,小民生活水平仍有待長足改善。

專家:包括無就業、無收入人口

個別衡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體動員則實力可觀,大國崛起。由於牆內宣傳口徑偏於塑造強大形象,而牆外報道亦以中國進佔國際舞台為焦點,所以當李克強在重大場合提及另一面真相,簡單一句說話居然引來各界驚訝,未有預料中國的領導人居然會「自揭瘡疤」。

實則官方亦有後續解畫,由國務院主辦的內地官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便就此報道,引述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所言,首先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扣除了日常開支,而這6億人亦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

李實又表示,一個人月收入1000元,如果三口之家都有收入,那麼一個家庭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這樣收入結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在城市有最低工資保障,也有低保。家庭月收入在城市低於1000元的不是那麼多。」

「脫貧模範村」人均月入500元

另一方面,李克強也可能是太過「熟悉」官方數據,1千元月入對他和對大眾而言有不同理解。在大眾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是低收入,似與中國對內外宣傳的繁盛形象不相稱;在負責「脫貧攻堅」的官員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依然是低收入,但就要分清楚是用在城鎮抑或農村。

「懸崖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

須知道自2016年起,中國貧窮線劃定在年度純收入約3000元,亦即月入約250元,主要適用於農村。這個門檻一直被指偏低,但即使是官方視為「脫貧範例」的四川省阿土列爾村,年收入亦僅由原來2014年的人均不到2000元,到了2019年增加至6000元左右,也就是月入約500元。

事實是李克強揭示收入分配問題,原意在於回答記者有關「脫貧攻堅」進度的提問,他闡述時亦假設了1千月收入是用於城鎮地區,這些低收入戶「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無論如何,實事求是總好過夜郎自大,如果稍為認識一下內地「發展中」的狀態,可能就不會對「6億人月入1千」那麼敏感了。

四川廣播電視台90後女記者高慧玲和同事進行「懸崖村」搬遷的報道,鏡頭前的她談笑風生,十分淡定,但之後爬下「天梯」下山,卻嚇得在車上嚎啕大哭:


【中國經濟】新冠疫情打亂步伐 中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14636/?lcc=ac
[Image: F2DA1C45-9D2E-4F1D-92AE-5B6C184656C0_1024.png]

2019年中國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去年一場中美貿易戰,加上中國經濟面臨轉型陣痛期,中國經濟已在承受下行壓力,一場新冠肺炎疫症令中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帶來巨大挑戰。疫症過後外部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如果政策上拿捏不好,中國也會同樣陷入長期困境。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一些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在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貧富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經濟陷入停滯,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東南亞的菲律賓,近幾十年來長期處於世界銀行稱之為中等收入的經濟體行列。

【中國財經】中國去年人均總收入9732美元 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

中國月入2千算中等收入 標準未免太低

發改委:跨中等收入陷阱挑戰大 穩增長仍是首位

中共今年定下「重大戰略目標」,其中一個是在中共建黨10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專家估算GDP增長要起碼在5.6%以上。

中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中國從今年開始開始走向高收入國家階段,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核心問題,而正在此時發生疫情。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利用人口紅利,搞大規模低水平的製造業,以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總量不斷走高,然而這些「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

專家指,「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現象其實是指在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生產率提升的速度沒有跟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至於經濟處於了「夾心」狀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後發國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發達國家。這一類問題的出現,與經濟制度、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創新的重視、歷史財富分布等都有關係。

【五中布局】發改委:「十三五」最大挑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十九大解讀】廣發證券:新生兒等四紅利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能不能跨過去,成為中國最近兩年的經濟主題——「一帶一路」在地域上擴展中國以外的需求,「中國製造2025」是科技含量上向更高層級發展,加大服務業比重是在結構上優化,三個關鍵領域,都為創造新動能,邁過陷阱。然而,三者都在疫情面前停下腳步。

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大格局,疫情過後中國將面對兩大挑戰,外有西方國家推動「去中國化」加上外需疲弱,美國將進一步圍堵中國;內部則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及失業高升,必須依靠「放水」及加大投資,經濟轉型被拖慢。這兩點正正令中國最近幾年作為經濟新引擎的領域受到挫折。

【中美關係】新冠疫情加速中美脫鉤 中國或失全球化紅利

【中美關係】科技戰升級 美方擬收緊限制阻中國獲先進技術

【中美角力】激化國家矛盾失策 戰狼外交風向變

這場疫情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過去二十年全球經濟高度產業鏈化——國際公司往往自己不具備生產能力,而是外包給一系列企業,提供各類零件乃至組裝,而這些廠商大多位於中國。

疫情衝擊下的痛感,讓眾多企業,特別全球化浪潮中如魚得水是跨國大公司猛然驚醒,「太多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只籃子裡」。這種風險意識,可能在疫情過後變成行動,新一輪產業鏈洗牌在所難免,中國是否還能一家獨大?

一場全球疫症,令中國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出現太多不明朗因素,最關鍵兩點,一是工業製造從勞動密集型成功轉向高質科技型,其二是服務業佔比進一步增加及優化;目前看來,除非中國能大刀闊斧深化改革,否則情況殊不樂觀。
Reply
#37
李克強提中國6億人月入僅1000元 專家受官媒訪問強調是平均
http://www.rfi.fr/tw/%E4%B8%AD%E5%9C%8B/...3%E5%9D%87

5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談道,“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引發社會關注討論。他並提出,“怎麼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對此,中國國務院旗下官媒《經濟日報》6月1日刊出對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的專訪,並就上述議題提出解釋。

李克強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發言指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現在又碰到疫情,疫情過後民生為要。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沒有就業那就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面對“您怎麼理解‘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1000元’?”的提問,李實回答指出,“對於近期網上熱議的情況,作為長期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學者,我也很關心。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長,但確實存在為數不少的低收入居民。”他說,“據有關數據推算,全國大約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相當於6億人的平均年收入為12000元左右。怎麼理解這一情況,我想關鍵需要把握這部分居民的收入有高有低。”

李實補充說,“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是對6億人這個群體總體而言的,這就意味着6億人中有收入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並不是這6億人的月收入都低於1000元或都高於1000元”。他續稱,“但不管怎樣,這充分說明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徵較為明顯,14億人口中有為數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遠。”

記者追問,如何看待根據您掌握信息,這6億人大體是什麼構成的提問,李實回答說,“從構成情況看,這6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他補充道,“這就證明,這6億人中會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當幅度,也會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當幅度。在利用這一數據時,認清這一群體的人口構成對正確認識數據反映的現象十分重要。”

記者進一步問道,“有人認為平均工資也不是這個數,這裡的月收入就是月工資嗎?”對此,李實回答稱,“這裡有兩層意思需要說明。第一層是工資是從業人員即勞動者的報酬,而收入是按家庭人口計算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一般多於從業人員,還包括無報酬的人口,所以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低於平均工資。而且這部分人群的平均月收入是低收入和偏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比所有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要低一些,甚至比其中部分人員的最低工資還要低。”

李實說,“第二層是收入包括但不等於工資收入,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針對人口而言的,其中既包括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也包括家庭經營凈收入如出售農產品凈收入,家庭財產凈收入如利息,家庭轉移凈收入如低保金等;既包括家庭現金收入,也包括家庭實物收入如農民的自產自用農產品折算收入,是家庭各渠道收入的總和。”他並提出,“這就說明,在觀察居民收入時,需要把居民家庭各項收入都包括進來,不能僅僅理解為工資收入,才能對居民收入狀況有更全面的把握。”

6億人平均月入少於千元 官媒解畫:含無業者
https://news.mingpao.com/pns/%E4%B8%AD%E...D%E8%80%85

今年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稱中國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是有6億人的平均月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此事引發熱議,有評論更質疑今年如何達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訂下的全面脫貧,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務院旗下官媒《經濟日報》昨日刊出收入分配領域專家李實解畫,稱李強調的是「是平均」,且包含無就業人口。

李實表示,李克強提到的這6億人中,有的收入高於1000元的,也有低於1000元的,這充分說明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徵較為明顯,14億人口中有為數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遠。

從構成情况看,李實指出,這6億人不僅包括在就業、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證明這6億人中會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當幅度,也會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當幅度。李實強調,認清這一群體的人口構成,對正確認識數據反映的現象十分重要。

【脫貧攻堅戰】李克強指6億人月入千元 內地學者:去掉濾鏡後的現實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0603...P4WZBDVGI/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在全國兩會的總理記者會上,透露內地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1,000元人民幣(下同,約1,087港元)」,引來外界熱議,認為情況屬實便難以實現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讓今年社會全面小康的目標。有內地學者指,李克強的說話只是去掉濾鏡後的現實,說明了金字塔底部人群的收入狀況。

李克強當時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約32,664港元),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由於習近平要求今年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兩大歷史性任務,所以李克強的說法,令外界熱烈討論是否今年無望進入小康。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日前在《新京報》撰文,指李克強的說話只是道出實況,是「只不過是去掉濾鏡後的現實——這裏說的是『月均』,該數字也指出了塔基(金字塔底部)人群的收入狀況」。

李長安表示,按內地「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該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約33,462港元),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約46,120港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約17,443港元)。所以按月計,農村人口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便只有1,335元(約1,453港元)。而考慮到農村實際的收入分配差距,所以「6億人月收入1,000元」的說法並不讓人意外。

若進一步分析,李長安說,國家統計局曾將全國居民以收入,分成以20%為等距的5個收入組,其中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約8,035港元),月均收入只有615元(約669港元),大大低於月收入1,000元。即使中間偏下收入組,月收入也只有1,315元(約1,431港元)左右。李長安說,如此算下來,中國約有40%、5.6億左右的人口處於月收入1,000元附近、甚至更低範圍內。

他強調,一國發展成功與否往往不是取決於最富群體的狀況,而是取決最低收入群體情況。事實上,「6億人月收入1,000元」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也是中國依然處於開發中國家行列的主要依據。

李長安認為,「這也要求,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尤其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個最大的國情。只有如此,許多民生政策才能校準座標軸,也才能解決民生痛點、實現全面小康」。

不過,在李克強發表上述6億人月入千元的說話後,《求是》雜誌即刊登習近平署名文章,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不意味所有地區、所有人屆時都要翻番,更不意味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強調中國已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預期好」。

《新京報》

內地6億人月入僅千元 李克強陳述事實為何惹熱議?
https://www.hk01.com/%E8%A7%80%E5%AF%9F%...1%E8%AD%B0


5月28日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後接受中外記者的訪問。在接受官媒《人民日報》提問時,李克強稱:「(內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下同)」。

李克強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中外關注,「6億人月入1千」之類訊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尤其今年正是內地「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達標之年。

國民「美好生活需要」有待滿足

其實許多年來,中國都一直以「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自居,當中除了有利於保留「發展中地區」的經貿優待,也是反映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內地排名仍在全球中游位置,有待登上「已發展地區」之列。

由此可見,李克強透露的不是甚麼驚天大秘密,是稍為上網查查就人盡皆知的事實。之所以陳述事實都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某程度上是坊間新聞習慣使然,始終防火長城內外長年關注中國崛起,天天都充斥「中國模式」、「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工廠」之類資訊,相對較少曝光乾巴巴的貧富數據。

落到實處,除了人均收入,套用中共術語,講醫療教育講社會保障,內地民眾仍有待滿足各式各樣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於這一點,中國的國際處境十分微妙:本國發展成就可觀,計總量足以與美國一爭高下,軍政力量亦是名列前茅,不過論綜合國力,在黨政軍的龐大身形之外,小民生活水平仍有待長足改善。

專家:包括無就業、無收入人口

個別衡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體動員則實力可觀,大國崛起。由於牆內宣傳口徑偏於塑造強大形象,而牆外報道亦以中國進佔國際舞台為焦點,所以當李克強在重大場合提及另一面真相,簡單一句說話居然引來各界驚訝,未有預料中國的領導人居然會「自揭瘡疤」。

實則官方亦有後續解畫,由國務院主辦的內地官媒《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便就此報道,引述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所言,首先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可支配收入」,扣除了日常開支,而這6億人亦包括無就業、無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兒童、學生等被贍養人口。

李實又表示,一個人月收入1000元,如果三口之家都有收入,那麼一個家庭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這樣收入結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在城市有最低工資保障,也有低保。家庭月收入在城市低於1000元的不是那麼多。」

「脫貧模範村」人均月入500元

另一方面,李克強也可能是太過「熟悉」官方數據,1千元月入對他和對大眾而言有不同理解。在大眾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是低收入,似與中國對內外宣傳的繁盛形象不相稱;在負責「脫貧攻堅」的官員認知之中,1千元月入依然是低收入,但就要分清楚是用在城鎮抑或農村。

「懸崖村」逾半數村民告別爬「天梯」的日子,搬入縣城郊區的新建的安置樓房:

須知道自2016年起,中國貧窮線劃定在年度純收入約3000元,亦即月入約250元,主要適用於農村。這個門檻一直被指偏低,但即使是官方視為「脫貧範例」的四川省阿土列爾村,年收入亦僅由原來2014年的人均不到2000元,到了2019年增加至6000元左右,也就是月入約500元。

事實是李克強揭示收入分配問題,原意在於回答記者有關「脫貧攻堅」進度的提問,他闡述時亦假設了1千月收入是用於城鎮地區,這些低收入戶「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無論如何,實事求是總好過夜郎自大,如果稍為認識一下內地「發展中」的狀態,可能就不會對「6億人月入1千」那麼敏感了。

四川廣播電視台90後女記者高慧玲和同事進行「懸崖村」搬遷的報道,鏡頭前的她談笑風生,十分淡定,但之後爬下「天梯」下山,卻嚇得在車上嚎啕大哭:


【中國經濟】新冠疫情打亂步伐 中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614636/?lcc=ac
[Image: F2DA1C45-9D2E-4F1D-92AE-5B6C184656C0_1024.png]

2019年中國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去年一場中美貿易戰,加上中國經濟面臨轉型陣痛期,中國經濟已在承受下行壓力,一場新冠肺炎疫症令中國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帶來巨大挑戰。疫症過後外部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如果政策上拿捏不好,中國也會同樣陷入長期困境。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一些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但在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貧富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經濟陷入停滯,最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東南亞的菲律賓,近幾十年來長期處於世界銀行稱之為中等收入的經濟體行列。

【中國財經】中國去年人均總收入9732美元 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

中國月入2千算中等收入 標準未免太低

發改委:跨中等收入陷阱挑戰大 穩增長仍是首位

中共今年定下「重大戰略目標」,其中一個是在中共建黨100年,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專家估算GDP增長要起碼在5.6%以上。

中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中國從今年開始開始走向高收入國家階段,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核心問題,而正在此時發生疫情。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利用人口紅利,搞大規模低水平的製造業,以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總量不斷走高,然而這些「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

專家指,「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現象其實是指在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生產率提升的速度沒有跟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至於經濟處於了「夾心」狀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後發國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方面競爭不過發達國家。這一類問題的出現,與經濟制度、經濟發展過程中對創新的重視、歷史財富分布等都有關係。

【五中布局】發改委:「十三五」最大挑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十九大解讀】廣發證券:新生兒等四紅利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能不能跨過去,成為中國最近兩年的經濟主題——「一帶一路」在地域上擴展中國以外的需求,「中國製造2025」是科技含量上向更高層級發展,加大服務業比重是在結構上優化,三個關鍵領域,都為創造新動能,邁過陷阱。然而,三者都在疫情面前停下腳步。

更重要的是,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大格局,疫情過後中國將面對兩大挑戰,外有西方國家推動「去中國化」加上外需疲弱,美國將進一步圍堵中國;內部則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及失業高升,必須依靠「放水」及加大投資,經濟轉型被拖慢。這兩點正正令中國最近幾年作為經濟新引擎的領域受到挫折。

【中美關係】新冠疫情加速中美脫鉤 中國或失全球化紅利

【中美關係】科技戰升級 美方擬收緊限制阻中國獲先進技術

【中美角力】激化國家矛盾失策 戰狼外交風向變

這場疫情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過去二十年全球經濟高度產業鏈化——國際公司往往自己不具備生產能力,而是外包給一系列企業,提供各類零件乃至組裝,而這些廠商大多位於中國。

疫情衝擊下的痛感,讓眾多企業,特別全球化浪潮中如魚得水是跨國大公司猛然驚醒,「太多雞蛋都放在中國這只籃子裡」。這種風險意識,可能在疫情過後變成行動,新一輪產業鏈洗牌在所難免,中國是否還能一家獨大?

一場全球疫症,令中國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出現太多不明朗因素,最關鍵兩點,一是工業製造從勞動密集型成功轉向高質科技型,其二是服務業佔比進一步增加及優化;目前看來,除非中國能大刀闊斧深化改革,否則情況殊不樂觀。
Reply
#38
李克強稱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千元 北師大研究證實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982239/art...1%E8%AE%80

[Image: 202006071517190451_01036.jpg]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底表示,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約1000元(人民幣,下同),北京師範大學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有39.1%人口月入低於1000元,與李克強說法相符。不過財經網發布這份報告後,已經把這篇報導刪除。

中央社引述財新網報導,根據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報告,月收入在1000至1090元的人口為5250萬人,因此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總人口約6億人,占全國人口比重約43%。

報告稱,這6億人的典型特徵就是:絕大部分都在農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是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指出,「6億人月收入1000元」這是一個事實,李克強透露這個數據,正是要提醒如果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大批人口生活無以為繼。

內媒引數據 6億人月入低於1090元人民幣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00...2_001.html

內地傳媒近日引用研究調查指出,中國目前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元(人民幣,下同,約1191港元)以下,佔全國人口42.85%。

文章題為「月收入不足千元,這6億人都在哪?」,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萬海遠和孟凡強撰寫,至於抽樣調查結果是由北師大收入分配研究院課題組早前所做,樣本有7萬個。
該文指出,目前中國有39.1%人口,即5.47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約1100港元),同時有5250萬人月收入在1000至1090元,合共約6億人。在這6億人中,包括4.2億人月收入低於800元(875港元),2.2億人月收入低於500元(546港元),還有546萬人無任何收入等。
文章續分析,該批人士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農村,且相當高比例屬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不少是自僱就業、家庭就業、失業,或已退出勞動力市場。
Reply
#39
李克強稱中國6億人月收入僅千元 北師大研究證實
https://www.worldjournal.com/6982239/art...1%E8%AE%80

[Image: 202006071517190451_01036.jpg]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底表示,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約1000元(人民幣,下同),北京師範大學近期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有39.1%人口月入低於1000元,與李克強說法相符。不過財經網發布這份報告後,已經把這篇報導刪除。

中央社引述財新網報導,根據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報告,月收入在1000至1090元的人口為5250萬人,因此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總人口約6億人,占全國人口比重約43%。

報告稱,這6億人的典型特徵就是:絕大部分都在農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家庭人口規模龐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負擔重,是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當高。

另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指出,「6億人月收入1000元」這是一個事實,李克強透露這個數據,正是要提醒如果不解決就業問題,這大批人口生活無以為繼。

內媒引數據 6億人月入低於1090元人民幣
https://hk.on.cc/hk/bkn/cnt/cnnews/20200...2_001.html

內地傳媒近日引用研究調查指出,中國目前有6億人口的月收入在1090元(人民幣,下同,約1191港元)以下,佔全國人口42.85%。

文章題為「月收入不足千元,這6億人都在哪?」,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的萬海遠和孟凡強撰寫,至於抽樣調查結果是由北師大收入分配研究院課題組早前所做,樣本有7萬個。
該文指出,目前中國有39.1%人口,即5.47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元(約1100港元),同時有5250萬人月收入在1000至1090元,合共約6億人。在這6億人中,包括4.2億人月收入低於800元(875港元),2.2億人月收入低於500元(546港元),還有546萬人無任何收入等。
文章續分析,該批人士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絕大部分在農村,且相當高比例屬小學和文盲教育程度,不少是自僱就業、家庭就業、失業,或已退出勞動力市場。
Reply
#40
[youtube]AmS9q5luvKQ[/youtube]
Reply


Forum Jump:


Users browsing this thread: 1 Guest(s)